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工作报告 >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材料汇报是根据工作的总结性理论而加以证明的辅助物。平日无事,我收集了很多现代农业建设情况汇报。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现代农业建设情况汇报,一起来看一看吧。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现代农业建设情况汇报模板一

——资金保障措施:整合利用农口投资项目资金。一是整合利用国土局国家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投资;二是整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办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三是优先享用其它涉农投资项目,如国家和自治区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国家户用沼气能源建设项目等。所有农口项目的实施必须服从于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重点建设任务。各项目区基础建设投资除已批国土和农综项目资金支撑外,不足部分由市、旗两级财政承担;喷灌及其配套设备投资全部由市、旗两级财政承担;农机具配套投资农户自筹50%,另外50%由市、旗两级财政承担。市、旗两级承担比例视项目旗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状况而定,市财政分别承担40%、50%、60%、70%,即:准旗和伊旗:市财政承担40%,旗财政承担60%;鄂旗:市财政承担50%,旗财政承担50%;达旗和乌审旗:市财政承担60%,旗财政承担40%;杭锦旗和鄂前旗:市财政承担70%,旗财政承担30%。XX、XX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市、旗两级财政配套资金41467万元(不包括高压电力),其中:市级23655万元,项目旗17812万元。

二、取得的主要效果及基本经验

经过几年的紧张建设,现代农业规模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效益初步显现。

(一)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水平的提高,现代技术和经营形式的引入,为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一是大规模土地整理和整合,为规模经营创造了基本条件。在30万亩土地规模经营项目区,通过对农户承包土地地块进行调整、清障和平整,使项目区零星分布的土地实现了集中连片。项目区内农田作业道路、防护林带、灌溉渠系、排水渠系、地埋管道、机电井、输电线路基本配套,已经具备了大型机械作业和实施节水灌溉的条件。

二是大规模农业机械和节水灌溉设备的配置,为规模经营创造了物质条件。项目区通过组建农机服务队,购入大中型农机具,初步具备了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能力。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水平的提高,为规模经营创造了物质条件。

三是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为规模经营创造了技术条件。项目区内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同一作业区内基本统一了品种。测土配方施肥进入实用阶段。低毒低残留农药施用技术和农作物模式化栽培技术得到小面积应用。农业机械和节水设施设备的应用,使机械化作业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引入到项目区中。目前公司租赁经营项目区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节水化灌溉、机械化作业、模式化栽培、组织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规模经营创造了技术条件。

四是现代经营形式的积极探索,为规模化经营创造了组织条件。目前,项目区普遍采用如下四种经营形式。第一种是公司租赁经营。由公司长期(现为XX年)租用农牧户的土地,一次性付给农户一年土地租用费,租用土地由公司统一经营,自负盈亏。第二种是农机服务队代耕经营形式。这种经营形式是将土地每亩折价150元,收获后由农户提取。由农机服务队负责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农机作业费折价136元/亩,拉运费20元/亩,肥料费70元/亩,灌溉及农药费50元,合计276元,收获后由农机服务队提取,收获后剩余利润,由农技服务队和农户按4.5:5.5分成。第三种是农户和联户承包经营形式。由一个农户或几个农户联合短期(一般为1~3年)承包土地发展规模经营。第四种是松散合伙经营形式。这种经营形式还是一家一户自己管理,基本实现了统一品种,在农机服务队、用水协会的服务下,部分环节实现了统一机械化作业和节水灌溉。以上几种经营形式尽管还很不完善,没有形成规范性经营管理制度,但是已经使部分项目区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喷洒农药,统一分配。与传统的单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相比,已经向现代农业规模经营迈出了第一步。

  现代农业建设情况汇报模板二

县xx镇地处沭河岸畔,总面积73.8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居,北临327国道,东依225省道。沭河、分沂入沭河纵贯全境,造成了全镇呈典型的沭河冲积平原地型地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蔬菜和林果是农业主导产业,共种植各类果菜2万亩,有蔬菜加工企业20余家,曾获“山东省脱水蔬菜特色产业镇”称号,素有“脱水蔬菜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xx镇农业紧紧围绕“上规模、创品牌、强产业”的总体思路,以“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现代品牌农业”为主线,以科技为引领和支撑,建设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了该镇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农业名镇”转变,现代农业的发展驶进了快车道。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150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5个,发展各类优质农产品地30个,获批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基地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2个、有机食品转化认证3个,注册品牌商标15个。

