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职场 >

关于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

关于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

大家都知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推动,在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中,有哪些不同?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
  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篇1

一.经营理念的差异

经营理念方面,中西方企业文化的最大差异,就是先要市场,还是先要利润。

我国改革开放时间不够长久,为了弥补过去的损失,国内企业总是强调以盈利为最大目的,一定要有盈利,否则没法做生意,比较急功近利,很多都是一锤子买卖。而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培训出来的是始终把抢先占领市场放在第一位,循序渐进,宣传企业,宣传产品,抢占市场。一旦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就能迅速收回前期投资,并且不断发展企业自身,做大做强。

对于跨国企业先占领市场,后获取利润的经营理念,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也意识到其重要性,开始纷纷效仿,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要么是学的皮毛,难得要领,要么是后劲不足难以为继。主要原因虽然还是我国的市场机制没有完全成熟,历史遗留的“人治”和浮躁作风还根深蒂固,很多国内公司的经营理念都是拍脑袋,抱着赌徒心理,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以这样的经营理念做指导,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结果往往不是相互倾销,大打价格战,就是脱离客观规律,盲目扩张,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败。

笔者曾在十年前就职于某欧洲知名媒体集团,当时国内的传媒行业中所有的媒体都是事业单位,虽然有初步市场意识,但并不自负盈亏,主要收入靠国家拨款。该欧洲媒体集团入住中国,也是和国内的媒体合作,从广告经营人手,但和吃皇粮的竞争媒体相比,没有丝毫的盈利优势,反而障碍重重,作为中国雇员也是满腹疑虑,觉得长久这样岂不是岌岌可危?但外方总经理甚至总部大领导都非常坚定地表示,即便是在中国,媒体行业也是有放开的时候,现在进入,不是为了盈利,还是为了培养市场,一旦市场化进程成熟,盈利发展是必然的,但是一定要先占领市场。十几年过去了,虽然国内媒体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但也能看出市场化进程已是必然趋势,众多媒体纷纷转型,向国外媒体学习经营理念,而众多国际媒体集团也在中国生根成长。

二、行为规范的差异

一般而言,企业规定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可以靠制定规章制度,这在中外企业中都广泛应用,比如员工手册。但真正可以影响员工行为规范的应该是企业文化的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强烈文化氛围,产生无形的精神力量,促使每个员工自觉地规范其行为,这比传统的众多规章制度,更容易被员工自觉接受,也更具长远的调控作用。中西方企业文化在职工行为规范方面,最大的差异在于“人治”还是法治。以员工手册为例,国内很多企业没有员工手册,或者新员工被口头告知一些事宜,甚至是在工作中逐步摸索模仿公司条例,如果遇到纠纷和违反,往往没有明确条文,产生扯皮甚至是仲裁或诉至法院。如果有员工手册,往往也是官话连篇,语言不详,为的是能随时根据领导的意思变更细则。而很多西方企业的员工手册则是非常具体细化,基本上在公司的一切行为都有规范,让员工可以有据可查。最关键的是上下都会执行,没有例外。

对比细节,中方员工手册规定上班时间,但一般没有违例条款,如果想约束员工准时上班,就上马打卡机,OA打卡,指纹打卡甚至人脸打卡,不符合者罚款等等。作为员工本身就不会很乐意被打卡,而更可气是往往领导或其亲信一般不在打卡范畴,更让员工觉得不公平与不被信任。引申下去,其他行为也就不会以公司利益为上。而外方员工手册如约定上班时间,则都会有奖惩方法,包括通融次数,解释原因,善意提醒,全勤奖励以及为例惩罚,惩罚不一定是扣钱,也有可能是公益劳动。这样引申,员工基本上都会按时甚至提早到达。

所以,西方企业中,雇员并不因为工作类型和专业领域的不同,而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保持高度的一致。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的企业,虽然再三强调集体主义、主人翁精神,确大多只停留在口头上,实际做法上却难以规范职工的行为

三、企业形象的差异

企业形象是长期生产、生活和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最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外显特征,是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心目中的总体印象。企业形象是由企业产品形象、经营服务形象、管理者形象、员工形象等综合要素所组成的。这些综合因素,既不是简单的相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发展,而是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之中的。

