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挑山工》教案設計(通用14篇)

《挑山工》教案設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挑山工》教案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挑山工》教案設計(通用14篇)

《挑山工》教案設計 1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用“耽誤”、“樸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挑山工説的話的深刻含義,並從中受到啟迪。

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寫有“讀讀寫寫”中詞語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導讀”部分,瞭解本組安排的篇目和重點訓練項目。

2.導入新課。板書:挑山工。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誰知道“挑山工”是指什麼樣的人?預習後,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點?(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認識可深可淺。)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講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這部分主要講了什麼。

2.討論。

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

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他們登山時的姿勢是什麼樣的?找出課文裏的話説一説。挑山工登山的路線是什麼樣的?(是摺尺形的。)

誰能描述一下,“摺尺”是什麼?(學生討論後,教師可在黑板上圖示,或實物演示。)

挑山工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樣直往上走?(東西不碰在台階上;還能省些力氣。)

挑山工走摺尺形路線帶來什麼問題?(路程比遊人約多一倍。)

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呢?帶着這個問題繼續讀課文。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交流。

作者對什麼現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他們花的'時間並不比遊人多。)

作者為什麼感到奇怪?讀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飽覽”是什麼意思?(充分地看,看個夠。)“題句”是什麼意思?(就是為留紀念而寫的詩句。)“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説中利用法術乘着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指什麼?(指傳説中利用法術乘着雲霧飛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騰雲駕霧”,是感歎挑山工登山之快,對挑山工的領先感到吃驚,覺得不可理解。)

四、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1.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學生的讀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遊人登山時有哪些不同的特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二、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學習要求。自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問題: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是在什麼情況下相遇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思考。

3.討論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三次。)這三次相遇分別是在什麼地方?(請學生從課文中尋找答案。)這幾次相遇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都是在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後來發現“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達我們相遇的地方。)

“攀談”是什麼意思?(閒談,隨便聊聊。)作者為什麼要“走過去跟他攀談”?(因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謎。)

三、講讀第四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主要講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謎”。)作者的“不解之謎”是什麼?

作者的這個“不解之謎”是怎樣產生的?聯繫前幾個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是通過對挑山工與遊人的對比產生的。)

四、講讀第五自然段。

1.學生各自朗讀第五自然段。

2.討論。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個問句:“您看,是不是這個理兒?”挑山工是怎樣解釋“這個理兒”的?用課文裏的話説一説。

“我跟你們不一樣”,挑山工和遊人有什麼不一樣呢?

(遊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麼就怎麼)

(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那麼,為什麼遊人“高興怎麼就怎麼”,而挑山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呢?(遊人是來遊覽的,哪裏好玩就在哪裏停,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要按時把貨物送到山頂,目標專一,所以得一個勁兒往前走。)

五、講讀第六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2.討論交流。

“心悦誠服”是什麼意思?(誠心誠意地佩服。)“包藴”指什麼?(包含。)“意味深長”是什麼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尋味,值得很好地體會。)什麼是“哲理”?(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有深刻意義的話。)

山民這幾句樸素的話裏,包藴着什麼意味深長的哲理?(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比較遊人與挑山工的不同之處,然後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實不行”、“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含義,再深入到更深一層的認識:看準目標,堅持不懈,就能達到目的;放鬆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講讀第七自然段。

作者畫了一幅什麼樣的畫?用課文裏的話説一説。

作者為什麼説“我需要它”,而且“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

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作者需要的不僅僅是畫,而是畫中挑山工那種認準目標,不斷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是因為作者需要這種精神來激勵自己向前。)

七、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體會挑山工説的話的深刻含義。

第三課時

一、複習舊課。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指名説説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哪幾個自然段聯繫起來可以成為一段,每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學生朗讀思考,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交流。

課文可以分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講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長,但卻常常領先,作者對此提出了疑問;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講作者與一個挑山工幾次相遇,通過交談,作者解開了心中之謎;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講挑山工的精神對作者的啟示。

三、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連起來,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大家練習説一説。

2.同桌互相討論。

3.指名發言,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完成“讀讀寫寫”。

1.指名讀小黑板上的詞語。

2.指名説説“拘束”、“騰雲駕霧”、“耽誤”、“樸素”、“意味深長”的意思。

3.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用“耽誤”、“樸素”造句。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按照預習要求預習《可愛的草塘》。

《挑山工》教案設計 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挑山工挑着重物,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原因。

2、理解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懂得只有認準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挑山工話裏的深刻含義,能從中受到思想的啟迪、情感的薰陶。

教學方法:

1、以讀促思、以讀促解。

2、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一下泰山的風景。有什麼感受?泰山雖然雄偉,但是我們遊人要想登上泰山,只有一條陡直的山路。

一、複習導入、引發質疑

1、談話激趣:同學們,泰山以它奇特的景象吸引着絡繹不絕的遊人,但是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來到泰山,更讓他難以忘懷的並不是那雄渾的景色,而是一位挑山工。

2、板書課題。

3、談談對挑山工和作者的瞭解。

4、對我心悦誠服地點着頭,感到這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藴着意味深長的哲理。這句話進行質疑。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對重點句的質疑,既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二、品讀課文、感知不同

1、初讀挑山工説的話,談談讀懂了什麼?

