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通過本框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什麼是環境問題及現實存在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充分了解環境問題給人類乃至整個地球帶來的嚴重的危害。

2、能力目標:

通過對環境問題及其危害的學習,培養學生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力,並進一步提高他們以實際行動依法保護環境的能力和自覺性。

3、覺悟目標:

通過本框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環境問題的危害性,深刻感受到依法治理環境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從小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保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環境問題的嚴重危害。因為本課的教學立足點就在於要讓學生真正行動起來,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只有突出講解環境問題的危害性,才能在學生心靈深處產生共鳴,發自內心地去依法保護我們周圍的環境,同時也能為後兩框內容的學習奠定一份情感基礎。

2、教學難點:

環境問題的含義。因為在平時許多學生常將環境問題的含義認為就是人類任意排放廢氣物後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而全然不知“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破壞環境”也是環境問題。所以要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讓他們學會全面地理解什麼是環境問題。

三、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預習本課主要內容,明確學習目的。

2、教師和學生通過報刊雜誌、互聯網廣泛收集有關環境問題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用幾幅美景圖片和韓紅的《家鄉》歌曲把學生引入美好環境的氛圍,然後峯迴路轉發問: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是不是危言聳聽?給學生一個突兀的感覺,創設一個疑問,導入新課的學習。

2、解決環境問題的含義這一教學難點:

用豐富的圖片資料、事例和漫畫,從環境受污染的種類出發,形象地告訴學生,我們所生活的環境出現了問題,從而引出環境問題的含義。再用一條連線題幫學生回顧環境問題的兩個具體表現。

3、解決環境問題的嚴重危害這一教學重點:

通過超連接的形式,把圖片、文章、事例、數據與環境問題的具體危害聯繫在一起,生動形象地説明環境問題給我們帶來的危害。

五、課堂小結

用回放課件的形式總結本課所學內容。再讓學生通過上述的資料談談對人類面臨的嚴重環境問題及其危害的認識,使學生有了情感昇華,深刻感受到依法治理環境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從小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環保意識,從而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説出文章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思路。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覆誦讀,逐步掌握品味語言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文中作者發出的人生感慨,逐漸形成豁達寬廣的胸襟。

二、教學重難點

品物文字的精妙、把握作者複雜而微妙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貼近生活,導入話題

同學們都有過旅遊的經歷,可是否有過夜遊的體驗呢?今天,我們就跟着蘇軾夜遊一番,相信在賞景之餘,一定會有意外的收穫。(設計説明: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快速進入文本。)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1.初讀文本,注意語音(正確、流暢),整體感知。思考:用一句什麼樣的話概括這篇短文的主要內容?

2.聽讀文本,進入情境,在學生與文本對話中初步感受夜遊之美,學生自由交流聽讀體驗。思考:這次夜遊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在交流感悟的同時,通過學生自主地、有感情地朗讀體味情感。對關鍵詞句則出示比較閲讀的材料或用"去字法"比讀體會其表達效果,並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屏幕展示:

(1)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素食《記承天寺夜遊》) ②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朱自清《荷塘月色》)

(2)①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②懷民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通過比較發現,蘇軾與懷民相知相憐相通的友情給這次夜遊帶來了信息,學生也由此感受到了夜遊的'情美。

(設計説明:文言文教學必須重視文體特點和字詞積累。通過聽讀和有感情地朗讀,學生不僅品味了"言"美,而且為下面探究"文"美奠定了基礎。同時,以讀促思,既注重學生的初讀體驗,又能穿插解決"言"的理解,使"言"與"文"得到統一。通過比較,可以發現蘇軾別具匠心地從竹柏影入手,使人推見清朗空明的月色。學生不僅由此感受到了景美,而且也體會到了語言的精煉傳神之美。)

(三)補白文本,品悟情感

1.學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思考:這次夜遊給蘇軾留下了怎樣特別的感受?屏幕展示:

