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有子之言似夫子原文賞析

有子之言似夫子原文賞析

有子之言似夫子原文賞析1

【作品介紹】

有子之言似夫子原文賞析

《有子之言似夫子》記敍的是孔子的弟子對“喪欲速貧,死欲速朽”的含義的相互探討。由於思考方法的不同,對同一句話,弟子們有着不同的理解。有子能夠不片面、不孤立地去判斷,而且和孔子的一貫言行相聯;子游能夠根據孔子講話的背景,針對的問題進行分析;曾子則是句句照搬,孤立、片面地理解。文章分析問題的方式對今人仍有很大的借鑑作用。

 【原文】

有子之言似夫子

出處:《禮記·檀弓上》

有子(1)問於曾子曰:“問喪(2)於夫子乎?”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3)也聞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與子游聞之。”有子曰:“然(4)。然則夫子有為言之(5)也。”

曾子以斯(6)言告於子游。子游曰:“甚(7)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於宋,見桓司馬(8)自為石槨(9),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10)也,死不如速朽之愈(11)也。’‘死之慾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南宮敬叔(12)反(13),必載寶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貨(14)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喪之慾速貧,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於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15)於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槨。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魯司寇,將之(16)荊,蓋先之以子夏,又申(17)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貧也。”

註釋

(1)有子:孔子的弟子有若

(2)問,當作“聞”(依《經典釋文》) 喪:當官然後失去官職

(3)參:曾子,名參,字子輿

(4)然:確實,這樣

(5)有為言之:有所指而言,即“有所為言”

(6)斯:這

(7)甚:很(“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是倒裝強調)

(8)桓司馬:宋人,名魋tui(二聲)

(9)槨:讀音為guo(三聲),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10)靡:浪費,奢侈

(11)愈:較好,勝過

(12)南宮敬叔:魯孟僖子之子仲孫閲,曾失位離開魯國,返時載寶物朝見魯君

(13)反:同“返”

(14)貨:賄賂

(15)制:立規定,定製度

(16)之:到……去

(17)申:申明。

譯文

有子問曾子道:“向先生(孔子)問過喪(當官然後失去官職)方面的事情嗎?”(曾子)説:“聽他説的是:‘ 希望喪後趕快貧窮,希望死後趕快腐爛’。”有子説:“這不是君子説的話。”曾子説:“我(的確是)從先生(孔子)那聽來的。”有子又説:“這不是君子説的話。”曾子説:“我是和子游一起聽見這話的。”有子説:“的確(説過)。但先生是有針對(某事)而説這話的。”

曾子將這話告訴子游。子游説:“太神啦!有子説話很象先生啊!那時先生住在宋國,看見桓司馬給自己做石槨,三年還沒完成。先生説:‘像這樣奢靡,(人)不如死了趕快腐爛掉越快越好啊。’希望(人)死了趕快腐爛,是針對桓司馬而説的。南宮敬叔(他原來失去官職,離開了魯國)回國,必定帶上寶物朝見國王。先生説:‘像這樣對待錢財(行賄),喪(以後)不如趕緊貧窮越快越好啊。’希望喪後迅速貧窮,是針對敬叔説的啊。”

曾子將子游的話告訴有子。有子説:“是啊。我就説了不是先生的話嗎。”曾子説:“您怎麼知道的呢?”有子説:“先生給中都制定的禮法中有:棺材(板)四寸,槨(板)五寸。依據這知道(先生)不希望(人死後)迅速腐爛啊。從前先生失去魯國司寇的'官職時,打算前往楚國,就先讓子夏去(打聽),又讓冉有去聯繫接洽。依據這知道(先生)不希望(失去官職後)迅速貧窮。”

【解析】

本文選自《禮記·檀弓上》。《禮記》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經典,其內容主要是記述戰國、秦、漢間儒家關於禮制方面的言論,以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雜事等。現代通行的《禮記》共49篇,《檀弓》是其中的一篇。本文通過有子、曾子、子游等人的對話,説明孔子是結合具體的人和事來談禮的,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來理解孔子的主張。更多文言文學習文章敬請關注“詩詞網文言文閲讀”的古文觀止欄目。

本篇的章法很別緻,第一段寫有子的否定,但不完全説出否定的根據。第二段寫子游的解釋;最後一段才把否定的根據説出來。寫得層次分明,靈活跌宕。有子根據孔子自己的行為來判斷孔子的言論,思想方法也有可取之處。

有子之言似夫子原文賞析2

原文:

有子之言似夫子

有子問於曾子曰:“問喪於夫子乎?”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聞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與子游聞之。”有子曰:“然。然則夫子有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於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於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慾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南宮敬叔反,必載寶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喪之慾速貧,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於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於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槨。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魯司寇,將之荊,蓋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貧也。”

賞析:

本文記敍的是孔子的弟子對“喪欲速貧,死欲速朽”的含義的相互探討。由於思考方法的不同,對同一句話,弟子們有着不同的理解。有子能夠不片面、不孤立地去判斷,而且和孔子的一貫言行相聯;子游能夠根據孔子講話的背景,針對的.問題進行分析;曾子則是句句照搬,孤立、片面地理解。文章分析問題的方式對今人仍有很大的借鑑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jx2m5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