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工作方案 >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价值观的改变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教育也日益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他人,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到自己步入社会时能够尽快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而现在社会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知识能力的人,还需要有健全人格的人.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在学校里,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让他们的人格个更健全.而要培养健全人格的孩子,首先要有健全人格的父母和老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安静,优美的环境能对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不易疲劳.相反,噪音污染,杂乱无章的地方就会使人烦恼,心情压抑,易疲劳.所以家里要一开始就为孩子创造一个益于学习的家庭环境.孩子一但步入学校,那么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老师的举动对学生的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个具有健全人格魅力的老师,总能使学生乐意接近,并视为楷模,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师性”.所以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还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多去了解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育.

现在的学生由于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过于溺爱.独立心强,独立性弱,承受能力差.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不仅仅只看他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抓住他的心理活动,看他是不是具有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教师要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作业,要对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要注意学生课后的表现,进行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适当的布置作业,能够限制学生贪玩的心,慢慢的把学生培养成爱学习,有责任感的人.特别是由于现在是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成为了当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让我们从里面学到很多的知识,但同样也存在很多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都沉溺于网络游戏.所以老师和父母都要随时关注孩子的生活,特别是父母,一但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一定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好让老师及时帮助自己的孩子.为了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除了老师给孩子布置作业外,学校应该多让学生参加一些不同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要培养良好人格的学生,除了学到知识和适应社会以外,还要让他们具有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他人相处.把他们培养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青年.

参考文献

1许惠英,人格教育论(M),北京,学院出版社,2000年. 2余潇枫,哲学人格(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

3王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篇2]

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国小教育不能是只突出文化知识的一面,或只注重智力开发的教育。我国独生子女较多,国小生素质发展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任性、胆小、怕苦、缺乏责任心等问题,与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格格不入。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使我们的家长过多地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看轻生活能力、行为习惯、情感态度和人格心理素质的培养。不用多说,单看现在家长送自己的孩子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象棋是五花八门,跑了这家到那家,上了这个上那个,跟赶趟似的,但对孩子以后“做人”种种品质的培养却非常忽视,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细处入手,使学生学会尊重、关心他人。

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是一个具体实践活动,以认知、体验、调节和改善自我直至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为目的的活动,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让孩子从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从学会尊重、关心最亲爱的父母长辈开始,逐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并将“关心他人”的实践活动内化为自觉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得到主动的发展。千万不要纵容孩子的无理和不尊重长辈的行为,认为是孩子不懂事,闹着玩,一定要抓住机会进行引导和教育。教他们有礼貌地向他人打招呼,早晨说一声早上好,入睡前则道声晚安,并养成习惯。在别人的赞扬声中,他们就会感受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自信心和上进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独生子女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许多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中变得胆小怯懦,缺乏自信,凡事都想让父母代劳。其实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信心的形成。经常向孩子发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他们逐渐形成“我一定行”的良好心态。同时多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克服失败的挫折,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心十足的学生,将来会具有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及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让学生学会独立。

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让孩子学会创新就必须先让孩子学会独立,这一点对于我们现在还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来说犹为重要。许多教师和家长在要求孩子做事时总是不自觉地说“你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的话,这种干涉孩子自主活动的行为,会造成孩子失去探索、主动学习的机会,成为你“指挥棒”下的小“木偶”。在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孩子学习一样新知识时,总是给孩子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材料让他们自主、独立地学习,然后根据孩子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引导。

正是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养成了独立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习惯也使孩子更加乐意主动地去学习,去进一步创新。而非独立性教育则使孩子经常处于等待、顺从、依附的状态,形成消极被动的心理,这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陈鹤琴老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想的让孩子自己想,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做。因此,我们应当注意以征询式、开放式的语言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主决定。凡是孩子自己能说的让孩子自己说。

总之,一句古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才生更重要。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不只是教孩子怎样去面对或者适应这个社会的问题,而是要从更加深远的意义上去把握整个社会、他人和自身的需求,从而引导孩子建立一种既适应现实生活需要又能积极把握未来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fangan/o4x1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