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記承天寺夜遊》) ②僕以元豐三年二月一日至黃州,時家在南都,獨與兒子邁來郡中,無一人舊識者。(《贈別王文甫》)

③元豐七年四月一日,餘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滿庭芳·歸去來兮》) ④謫居黃州五年,今日離泗州北行……元豐八年正月四日書。(《泗岸喜題》)

⑤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通過文本細讀和對補充資料的比較,我們發現在《記承天寺夜遊》一文短短的84個字中,對時間的交代就花了10個字。而類似的情形在同時期的作品中也有,但往往是蘇軾離開或達到人生又一驛站的特殊日子。由此可見,這次夜遊在蘇軾看來,同樣具有不尋常的意義。

2.那麼,這次夜遊對於貶居黃州的蘇軾來説,究竟以為着什麼呢?屏幕展示:

①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娟娟到湖上,瀲瀲搖空碧。(《宿望湖樓再和》,熙寧五年即1072年,蘇軾37歲,任杭州通判。)

②花堪不語人堪啞,是恐卿空塌?流水覆流觴,既是相知,何剪巴山話?(《月夜與客飲杏花下》,宋神宗元豐元年即1078年,蘇軾43歲,知徐州。)

③佛燈漸暗飢鼠出,山雨欲來修竹鳴。知是何人舊詩句,已應知我此時情。(《少年時嘗過一村院,見壁上有詩云"夜涼疑有雨,院靜似無僧",不知何人詩也。宿黃州禪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記此事,故作一絕》,元豐三年即1080年,蘇軾45歲,初謫居黃州時作。)

④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通過對補充資料的比較以及相關資料的整理,我們發現:

首先,蘇軾有強烈的"夜遊"情結,這有他的作品為證,既有早年寫下的《夜行觀星》,又有萬年作的《天慶觀乳泉賦》,雖然篇目所佔比例不多,但幾乎都是傳世名篇,如《中秋見月和子由》《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前赤壁賦》《後赤壁賦》等。

其次,"夜遊"的背景不同,情感夜遊差異,如《宿望湖樓再和》表現的是一位耽於玩樂的年輕詩人,《月夜與客飲杏花下》感歎的是歲月之飄忽,而初謫黃州的蘇軾抒發的又是他對遭遇的宿命之感。

那麼承天寺的這次夜遊是一次單純的消遣,還是一次積鬱情感的逃離呢?從文本中我們發現無論是夜遊的動因(月色入户)、夜遊的心境(欣然起行),還是夜遊的方式(相與步於中庭)、夜遊的賞景(如積水空明、蓋竹柏影也),處處都讓我們感受到了寧靜欣悦的氛圍,這源於作者寧靜欣悦的心境。此時夜遊已然成為蘇軾的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種生活態度。這在大約作於同時的一些作品中都能得到印證。

屏幕展示:

①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前赤壁賦》)

②吾兄弟俱老矣,當一時自娛。世事萬端,皆不足介意。所謂自娛者,亦非世俗之樂,但胸中廓然無一物,即天壤之內,山川草木蟲魚之類,皆是供吾家樂事。"(《與子明兄書》)

3.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三句抒情文字,説説此時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蘇軾。

(設計説明:這一環節通過補充相關資料進行互文對讀,引領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在老師的啟發點撥下,學生能夠獲得相對一致的理解,這應該是學習經典文本的基本收穫。)

(四)拓展延讀,擴寫積累

1.課後閲讀《蘇東坡轉》(林語堂著)、《文化苦旅·東坡突圍》(餘秋雨著)

2.擴寫積累:以第一人稱擴寫這篇小品文。

(設計説明:在學生對文本有了最基本的理解後,做適當的延讀拓寫能夠幫助他們實現從課堂向課外的延伸,實現語文知識向語文素養的轉化。)

想要設計合理的文言文教學方案,需要準確的把握文本內容,確定教學目標,根據學生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設置合理的教學活動。當然,更需要一定篇目教案的書寫練習。