一是发挥科技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独立经营的小农户进入市场,面临交易费用高、市场风险大、产品销售难、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迫切需要有能代表农民利益可与市场对接的专业合作组织,专业性技术协会就作为这种中介组织应运而生。我镇以“协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以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为基础,为农民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供新信息。绿云有机葡萄、鑫果葡萄、前醋葡萄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为农民提供种苗、技术培训、田间管理和市场销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产品销售上做到了五个统一(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科协立足资源,调整结构,依托科普,惠农兴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去年,鑫果葡萄基地的“武状元”牌大棚葡萄平均价格达到了15元/公斤,亩收入可达30000元,露天葡萄亩均收入超过了1XX元;绿云葡萄基地的“琼浆果”牌金手指葡萄卖到了100元/公斤的好价钱。我镇葡萄种植面积由初期的1500亩发展到现在的6500多亩,在原来十年发展的基础了翻了两翻。

二是发挥科技协会的技术支撑作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我镇科技协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镇村远程教育站点为依托,加大科普投入,注重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技术指导服务到16个行政村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各个园区、基地,示范带动镇内10个村居3000农户,发展葡萄、蒙山红桃、西瓜、有机蔬菜等近2万亩。葡萄和蔬菜品种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提升,品牌已经叫响。我们根据生产季节和田间管理要求,及时举办各类技术讲座和田头观摩示范活动,定期举办科普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不断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同时,我们与山农大、市农科院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现场进行科普指导,联合攻关,解决果菜生产难题。在科协的指导帮助下,长生园专门聘请了4名高级研发人员对有机蔬菜的生产管理进行技术指导,负责管理的农户从蔬菜的栽种、培育、采摘、运输到售后都严格按有机规程操作。目前,“新蔬泥香”、“奥格丽客”牌迷你小黄瓜、各种彩椒、南瓜、冬瓜等已协议直供北京沃尔玛大型连锁超市。我镇现已有25种农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有机转化认证,15种农产品注册了商标品牌。XX年5月鑫果和绿云基地的葡萄被评为“临沂市首届沂蒙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XX年2月我镇获得了“临沂市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三是发挥科技协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助推力量,为兴农富农打下坚实基础。为了使果菜生产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逐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服务体系;科技协会依托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环境条件大大改善。全镇规划建设的万亩农业示范区,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四个一批”项目进入示范区,使土地的规模效益得到了最大发挥。即引导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投资建设基地,目前已建基地8个、面积3000亩;引导一批专业合作社入园建设生态林果示范基地,目前已建基地12个、面积8000亩;引导一批农村能人投资领办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建基地4个、面积XX亩;引导一批农业开发项目投资建设基地,目前建基地1个、面积1500亩,形成了基地连基地、项目连项目的连片化、规模化格局。目前,全镇已建成葡萄、蒙山红桃、大棚蔬菜、薄皮核桃、苗木花卉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0个,申报市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亩。同时,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延长葡萄产业发展链,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去年8月我镇举办了临沂市首届xx葡萄采摘节,进一步宣传推介了xx的葡萄,增添了葡萄产业发展的后劲和信心。

了葡萄产业发展的后劲和信心。

  现代农业建设情况汇报模板三

xx年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在部、省、市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及大力支持下,继续以粮食高产创建为契机,扩大项目覆盖区域、发展旱作节水环保农业。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集成旱作农业项目新的技术。今年春季4月10日,在澄城成功地组织了全省渭北旱作农业项目座谈会。目前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示范田成效显著,在连续高温干旱的极端不利气候条件下,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现就项目工作实施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情况

