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記承天寺夜遊》讀後感想

《記承天寺夜遊》讀後感想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記承天寺夜遊》讀後感想,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承天寺夜遊》讀後感想

《記承天寺夜遊》讀後感想1

《記承天寺夜遊》這一篇文章寫的僅僅是作者被貶職以後的一個小小生活片段,少少的八十多字,卻承載着作者豐富的內涵、情感,每一字、每一句都是那麼自然、樸實,但實際上,一字一句都經過仔細的斟酌。蘇軾的這篇文章不見其情,但筆底波瀾此起彼伏,自然其情可見。文章寫得很細緻,又很簡潔。第一句話,看似平凡,實際上,這句話裏的夜字便已緊扣了題目夜遊。作者正欲休息,卻發現月光悄悄闖入,這就是對夜的具體描寫。

入户二字用得很恰當,把月光擬人化,讓人產生錯覺:月光似乎感覺到作者的寂寞無聊,於是主動與其為伴。對於一個被貶職的人來説,他感受到人情冷暖後的心情不言而喻;此時此刻似乎只有月光懂他的心,願意聆聽他。欣然起行這簡潔的.四個字表露了作者的心跡,作者的心靈因此得到安慰。這裏,作者就無形地表達出他被貶的酸楚,想要見月派遣的心情。正好,此夜月色清涼、來得頗合時宜,於是,引起了下文作者來到承天寺遊玩。作者對月光的描寫非常特別。那奇特的想象力、新奇有趣的比喻,把月光寫得如水一般有靈氣。又把竹子和松柏比喻成水中交錯的藻、荇,可見,作者真的就把月光當作是一個久違的知心朋友,他對月光的瞭解都體現在他獨特的描寫當中,那般皎潔、空靈,富有魅力。在這些描寫之中,作者並沒有提到一個月字,但同時,他的語言中,無時無刻都在描寫月色之美,作者高明的寫作可圈可點。

最後兩句尤其妙絕,富含作者的複雜情感。作者拿那些追名逐利的忙人和閒人作比較,突出與月為伴的悠閒自在、無限樂趣,因為閒才能夜遊。原本平凡、隨處可見的月夜,因為有了人的欣賞與愛慕,才會顯得美。要不是有兩個閒人在,我想,或許月色再美也毫無意義。文章表現了作者沉浸於清虛冷月的仙境之中的安閒自適,當然,這其中不免會有一絲絲憂傷不能為朝廷效力,這也是人之常情。文章就好像一首月光曲,每一個音符都如流瑩閃耀於天際一般,傾訴着作者的背涼與酸楚。讀罷全文,兩個閒人的身影、心情及其所觀賞的景色,似乎盡現眼前。這微妙的感情蜿蜒着讀者的思緒,可謂是回味無窮!

《記承天寺夜遊》讀後感想2

你從汴梁走來,雨疾風嘯卻吹不散你的滿身塵埃;你經過河南,百姓的哭聲震天卻解不開你身上的枷鎖;你跨過淮河,三千里淮水濤濤卻無法洗滌你的屈冤。踏過長路漫漫,終抵黃州。一聲長歎,兩行清淚,三年不蜚,家徒四壁,身懷作千古絕唱之能卻懷才不遇,胸有留萬世芳名之志卻龍盤鳳逸,這就是你在黃州的生活。

在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中,他稱自己為“閒人”,可我覺得應將他稱為“孤獨者”。孤獨之因有三:一是政治抱負無法實現的孤獨;二是空有一身才華卻處處受人排擠的孤獨;三是失去摯友的孤獨。

他旨在造福一方水土,為百姓贏得福祉。從杭州的蘇堤到廣州的供水系統,再到竭力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他無一不為百姓着想,卻從不顧及自己的私利。可如今小人得勢權臣當道,他遠大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杭州大旱,四百萬災民如飢似渴地等待救濟,可朝廷只援助了兩千石糧食,還被層層剝削,這種情況下他如何一手擎天?這是其一。

其二,恰如康震教授所説,蘇軾被貶黃州未嘗不是一種機遇,如果沒有這次機遇,可能就沒有了《念奴嬌》的豪邁壯闊與《赤壁賦》的千古滄桑。“烏台詩案”以後,他明白了,一個人蒙受了誣陷,即便死也死不出來個道理來。所以,蘇軾的性格變了,他變得謹小慎微,雖滿腹經綸卻無人,也不敢與旁人傾訴;雖佳作頻出卻提防讓他人知曉。“英雄無用武之地”是一個人最大的悲哀,也是一種意境上的孤獨。

其三,蘇軾被貶後,親友大多與他斷絕了聯繫,蘇軾的一封封用美妙絕倫,光照中國書法史的筆墨寫成的書信,千辛萬苦送出去卻杳無音信。明知自己是正義之身卻遭到親人冷漠的拒絕,這也是一種心靈上孤獨。

在《記承天寺夜遊》中,庭下的積水彷彿是一面鏡子,照出了蘇軾內心的想法,“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正是一個孤獨者最悽美的告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enlo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