2、學習挑山工和遊人的不同。

(1)上山時負重不同。

①體會沉甸甸。(播放課件)

②指導朗讀:他們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擔,兩頭垂下幾根繩子,掛着沉甸甸的物品。

(2)上山時路線不同。

①什麼是摺尺形路線。

②動筆在書上畫一畫摺尺形路線圖。

③體會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

(3)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遊人走走停停。

3、引讀: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走着摺尺形的路線,不聲不響地從我們身旁走過,悄悄地走到我們前頭去了。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思、畫相結合的方法,感悟挑山工和遊人的不一樣,為下文悟理做好鋪墊。】

三、精讀課文,感悟道理

1、挑山工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理兒呢?請大家再讀挑山工的話,説説感受到的理兒。(全班交流)

2、理解它指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設計旨在運用知識遷移的原則,不僅讓學生理解挑山工樸素的話語,還要理解其文字背後的含義。】

四、聯繫生活、拓展昇華

1、挑山工的精神只有作者需要嗎?還有誰需要?

2、教師總結,希望大家能用挑山工的精神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設計旨在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將挑山工的精神內化並激勵自己前行,以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挑山工》教案設計 3

《挑山工》的學習,老師鼓勵學生課前體驗:挑點東西登十幾級台階,體驗一下生活。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4個,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光溜溜、貨物、節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並能用語言簡單概括。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用語言簡單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鼓勵學生課前體驗:挑點東西登十幾級台階,體驗一下生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板書課題、學生簡介對挑山工的.瞭解。

多媒體展示挑山工奮力登攀的圖片,並引導學生觀察、聯想,在引發興趣的情境中,初步體驗:這些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往山上挑貨物,的確令人敬佩。

二、質疑問難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2.以開放的理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至少10人)。對認真讀書,善於動腦,能提出有創意問題的學生,及時予以表揚。

三、預習交流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

3.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把這些句子多讀幾遍,並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談談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寫描寫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態和動作的句子。

四、學習生字

1.同桌交流識記字形並組詞。

2.彙報交流。

3.組內交流指導寫字,互評。

4.針對難點板書指導書寫。

五、初知內容

1.小組內輕聲朗讀課文。

2.説一説課文主要內容。

《挑山工》教案設計 4

教學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進行合作學習,不僅要以突現自主為前提,而且要關注合作與探究同行。鼓勵學生感悟語言文字,體會思想感情,發表個性化見解。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語,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與合作學習技巧;

2.通過討論探究,交流對話,合作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3.使學生懂得課文內藴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執著追求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板書課題、簡介挑山工後,多媒體展示挑山工奮力登攀的圖片,並引導學生觀察、聯想,在引發興趣的情境中,初步體驗:這些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往山上挑貨物,的確令人敬佩。

二、質疑問難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2.以開放的理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至少10人)。對認真讀書,善於動腦,能提出有創意問題的學生,及時予以表揚。

三、合作探究

1.朗讀感受形象。

①引導學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第一部分,畫出挑山工“登攀”的語句,同桌交流)。

②讓學生把文中描寫挑山工登攀的語句連起來讀一讀,並對照課文插圖,想象挑山工朝着一個目標艱難地不斷地奮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讀、評價後,選代表在班內朗讀,感受挑山工的艱辛、執著)。

2.合作梳理“三遇三見”。

要求:在閲讀課文基礎上,以小組合作方式填寫下表規定的內容。教師要走進學生,巡查指導,確保有效學習(小組內先分工、互動、議論,然後在班內展示、評價)。

相遇次數 相遇地點 看見挑山工在幹什麼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合作感悟難句含義。

①學生自由讀課文,並整體思考“哲理”。

②用多媒體展示合作學習問題:

a.你認為山民走得很慢,反而常常跑在我們前頭的原因是什麼?

b.“我”為什麼會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説法?“我”真心實意地佩服(“誠服”)挑山工的什麼精神(突出“心悦誠服”理解)?

c.挑山工的話對我們有什麼啟示?“我”最需要的是什麼?

③合作學習要求:組長要合理分工,並在自讀自思的基礎上展開議論、爭辯,形成昇華性結論。

④教師要強化點撥,鼓勵學生髮表不同見解,形式“亮點”,並在展示、評價中及時引導整合,使學生感悟到位。

4.指導朗讀山民的話。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語速,語氣。可採取教師範讀、同桌試讀、個別展讀、民主評讀和全員美讀的步驟,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昇華其理其情。

四、體驗整合

先引導學生在課文插圖下寫幾句最想説的話,然後個性化展示。鼓勵學生説有創意的話,有哲理的話,也可寫讚美挑山工精神的話,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懷(讓學生先寫後説,多元化表白情懷)。

以質疑啟感悟,以導讀促感悟,尤其是以合作達到領悟,在三位一體的有機整合過程中,張揚理解的個性,煥發主體的活力,是這一教學設計的特色。教者在激趣導入後,先以開放的魄力啟迪學生質疑,使之學習伊始就展示了自主感悟的丰姿;接着,又以導讀為感悟方式,於學生心靈深處塑起“挑山工”的可敬形象;隨之,教者精心設計了旨在梳理“三遇三見”與攻克感悟難點的兩輪有實效的合作學習,把教學一舉推向高潮;最後,又以學生髮表自主、多元的個性化感受與體驗,有效深化了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顯然,這個設計是頗有借鑑意義的。

《挑山工》教案設計 5

教學目標:

1、會準確認讀6個生字,會正確書寫7個生字。

2、理解“騰雲駕霧”、“樸素”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挑山工的工作,懂得只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後來居上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重點句“他們的路線是摺尺形的膝頭是受不住的。”練習照這句話寫句子。

