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陶行知文選讀後感

陶行知文選讀後感

不知不覺中翻閱完了嘉興市陶行知研究會編寫的《陶行知現代教育文遜。掩卷沉思,陶行知先生創造和倡導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民主教育”及“知行合一”,等等獨特的教育思想漸漸浮現在腦海中。陶行知先生無愧為“萬世師表”。讀罷,受益匪淺,感觸頗多。

陶行知文選讀後感

感觸之一:創新是發展教育的靈魂。縱觀《陶行知現代教育文遜,無論是陶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民主教育”,還是“學生自治”、“鄉村教育改造”,無不折射出積極實踐,努力創造,不斷創新的思想。他在倡導全民創造性教育中認為:天天是發明之時,處處是發明之地,人人都可以成為發明家。創新精神是一個發展著的民族的靈魂,是人類積極的天性表現。只要積極實踐,把理性認識不斷結合實際,那麼便可以說:天天是積極實踐之時,處處是不斷創新之地,人人都可以成為創造性勞動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凡是心態積極向上的人,都會有一些創新的靈感和創造的閃見。重要的是,應該把創新的思想,運用到實際需要的實踐中去,而不要空有多少創新的靈感和創造的閃見,空留多少沒去實幹過的感嘆和遺憾。為了強調實踐的第一重要性,陶先生曾把原名陶知行改為陶行知。因為“行”為“知”之始,“知”為“行”之從。應該說,近20年來中國的教育發展形勢比較好,教師和教育地位顯著提高,受教育範圍和國民入學比例逐年大幅度提高,教師素質逐漸提高,教育經費穩步增加,教學條件日新月異,教育結構日趨合理,基礎教育大大加強,高學歷人才逐年增多,國民綜合素質普遍提高,學校、家庭和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得到顯著改善。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不斷髮展,知識經濟和資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教育事業如何在創新中發展已經顯得非常迫切。

感觸之二:愛心是發展教育的基石。陶行知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對學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自我體現。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範導之以行,或示範,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沒有對學生的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愛的形式與內容,就是教師品德、學識和情感的結晶。因此,教師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邪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醜為取捨”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於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愛生”的意義也在不斷地得到昇華。愛的雙向功能是現代教育中的媒介,潤滑油和催化劑,不熱愛學生的老師,學生決不會歡迎他。因此,“愛生”是現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師是否稱職的重要標誌。作為一名年青教師,需要努力做到“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立足本職,幹好本職,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感觸之三:生活是發展教育的根本。陶行知先生在創辦曉莊試驗鄉村師範時創立了“生活教育”學說,使教育貼近人民大眾,參與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文化和科學水平,富有時代特色,受到進步教師和勞苦群眾的歡迎。教育,歸根結底最終目的就在於“教會學生學會如何生存”。傳統教育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以傳受知識為已任,學生以接受知識,應付考試為追求的目標,造成學生的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應變能力相對缺乏。陶先生形象地把它比喻為是吃人的教育,教學生自己吃自己,教學生吃別人。生活教育他則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是打-倒吃人的教育,它教人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這是我們現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程標準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代學習方式,這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多麼的重要。現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諧發展。

感觸之四:和諧是發展教育的目標。陶行知先生在《民主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為公以達到天下為公。全民教育以實現全民政治。積極方面我們要求教育機會均等。對人說,無論男、女、老、少、貧、富、階級、信仰,以地方說,無論遠近城鄉都應有同等機會享受教育之權利。”“民主教育應該是整個生活的教育。他應該要工以養生,學以明生,團以保生。他應該是健康、科學、藝術、勞動與民主織成之和諧的生活,即和諧的教育。”和諧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公平。好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是為多數人提供同等機會、同等優質服務的教育。包括教育機會公平、教育過程公平和教育質量公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第三十六條規定:“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學校和有關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女子在入學、升學、就業、授予學位、派出留學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優先發展公平公正的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大戰略選擇,是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安定和諧之本。儘管教育公平是一種理想(絕對公平不現實),是一個過程,但是它的實現程度與我們的正確認識和主觀努力有密切關係,我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實現教育公平,最終實現和諧教育。

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力於人民教育事業,改革舊教育,建立人民大眾的現代新教育,為改革中國教育,培養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開拓、獻身、創新、實踐精神,值得我們新一代青年教師學習和實踐。最後,引用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問”,即“第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第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第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第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來與大家共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dwrz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