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小班語言領域教案

小班語言領域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語言領域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語言領域教案

小班語言領域教案1

活動目標

1. 欣賞繪本,在閲讀和操作中學習收拾整理玩具。

2. 懂得愛惜玩具,體驗整理玩具的樂趣。

3. 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領會故事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5. 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場景準備:地墊、各種玩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 T:聽,誰在哭呀?

2. 出示畫面:玩具在哭。

3. T:玩具為什麼哭呀?是誰的玩具呀?

4. 白板拉幕功能:出示小熊。T:原來是小熊的玩具。

二、故事欣賞

(一)出示封面,教師講述,與幼兒一起欣賞到第八頁。

1.T:小熊有很多玩具,看看有些什麼玩具呀?

2.T:看,小熊玩得多開心呀!玩具也很開心,瞧他們的臉上都是笑眯眯的。

3.T:咦,他們快要哭了,怎麼回事呀?現在你們知道玩具為什麼要哭了嗎?

4.T:小熊會把他們送回家嗎?(幼兒猜測)

(二)欣賞故事後半段

1.T:小熊是怎麼把玩具送回家的?

2.幼兒猜測,如何送玩具回家?

3.教師示範,邊念邊送玩具回家。

4.幼兒集體念兒歌,教師操作畫面,送玩具回家。

5.個別幼兒上前操作。

6.T:小熊的玩具都送回家了,他們很高興!聽,怎麼還有哭聲呀?原來是我們的玩具在哭,把他們也送回家吧!

三、整理玩具

幼兒整理自己的玩具:書本放在書架上,玩具放在貨櫃上。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意義和價值,讓孩子在家中甚至是在別人家,玩具城等地方都能養成將玩具收起來的好習慣。拓寬孩子的視界。另外我覺得讓孩子在最後收自己亂堆亂放的.玩具時他們會覺得更真實,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比教師刻意製造一個亂的場景來得更有效,更真實。真正的做到了場景是從他們的生活中來的,又最後將習得的本領用於自己生活中製造的問題中去,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小班語言領域教案2

活動目標:

1、願意用普通話,説説自己看到的內容。

2、理解故事內容,體會與好朋友分享的快樂。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領會故事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小老鼠奇奇》的課件;、小動物頭飾4個;、事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老鼠頭飾,激發興趣。

1、師:寶寶們,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動物朋友,你們看是誰呀?(小老鼠)

2、師:這個小老鼠呀,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奇奇。今天,小老鼠奇奇要給寶寶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 二、幼兒欣賞課件並回答問題。

1、教師出示第一幅畫面,師:畫面上有哪些朋友?(幼兒回答一個小動物教師就出示一個頭飾)

2、第二幅畫面師:小老鼠奇奇給他的朋友們畫了些什麼?(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事物圖片。)

3、師:小老鼠奇奇為自己畫了些什麼?(引導幼兒大膽發言。)

4、其餘畫面

師:晚上小老鼠又餓又饞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引導幼兒根據畫面説説自己看到的事情)

5、教師:朋友們給小老鼠奇奇送來好吃的時候都説了一句什麼話呀?(謝謝)

6、你們説説為什麼小老鼠畫的.東西都變成真的了?

小結:原來小老鼠給朋友們畫了畫,所以朋友們也給小老鼠送禮物。收到朋友們帶來的禮物,奇奇可真高興呀!

7、重新播放課件,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三、遊戲:送禮物

1、師:小老鼠奇奇有好吃的東西願意和朋友們一起分享,你們願意嗎?

2、師:那我們以後帶來的自己的玩具和好朋友一起玩好不好?(好) 活動反思:

“小老鼠奇奇”是個語言活動,因此活動主要在於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活動通過教師的提問,幼兒觀察課件並通過説説自己看到的內容,這樣的形式來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活動中,通過老師的引導幼兒基本上都能理解故事內容,只是有個別比較內向的幼兒還不太敢去表達。活動的結束部分,引導幼兒體驗分享的快樂。

小班語言領域教案3

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理解歌內容。

2、積極參與朗誦活動並詩學説詩歌內容。

3、能在集體中大膽的進行表達,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紅、黃、綠色透明的塑料瓶製成的眼鏡若干;

2、圖片若干。

3、課前帶領幼兒戴上綠色的眼鏡在室外進行觀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導入:

師:剛剛我們在外面做了一個有趣的遊戲,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在外面你都看到了什麼?

(幼兒説綠色的地板、綠色的鞋櫃、綠色的植物等)

二、基本部分:

1、幼兒欣賞詩歌並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教師:這麼多綠色的事物,老師今天帶來了一首關於綠色的詩歌,小朋友想聽嗎? (教師朗誦詩歌、幼兒傾聽)

教師:剛剛這首詩歌裏你都聽到了哪些的話?(幼兒邊説教師邊出示詩歌相應的句子圖譜)

根據幼兒所説天空、小貓、蛋糕、手套等,教師做相應動作。

2、幼兒再次欣賞詩歌並理解詩歌內容。

1)教師補充並糾正幼兒所説句子。

教師:小朋友説的真好,那我們再來聽一聽是不是小朋友説的這些? 2)幼兒根據提問理解並學説詩歌內容。

老師:詩歌中的天空、小貓、蛋糕、手套是什麼顏色的? 為什麼會變成綠色的?

