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澄邁的氣候特點屬於什麼氣候

澄邁的氣候特點屬於什麼氣候

澄邁縣位於海南島的西北部,環北部灣城市群的縣,毗鄰省會海口市,自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縣已有二千餘載,是西漢時期海南三大歷史名邑(即玳瑁、紫貝、苣中)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澄邁的氣候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澄邁的氣候特點屬於什麼氣候
  澄邁的氣候特點

澄邁縣位於海南省西北部,毗鄰省會海口市,區位優勢明顯。全縣土地總面積2072平方公里,擁有耕地總資源72.8萬畝,其中常年耕地36.8萬畝。有海岸線37.5公里(不含內海灣岸線),有港灣15處。本縣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3.8℃,年平均日照時數2059小時,年均降雨量1786.1毫米,且熱雨同季,終年基本無霜。較之全省東部市縣,處於靜風環境區,颱風影響較弱。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丘陵山地,中部為河積平原,北部為臺地和海積平原。氣候溫和,日照充足,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是鑲嵌在瓊北大地上的一顆明珠。

  澄邁的景點

金山寺

金山寺位於澄邁縣城金江鎮尖嶺的東南面,背山面水,風景別緻,是海南大型的佛教寺院之一。該寺院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解放前夕毀於兵亂,1993 年重建該寺院為仿古建築物,建築在嶺腰層層殿宇,規模巨集偉,建有鐘樓、靈龜池、鼓樓、功德牌、天王殿、大雄寶殿、書畫廊、各類佛像等整個寺院有金像42 尊,雕刻工藝精美,各具特色,令遊人香客飽嘗眼福、流連忘返。

南軒石照壁

南軒石照壁在永發鎮東興村委會南軒村,系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 )江南盧州府通判王炳儒(南軒村人)故居中庭照壁。

照壁由56 塊石砌成,高270 釐米、寬440 釐米、厚30 釐米;壁裡外四周塑花紋圖案,雕雙鹿銜靈芝草;裡外各陰刻“紫氣東來”、“福星高照”在其上端正中;中央篆刻“壽”字。房屋俱剩斷壁殘牆,唯照壁及中庭地板尚存完好。

老城老街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 年),澄邁縣治建於老城墟,古街位於古縣城的東南邊,現稱老街,也叫下街。

老街有百餘米長,均由各種石條鋪設而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已被摧毀,建成水泥路面。老街的兩旁居住著老城居委會的.居民,有的房屋依舊,但見散落牆角的石墩石刻,殘碑斷簡。可以想象當時各路商賈紛至沓來,一派繁榮景象。

濟公山旅遊度假區

濟公山旅遊度假區位於文儒鎮南面濟公嶺,又名蛟蛟嶺,有一天然巨石,由表面石紋天然綴畫出濟公臉部全貌,形象逼真,活象濟公。石像高2.5 米,寬1.米。周圍有孫悟空石、蛤石、龜石、蛇石、牛石、石床、石椅等20多個天然石像,千姿百態。登山眺望,週轉百里,林海綠洲,景色壯觀,令人流連忘返。

獨珠回峰

是指獨珠嶺,在老城以東七裡鋪處,山脈有馬鞍山來,到七裡鋪處突起一峰,形圓如珠粒,因此得名獨珠回峰,成為旅遊景點。

雙灘赴海

指內灘和外灘,亦稱內水簾和外水簾,均在老城墟以西,舊時通潮閣門外(內灘屬如今老城糖廠範圍之內)。內灘由澄江流至長橋(當今尚儲存完整的裡橋)之下,石障排列,砥柱江水,懸流飛墜,水簾如從天飛掛而下,聲音似電擊雷鳴。古時石橋旁邊有石塔,還有通潮樓閣是古時交通驛站,今已荒廢無遺。外灘(外水簾),從內灘西去一里許,在舊教場前,外橋江水奔流,石激成灘,與內灘聲勢相應,會同入海。元朝建塔紀之,如今遺物無存,舊址無蹤。