国内企业如果是国企,往往宣传的是强大的背景,国字头的名号;如果是私企则欲盖弥彰其背景,很多市场环境中还是凭关系、路子做生意。而外方企业似乎更注重产品的口碑,市场的占有和服务的品质。

而管理者形象也有着天壤之别。例如,笔者所在的私营企业,企业规模很大,众多子公司,每个公司都有总经理,要求必定尊称“XX总”,副总亦然,而逐渐地连总经理的众多总经理助理也要被尊称为“XX总”了,一下子上下级的关系就非常疏远,呈现前呼后拥的态势,而且特别吻合国内官本位的特色。与此截然相反的是,笔者曾经供职的一个美国跨国公司,在全球有十几个办公室,即使是全球总裁也是被大家直呼其名,有急事一个邮件可以直接告知,外出公干也是和员工一起坐经济舱,上下级的层级感基本没有。由此可见,很多中企领导是“真正的BOSS”,就是坐在上面挥鞭驱赶下面的员工;而外企的领导则是真正的Leader,能够带领员工实现公司的价值以及自我的价值。

所以,国内的企业形象设计,大多数还停留在可以追求的外观形象,一味模仿外国的环境和硬件,要知道,即使有最先进的设备,但没有始终保持良好意识的人去运用,时间长了,在市场环境中,难免让客户觉得是“绣花枕头一草包”,无法合作和发展。

四、团队精神的差异

国内传统的企业管理,可能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过分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而忽略了团队精神的培养,往往是各自为营,能战就战。而长久以来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方法简单而刻板,无法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而在西方国家中所有成功的企业,毫无例外地强调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很多成熟的跨国企业都认为,只要给员工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信任他们,员工就能做好工作。同事之间彼此信任,关系融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能为团队合作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各自为战变成集体作战,分工合作,利益共享。

拿职位空缺为例,国内公司往往不和员工交流公司的职位空缺情况,甚至有的时候总经理空缺都不公示,经常采用或空降或亲信调任的方式,搞得团队其他成员人心惶惶,重新适应变化的同时,工作也会停滞。而很多外企公司在空缺职位选拔方面,经常采取内部竞聘的方法,人事部门经常把空缺公布于众,鼓励员工毛遂自荐,做到信息公开,也让团队其他成员及时拥抱变化,不仅形成良好的人力开发机制,也为培育团队精神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所以,国内企业的人事部门不能再继续停留在“搞人”的阶段了,而是应该做为职能部门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团结员工,更多地制定激励政策。

对比以上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让我们看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差距,唯有迎头赶上,才能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扩大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中西企业文化的对比分析篇2

论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

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的总和。是形成于企业内部的一种群体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 文化渊源不同

中西方管理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中西方文化的根源所决定的。中国人在对人性的假设上,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西方人则不同,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其道德不足以约束人的行为,必须依靠严格的法律。因而西方人重法治,中国人重人治。西方人是以管理国家的方式管理企业、管理家庭,西方文化强调理性,提倡个体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不讲“面子”,不拘“形式”,一切都用外在的非道德的非人际关系的“硬件”力量去约束,每个人只强调自己的责任,不论整体的协调。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则是以管理家庭的方式管理企业,提倡集体意识,认为集体包括多个个体,个体利益应无条件地服从于集体利益,强调家庭伦理、社会伦理,提倡自觉、自律道德,要求以理待人,对社会有义务感、责任感等等。在价值判断上,西方人重效果,中国人重动机

二 中国文化的合理内核与西方文化的理性成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儒家思想为主体,极具人文精神,以重视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其显著特点,作为一种深入人心的观念,它不随着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而自动消失,而是在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赋于自己新的时代内容,但其合理的内核保持不变。中国文化的合理内核主要包括:(1)人本主义精神。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对人生价值尊重,主张“人爱”,推及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2)“内圣外王”。首先造就德、才、智全面发展的“自我”,然后积极参与社会,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3)注重个人道德的培养。通过“修身”,进而达到“治国,平天下”,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4)强调群体本位。以家族、血缘等为纽带形成一个个群体,以此为基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自力更生、改革进取,从而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

