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飲酒》(其五)全詩賞析及翻譯

《飲酒》(其五)全詩賞析及翻譯

導讀:千古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了詩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懷。這首詩以情為主,融情入景,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後生活悠閒自得的心境。

《飲酒》(其五)全詩賞析及翻譯

  飲酒(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註釋

1.[結廬在人境]:構築房舍。結,建造、構築。廬,簡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問君」二句:設為問答之辭,意謂思想遠離塵世,雖處喧囂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淵明自謂。

3.[爾]如此、這樣。

4.「山氣」二句:意謂傍晚山色秀麗,飛鳥結伴而還。日夕,傍晚。相與,相交、結伴。

5.「此中」二句:意謂此中含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如何用語言表達。

6.[見]通常讀作xiàn,但有時也被人讀作jiàn。(學術界仍無確切定論,但大部分學者認為xiàn更好,彷彿南山出現在眼前。如:風吹草低見牛羊)

7.[悠然]自得的樣子。南山:指廬山。因採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

8.[日夕]傍晚

9.[相與]相伴

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辨,辨識。

11.[無車馬喧]沒有車馬的喧鬧聲。指沒有世俗的交往。

12.[心遠]心遠遠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氣]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義。

16.[言]名詞作動詞,用言語表達。

  翻譯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路,然而沒有煩神去應酬車馬的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脱,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籬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無意中見到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歸遠山的懷抱。

南山仰止啊,這裏有人生的真義,已經無需多言。

  賞析

本是陶淵明組詩《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詩的意象構成中景與意會,全在一偶然無心上。‘採菊’二句所表達的都是偶然之興味,東籬有菊,偶然採之;而南山之見,亦是偶爾湊趣;山且無意而見,菊豈有意而採?山中飛鳥,為日夕而歸;但其歸也,適值吾見南山之時,此亦偶湊之趣也。這其中的“真意”,乃千聖不傳之祕,即使道書千卷,佛經萬頁,也不能道盡其中奧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這種偶然的情趣,偶然無心的情與景會,正是詩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時其空明無礙的本真之境的無意識投射。大隱隱於市,真正寧靜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了詩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懷。

這首詩以情為主,融情入景,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後生活悠閒自得的心境。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脱塵俗煩擾後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污濁的人世間,卻不受塵俗的煩擾。“車馬喧”,正是官場上你爭我奪、互相傾軋、奔走鑽營的各種醜態的寫照。但是,陶淵明“結廬的人境”,並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麼會聽不到車馬的喧鬧呢?詩人好像領會了讀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個設問句“問君何能爾”,然後自己回答“心遠地自偏”。只要思想上遠離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車馬喧囂,其他方面也自然地與他們沒有糾纏了。這四句,包含着精闢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淨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心遠”一詞,反映了詩人超塵脱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閒地在籬下采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脱俗!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閒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説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採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見”字也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採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麼勝景,致使詩人如此讚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也是詩人無意中看見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脱官場束縛,悠然自在,詩人在這裏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諦。“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從這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麼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是對遠古純樸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嚮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己忘言”。如果結合前面“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於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説出來,也無須説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象餘地,令人回味無窮。

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敍理,形式和內容達到高度的統一,無論是寫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或抒歸隱的悠然自得之情,或敍田居的怡然之樂,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於情趣,又饒有理趣。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那樣景、情、理交融於一體的名句不用説,就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樣的句子,雖出語平淡,樸素自然,卻也寄情深長,託意高遠,藴理雋永,耐人咀嚼,有無窮的理趣和情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0xpdr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