教學難點:

理解挑山工説的道理。

教學準備:

1、課件。

2、課件佈置學生蒐集挑山工、泰山的資料。

3、將對比表事先畫在書上。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中國當代作家、畫家馮驥才的一篇散文,齊讀課題。

2、根據課前所查資料,誰來用最簡潔的一句話介紹挑山工。

二、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讀第一組詞語:

平衡:讀準後鼻韻。

斜行:注意“捺”變為“點”。

誦讀:給“誦“字找形近字。

泰山:注意“泰”字下面是水的變形。泰山就是本文中挑山工工作的地方。請一個孩子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一下泰山的自然地理特點和人文價值。

騰雲駕霧:神話中描寫神仙、妖魔、得道的人可以乘着雲霧在空中飛行,也形容有超自然的能力或技巧。

出示句子:等你發現,你會大吃一驚,以為他們是像仙人那樣騰雲駕霧趕上來的。

作者在課文中用這個詞語寫出挑山工登山的速度(引説:很快)。

【在這個詞的旁邊旁批:速度快】

2、挑山工本是泰山附近的山民,他們長期來往于山中,走得比遊人快很正常,為什麼他們的快會讓遊人大吃一驚呢?請你自由朗讀一、二自然段,找找看原因是什麼。

⑴、他們要挑着沉甸甸的物品。(遊人則是輕裝上山)

⑵、他們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指導學生填寫在表中。)

根據學生髮言相機出示句子:他們的路線是摺尺形的到了左側再轉回來。

①抽人朗讀這一句話,在頭腦中想象挑山工登山的路線。

②請同學上講台,師講述,學生用手指出行進的路線。得出結論:

比遊人多走近一倍的路程。

3、在這種情況下,挑山工登山速度居然還快些,讓作者感到很奇怪。(引讀第二自然段。)

4、出示句子:你在什麼地方飽覽壯麗的山色,悄悄地走到你的前頭去了。

①齊讀這個句子。思考:還或者在什麼情況下挑山工就會不聲不響地從遊人身邊走過呢?

②説話練習。

三、學習3——5自然段。

1、讀第二組詞語:(我們接着來檢查詞語預習情況。)

心悦誠服

意味深長

哲理:找近義詞(真理、道理)

樸素:第一種意思是簡樸,不奢侈。第二種意思是質樸、無文采。

(出示句子:我心悦誠服地點着頭,感到這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藴着意味深長的哲理。)

在文中這個句子中,樸素的`意思是指山民的話(質樸,沒有什麼文采。)

2、山民説的哪幾句質樸的話,讓作者認為包含着意味深長的哲理呢?請迅速默看課文3——5自然段中作者與挑山工的對話,找出這幾句話用橫線勾出來。

3、出示這幾句話,抽人讀。山民説“我們跟你們不一樣。”從這幾句話中找找遊人和挑山工還有什麼不一樣。

(1、遊人東看西看、玩鬧;挑山工不那麼隨便

2、遊人走走停停;挑山工一個勁往前走。)

4、馮驥才從山民的這幾句樸素的話中,悟出了意味深長的哲理。對比挑山工和遊人登山的不同之處,説説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就能後來居上。)

5、通過對比我們悟出,只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就能後來居上。

你看,(師範讀句子):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腳下的石階是那樣的陡,似乎每走一步都會耗盡他所有的力氣;前方的山道是那樣的長,似乎總也走不到盡頭。然而,挑山工們腳踏實地,持之以恆,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一次又一次地到達頂峯!為了讓挑山工的這種精神鼓舞自己,鞭策自己,作者畫了一幅畫。【出示圖畫】這幅畫一直掛在作者的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掉,因為作者需要它。

這裏的“它”指的是什麼?作者需要的僅僅是這幅畫嗎?

是的,作者需要的是那種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的。讓我們把這種精神融入到朗讀中,讓這種精神永遠鞭策着我們向前進!(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四、體會作者語言中體現出來的畫家特色。

1、課文學完了,那青山綠水間的一抹紅,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

久久不能退去。作為一名畫家,作者十分擅長抓住斑斕色彩來描繪生動的畫面。像這樣的像這樣的外貌描寫在課文中還有幾處:(引讀)

當作者第一眼看到挑山工時:

再次相見挑山工脱掉外衣時:

與挑山工愉快交談時:

我虛心向挑山工請教時:

這些色彩鮮明的詞語,讓整篇文章充滿了畫面感,也讓挑山工形象地浮現在我們的眼前。拿起你的筆,抓住這些詞語,你也來寫一寫你心目中挑山工的樣子吧。(可以按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寫,也可以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寫。)

2、同學們對挑山工的外貌進行了集中描寫,讓挑山工的形象變得那麼飽滿,躍然紙上。那麼作者為什麼不在最後對挑山工的外貌進行集中描寫,而要分散到文章的各個部分呢?(與情節的發展有關,與表達中心有關。)

可見,外貌描寫不僅可以集中進行,也可以根據情節的發展、中心的需要分散到各個部分。希望孩子們在以後的習作中能嘗試用用這種方法。

五、總結。

最後,讓我用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學習:馮驥才的《挑山工》,既是一篇意境深遠的散文,又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稱得上是文中有畫,畫中有意!