西方文化崇尚智慧和理性,讲究科学、民主,信仰宗教,追求道德和灵魂的净化,个人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鼓励个人奋斗、勇于竞争和拥有个人成就感是其价值概念的核心。美国文化是西方高度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代表,是由各种文化组成的“大融炉”,具有强烈的.开方性和兼容性。美国人民有争取自由、独立、民主的传统;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极度推崇个人主义和个人奋斗;重视法治,公平竞争。

三 中国与西方文化消极面不同

中国文化的消极因素体现在企业管理方面主要有:重政治而轻效益的偏向;重专制而轻民主的偏向;重人情而轻法治的偏向;重生产而轻流通的偏向;重传统而轻变革的偏向;重均同而轻个性的偏向,重伦理而轻科学的偏向等。

西方文化消极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强调人对物的支配关系,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团队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潜在效益。二是个体本位,张扬人性,利于创新与进取,促进自由平等的观念,但却导致了自私自利,自由涣散,惟我独尊以及无政府主义。在企业管理中的竞争关系,员工与企业之间纯粹的雇员与雇主的关系。三是人与自然的对立,使得西方一些企业一心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追求短期企业目标,对自然资源滥采滥用,极大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

四 在企业文化上的差异比较

文化的不同最终决定了中西方企业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权力距离方面的差异

中国企业高层与中低层经理人员之间的权力距离,通常显著地大于西欧企业,中国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拥有比他们的西方同事更大和更广泛的权力,而低层经理人员得到的授权则远远小于西方的同等级人士。中国的领导人更侧重于“集权”,而西方则倾向于“授权”与“分权”,这种差异也部分反映在各级经理人员的薪酬等级结构上。据统计,在西欧的企业中,高级经理人员年薪通常是初级经理人员的2.6倍左右,在台北相应的比例是3.2倍,而在中国则高达五倍左右。除此之外,中国领导人的“灰色收入”较多,权利越大,“设租”的领域就越广,这样一来,中国企业领导人的实际与一般员工的年薪比要远远高于西方国家。

(2)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一般认为,围棋逻辑与象棋逻辑的区别极富有表现力地刻画出中西方人士在思维上的差别。围棋逻辑重在构筑包围圈,尽可能多地扩展地盘;象棋逻辑则重在挑战主帅,“将军”制胜; 中国的企业文化是“围棋文化”,在管理中注重“情”,通过各种各样的“情”,培育一批亲信,占领企业的核心部门,而西方的企业文化是“象棋文化”,在管理中注重“法”,不同部门的领导人在公平环境下相互竞争,形成“能者上,庸者让,弱者下”的竞争氛围。

(3)领导人与员工的关系方面的差异

在西方,企业领导人好比“虎”,员工比做“羊”, 在“虎”的带领下,最后“羊”都变成了“虎”,企业作为一锻炼自身、提高自己的好场所,员工自然对企业忠诚,而在我国,企业领导人为了能够续任,员工为了有提升的机会,他们往往相互勾结,形成一小的利益团体,最后企业中形成了不同的派别,派别之间相互斗争,不仅员工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企业也缺乏活力。

当然,在人员的沟通、企业家的精神、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等方面中西方都存在差异,这都在企业文化的差异方面有所表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管理”,在当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弄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将有利于企业之间更有效的合作和发展。

(4)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差异

西方企业文化管理理念

西方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模式。比较东西文化的特质就可以发现,西方文化追求卓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西方形成的是独立人格。西方人文主义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强调人是宇宙中心,周边一切皆"备于我"。在独立人格基础上形成的西方社会,只能是契约社会,即人与人之间不形成宗法伦理、等级关系,而是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当社会发展需要把这种契约关系用某种法定形式规范下来时,西方社会就形成了法制社会。它的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即在管理中特别注重建立规章制度和条例,严格按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益,从而实现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

如果了解西方科学主义的逻辑思维特质,就会了解依靠法规、条例来进行管理,正是科学主义思维特质的基本要求。科学主义的五大原则是:精确、量化、分解、逻辑和规范,由此可见,其所制定的管理模型肯定是强调规则、秩序和逻辑程序,以制度为主体,以防范为特征。正是这种以法规为核心的管理模型,反映了科学主义的管理原则和要求。

由此可见,特定管理模式的成型,必定同其文化背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历史传统(原则思想和防范管理),资本结构(契约资本)等一系列基本因素有关。

标签: 中西 企业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zc/p99q2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