永慶叢林

在今老城真以東二里的盈濱村附近,古有永慶寺,周圍多長樹木,遮天蔽日,景色秀麗,環境幽雅,是古時遊覽勝地。永慶寺曾經幾度修建,還是荒廢,現沒遺址。

加籠坪熱帶季雨林旅遊區

加籠坪熱帶季雨林旅遊區位於澄邁西南端,總面積32800畝,該保護區東與屯昌縣交界,西靠臨高縣、澹州市、南與瓊中縣為鄰,距縣城金江鎮50公里。該區為原始熱帶雨林區,擁有胭脂、坡壘、青梅、厚皮搞、榴果等珍稀樹種及水鹿、猴子、藤狸、穿山甲、蟒蛇、原雞、山鵝鴿、金錢龜等珍稀野生動物。該區林海莽莽,還有山間瀑布,林間小溪,奇峰怪石,山頂天塘,加之鳥鳴獸躍,落英繽紛,構成一幅完美的生態圖。這裡還是當年瓊崖縱隊革命根據地―美合的原址。加籠坪熱帶季雨林旅遊區不僅有優越的生態旅遊價值和革命史教育意義,還是休閒度假的最佳去處。

  澄邁的自然資源

農業資源

澄邁縣土地總面積306.07萬畝,多屬平原臺地,土壤以磚紅壤為主,土地肥沃。全縣耕地面積41.3萬畝,其中水旱田23.1萬畝,旱坡地18.2萬畝。宜林熱作地120萬畝,已開發117萬畝,其中造林97.3萬畝,種植橡膠13.6萬畝。宜牧地15萬畝,沿海灘塗3.42萬畝。全縣光、熱、水充足,適宜多種熱作生長,熱作資源豐富。主要經濟作物有:民營橡膠13.6萬畝,年產幹膠4000多噸;民營膠加工廠8家,年加工規模6000噸;椰子種植2.3萬畝,咖啡種植1.2萬畝,年產量2400噸;胡椒種植1.6萬畝,年產量1050噸;檳榔種植1.8萬畝,年產2400噸;益智種植1050畝,年產21噸。

生物資源

海藻(江蘺)、海蔘、蝦、蟹、馬蛟魚、昌魚、尤魚等。海岸景觀分佈在北部沿海一帶,主要景點有2處:盈濱半島和太陽灣旅遊區;水庫風光景色別緻,主要有紅湖歡樂園、亞珠莊園等;人文景觀主要有美郎姊妹塔、金江金寺;山石景觀有濟公山、九樂山溫泉、奇石崗、仙人洞等。

土地資源

澄邁地勢平坦,土地寬廣肥沃,土地面積20.67萬公頃,可利用土地面積佔95.99%,尚有2萬公頃土地有待開發。土質主要為紅土壤和沙土壤,大部分土地可以引水灌溉,光、熱、水等條件優越,十分適宜種植熱帶作物、冬季瓜菜和發展牧業。

水資源

全縣大小河流20多條,年流量35億立方米。海南最大的河流南渡江流經縣內8個鄉鎮,長達120公里,年流量為17.4億立方米,可利用水4億立方米。蓄水100萬立方米以上的水庫20宗,水域面積2.48萬畝,庫容蓄水1億立方米。海南最大的水庫松濤水庫主幹渠道穿越縣境內9個鄉鎮和農場,灌溉面積近34萬畝。地下水總儲量3.2億立方米,其中優質地下礦泉水7處。

縣內有大小河流20多條,總長250公里,常年流量35億立方米。南渡江流經10個鄉鎮,流程116.3公里,年均流量13.4億立方米。建有中型水庫4宗,小(一)型水庫13宗,總庫容量1億方,蓄水工程472宗,引水工程90宗,提水工程33宗,年年加大投入大搞冬修水利建設,用水實灌面積17.2萬畝。

全縣海岸線長有89.8公里(含內灣線),內外港灣15處,海洋麵積達1000平方公里,屬瓊州海峽和北部灣的一部分,水溫溫和,海水深度大,鹽度適中,發展港口貿易,海洋捕撈業、養殖業等條件優越。海洋礦產有:海砂、石英石、石灰石、石油、石墨、雲母、水晶、金、錳等,具有儲量大、品位高特點。

礦產資源

經探明儲量最大的有:石油、石英石、石灰石、水晶、黃金、白銀、泥煤、鋅鋁、赤鐵、高嶺土、花崗岩、錳等十多種。其中石油1.9億噸;石英石5000多萬噸,平均品位含矽99.5%;石灰石1075萬噸,平均含石灰鈣53.92%;水晶礦床長5.5公里,寬3公里;高嶺土約有8000萬噸。縣內已探明的陸地礦產資源有石灰石1070萬噸,石英石5000萬噸,還有石油、高嶺土、鉛鋅、金銀、花崗石、玄武岩、磚瓦粘土礦等10多種,發現礦產地55處,其中金屬礦產地11處,非金屬礦產地32處,能源礦產4處,水氣礦地8處。

海洋資源

標籤: 澄邁 氣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nn5x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