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动物聚会》教学设计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动物聚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动物聚会》教学设计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培养数学问题的意识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国小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4节课(第8页至第9页),结合“动物聚会”的童话情境,发展学生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乘法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应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处在庆阳市中心,是一所省级实验学校。有教职工120名,教学班40个,学生2329名,建有多媒体教室一个,计算机室两个,电脑70台。每个教室配有投影仪,学生基本上都来自城市,家长也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学习习惯良好,尤其使用实验教材后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每天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学习、做游戏。国庆节这天,小动物们带来许多好吃的准备开联欢会,同时它们还想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朋友们愿意参加吗?(多媒体演示课本第8页插图。)

(评析根据儿童的特点,从童话世界引入,创设了问题情境,“大家想和它们一起学数学吗”这一情境驱动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二)感知情境,自主探究

1.投影显示插图,学生看图后,试着提问题。

师:图上有几只小鸟前来参加聚会?

生:图上有9只小鸟。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我是用加法计算的,3+3+3=9(只)。

生:我是用乘法计算的,3×3=9(只)。

师: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生: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有3根树枝,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也就是求3个3只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

2.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猴子一共端来多少个桃子?

师:这位同学真细心,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会用加法计算,6+6+6=18(个)。

生:我的方法与他不同,我用乘法计算,6×3=18(个)。

生:(迫不急待地)我还能提出两个问题,图上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生:一共有12个胡萝卜,15个松果。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看了一幅图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想办法解决了,真不简单,谁能说说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是什么?

生: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师:说得真对。

(评析学生观看丰富有趣的画面,通过观察、判断、分析、思考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这样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是深刻的,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三)尝试练习,反馈矫正

1.连一连,说一说。

老师这里有一道连线题,想考考你们,看今天谁表现得最棒。(出示课本第8页的“连一连”题。)

学生很快就独立做完了。(集体反馈)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看一看,说一说。

课本第9页,看图说一说,结合不同的情境,解释同一个算式2×3的意义。

生:每只刺猬身上背着3个苹果,2只刺猬一共背回多少个苹果?

生:一副手套有2只手套,3副手套共有几只手套?

(学生个个争着说,对几幅图比较感兴趣。)

3.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先出示乘法算式3×2,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几个几。

生:3×2表示2个3。

生:3×2表示3个2。

师:说得真不错,谁能用圆片摆出2个3或3个2。

(生:○○○ ○○○)

(生:○○ ○○ ○○)

师:4人小组合作,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分别表示4×3,2×5,4×6,5×4,并与同伴说一说。

教师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看看学生摆得对不对,有困难的同学则给予帮助,使他们通过操作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4.想一想,说一说。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想)不过老师有个要求,看到后要帮老师算一算它们各有多少个,并说出你是怎样算的。

<

(边说边出示课本第9页第3题的插图。)

生:图中有16个胡萝卜,因为4+4+4+4=16或4×4=16(个)。

生:你买了12根香蕉,因为5+7=12(个)。

师:你是用加法算的,能用乘法计算吗?

生:不能,因为一把香蕉是5根,另一把是7根,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计算。

师:(很高兴地表扬这位同学)你真行!

(四)实践应用

师:大家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生:每人有2只手,3个人有几只手?

生:每组有6个同学,4组有多少个同学?

生:一张桌子4条腿,8张桌子有多少条腿?

生:一只猫有4条腿,5只猫有多少条腿?

生:妈妈买了3公斤香蕉,每公斤3元钱,共花去多少元?

生:我去文具店买了8本笔记本,每本2元,一共需要几元?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都没有想到我们身边竟有这么多的数学问题,都是你们这些好奇的孩子发现的,希望你们以后天天给老师出这样的题,让老师变得和你们一样聪明。

(评析开放性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想像和发展的空间,不同的说法,体现了学生不同的创造才能,体现了人人都能学数学,不同的人能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思想,通过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数学的价值。)

  〖教学反思

1.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出发,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深深地体验到学好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学生还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动手活动积累直接经验,并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案例点评

1.呈现“动物聚会”的主题情境后,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选择信息、提出并能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出数学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有自己的结构,它是由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两个部分组成的,如“图上有3根树枝,每根树枝上都停着3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来参加聚会”才是对“动物聚会”情境中隐含的一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描述。本节课教师与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时,都忽视了描述数学问题的重要部分――已知条件。也许他们以为在描述情境问题时,已知条件可以省略,因为它在图中是明摆着的。其实,提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就是建立具体情境中一些已知数学信息与一个未知(可知)数学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数学问题是揭示这个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过程。

2.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中,还带有“集体作业”的倾向,即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老师就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一个学生站起来接受挑战,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补充,他们顺利地把问题解决了,就以为全班同学都会了。苏霍姆林斯基尖锐地提出,这种“集体作业”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表面顺利的假象,其实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比较好的做法是,对学生相继提出的每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都让其他学生接受挑战,在草稿本上各自尝试列式解答;最后再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反馈、订正。

3.实践活动是国小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学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个实践活动如果提前布置,让学生课前做些小调查,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再到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可能学生受益的面会更大些,体会将更深刻些。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4dd4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