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田舍原文賞析及註釋

田舍原文賞析及註釋

田舍原文賞析及註釋1

田舍

田舍原文賞析及註釋

唐代 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

櫸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

鸕鶿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註釋

《世説新語》:王大將軍舊有田舍名。

《晉書·陶潛傳》:惟至田舍及廬山遊觀而已。《楚辭》:“隱岷山以清江。”

元行恭詩:“草深斜徑成。”《風俗通》:“古音二十五畝為一井,因為市交易,故稱市井。”

“櫸柳枝枝弱”:櫸一作楊。《本草衍義》:櫸木皮,今人呼為櫸柳。然葉謂柳非柳,謂槐非槐。吳曾《漫錄》:今本作櫸柳,非也。枇杷一物,櫸柳則二物矣。對對亦勝樹樹。

《上林賦》:“盧橘夏熟。”注:“即枇杷也。”左思《蜀都賦》,“其園則有林檎枇杷。”李善注:“枇杷冬華黃實,本出蜀中。”仇兆鰲 《杜詩詳註》:《學林新編》曰:此詩以櫸柳對枇杷,或謂櫸柳者,柳之一種,其名為櫸柳,非雙聲字也。枇杷乃雙聲字,相對未工。予謂詩題曰“田舍”,則當在田舍時偶然見此二物,舉以成對耳。如《覓鬆苗子》詩云:“落落出羣非櫸柳,青青不朽豈楊梅。”楊梅乃梅之一種,以此相配,乃正對也。

晉樂歌:“君非鸕鶿鳥。”洙曰:鸕鶿,水鳥,蜀人以之捕魚。

《詩疏》:“敝敗之苟,在於魚梁。”宋趙次公曰:陶侃母責其為漁梁吏而寄鮓。

創作背景

此詩載《全唐詩》卷二二六,當是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初夏作。

田舍原文賞析及註釋2

原文:

張谷田舍

唐代:鄭谷

縣官清且儉,深谷有人家。

一徑入寒竹,小橋穿野花。

碓喧春澗滿,梯倚綠桑斜。

自説年來稔,前村酒可賒。

譯文

縣官清且儉,深谷有人家。

縣官清廉且節儉,深谷中住着人家人家。

一徑入寒竹,小橋穿野花。

一條小路蜿蜒進入清寒的竹林,一座小橋從開得絢爛的野花中穿過。

碓喧春澗滿,梯倚綠桑斜。

石碓舂米的聲音充滿了春天的山澗,採桑的梯子靠在碧綠的桑樹上微微傾斜。

自説年來稔,前村酒可賒。

田舍主人説近年來莊稼成熟收成不錯,前村的酒都可以去賒。

註釋:

縣官清且儉,深谷有人家。

一徑入寒竹,小橋穿野花。

碓(duì)喧春澗滿,梯倚綠桑斜。

碓:用來舂米穀的器具。

自説年來稔(rěn),前村酒可賒(shē)。

稔:莊稼成熟。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詩人在一個春日裏,去拜訪深山谷中的農家。

首句“縣官清且儉”,指出了這個縣的長官清廉正直、節儉愛民。中間四句都是景物描寫。其中有詩人一路訪問、遊覽的行蹤,也有山村農民愉快地勞動的場面。

詩人穿過青翠竹林掩映的小徑,走過小橋,邊走邊觀賞清澗兩岸盛開的野花。春水漲滿了山澗,嘩嘩地流淌着;設在溪岸上的水碓,不停地轉動、起落,發出渲鬧的聲音。在詩人聽來,彷彿是唱着一首五穀豐登的歌。接着,詩人步入桑樹林。一架架木梯子斜靠在桑樹旁邊。農民們正忙碌着採摘桑葉。採桑要用梯子,足以説明桑樹的豐茂,葉子的肥碩,也預示蠶繭的豐收。這四句順着詩人的遊蹤,描寫田舍的美麗風光與農民們和平的勞動生活,寫得繪聲繪色,曲折有致,引人入勝。

結尾兩句,是田舍主人對詩人的談話。他告訴來訪的客人:近年來這裏的收成不錯。在前面的村子裏,買酒還可以賒欠呢。這兩句以農民自己的語言,描寫他們以辛勤勞動換來的豐足生活。語言樸素而有情趣,形象而逼真地表現了農民的口吻和心理。

鑑賞這首詩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第二聯的“入”、“穿”兩個詞的運用。“入”寫出了春天裏此處茂林修竹生機勃勃空氣清新的景象,“穿”寫出了春天此處野花遍地的美好可愛而又淳樸自然的`的農村田園風光。而這一“入”一“穿”所引出的景象則又為下文描寫張谷田舍生活的情景起了烘托和映襯的作用:就在這樣的“寒竹”和“野花”的“深谷”之中,生活着淳樸閒適的農家。二是對農家生活情景的描繪,詩人用極其儉省的筆墨寫農家生活的環境,用農人的口表現農人對收成和生活滿足,為讀者展現了一幅淳樸閒適而又自足自樂的農家生活的情景。

田舍原文賞析及註釋3

原文:

田舍

唐代: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

櫸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

鸕鶿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譯文:

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

櫸柳枝枝弱,枇杷樹樹香。

鸕鶿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註釋:

田舍清江曲,柴門古道旁。

田舍:王大將軍舊有田舍名。

草深迷市井,地僻懶衣裳。

櫸(jǔ)柳枝枝弱,枇(pí)杷(pa)樹樹香。

櫸:一作楊。《本草衍義》:櫸木皮,今人呼為櫸柳。然葉謂柳非柳,謂槐非槐。吳曾《漫錄》:今本作櫸柳,非也。枇杷一物,櫸柳則二物矣。對對亦勝樹樹。

鸕(lú)鶿(cí)西日照,曬翅滿魚梁。

鸕鶿:水鳥,蜀人以之捕魚。

賞析:

此詩載《全唐詩》卷二二六,當是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初夏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e10oz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