教師:戴上綠色的眼鏡我們看到這是綠的、那也是綠的。

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綠色,詩歌裏是怎麼説的?

(這一片綠、那一片綠、到處都是綠綠綠)。

老師:可是詩歌裏面還説,綠色的世界忽然不見了?為什麼? 3) 幼兒看圖譜學説兒歌。

老師:我們一起看着這個圖譜一起説一説這首好聽的兒歌。

(教師帶領幼兒看圖譜學説兒歌)

4)我們一起加點動作試一試好嗎?

3、幼兒自己嘗試創編兒歌。

教師:看看這是什麼?(教師出示各色眼鏡)現在給每個小朋友一副眼鏡,請你戴上眼鏡看看,跟你的同伴小聲討論一下,你看見了什麼?用我們詩歌裏的話説一説。然後告訴老師。

(教師幫助幼兒一起創編兒歌)

結束部分:好了,我們去室外再看看好不好?跟客人老師再見。

活動反思:

《綠色世界》是小班下學期的語言活動,是一篇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詩歌,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説,難度非常大!由於孩子缺乏生活經驗,而且語言發展也很不完善,所以理解和朗誦詩歌,既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活動開始時,我先通過課件來展示其優美、風趣的意境,讓孩子對詩歌有一個大概的、整體的認識;接着引導幼兒戴上綠色眼鏡親身體驗顏色的變化,幫助他們分段理解詩歌內容;然後再通過課件的引導,搭建了一個學習朗誦的平台!最後,通過讓孩子到户外去找一找世界還會變成什麼顏色,來進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維!

小班語言領域教案4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以一首兒歌為主體,讓幼兒在學習兒歌的同時瞭解各種常見昆蟲的運動方式,以遊戲為這次活動的主要手段,讓幼兒在認知的同時還能夠體驗到遊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昆蟲並知道他們的運動方式。

2、在學習兒歌的基礎上能大膽創編兒歌。

3、能積極參與活動,在語言遊戲中體驗互動的快樂。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能將找到的昆蟲與動詞相匹配。

活動難點:

能根據找到的昆蟲創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小蜜蜂頭飾一個;板畫:花叢;各種昆蟲頭飾若干。

2、幼兒對部分常見昆蟲有所瞭解。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小蜜蜂,引出兒歌《一隻小蜜蜂》。

(1)師:今天天氣可真好,蜜蜂寶寶飛到了一片花叢中玩耍,它玩的可開心了,它東飛飛,西飛飛,突然它在草叢中發現了一位好朋友,這位好朋友會是誰呢? (2)師:它是誰?(小蚱蜢)小蚱蜢是怎樣運動的?(跳)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好麼? (3)師:小蚱蜢還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請小朋友仔細聽哦! 2、學習兒歌《一隻小蜜蜂》。

(1)師:一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呀,東飛飛,西飛飛,找到一隻蚱蜢,跳呀,跳呀。

(2)師:小蚱蜢的兒歌好不好聽啊?那你們想不想和它一起來學一學這首兒歌呀? (3)請幼兒和老師一起念兒歌2-3遍。

二、出示昆蟲頭飾,嘗試創編兒歌。

1、出示小蝸牛,並引導幼兒創編兒歌。

(1)師:花叢中,除了小蚱蜢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的昆蟲寶寶,小蜜蜂接下來又遇到了一位好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誰。

(2)師:蜜蜂寶寶又遇到了誰?(小蝸牛)小蝸牛是怎樣運動的呀?(爬)是爬呀爬呀,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3)小蝸牛也想到那首好聽的兒歌裏去,我們一起幫幫它好嗎? (4)師:一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呀,東飛飛,西飛飛,找到一隻蝸牛,爬呀爬呀。 2、請幼兒找一找還有哪些昆蟲寶寶,引導幼兒説一説找到的昆蟲寶寶並嘗試創編兒歌。

(1)師:你們都找到哪些昆蟲寶寶啊?(小蝴蝶)

師:蝴蝶寶寶是怎麼運動的呢?

(2)師:還有誰找到了不一樣的昆蟲寶寶?(小螞蟻)

師:小螞蟻是怎麼運動的?

(3)師:還有嗎?(小蟋蟀)它是怎麼運動的?

(4)師:請你們動動小腦筋,把你們找到的昆蟲寶寶編進兒歌裏好嗎? (5)請找到小蝴蝶的小朋友上台來説一説兒歌。

(6)請找到小螞蟻的小朋友上台來編一編。

(7)請找到小蟋蟀的小朋友上台來編一編兒歌。

三、結束部分,送昆蟲寶寶回家。

(1)師:寶寶們,今天和這麼多昆蟲寶寶做了這麼好玩的遊戲,你們開心嗎?昆蟲寶寶也很開心,但是呀,他們玩了這麼久,很累了,他們想請寶寶們把他們送回家,你們願意嗎?

