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赤水的氣候特點屬於什麼氣候

赤水的氣候特點屬於什麼氣候

赤水,為貴州省縣級市,由遵義市代管,位於貴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赤水的氣候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赤水的氣候特點屬於什麼氣候
  赤水的氣候特點

赤水市屬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冬暖春早,夏季炎熱多伏旱, 全年日照少,初夏晚秋多陰雨,立體氣候和地區差異顯著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8.1℃(最高氣溫43.2℃,最低氣溫-1.2℃),年均降雨量1195.7毫米,年日照時數1145.2小時,年均相對溼度82%,無霜期340~350 天,並隨海拔高度上升而遞減,800米以下地區無霜期300天左右,800米以上地區無霜期210~300天。

2015年,赤水平均氣溫18.9℃,同比偏高0.9℃;年降水量1455.1毫米,同比正常;年日照1192.5小時,同比偏高1成。

氣溫

赤水7月平均氣溫最高達27.2℃左右,1月平均氣溫最低僅7.9℃左右,氣溫年較差為19.3~20.5℃,極端最低氣溫為-1.2℃,極端最高氣溫43.2℃。由於地形遮蔽大,林木茂盛,40℃以上的傷害 性高溫罕見。

降水

赤水年降水量在800~1700毫米之間,降水量主要集中分佈在4~10月,約佔全年的80%以上。夏季(6~8月)降水量最多,達 383~681毫米,佔全年雨量的40.12%~44.7%。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僅58.3~166毫米,佔年雨量的6.5%~10.5%。

風向

赤水常年主導風向為偏北風,夏季為東南風,冬季為北風。極端風速可達27米/秒,風力10級。平均風速1.6米/秒。8級以上的大風常發生在3~9月,7、8月最多。

  赤水的地理環境

赤水緊靠黔北大婁山北麓,揚子準地臺西部,屬四川臺坳、四川盆地分割槽瀘州小區,與四川為同一沉積湖盆。境內出露地層為侏羅系、白堊系紅色建造,是貴州省內侏羅系、白堊系地層發育最好,出露最齊的地區。位於四川盆地川南坳陷東緣,東北鄰川東南褶皺帶,東南為黔北婁山褶皺帶延伸的尾部地帶,屬川中臺坳瀘州小區的`赤水褶皺束,陸相沉積岩層較新。

地形地貌

赤水地處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地勢起伏呈東南高、西北低。婁山山脈尾部沿東南向西北以三條山脊伸入市境,地勢呈東南高、西北低。赤水河、習水河均從東南向西北貫穿境內,大同河、風溪河等大小溪河縱橫交錯,地貌被侵蝕切割成峽谷山地、坪狀低山和丘陵,使背斜層和向斜層發生地形倒置,形成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逆構造地形。

按褶皺起伏程度,從東南向西北依次遞降為中山、低山、丘陵,海拔多在130~1200米之間,最高處為葫市鎮域葫蘆坪1720.1米,最低處為白雲鄉域習水河出境口泥灘壩216米,相對高差1514.1米。市境南部山大坡陡,河流切割強烈,深度在500~1000米之間,以平頂山、單面山為主,形成“V”型峽谷,河流落差大,東南部山巒重疊,峽谷幽深。中部有二郎壩、七裡壩山樑。西北河谷開闊平緩,丘陵起伏,多為渾圓山丘或河流階地。

位置境域

赤水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地處東經105°36′至106°14′,北緯28°15′至45′之間,東南與貴州習水縣接壤,西北分別與四川省古藺、敘永、合江三縣交界。距遵義225公里、貴陽377公里、重慶172公里、成都293公里、瀘州40公里,總面積1852平方公里。

地水文

綜述

赤水境內河流屬長江水系,有大小河流352條,總長度1255公里,其中流域面積大於20平方公里的河流26條,總長度335公里,其中流域面大於20平方公里的22條,總長355公里。赤水市河網密度達到0.7公里/平方公里,赤水河為境內最大的河流,是長江一級支流。

主要河流

赤水河在境內的幹河支流14條,總長230公里,流域面積1195.25平方公里。

習水河在境內的幹河支流7條,總長96公里,流域面積576.3平方公里。

  赤水的景點

佛光巖景區

佛光巖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赤水市元厚鎮,距市區40公里,距“四渡赤水”元厚紅軍渡口8公里,以佛光巖和五柱峰為主體景觀,分別由小金驛、小金驛溝、五柱峰、世外桃源、太陽谷等5大景點構成。景區內是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景區之一。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赤水市葫市鎮,距市區40公里。景區以“竹海”風光為主,有楠竹林17萬畝,竹類40餘種。

赤水大瀑布景區

赤水大瀑布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遺產核心景區。位於兩河口鄉境內風溪河上游,距市區38公里,由赤水大瀑布及其周圍的中洞瀑布、蟠龍瀑布、兩河口瀑布、雞飛崖瀑布等構成,是一個天然的瀑布公園。

丙安古鎮

標籤: 氣候 赤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2d4g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