《挑山工》教案設計 6

教學目標:

1、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並學習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把段意連起來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意味深長、騰雲駕霧、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誤、樸素造句。

4、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學習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2、用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泰山是一座中外聞名的山嶽,有許多人前來遊覽。在遊覽的同時我們會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奮力前行,他們就是挑山工。這些挑山工在登山時比遊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卻比遊人先達極頂,這是真的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請大家看書。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帶問題自由讀課文。

問題:

①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遊人是怎樣登山的?結果怎樣?(用筆劃下有關語句。)

②把挑山工講的話劃下來。

2、指名回答。

三、自學生字、新詞。

1、辨析多音字。

2、易錯的字。

四、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自由讀。

2、每人讀一句。

3、指名分段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把段意連起來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檢查學生認讀生字、新詞情況。

2、提問:這篇文章寫挑山工怎樣登山的?由此引發了一個什麼不解之謎?

二、細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據什麼分段?

2、討論分段。

本文開頭寫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並由此產生疑問;有一次寫出了作者的疑問,並用事實説明了疑問點;作者最後從這件事上受到啟發。這就是作者的寫作思路,即: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受到啟發。

3、根據作者思路劃段,總結段意。

(1)學生劃段,討論段意。

(2)小結。

第一段(1、2自然段):講我登泰山時看見挑山工登山與遊人不一樣,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並不比遊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講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體經歷,證實他的速度果然不比遊人慢,和我從挑山工的話中受到啟發。

第三段(7自然段):講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用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激勵自己。

4、提問:我們是怎樣分段的?

先讀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再根據作者思路為課文分段。

三、歸納全文主要內容。

根據各段段意,把段意連起來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記敍了我登泰山時,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的情況,並從中受到啟發。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並學習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提問:《挑山工》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二、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好處?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2、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先寫挑山工的樣子:肩搭扁擔,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寫他們的動作,一隻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隻胳膊有節奏地一甩一甩,再寫他們登山的路線--摺尺形。

好處:不損壞東西,還可以省力氣。

追問:有什麼缺點嗎?

這樣登山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

3、讀第2自然段,説一説我的疑問是什麼?

挑山工走的路程遠,速度慢,反而領先於遊人。

4、讀文體會二者的不同之處。

三、學習第二段。

1、默讀思考:從這一段中找出我與挑山工登山的過程中,都是怎樣登的?挑山工在哪兒超過了我?

(學生邊讀邊勾劃書中有關的句子。)

2、指名讀,其餘同學再認真思考一次。

3、彙報。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起走)並很快超過了他。可是在回馬嶺和五鬆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頭。最後,在極頂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頭。

(教師邊聽邊板書要點。)

4、追問:挑山工為什麼能走到我的前頭?從哪兒知道的?

①讀挑山工的話,考慮一下他講了幾個意思?

②分析。

(聯繫實際説説這些話的含義。)

挑山工遊人

走得慢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標不想目標

步步紮實總停下來

一個勁兒往前走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作者用親身經歷解答了疑問。

四、學習第三段。

1、齊讀,思考: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2、彙報。

這幅畫體現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標,不停地前進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激勵自己。

教學小結: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要懂得幹什麼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紮實,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板書設計:

挑山工

挑山工遊人

走得慢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標不想目標

步步紮實總停下來

一個勁兒往前走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課後小結:

《挑山工》教案設計 7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詳細描寫了在泰山上隨處可見的挑山工,他們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擔,兩頭垂下幾根繩子,掛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的時候,走着摺尺形路線,可速度卻不比遊人慢。作者通過與一個挑山工攀談,從其樸實的話語中弄清了其速度不比遊人慢的原因,並從中悟出了深刻的道理:只要腳踏實地,拋卻雜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一是啟發學生學習挑山工的頑強意志,在人生的道路上踏踏實實的前進;二是引導學生學習揣摩句子的含義,提高閲讀能力。第二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升入四年級後,對於生字、詞已經有了很強的自學能力,所以,老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學,對於課文的內容首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自讀自悟,這樣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重點、難點問題老師可以稍加點撥引導,讓學生養成愛動腦,愛思考,愛提問題的好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下面的詞語:節奏、平衡、一般、飽覽、誦讀、不解之謎、耽誤、包藴、哲理、意味深長、心悦誠服、攀談、寫生。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寫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3、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懂得課文説明的道理,學習挑山工踏實登山的精神,培養頑強的意志。

教學重點:

聯繫課文對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

1、對挑山工話的理解。

2、怎樣讓學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學準備:

有關泰山的風光片,教學掛圖,帶有重點詞句的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關於泰山旅遊的錄像片,讓學生根據圖片和自己蒐集的資料,或者親自登泰山的經歷,説一説泰山的樣子和登山的感受。教師可介紹回馬嶺,五鬆亭等景點,説明泰山高大險峻,登上山頂很不容易。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做一個鋪墊。]

2、讓學生説一説挑山工是幹什麼的人?(指名説,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挑山工這一職業也有個初步的認識,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二、預習彙報,質疑問難

課前,大家預習了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容?(學生彙報,老師把重要的內容板書。)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對課文有個初步的理解與認識,老師做到心中有數。]

預習時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解決,難的有價值的問題老師板書,通過學習課文共同解決。)學生難解決的問題:

(1)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

(2)挑山工幾句樸素的話包藴着什麼哲理?