(2)出示昆蟲寶寶們的“家”,請寶寶們送昆蟲寶寶回家。

師:這裏是會爬得昆蟲寶寶的家,這是會跳的`昆蟲寶寶的家,這裏是會飛的昆蟲寶寶的家,可千萬別送錯了哦。送完的寶寶也去休息一會吧! 活動反思:

我的這次活動是小班語言活動,總體來説我對這次的活動還是較為滿意的,活動的結果也還是比較好的,基本上達到了我預設目標。在教態上我有我的優勢,我運用了動作來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事實證明這一點對於我活動的開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中間的學習兒歌和後面的遊戲環節,我還是很好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並且將他們的興趣一直維持到最後,整個活動的環節我自己覺得還是很清晰的,環節和環節之間的過度也是比較自然的,這是我本次活動的亮點。

在結尾處我將我原本的設計做了一些改變,本來的設計是讓孩子自己找到昆蟲寶寶,然後自己創編,最後再將昆蟲寶寶送回家,這樣能夠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動腦的機會,但是,由於我們班是新生班,因為害怕到時候局面會很混亂,就做了一些改變,變成了由我來引導創編,然後就加上一個遊戲《找朋友》,這樣活動組織的就比較順利,但是這樣也有了一些缺點,就是我太過於關注創編的個體了,但是對於別的小朋友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沒有給大部分小朋友動手動腦的機會,在後面的遊戲上,對教具的使用也不夠到位,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加磨練。

小班語言領域教案5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動物的局部進行猜測並樂意表達。

2.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旅行”的快樂。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PPT:小老鼠的旅行

活動過程

1.激發去旅行的願望 (播放PPT第一張)“看,這是誰呀?”(小老鼠)“我們跟它打個招呼吧!”(小老鼠,你好)

“它臉上的表情怎麼樣?”(開心、高興)

“它為什麼這麼高興呢,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吧!”(幼兒一起問:“小老鼠你為什麼這麼高興呀?”)

播放小老鼠的回答——我要出去旅行

“聽到了嗎?”(我要出去旅行)

“哦,原來它要到好玩的地方去玩哦!那我們也跟着它一起去旅行吧!”

2.播放PPT第二張,初步感受旅行的快樂

播放畫面:草地 “小老鼠帶我們來到了哪裏呢?”(草地) “在草地上我們能玩什麼呢?”(撿樹葉、跳一跳、做遊戲)一起做做動作。

“咦?小老鼠哪去了?”“我們一起叫一下吧!”(小老鼠,你在哪裏呀?) 3.播放PPT後半部分,嘗試根據動物的局部進行猜測

(1)畫面一:爬象鼻子 “噢,原來小老鼠在這裏呢!它在幹什麼呀?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吧!”

“小老鼠,你在幹什麼呀?”——吱吱吱,我在爬管子呢! “那我們也跟着小老鼠爬一爬吧”“怎麼爬呢?”個別幼兒嘗試做一做動作。

請幼兒一起隨老師做“爬管子”的動作。

“那小老鼠爬的到底是不是管子呢?”幼兒猜測。(幼兒説“大象”,師引導幼兒把話説完整、説清楚。)

播放大象的半身圖、全身圖,驗證幼兒的猜測結果。(哇,猜對了) (2)畫面二:爬駝峯 “小老鼠真頑皮,它又找到好玩的地方了,看,它又在玩什麼?”

問一問:“小老鼠,你在幹什麼呀?”——吱吱吱,我在爬山峯呢! 幼兒嘗試做一做動作。

請幼兒一起做“爬山峯”的動作。

“小老鼠真的是在爬山峯嗎?”

幼兒猜測。(牛鼻子……猜不出,點擊出示駱駝的半身圖,就有幼兒説出是駱駝了,及時追問為什麼,加深幼兒的印象)

播放駱駝的半身圖、全身圖,驗證幼兒的猜測結果。

(3)畫面三:爬牛尾巴

“看,它在玩什麼呀?”“誰來問問看?”

個別幼兒問,然後大家一起問:“小老鼠,你在幹什麼呀?”——吱吱吱,我在爬繩子呢!

“爬繩子的時候手要怎麼樣?”(抓緊繩子)個別幼兒嘗試做一做動作。 請幼兒一起做“爬繩子”的動作。

“小老鼠真的是在爬繩子嗎?”幼兒猜測。(獅子的尾巴,牛的尾巴,拖把) 播放牛半身圖、牛全身圖,驗證幼兒的猜測結果。(哦,原來是牛尾巴哦)

(4)畫面四:穿鹿角 “現在,小老鼠又在玩什麼呀?”

問一問:“小老鼠,你在幹什麼呀?”——吱吱吱,我在穿樹林呢! 個別幼兒嘗試做一做動作。(腰要彎下來一點,手伸向前,穿來穿去) 請幼兒一起做“穿樹林”的動作。“我們這麼多人一起去穿樹林,可要當心別撞到一起哦!”

“小老鼠到底是不是在樹林裏玩呢?”幼兒猜測。(鹿的角,梅花鹿的角) 播放梅花鹿的半身圖、全身圖,驗證幼兒的猜測結果。(哇,又猜對了) 4.完整欣賞、講述. “今天小老鼠帶我們玩了哪些好玩的,一起來説一説吧!”