記承天寺夜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形成語感。

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3、品味文中的優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4、學習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及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形成語感。

2、品味文中的優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及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用具:

月夜圖片、多媒體

預習要求:

1、解決生字詞注音;

2、看註釋、查工具書試翻譯課文;

3、查資料瞭解蘇軾的生平及《記承天寺夜遊》的寫作背景。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投影月夜圖作為背景,播放鋼琴曲《春江花月夜》。(由圖片及音樂營造一種濃濃的學習氛圍,從而引入課題。)音樂很美,景色也很美,下面讓我們跟隨着這優美的旋律,踏着這融融的月色,一起來賞析蘇軾的寫月名篇《記承天寺夜遊》。

二、整體感知。

1、明確學習目標(投影幻燈片2,學生齊讀目標,教師再作強調。)

2、簡介蘇軾的生平及寫作背景。(主要由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介紹,重點是瞭解本文的寫作背景;然後由老師點評、補充。)

3、請個別學生作示範性朗讀,然後讓學生互相點評。

4、聽錄音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

a、朗讀的節奏

b、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組織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合作翻譯全文。

6、以小組彙報的形式,把在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無法理解的字、詞、句提出來,在堂上共同解決。(方式:質疑——解疑)

7、以練習的方式,檢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投影幻燈片4)

a、解釋下列加點的詞,並説説該句的意思。

⑴月色入户窗户

⑵欣然起行高興地

⑶念無與為樂者思考、想到

⑷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於是、就

⑸相與步於中庭共同、一起

⑹庭下如積水空明清澈、透明

⑺水中藻、荇交橫交錯縱橫

⑻蓋竹柏影也原來

⑼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罷了

b、試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是否一樣

意將遂入以攻其後也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遂至承天寺蓋竹柏影也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三、研讀及賞析。

1、文章開頭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幻燈片6)

明確: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美

2、文章是如何描繪月色的?試把文章中寫月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並説説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3、你覺得作者筆下的月色具有什麼特點,給你怎樣的感受?請簡要談談。(提問點評後投影幻燈片7並插入板書,然後有感情地朗讀該部分。)

月光如水皎潔空靈

4、探究:在作者寫景的基礎上我們來續寫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適?為什麼?(學生分組討論後提問。)——幻燈片8

(a、叢中蛙鳴不斷。b、村中狗吠雞鳴。c、幾處納涼人笑語陣陣。)

明確:這3句,任何一句續在後面都不合適,破壞了文中寧靜幽閒、清麗淡雅的氣氛。

6、文章的最後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具體談談自己的想法。(提問明確後投影幻燈片9並插入板書,然後有感情地朗讀該句。)

明確: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達觀

7、你認為文中的“閒人”包含了哪兩層意思?(幻燈片10)

四、小結。(幻燈片11)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以詩一樣的筆觸描繪了月色之美,

創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意境,同時也流露出遭貶生涯中

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

個音符都閃耀着銀色的寒光,都傾訴着作者皎潔而悲涼

的情懷;同時也表達了作者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

生的難能可貴。

五、拓展延伸。

作者在描繪“承天寺”月夜下的景色時,寫得十分出色。相信在你們的身邊也不乏這樣的月夜美景。試採用文中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發揮你們豐富的想象力,描繪月夜下你們認為最迷人的那一剎那。(要求學生用5分鐘左右進展開討論,然後在書面上起草,10分鐘以後,老師推薦一些寫得比較好的同學在班上宣讀,進行美文共賞。老師可作適當的點評。)

六、佈置作業。

1、把拓展延伸的練習“月夜下那最美麗的一剎那”重新修改並續寫完畢。

2、背誦並默寫《記承天寺夜遊》。

3、收集有關寫月的著名詩句及篇章,並作好摘錄。

附:板書設計

繪景:月色——積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橫

抒情: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瀟灑、達觀

自我排遣的達觀

標籤: 夜遊 承天寺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p01e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