(3)“因為我需要它”中“它”指什麼?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同時老師根據學生的問題有的放矢的展開教學。]

三、深讀課文

1、挑山工登山有什麼特點?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挑山工登山的句子,讀懂後畫出登山的路線。

[設計意圖:通過畫句子以及畫線路圖讓學生了解挑山工登山的特點。]

小結:同學們,我們剛才藉助繪畫,瞭解了挑山工登山的特點,這是一種很好的的讀書方法。“挑山工肩挑重物,走摺尺形路線,可速度卻不比遊人慢。”這是為什麼呢?讀一讀課文,談一談你的看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讀書,來理解、體會挑山工在登山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通過自讀自悟突破本課的難點。]

2、挑山工的幾句樸素的話包藴着什麼哲理?還有哪些含義深刻的話?

(1)出示“我們哪裏有近道……是不是這個理兒?”這一段話。想一想“我們”,“你們”分別指誰?(生答。)

(2)抓住“不一樣”來體會藴含着的哲理。(學生自由發言。)

(3)“我需要它。”“我”需要什麼?(生討論交流。師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體會挑山工説的話進一步瞭解挑山工與遊人登山的不同,從而水到渠成的理解了挑山工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我”需要的也恰恰是這種精神。]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在學生了解挑山工精神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感情進一步昇華,對課文的理解就會更深一步。]四、總結收穫。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何收穫?(讓學生暢所欲言)[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是讓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做一個總結,二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概括能力。]五、佈置作業小練筆:寫出自己遇見的一件小事,並説明其中包含的道理。

[設計意圖:學習這篇文章的寫作方法,閲讀與寫作有力地結合在一起以提高寫作水平。]

板書設計:

挑山工

挑山工遊人

揹負重物輕裝上山

走摺尺形路線走直線

上山是一種工作上山是遊玩,是享受

(不怕吃苦,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挑山工與遊人有什麼不同一目瞭然,同時對文章的中心也一清二楚,讓“一個板書就是一個微型教案”的設計要求得到很好的體現。]

教後反思:

本堂課的設計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的一點:以學定教。學課文前先讓學生彙報預習情況,老師根據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難題,有的放矢的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抓住重點句子交流體會,關鍵處老師及時點撥引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新理念在本課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總評:

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是本學年段的一個訓練重點,設計者在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後,通過質疑梳理出有價值的問題,確定了學習目標,同時又落實了“以學定教”的新理念。老師藉助學生畫出路線圖來解決疑難,則體現了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悟文的教學思想。在“深讀課文”的環節中,淡化段落教學,強調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通過與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閲讀感受;鼓勵學生在閲讀中提出自己的觀點,使個性閲讀充分得到體現。本課的板書設計頗具特色:選取代表性的詞語進行對比,直達文章的中心,發揮了“一個好板書就是一個微型教案”的作用。設計的不足之處是:讀得不夠充分,方法指導有欠缺。

《挑山工》教案設計 8

一、設計理念:

利用傳統媒體作引子,揭示重點,圍繞重點學習。體現學生主體在閲讀實踐中自讀、精思、討論、交流、感悟、吸納,有序地思維學習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教學目標 :

1、利用學生自瀆自問自答的方式,理解課文重點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習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標,腳踏實地,一個勁兒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學習過程中相機理解心悦誠服、意味深長等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重要段落。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誦讀課題,啟動思維

1、齊讀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2、根據預習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説一説挑山工

(評析:此環節從整體入文檢查學生綜合,概括能力,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礎較好自己的認識自由發揮,體現出層次。)

(二)圖揭重點,激活思維

1、文中具體描述的一位挑山工,作者把他畫下來,請大家看一看。(把圖端端正正掛在黑板中央)

2、找出與圖相對應的'小節。

3、根據預習,自由選擇情感朗讀

(評析:此環節利用傳統媒體掛圖,揭示重點,直達課文的中心內容,摒棄了繁瑣的分析,為學生後面的學習創造時間條件,並根據學生不同理解自由選擇情感朗讀,體現了學生個體差異。)

4、讀完這一節你們對作者的這種作法有疑問嗎?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泰山美景那麼多,為什麼畫這樣一幅畫?

(2)為什麼一直把他掛在書桌前?

(3)我到底需要什麼?

(評析:根據小節內容,自由思考,自由提問,教師只做整理、排序、篩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三)潛心會文,主動思維

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由果索因。教師提供以下三個問題,供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1、我遇到挑山工是什麼樣的?他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引導學生:

①看書説;

②看圖綜合説;

③自己感受説;

④指導讀書。

教師相機點撥:印象深是作者善於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等特徵。

2、我見挑山工幾次超過我們,為什麼感到驚訝?

引導學生聯繫前文找出挑山工與遊人的不同點,並相機板書。(見板書設計 )

3、為什麼挑山工能常常跑到我們前頭呢?

引導學生着重理解挑山工説的那段話,並用投影展示那段話。

4、擬出關鍵詞並板書。(一個勁兒往前走、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5、我從挑山工的話裏聽出了什麼?

相機理解:心悦誠服、意味深長。

(評析:此三個問題圍繞學生的疑問設計,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求索。)

(四)延伸表達,超文思維

1、自我檢測自己的問題;

2、聽了挑山工的話有何想法,對你有何啟發?

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或聯繫曾經看過的寓言、童話。

3、激情總結:

其實,不僅那位作家需要這幅畫。老師以及在坐的所有同學都需要這幅畫。請你用一句話表達一下你的需要?