邊觀看PPT邊講述:“吱吱吱,小老鼠爬管子嘍,哦,原來是大象的`鼻子;吱吱吱,小老鼠爬山峯嘍,哦,原來是駱駝的駝峯;吱吱吱,小老鼠爬繩子嘍,哦,原來是老牛的尾巴;吱吱吱,小老鼠穿樹林嘍,哦,原來是梅花鹿的角;。”

5.結束:“今天我們跟着小老鼠一起去旅行開心嗎?”“有點累了吧!”

“看,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們還沒去呢!”逐個出示四種動物的局部(長頸鹿的脖子、烏龜的背、斑馬的身體、老虎的背),幼兒交流。

“下次我們再一起去探險吧!”

活動反思

小班的孩子喜歡做一做,動一動,所以在完整的念兒歌時,我加入了手的動作,不僅讓幼兒容易識記也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爬繩子,爬山坡,滑滑梯,鑽樹林這些動作都讓孩子很是喜歡。也在動作中將這首兒歌學會了。

每一個活動的設計都應該是服務於孩子的,孩子也是活動效果的最優檢測者!

小班語言領域教案6

教材分析:

《可愛的小動物》選自開明出版社出版的童樂小班教材(下冊)語言領域內容。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材要求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友誼是的一道幼兒安靜的聽別人講話,為幼兒朗誦兒歌,講比較淺顯的動物股市和通話,設計幼兒感興趣的談話活動,提供機會讓幼兒用語言與人交往。

這節活動課通過表演讓幼兒瞭解了動物的特徵和生活的習性,幫助幼兒在與同伴互相交流、提問中獲得積極愉快地情感體驗。

設計意圖: 我們小班開展了“動物的花花衣”的主題活動,進行了 “找朋友”的活動。小朋友們紛紛表示自己知道很多動物,也十分喜歡小動物,並且收集了很多動物的圖片、圖書、玩具等。於是,我就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設計了“我喜歡的小動物”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收集探索小動物的基礎上,願意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知道的知識。小班的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與同伴交流的意識。因此,第一個環節我讓幼兒自由結伴交流,然後再集體交流分享。

活動目標:

1、在收集探索的基礎上,願意交流分享。

2、初步萌發幼兒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3、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閲讀的習慣,激發閲讀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小動物的資料(圖書、圖片、玩具、實物等)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自由交流——集體交流分享

1、自由交流 師:孩子們老師介紹了我最喜歡的小動物是誰啊?(小白兔)小朋友們也有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而且把小動物們都帶來了,現在請你們把找到的小動物的祕密講給你的好朋友聽,好嗎? 幼兒自由交流,教師巡迴觀察

(二)、集體交流分享

師:誰先來介紹一下你的動物朋友呢?

1、幼兒介紹:奶牛

師:聽完了他的介紹,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他麼?

幼兒:(1)奶牛喜歡吃什麼呀?

(2)奶牛最大的本領是什麼呢?

幼兒通過聽介紹並提出的問題,教師及時示範擠奶的動作,並引導幼兒一起模仿學習

2、幼兒介紹:小雞

介紹的幼兒把自己收集的碟片“小雞出殼”放給其他幼兒看,看完後,師:“他喜歡的小動物是誰啊?讓他把小雞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幼兒:介紹

師:關於小雞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它麼?

幼兒現有經驗:幼兒在餵養小雞的過程中,知道了小雞喜歡吃的東西,小雞吃東西的動作等。

幼兒通過聽介紹並提出的問題:對小雞出殼、捉蟲的動作比較感興趣,教師根據幼兒的及時興趣,給予滿足,及時引導幼兒學習小雞出殼、小雞捉蟲的動作。

3、幼兒介紹:小鴿子

教師:小鴿子是怎麼來到咱們班的?怎樣飛呢?請個別有而表演。

4、幼兒介紹:小狗 幼兒帶來的自己家裏養的小狗,邊看邊介紹

師:小狗真可愛啊,它最喜歡吃什麼呀?(肉骨頭)那讓我們和小狗一起找肉骨頭吃好嗎?

音樂遊戲《哈巴狗》

5、幼兒介紹:小貓

幼兒通過聽介紹並提出的'問題:(1) 小貓喜歡吃什麼?

(2) 小貓是怎麼唱歌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提問及時給予迴應,如學習小貓的叫聲、學習小貓走路的動作等。

6、幼兒介紹:小鴨子

幼兒介紹自己和爸爸從網上收集的小鴨子的圖片

幼兒通過聽介紹並提出的問題: (1) 小鴨子在幹什麼呢? (2) 他們為什麼會排隊呢? 可引導幼兒一起討論,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出問題:“如果他們不在一起的話,會怎麼樣?

