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國小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篇

國小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篇

國小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重點:

讓學生聯絡實際情境,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用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圖意列出算式。

教學過程:

修改補充欄:

一、創設情境,初步體會

1、算式接龍。(小組學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題)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2、學生彙報,說說你們組的題目和想法。

邀請兩個學生到講臺前表演。

講述:第一個算式的得數正好是第二題開拓的這個數,第三體開拓的數正好是第二題的結果像這樣的幾道有聯絡的算式寫出來像什麼?

我們把這個遊戲叫做算式接龍。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教學例1。

貼出例1主題圖。

學生根據圖意分小組討論交流,編故事,表演動作。

講述:星期天,小紅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小紅想,我長這麼大了,應該幫奶奶做一些家務活。

於是,她找來一輛手推車,把奶奶摘下的南瓜雲回家。第一次運來4個,第二次有運來2個,還剩下一個最大的沒有運。

奶奶一共摘下幾個南瓜呢?怎樣計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個南瓜。)

提問:其他組有不同的方法嗎?(4+2+1=7)

追問:為什麼這樣列式?你是怎樣算的?

你能給這樣的算式取個名嗎?(連加法)

講述: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今後我們看見一個算式裡有兩個以上的+,就叫它連加。(板書課題)

2、教學例2。

講述:這時,弟弟在大聲喊:姐姐,快來看,奶奶家還種了一些絲瓜。出示例2主題圖。

提問:你們能看著這幅圖編個故事嗎?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還剩幾根?

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並讓學生把書上的算式填寫完整。

引導學生小結:8—3—1=4連續減了兩次,我們把它叫做連減。

3、師生共同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麼新的內容?在計算的時候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呢?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修改補充欄:

1、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幻燈機前演示連加、連減的計算過程。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意,表述圖意,再填寫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表示9只鴨子游走2只,再遊走4只,還剩3只;也可以是9—2—3=4

表示河裡有9只鴨子,先上岸2只,又上岸3只,河裡會議4只。

4、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做在課堂作業本上。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今天我們學到哪些知識?回家後出題給爸爸、媽媽做,好嗎?

國小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篇2

一、教學內容

比的應用的練習課。(教材第55~56頁練習十二第3~7題)

二、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難點:

會靈活運用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師: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麼?(點名學生回答)

2、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5、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師:按比分配問題有幾種解題方法?是什麼?(同桌之間說一說)

引導學生回顧按比分配的兩種解題方法。

二、指導練習

1、教學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3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圖畫,理解題意,瞭解資訊。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並引導學生理解每個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員和7名遊客,也就是救生員和遊客的人數比是1∶7。

(3)交流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國小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

3、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實際應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一)填空

已知六年級1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3、男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 ),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

5、女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 ),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

(二)口答應用題

六年級(1)班和二年級(1)班共同承擔了面積為100平方米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平均每個班的保潔區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師提問

這是一道分配問題,分誰?(100平方米)怎麼分?(平均分)

六年級學生和二年級學生承擔同樣多的衛生區保潔任務,合理嗎?

這樣分還是平均分嗎?

3、談話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問題都不是平均分配,那麼,你們想知道還可以按照什麼分配嗎?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分配問題。(板書:分配)

二、講授新課

(一)把複習題2增加條件如果按3∶2分配,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師提問

1、分誰?(100平方米)

2、怎麼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麼?(兩個班的保潔區各是多少平方米?)

國小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篇4

一、教學內容

化簡比。(教材第50~51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別。

3、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滲透類比思想。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難點:理解化簡比與求比值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數化為最簡分數。(課件出示題目)

4/8 6/30 12/18 14/56

點名學生回答,並說一說什麼是最簡分數。

2、六二班共有學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數為46,總人數與出勤人數的比是多少?(課件出示題目,點名學生回答)

3、師:比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4、引出新課。

師:為了使數量間的關係更明確,我們經常要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一起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新課

1、認識最簡單的整數比。

師:誰知道什麼樣的比可以稱作最簡單的整數比?

引導學生聯絡最簡分數的概念,討論什麼叫做最簡單的整數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最簡單的整數比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二是比的前項和後項的公因數只有1。

指名學生舉出幾個最簡單的整數比。

國小優秀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教學重點

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提問:

(1)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2)投影出示圓錐體的圖形,學生指圖說出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匯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徵,那麼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錐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一)指導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教師談話:

下面我們利用實驗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老師給每組同學都準備了兩個圓錐體容器,兩個圓柱體容器和一些沙土、實驗時,先往圓柱體(或圓錐體)容器裡裝滿沙土(用直尺將多餘的沙土刮掉),倒人圓錐體(或圓柱體)容器裡、倒的時候要注意,把兩個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並想一想,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分組實驗

3、學生彙報實驗結果

①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不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裡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②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裡倒,倒了兩次,又倒了一些,才裝滿。

③圓柱和圓錐的.底面積相等,高相等,圓錐體容器裝滿沙土往圓柱體容器裡倒,倒了三次,正好裝滿。

4、引導學生髮現:

圓柱體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板書:

5、推導圓錐的體積公式: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公式、板書:

6、思考: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7、反饋練習

圓錐的底面積是5,高是3,體積是( )。

圓錐的底面積是10,高是9,體積是( )。

(二)教學例1

1、例1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釐米,高是12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板書:

答:這個零件的體積是76立方厘米。

2、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體積是多少?

3、思考:求圓錐的體積,還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圓錐的底面積不直接告訴)

(1)已知圓錐的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

(2)已知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

(3)已知圓錐的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

4、反饋練習: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釐米,高是8釐米,它的體積體積是多少?

(三)教學例2

1、例2在打穀場上,有一個近似於圓錐的小麥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是__米、每立方米小麥約重735千克,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千克?(得數保留整千克)

思考: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

要求小麥的重量,必須先求什麼?

要求小麥的體積應怎麼辦?

這道題應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最後求什麼?

2、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dpv6q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