(評析:此設計在理解前文內容的基礎上,聯繫自己的實際,以及以有的認識,由表及裏,內化為自我認識)(評析:此設計在理解前文內容的基礎上,聯繫自己的實際,以及以有的認識,由表及裏,內化為自我認識)

4、作業 設計

1、找出描寫挑山工外貌的句子,抄寫下來。

2、填空: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評:這篇文章篇幅較長,寓意較深。按部就班的講解務必浪費大量的時間,且使文章支離破碎。根據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閲讀理解能力,我作了大膽取捨,即用傳統媒體掛圖揭示重點直達學習中心內容,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時間條件,並採用由果索因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自問、自索、自答、自悟,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附板書設計 :

挑山工 負重 緩慢 路長

(一個勁兒朝前走)

(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遊人 輕鬆 輕快 路短

《挑山工》教案設計 9

教學目標

1.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踏實,一個勁兒地往前走。要學習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2.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耽誤”、“樸素”造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瞭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習第一段,瞭解挑山工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在日常生活中有這樣一些人,從事着一種特殊的工作,他們總是在陡峭的山上挑着很重的物品,艱難而執着地行進,為山上的人們送去生活用品。這些人就是挑山工。我們這篇課文中指的就是在泰山上以給人們挑貨物、行李上山為主要工作的山民。作者在登泰山時,從登山的挑山工身上悟出了一個道理。我們先從生字開始,掃清理解課文的障礙。

(二)學習生字。

1.填寫生字表。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1)教師在學生初讀課文,對課文的字音有了一定了解的情況下,應重點注意糾正容易讀錯的幾個字。

“鑿”讀“z2o”,不讀“zu^”。

“耽誤”的“耽”讀“d1n”,不讀“d1ng”。

“哲”應讀“zh6”,不能讀“z8”。

“黝”應讀“y%u”,不能讀“y^u”。

“甸”應讀“di4n”,不能讀“di1n”。

“膝蓋”的“膝”應讀“x9”,不能讀“q9”。

“拘束”的“束”應讀“sh)”,不能讀“s)”。

“轉身”的“轉”應讀“zhu3n”,不能讀“zhu4n”。

2.用多音字組詞,以更好地理解詞語。

3.討論識記生字的方法,指出易錯的字。“泰”和“奏”都是上下結構,不同之處是“泰”字下部分是“ ”,但不能寫成“水”;“奏”字下部分”夭”,但不能寫成“禾”。

“褂”字的偏旁是“衤”,不是“礻”。

“騰”不能加上“艹”,也不能寫成“藤”。

“素”字的下部分是“糸”,而不是“系”。

“哲”字右上角是“斤”,不能多一點“斥”。

4.辨字組詞,加深記憶。

奏(演奏)誠(誠實)

泰(泰山)城(城市)

甩(甩動)樸(樸素)

用(作用)撲(撲滅)

耽(耽誤)折(曲折)

枕(枕頭)拆(拆遷)

(三)解釋詞語,理解詞義。

1.查字典解釋詞語。

飽覽:飽,充分;覽,觀看。看個夠的意思。

題句:為留紀念而寫的詩句。

流連:玩樂時留戀不止,捨不得離去。

拘束:拘,約束、限制;束,控制。過分約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包藴:包含。

誦讀:念(詩文)。

驚異:感到意外、驚奇。

黑黝黝:黝,黑色。同黑油油,黑得發亮。或指光線昏暗,看不清楚。

憨厚:憨,樸實。厚,老實、厚道。憨厚,樸實厚道。

心悦誠服:從心眼裏佩服。悦,愉快。誠,真心。

意味深長:意思和情趣值得細細體會。

體味:仔細體會。

攀談:拉扯閒談。

騰雲駕霧:神話傳説中的神仙,利用法術,乘着雲霧飛行。

2.結合課文理解詞語。

“挑山工”,在泰山上給人挑貨物、行李上山為主要工作的山民。

“題句”一詞的“題”是寫上的意思。課文中指的是古人為留念而鑿刻在石壁上的詩句。

“哲理”一詞比較深奧,實際上是人生的根本原理,課文中指的是挑山工的話語簡明卻表達了一個很深刻的道理。

“晃悠”原義是晃盪,搖擺不定。在課文中特指挑山工挑着重物,身子不穩,走路像要跌倒的樣子。

3.辨析詞義,理解詞語。

(1)近義詞。

拘束(拘謹、約束)體味(體會)

包藴(包含、藴含)晃悠(晃盪)

(2)反義詞

拘束(灑脱)沉甸甸(輕飄飄)

憨厚(狡詐)樸素(華麗)

(四)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1.朗讀課文,對課文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並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這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分析哪幾個自然段的關係比較密切,可以成為意義段;或哪個自然段意義比較具體,可以單獨成為一個意義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地討論,發表意見,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段意也就比較清楚了。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寫挑山工負擔重、路程長,實際速度卻比遊人快。(概括地寫挑山工。)

第二段(第3、4、5、6自然段)寫“我”遇到一個挑山工,證實挑山工的速度的確比遊人快,並搞清了為什麼會這樣快的原因。(具體地寫一個挑山工。)

第三段(最後一個自然段)寫挑山工永遠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話啟迪和激勵了“我”。

2.合併段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掌握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比較準確地理解課文,並能提高分析綜合能力。

《挑山工》這篇課文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主要是合併幾段段意。也就是認真閲讀課文後,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再用簡練的語言把各段的段意連接起來,就能準確地概括主要內容了。因此,綜合各段段意,本課的主要內容是:

“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雖然身負重物,走得很慢,卻常常走到“我們”前面,通過交談,“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並一直掛在書桌前激勵自己。

(五)學習第一段

1.導入新課:

“在泰山上,隨處都可以碰到挑山工”。這是課文開頭的第一句話,可是“挑山工”具體什麼樣,都有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仔細朗讀第一段,畫出重點詞語,再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挑山工登山時,肩膀上有重擔,他們走起路來一條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條胳膊隨着步子有節奏地一甩一甩的,路線是摺尺形,這樣走雖然比遊人走的路線長,卻不比遊人慢。)

請問:挑山工為什麼要走摺尺形路線?走直線不是更近嗎?