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師:那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快樂的好孩子吧。

律動《數鴨子》,邊做律動邊用簡單的語言提示孩子的動作。

師:一羣小鴨子在一起真快樂,讓我們一起排着隊做遊戲吧! 師:孩子們,咱們認識了這麼多的小動物,讓我們一起歡快的和它們快樂的跳起來吧

(三)、音樂律動《快樂的小動物》

(四)、延伸活動

1、把幼兒收集的資料投放在探索區,讓幼兒自由探索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祕密。

2、在遊戲區域中投放各種動物的頭飾和音樂遊戲的音樂,讓幼兒在唱唱説説中模仿動物的聲音和動作。

3、在益智區中投放一些拼圖遊戲,讓幼兒在拼圖中進一步瞭解動物明顯的特徵。

4、在生活中餵養小動物,瞭解小動物喜歡吃的東西。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內容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比較感興趣的動物,活動中我及時捕捉幼兒的每一個亮點。如在幼兒介紹奶牛的時候,我及時抓住奶牛最大的本領是產奶,和幼兒一起模仿擠奶的動作,對孩子加深了有關奶牛的印象。活動中給予幼兒更多自由提問的機會,便生生互動。如在一幼兒介紹小雞的時候,小朋友們就問她“小雞喜歡吃的東西?” “小雞最大的本領是什麼?”孩子們在自己發現小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得到了知識,體驗了喜悦的心情。活動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本次活動的內容,以整合的理念和方法,組織幼兒開展活動,在活動進行中穿插幼兒喜歡的各種模仿動作、音樂遊戲、律動等,既體現了課程的整合性又讓幼兒在玩中得到了知識。由於是小班的幼兒,在介紹他們喜歡的動物時,孩子們的聲音不夠響亮,還有點拘束,不能完全放開。

小班語言領域教案7

活動目標:

1. 初步瞭解基本的過馬路常識,學會文明過馬路,知道紅燈停,綠燈行。

2. 能理解兒歌的內容。

3. 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 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5. 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活動準備:

1.圖片:紅路燈,斑馬線。

2.兒歌《過馬路》

活動過程:

1.導入:手指遊戲:《過馬路》

師:小朋友們伸出小手,跟老師一起玩個手指遊戲好不好? 2.談話,引入主題。

師:小朋友們知道怎樣過馬路嗎?過馬路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幼兒討論) 3.出示圖片,提高幼兒興趣。

師:我個你們帶來了圖片一些,小朋友們把小眼睛閉上,老師把小圖片請出來,3,2,1,好了,睜開小眼睛。這是什麼呀?(紅綠燈)小朋友們見過嗎?小朋友們跟爸爸媽媽上街的時候有沒有見過?(幼兒討論) 4.引導幼兒認識紅綠燈

師:這個是紅綠燈,小朋友們跟爸爸媽媽上街的時候可以看一看,馬路上的十字路口就有了。

5.引導幼兒討論

師:小朋友那麼聰明,那麼,你們知道要怎樣看紅綠燈嗎? 6.講解怎樣安全過馬路

師:小朋友説街上車多不多?危不危險?所以小朋友們一定要知道怎樣看紅綠燈是不是。紅燈停(出示圖片紅燈),綠燈行(出示圖片綠燈)——(反覆教幼兒三遍) 7.引導幼兒認識斑馬線,

師:小朋友們看,這又是什麼呀?你們有沒有見過?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8.引導幼兒學習兒歌。

9.引導幼兒讀兒歌

活動延伸:

和爸爸媽媽一起過馬路。

活動反思:

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生活情境,畫面生動活潑、直觀,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富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整個活動思路清晰,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升化了情感。遵循了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原則。活動中我採用了“觀察法、猜測法、講述法、遊戲體驗法”等,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玩一玩,使活動變得豐富多彩。

小班語言領域教案8

設計意圖:

小班的小朋友特別喜歡户外活動,所以我們一有空便會帶領孩子們去草地上做遊戲或搞一些表演式的集體活動,但是自從上了《和太陽寶寶一起玩》這節課後我發現他們對太陽就特別感興趣,有一次,一位小朋友突然問我:“老師,你看,我們窗子上為什麼有很多顏色?這時我就稍微對他解釋了一下,但他的反應還是一知半解,於是我就想:既然小朋友對太陽那麼感興趣,何不抓住契機,讓幼兒瞭解一下有關太陽的其他知識,讓他們知道,正是因為有了太陽光的照射世界才會變得五光十色、多彩多姿,從而豐富幼兒對顏色的經驗。於是此為突破口,從幼兒熟悉的幾種顏色着手,通過遊戲、探索、直接感知、講述、環境創設等途徑來實施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豐富幼兒關於紅、黃、綠、藍等顏色方面的經驗。

2、引導幼兒學説“我給太陽媽媽找到了××顏色寶寶”。

3、幼兒能在聯歡活動、尋找活動中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活動室四周佈置成花園(花瓣中藏着相應顏色的擬人化色彩寶寶),幼兒隨意坐在中間的地毯上,太陽媽媽穿的衣服一件(衣服有七種顏色的口袋),太陽頭飾8個。

活動重難點:

學説完整句“我給太陽媽媽找到了××顏色寶寶”。

活動過程:

一、情景講述:

1、在一個美麗的花園裏,住着太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他們每天在這裏唱歌跳舞做遊戲可開心了。(教師扮太陽媽媽邊説邊從花叢後面慢慢的隨音樂跳舞出來。) 師:嗨!小朋友,你們好!認識我嗎?