根据项目要求,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采用整乡整村整建制推进法,建立高标准示范田万亩示范片4个、百亩核心攻关田4个。实施区域在刘卓村、翟家庄村、岭头村、水洼村、李家洼村、路井村、店头村、徐卓村、吉安城村等共4个乡镇46个行政村实施澄城县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面积共4万亩,百亩核心攻关田面积499亩。

9月5日——9月6日,澄城县农业局组织专家对澄城县旱作农业项目进行了产量自测,测得万亩示范片王庄镇平均亩产802.6公斤,冯原镇平均亩产786.2公斤,安里乡平均亩产700.7公斤,赵庄镇平均亩产670.5公斤;测得百亩核心攻关田王庄平均亩产992.2公斤,赵庄平均亩产912公斤,冯原平均亩产890.6公斤,安里平均亩产813.0公斤。

二、主要工作做法

1、健全工作体系,建立长效农技推广机制。一是澄城县组建了以主管农业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县农业局局长为旱作农业项目工作责任人;二是成立了以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技术专家组,并聘任一位首席专家为旱作农业项目技术负责人;三是明确人员,落实责任,抽调业务骨干36名,按专业特长进行优化组合并分为四组,实行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包点具体抓,技术干部深入村组到户抓的三级包抓责任体系;四是奖罚分明,建立了中心与指导员、中心与合作社、合作社与机具手的三重绩效考评激励体系,实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与奖惩考核机制;五是强化廉政建设,在项目实施初期与各小组组长签订“一岗双责”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物资的监管,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提早动手,超前规划。我们于xx年12月份,提出了我县xx年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方案,并以县财政局、县农业局澄政财字〔xx〕4号文件,于xx年元月14日将项目实施方案上报市财政局和市农业局。农业系统抽调了50名技术干部,利用冬闲时节,进村入户,深入项目区46个村,开展旱作农业项目各项实用增产技术的培训,并采用挂图、制作电视宣传片、专家讲座、高产典型户现身说法、印发技术明白纸等多种方式,强化培训效果,使项目区的`群众都能够了解和掌握旱作农业项目的相关增产技术。在4月7日召开了全县病虫害防治紧急会议,专题安排了旱作农业项目,要求相关乡镇立即行动,趁墒覆膜。

3、依托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我们继续依托在项目区成立的4个粮食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2个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并为群众提供优质可靠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及物资服务。

4、研究改进播种机械,减少群众劳动强度。为了探索膜侧种植的科学方法,减少播种后未出苗时因下雨而形成的土壤板结、导致出苗不齐及群众费工等不利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我们从去年通过多次调研,和厂家共同研究、改进播种机械,提前定购了30台膜侧施肥、起垄、播种一次完成的玉米单粒点播机,既减少了群众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关键技术的到位率。目前,群众对播种机满意度很高,纷纷称赞这是几年来最好的地膜玉米播种机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专款专用,强化物化补贴,对地膜、种子生产企业实行公开招标,确保物资价位合理、质量保证,提高资金使用效力。

5、建立试验基地,持续推进旱作农业项目技术创新。今年我们在冯原农场设立了旱作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百亩试验园,开展降解膜、品种比较、播期、密度、肥效对比等多个试验,以探索新的技术模式,集成新的高产技术,选择适宜我们澄城的最优品种、最佳播期、最合适的密度和最环保的地膜,持续推进旱作农业项目的技术创新。

6、拓宽服务方式,建立长效宣传培训机制。一是设立田间课堂对示范户进行培训,并将专家组电话公示于众,随时解答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二是邀请群众身边熟悉的高产典型户开展示范户现身说法,到项目区进村演讲,大力宣传高产典型示范户的经验;三是分片分区召开机具手培训现场会,切实把好生产中最关键环节—播种关;四是利用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对外宣传报道,其中推广的高产技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实践》一书中面向全国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渭南日报、澄城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均对这一喜讯做了宣传报道;技术指导员攥写的农业科技论文及试验总结先后在《中国农技推广》、《陕西农技推广》、《陕西农业科技交流》等杂志、报刊中发表。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baogao/51o1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