(因為挑山工肩挑重物,走摺尺形的路線一是可以“使掛在扁擔前頭的東西不碰在台階上”,二是“可以省些力氣”。)

可是挑山工行走的速度為什麼“不比遊人慢”呢?這個問題在作者心中打了一個問號,我想同學們也會覺得很奇怪,課文的第二段,作者就解開了這個謎團,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一點是肯定的,挑山工絕不會“騰雲駕霧”下節課繼續學習。

(三)作業。

抄寫生字、新詞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踏實,一個勁兒地往前走,要學習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二)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理解重點詞語,練習用“耽誤”、“樸素”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從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極頂這件事中,使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踏實,一個勁兒地往前走。要學習挑山工不停地攀登的精神。

(二)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段,通過學習我們對挑山工有了一定的瞭解,哪位同學説一説挑山工主要有什麼特點呢?

(肩挑重物,曲折向上,所走路程比遊人多一倍。)

師:挑山工走的是摺尺形路程,可實際卻不比遊人的速度慢,這就使作者由此產生了疑問。

板書:生疑

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把作者的疑問完整地敍述一遍。

(挑山工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挑山工的速度為什麼並不慢?)

板書:挑山工並不慢

作者由觀察而生疑,同時也抓住了讀者,引人入勝。

(二)學習第二段。

“挑山工的速度並不比遊人慢”。這是個疑問,是個謎,怎樣才能解開這個謎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段,邊讀邊想:

1.作者在哪些地方遇到挑山工,每次相遇挑山工在幹什麼?説明什麼?

2.重點寫哪一次相遇,你怎麼看出來的?

3.作者思想上的不解之謎是怎樣解開的?書上是怎樣寫的?挑山工的話包藴着什麼道理?

教師指導學生認真地讀課文,反覆讀書、討論,回答時可以互相補充。

(作者在山下、回馬嶺、五鬆亭和極頂遇到了挑山工。

在山下時,挑山工正挑擔上山;

到回馬嶺,挑山工在草地休息;

到五鬆亭,挑山工正在整理挑兒:

在極頂,挑山工正在交貨。

説明挑山工速度快。)

板書:

(作者重點寫了五鬆亭相遇,因為這一次有詳細的人物描寫和對話。

作者思想上的不解之謎就是通過和這位挑山工的.攀談解開的。)

師:同學們講得很準確,我們請四位同學分別朗讀作者與挑山工的四次相遇,請同學們體會挑山工速度快的原因。

朗讀時只讀“相遇”的句子,不讀“攀談”的句子。

師:作者重點寫五鬆亭相遇,因為這次相遇使作者解開了心中之謎,請一位同學把這次相遇朗讀一遍,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部分內容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這部分內容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挑山工的話。

師:的確,正是挑山工的話使得作者解開了心中之謎。

板書:解疑

師:那麼,挑山工是怎麼説的?他的話包藴着什麼道理呢?請同學再讀挑山工的話。

(挑山工是這樣説的,“你們肩膀上沒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嘛!我們跟你們不一樣。不像你們那麼隨便,高興怎麼就怎麼,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我們得一個勁往前走……”)

(挑山工的這番話很有哲理,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朝着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板書:一個勁兒朝前走

師:請同學們把上面富有哲理的話畫下來,以此不斷鼓勵自己好好學習。

(三)小結第二段。

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寫了作者與挑山工四次相遇,四次中重點寫了在五鬆亭相遇攀談的情況,使作者從挑山工樸素的話語和挑山工一直向前的形象裏解開了心中之謎,並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從課文的字裏行間也可以體會到作者很佩服這位挑山工,哪個詞語能説明這一點呢?

(心悦誠服。)

師:不僅如此,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作者從挑山工身上看到了一種力量,一種精神,請繼續學習第三段。

(四)學習第三段。

在學習這一段之前,請同學在第二段畫出作者描寫挑山工的詞語,然後讀一讀,想一想挑山工的樣子。

(“矮個子,臉兒黑生生的,眉毛很濃,大約四十來歲,敞開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鮮紅的背心。”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紅背心,現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黑生生的臉上顯出一絲得意的神色。”

從這些描寫中,我感覺這個挑山工很健康、樸實。紅色的背心很醒目。)

作者的感受更深刻,他畫了一幅挑山工的畫,以此激勵自己。請同學們讀第三段,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畫畫?