幼:知道,你是太陽媽媽!

師:哎呀,太陽媽媽真高興你們還記得我,今天我是來邀請你們去我家做客的,願意嗎?

幼:願意

幼兒與太陽媽媽一起隨音樂來到預先佈置的花園裏。

(評析:情景講述能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小朋友肯定也很想知道太陽的家到底是什麼樣的,還有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説做客是很開心的,同時也知道客人是不能隨便弄壞別人的東西的,為下面的尋找活動作了鋪墊。) 二、認識顏色寶寶 1、尋找太陽寶寶

我和孩子們都住在這個美麗的花園裏,你們看這裏有漂亮的花朵、綠綠的草地,小朋友你們喜歡嗎?

師:哎呀!你們看我的孩子多調皮,媽媽不在家,他們又出去玩了,怎麼辦呢?不如我們先到草地上休息一下,再想想有什麼方法讓他們回來。(幼兒隨意坐下並討論) 師:想好了嗎?

幼1:打電話。

幼2:我們去把他們找回來。

幼3:叫爸爸媽媽找。

幼4:你叫一下他就聽見了……

師:小朋友的辦法真多,不如我們試試一起大聲喊一下,好嗎? 師生一起喊:“太陽寶寶、太陽寶寶”

太陽寶寶:我們回來了。(出來紅、黃、綠、藍四個寶寶) 師:你們看家裏來了客人,你們應該怎麼説?

太陽寶寶:歡迎你們。

幼:謝謝!

太陽寶寶:不用謝!

(媽媽及時引導寶寶和客人相互問好,讓幼兒知道應該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師:小朋友,你們認識我的寶寶嗎?他們是什麼顏色的寶寶呢?(教師逐一點着他們的顏色讓幼兒回答)

幼:他是紅色寶寶。

幼:他是綠色寶寶。

幼:他是藍色寶寶。

幼:他是黃色寶寶。

師:哎呀,我的寶寶怎麼少了呢?請小朋友再幫助我一起喊吧! 教師和幼兒再一起喊:太陽寶寶,太陽寶寶。(再出來青、紫、橙三位寶寶) 師:這幾個寶寶你們認識嗎?它是誰呀?(讓幼兒個別回答) 師:我來介紹一下吧。

(幼兒逐個認識青色、紫色和橙色)

(評析:通過逐個認識加深幼兒的`直觀記憶,第二次喊更會激起幼兒的認識興趣,從而會記住後面新認識的三種顏色。)

三、找顏色寶寶

太陽媽媽還有許多寶寶沒有回家在花園裏玩呢,想請你們幫忙找回來,願意嗎?但是媽媽有兩個要求:

小朋友1; 在你找到寶寶後能説出你幫太陽媽媽找到了**顏色寶寶,找到後馬上回到這裏,可以先告訴你的小夥伴。

小朋友2; 花園裏的花草不要弄壞了,他會痛的。(放音樂,幼兒開始找,教師巡視幫助個別能力較差的幼兒,並且指導找好的幼兒相互交流。) 集中幼兒提問: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我看見好多寶寶回來了,那麼請你説説你幫太陽媽媽找到了**顏色寶寶。

幼1:我幫太陽媽媽找到了紅顏色寶寶。 幼2:我幫太陽媽媽找到了綠顏色寶寶。

幼3:我幫太陽媽媽找到了青顏色寶寶。

幼4:我幫太陽媽媽找到了黃顏色寶寶……

師:謝謝你們幫我找回了寶寶,可是我的寶寶在外面玩了一天也累了想休息一下,你們看太陽媽媽身上有各種顏色的大口袋就是寶寶的小屋,你們願意送他回家嗎?但是媽媽又有個要求:

1、在送寶寶回家時必須要説“我幫太陽媽媽找到了**顏色的寶寶,不然媽媽不知道寶寶回家了。

2、每個顏色寶寶都有自己的家,別把寶寶送錯了房間,不然他會哭的。

3、送寶寶回家時不能推來推去,不然他會摔跤的。

幼兒開始送寶寶回家。

評析:再次練習説:我幫太陽媽媽找到了**顏色寶寶,加深記憶。還有送寶寶回家這個活動能把幼兒的活動興趣全部激發出來,讓整個教學活動進入高潮,抓住了幼兒的興奮點。

四、聯歡活動

太陽寶寶回到家裏真開心,謝謝你們的幫忙,太陽寶寶們還想邀請你們在草地上一起來開個聯歡會,好嗎?(師生一起隨音樂唱歌跳舞)

活動延伸:

將太陽寶寶放至科學角或語言區中,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太陽的各種顏色以及為幼兒提供一個探討太陽的其他有關知識的空間。

活動反思:

小班的孩子一般還處於直覺行動思維階段,而本次活動以情境表演展開是符合幼兒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整個活動是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的,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特別在請幼兒幫助尋找寶寶時,每位孩子都比較興奮,所以請他們用語言表述時表現也比較積極,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最後請他們舉行聯歡活動,讓幼兒再次處於興奮狀態,讓整堂課也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小班語言領域教案9

活動設計背景

1、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結合我班開展的主題活動《長大了,學着做》,我班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而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教育題材。

2、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而我在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這節教學活動中,從教材的選編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兒歌,朗朗上口;喜歡角色扮演)和心理特點(活潑、好動;對吃的東西較感興趣),讓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學念兒歌,並有興趣地嘗試仿編兒歌,在遷移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明白吃東西前要洗手。 3、在教具的製作上,我採用了“大蘋果”的胸飾,形象、生動的“大蘋果”讓幼兒更快的融入角色之中,彷彿自己就是一個大蘋果,更利於幼兒的學習和表演。而背景圖片(各種好吃的東西),是可以讓幼兒動手操作的,更增添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實物蘋果更滿足了幼兒喜歡吃蘋果的心理特點。

4、通過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發散思維和社會性情感,讓幼兒不但喜歡吃大蘋果,而且也喜歡吃小蘋果。並且願意請客人先吃蘋果。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喜歡聽、念兒歌、並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改編兒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2、使幼兒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3、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念兒歌,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2、難點:嘗試改編兒歌。

活動準備

食物卡片若干、籃子、盤子、大蘋果胸飾1個、實物(蘋果)若干個、圖片(小朋友、小蘋果)各一個、小口袋一個。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教師出示小口袋(內裝有大蘋果一個),請幼兒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內是什麼? 初步理解

學習兒歌內容

1、教師模仿大蘋果的口氣:啊,我是一個大蘋果,誰喜歡歡我呀?為什麼? 2、(出示圖片小朋友)“小朋友們都愛我,瞧,軍軍也喜歡我,伸出小手想碰我,哎呀,別碰我。”大蘋果為什麼會這樣?大蘋果會對軍軍怎麼説? 3、老師帶軍軍洗洗手。

欣賞和學念兒歌

1、欣賞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

(1)老師帶上大蘋果胸飾:“看,我是誰?”

(2)大蘋果唱歌。

2、幼兒學念兒歌

(1)幼兒一起來唱一唱大蘋果的歌。

(2)請幼兒做做大蘋果的樣子,表演兒歌。

嘗試仿編兒歌

1、(出示傷心小蘋果)看,小蘋果怎麼啦?發生了什事?你們喜歡小蘋果嗎?(為小蘋果編歌)小蘋果笑了。

2、蘋果的歌和小蘋果的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教師引導幼兒如何仿編兒歌)

3、請個別幼兒摸口袋內的食物,學習仿編兒歌。

4、你除了喜歡大蘋果、小蘋果,還喜歡哪些好吃的東西?

5、通過請幼兒為“大蘋果”的朋友編兒歌嘗試改編這首兒歌。

(1)今天,“大蘋果”還請來了許多好朋友呢,你們看:(出示背景圖片) “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快上來選一個吧。”

(2)請幼兒自己為手裏拿的好吃的東西編兒歌。

6、個別幼兒仿編兒歌。

7、請幼兒把編好的兒歌説給客人們聽。

知識遷移

1、請幼兒吃蘋果:“誰想吃?”

2、引導幼兒吃東西前要洗手。

3、幼兒品嚐蘋果。

教學反思

《我是一個大蘋果》是小班的一個語言活動,主要從孩子能聽懂兒歌和會念兒歌入手。幫助孩子很好的.掌握兒歌的內容。

首先,在教學的設計上,我用了一個懸疑式的開頭,先出示一個神祕的口袋,讓孩子們猜猜裏面可能是什麼。大膽的發展了孩子的發散思維,使得孩子能自由想象。這樣的設計其實也激發了孩子的興趣。但是在課後一想,讓孩子胡亂的猜測只會導致孩子們盲目而不知選擇的瞎猜。因而,在開頭的環節設計上,我覺得可以給孩子一個範圍,讓孩子們都有目的有選擇的去猜測,這樣可以減少時間的浪費,才能符合有效課堂的原則。所以我覺得我的教學設計的開頭可能稍微改動下。

其次,我覺得我的教具的設計是一個亮點,一個蘋果兩面設計不同的表情,通過轉一圈讓幼兒都來摸一摸蘋果打開了教學活動的序幕,孩子們和大蘋果親密接觸後,發現其表情變化了,幼兒在好奇心的趨勢下猜測着是什麼原因而導致大蘋果生氣,和後面的活動銜接也就更加自然。成功的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也使得孩子們的對接下來的環節的興趣倍增。

再次,我的誇張的動作營造愉快的情緒氛圍。小班幼兒喜歡充滿激情的張動作,這樣他們看老師會覺得特別的可愛,這樣的童趣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學習情緒,使之他們更願意融入到活動的氛圍中。在活動中的我是一個大蘋果,我採用了非常誇張的體態,突出一個“大”字,在我的引領下,孩子們也樂意用自己的動作來表演兒歌內容。

但是,小班的幼兒恰好是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可能沒有了解到孩子的這一心理特徵,而忽視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所以我覺得,對於兒歌中的語句提問讓幼兒回答後應該更加重點的提煉一下,這樣就能夠為後面的改變兒歌環節打好紮實的基礎。