(作者畫了一幅挑山工負重物上山的背影圖,因為作者很佩服這位挑山工,挑山工的精神能激勵自己,所以作者畫了一幅這樣的畫。)

板書:

自勵

挑山工的精神

課文用畫畫自勵作為結尾,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作者用這張畫來自勵,表現了他敬佩和讚揚挑山工的精神,這樣的結尾點明瞭中心,與開頭照應。)

請同學們齊讀這一段,體會作者需要的是什麼。

(作者真正需要的是:幹什麼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踏實,永遠向前,才能達到目的的信心。)

(五)總結全文(指板書)

作者在文章開始提出了疑問→挑山工並不慢。然後與挑山工在泰山上四處相遇,並從挑山工的話中解開了心中之謎,因為挑山工“一個勁兒地朝前走。”作者非常敬佩和讚揚挑山工的精神,因此畫畫自勵,點明瞭文章的中心。

同學們,登山如此,走路如此,我們的學習同樣如此,必須具有挑山工的這種“一個勁兒朝前走”的精神。我希望同學們能夠把挑山工這幅畫掛在心裏,激勵自己努力學習。

最後我們用“耽誤”和“樸素”造句,學過的詞語要在生活中會用。

啟發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造句,或留作業練習。

【板書設計】

《挑山工》教案設計 10

1教學目標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挑山工,從其登山中感受並學習其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學習作者通過寫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學情分析

瞭解挑山工,從其登山中感受並學習其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3重點難點

瞭解挑山工,從其登山中感受腳踏實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一.引入

師:有這麼一羣人,他們常年奔走在交通不便的山區,靠着自己的一副肩膀和兩條腿給別人挑貨上山,用以維持自己的生活。他們就是xxx(生答挑山工,師板書課題)

師:有見過或聽説過挑山工的嗎?説説你知道的挑山工的情況(指名)。

師:作家馮驥才在泰山遊覽時就曾經見過這麼一個挑山工,回來以後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一篇文章,題目就是《挑山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閲讀這篇文章,相信讀完課文我們會對挑山工有更多的認識。請大家讀課題。(生讀)

二.初知

師:首先一起來讀讀課文,以你喜歡的方式把課文字音讀準,句子讀通,不會讀讀不通的地方可以多試幾次,還可以舉手請老師幫忙。好,現在開始。(生讀,師巡視並相機指導有困難的孩子讀書)

師:讀得真認真啊。那麼在剛才的讀書中你都遇到了課文中的哪些人物呢?(生集體答議)而他們,都在做着同樣的事,那就是-----(生答登山)。

三.精讀

(一)探究挑山工和遊客登山的不同,感知挑山工形象

1.尋找不同點

師:同樣是登山,他們有沒有不同的地方呢?請大家仔細閲讀課文,想想有什麼不同。(生讀書,思考)

師:老師發現很多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現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組裏説一説,然後討論完成下面的表格,建議選擇寫字快的孩子進行書寫(生拿課前發的表格,討論填表,等大多數孩子填好師對合作學習進行簡單評價)

師:討論挺熱烈的,那他們都有哪些不同呢?把你們的討論結果展示給大家吧。(指名上台藉助投影儀展示表格內容並講述)

師:還有補充嗎?(指名補充)  體會兩大不同點   師:在剛才的交流中老師發現孩子們説到了這樣一點----挑山工揹負重物登山,走的路線是-----摺尺行路線。摺尺形是怎樣的形狀呢?想一想然後在書上畫一畫。(指名畫)關於這一點,課文有比較詳細的描述,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研究研究。這些內容在課文的哪個段落呢?我們一起合作讀讀這一段,請孩子們邊讀邊想象文字所描寫的情景。(師生合作讀)

師:讀完這些句子,你有什麼想説的嗎?(指名)

師:在長期的登山生活中,挑山工們找到了這樣一種行走的最佳路線-----摺尺行路線,這樣既避免了直上撞到貨物,又保護了自己的膝蓋,還節省了力氣。這樣的一種路線的選擇,其實正是我們勞動人民生活經驗和生活智慧的閃光!一起來看看他們登山的情景。(播放課件)

師:關於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而速度卻並不比遊人慢,你們又從哪裏看出來的呢 ?(指名)在登上泰山的整個過程中挑山工幾次趕上了作者呢?分別是在哪些地方?(集體答議)

體會兩大不同點的原因

師:怪了,走的路程多速度卻並不慢,這可真是一個不解之謎(板書詞語集體讀詞,指名説意思)。讀讀書,看能不能在課文裏找到揭示謎底的段落和句子。(生讀書找句)這些句子在哪兒呀?(生集體答議後展示挑山工説的那段話)

師:一起讀讀這些句子,想想知道了什麼?(生讀後指名説,最後引導找出最能説明謎底的句子----一個勁兒往前走)

師:“一個勁兒往前走”,(板書這個句子)你是怎麼理解的呢?説給同桌聽。(生互相交流後指名全班交流,師引導理解“往前”就是往山頂,這其實也就是挑山工的目標,一個勁兒就是不停下來,一直向前)

師:挑擔登山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炎熱,疲勞,飢餓,所挑重物因為捆綁不牢的滑脱等等情況,會隨時侵擾並影響他們的速度。想象在面對這些情況的時候,他們又是怎樣一個勁兒往前走的呢?(指名)

師:正是這樣向着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挑山工最後超過遊人在相對較短的時間裏登上了極頂(板書登上極頂)。其實做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給大家請來了兩位朋友,一起來認識他們。(師展示並讀資料)你還知道哪些像挑山工,居里夫人和徐霞客一樣的人?(指名)從這些人身上你明白了什麼?(指名)是的,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我們認準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就一定能獲得成功!(板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q9wr5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