小班語言領域教案10

活動目標

1、觀察梨子、蘋果等水果的顏色,以水果的顏色為題材創編兒歌。

2、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説普通話。 3、培養細緻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梨子、蘋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圖片(正面沒塗色,反面塗有顏色)。

2、水果掛飾(梨子、蘋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呀,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是誰呢?現在,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

1、教師逐一出示蘋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圖片(沒塗顏色的一面),並引導幼兒説出是什麼水果。

2、“仔細看看,它們有顏色嗎?”(沒有)

3、請幼兒説説蘋果是什麼顏色的,説對了,老師則將圖片翻過來,即紅紅的蘋果。

4、用同樣的方法,請幼兒説説其它水果的顏色,如説對了,老師則將該水果的圖片翻過來,即黃梨子、紫葡萄、綠西瓜。

二、編兒歌《水果歌》

老師告訴幼兒要根據水果的顏色來編兒歌。

1、給蘋果編。

老師先編一句:什麼水果紅紅的?啟發幼兒編第二句:蘋果蘋果紅紅的。告訴幼兒把老師編的一句和小朋友編的一句連起來,兒歌就編好了。

2、給梨子編。

由老師編第一句:什麼水果黃黃的?啟發幼兒説出“梨子梨子黃黃的。”

3、給葡萄編。

“現在我們給葡萄編。誰來編第一句?”請一能力強的幼兒編第一句:什麼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編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請幼兒把剛才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什麼水果紅紅的?蘋果蘋果紅紅的。什麼水果黃黃的?梨子梨子黃黃的。什麼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們編的兒歌真好聽。現在我們再給西瓜編。誰會把兩句一下子編出來?”

請幼兒模仿前面的句式編出:什麼水果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

6、請幼兒試着把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7、集體再念一遍,可邊念邊動作。

三、遊戲:水果歌。

請幼兒戴上水果掛飾,練習兒歌。如老師(或個別幼兒)問:“什麼水果紅紅的?”戴蘋果掛飾的幼兒則站起來説:“蘋果蘋果紅紅的。”戴其它掛飾的幼兒則不可以站起來。

四、鼓勵幼兒回家後把其它水果編進兒歌,並念給爸爸媽媽聽。

區域設置和日常活動組織 在語言活動區放置其它水果圖片,引導幼兒為它們編《水果歌》。

與家長溝通計劃

可請家長帶幼兒認識更多的水果,瞭解其顏色,並將其編進兒歌,建議家長邀請鄰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參加創編,體驗成功的快樂,增進孩子之間的友誼。

附兒歌

水果歌

什麼水果紅紅的?

蘋果蘋果紅紅的。

什麼水果黃黃的?

梨子梨子黃黃的。

什麼水果紫紫的?

葡萄葡萄紫紫的。

什麼水果綠綠的?

教學反思

整個教學活動我分為三個部分:

一、導入。我是以告訴幼兒今天班上來了幾位水果小客人為線索引出教學活動的主角——四種水果。我一一出示圖片(沒有塗色的一面),引導幼兒説出這是什麼水果?然後讓幼兒觀察這幾張圖片有顏色嗎?再請幼兒説説這幾種水果分別是什麼顏色的。待幼兒回到對了。我在把圖片(塗有顏色)翻過來;

二、引導幼兒編兒歌。我先告訴幼兒接下來我們要根據水果的顏色來編兒歌。我先説一句:“什麼水果紅紅的?”再讓幼兒回答第二句:“蘋果蘋果紅紅的'。”告訴幼兒把老師説的第一句和小朋友説的第二句連起來,兒歌就編好了。接下來用相同的方法為剩下的三種水果編兒歌。再請幼兒試着把剛才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什麼水果紅紅的,蘋果蘋果紅紅的;什麼水果黃黃的,梨子梨子黃黃的;什麼水果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什麼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三、遊戲。發個每個幼兒不同的水果模型,鞏固幼兒剛學的兒歌。我問幼兒:“什麼水果紅紅的?”拿蘋果的幼兒則站起來説:“蘋果蘋果紅紅的。”其它三種水果也用相同的方法來做遊戲。

整個教學活動結束後,我認為主要問題在於我的引導不夠。幼兒們的積極性很高,在創編過程中,我問:“什麼水果紅紅的?”幼兒們能夠回答出是蘋果,但是不能把水果的名稱和顏色完整的説出來。可是我只是強調要把水果的名稱説兩遍,再説出顏色才是完整的一句,並沒有用一種更直觀的方法去引導幼兒完整的創編兒歌。如果我一手拿一個蘋果模型,出示一個幼兒會説:“蘋果。”再出示另一個幼兒會説:“蘋果、”然後讓他們説出顏色,兒歌就編的比較完整了。孩子們也能通過提示準確的説出相對完整的語句來,而且也能讓孩子表達的更清楚,活動效果會好很多。

在遊戲過程中,孩子們都非常的積極,我問:“什麼水果紅紅的?”拿蘋果的幼兒都能站起來,但是他們並沒有按照我要求的那樣站起來説:“蘋果蘋果紅紅的。”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在創編兒歌的過程中,幼兒還未掌握這一句。可見,在教學活動中正確的引導幼兒是非常重要的。

標籤: 小班 教案 語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43g3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