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嚴先生祠堂記》原文及賞析

《嚴先生祠堂記》原文及賞析

【作品介紹】:

《嚴先生祠堂記》原文及賞析

《嚴先生祠堂記》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名作之一。 約寫於范仲淹出任睦州太守時期。文章短小精悍,僅二百多字。主題明確,議論充分,節奏明快,感情充沛。它雖不似作者自己寫的《岳陽樓記》那樣浩瀚雄渾,也不似劉禹錫的《陋室銘》那般纖巧明麗。但卻以誠摯質樸的情愫,使人為之感動。

【原文】:

先生②,漢光武之故人也③。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龍④,得聖人之時⑤,臣妾億兆⑥,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高之。既而動星象⑦,歸江湖⑧,得聖人之清。泥塗軒冕⑨,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

在《蠱》之上九,眾方有為,而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⑨,陽德方亨,而能“以貴,大得民也”,光武以之。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於名教也。

仲淹來守是邦⑾,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後者四家⑿,以奉祠事。又從而歌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⒀

註釋】:

①1034年,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因宮廷矛盾受牽連,被貶為睦州知州。此時正值46歲盛年,在任期內,做了不少好事,如興辦睦州歷史上最早的書院——龍山書院,興建嚴光祠堂,並寫下了《嚴先生祠堂記》這一千古佳作。

②先生:即嚴子陵,名光,東漢實會稽餘姚人。字子陵,曾與劉秀同學。劉秀即位後,他改名隱居。後被召到京師洛陽,任為諫議大夫,他不肯受,歸隱於富春山。

③光武:即劉秀,東流王朝的建立者。

④握赤符:光武行至鎬,有微賤時長安同舍儒生強華,從關中奉赤符奏上,光武因而即帝位。乘六龍:古代天子之馬駕六馬,因以“六龍”作為天子車駕的代稱。

⑤聖人之時:適合時代潮流的聖人。

⑥臣妾億兆:統治天下成千上萬的民眾。

⑦動星象:傳說光武與嚴子陵共臥,子陵把腳放在光武腹上。次日,太史春天客星犯帝座甚急,光武笑道:“我不這與故人嚴子陵同臥而已。”

⑧歸江湖:光武任嚴子陵為諫議大夫,子陵不受,隱居耕釣於富春山(今浙江桐廬)。

⑨泥塗軒冕:把軒冕看得象泥巴一樣。泥塗:比喻汙濁;軒冕:顯貴者的冠服。

⑩《蠱》《屯》:均為《易》卦名。

⑾是邦:指嚴州。今浙江桐廬縣。

⑿復:免除其賦役。

⒀山高水長:指能夠世代相傳,與山水共存。

譯文】:

嚴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們之間以道義互相推崇。後來光武帝得到《赤符》,乘駕著六龍的陽氣,獲得了登極稱帝的時機。那時他統治著千千萬萬的人民,天下有誰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夠以節操方面來尊崇他。後來先生觸動了天上的星象,歸隱江湖,達到了聖人自然清靜的境界。先生視官爵為泥土,天下又有誰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夠用禮節對待他。

《盅》卦的“上九”爻 (yáo) 都偏偏顯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先生正是這樣做的。《屯》卦的:“初九”爻,陽氣正開始享通,因而能夠顯示“以高貴的身份交結卑賤的人,深得民心。”光武帝正是這樣做的。可以說先生的品質,比日月還高;光武帝的氣量比天地還大。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氣量的巨集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質的崇高呢?先生的作為使貪婪的人清廉起來,膽怯的人勇敢起來,這對維護禮儀教化確實是很有功勞的。

我到這個州任職後,開始建造祠堂來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後裔的徭役,讓他們負責祭祀的事情。從而又作了一首歌:

雲霧繚繞的高山,鬱郁蒼蒼,大江的水浩浩蕩蕩,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還高,比長江還長。

【賞析】:

嚴光,字子陵,東漢初年會稽餘姚(今屬浙江)人。他早年曾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同學。劉秀作了皇帝之後,召他到京都洛陽,授以諫議大夫之職,他拒不受官,改名埋姓,到富春山釣耕隱居。後人稱他所居遊處為嚴陵山、嚴陵瀨或嚴陵釣壇。《後漢書·隱逸傳》中載其事蹟。

范仲淹當時作官的嚴州,正是嚴光當年隱居的'故地。為旌表嚴先生的高潔操守,以垂教於後世,他為嚴先生構築祠堂來祭奠他。本文就是為祠堂落成寫的一篇記文。

文章短小精悍,僅二百多字。主題明確,議論充分,節奏明快,感情充沛。它雖不似作者自己寫的《岳陽樓記》那樣浩瀚雄渾,也不似劉禹錫的《陋室銘》那般纖巧明麗。但卻以誠摯質樸的情愫,使人為之感動。

文章一開始交待出“先生,光武之故人也”。僅八個字,便把兩個人物及他們間的關係簡單明確地告訴讀者。“相尚以道”僅僅四字,開宗明義,點明主題,並以此統領全篇,可謂惜墨如金之至。

“道”作為士大夫階層的品格操守以及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長期為人們所稱道和推崇。下面作者以鮮明的節奏,緊扣“相尚以道”的主題,分三層逐次展開論述。作者把嚴子陵與光武帝兩兩對照、相互映襯,在突出嚴子陵的同時,使“相尚以道”的主題得以深化。

“及帝握赤符, 乘六龍, 得聖人之時, 臣妾億兆, 天下孰加焉?”“既而動星象, 歸江湖, 得聖人之清, 泥塗軒冕, 天下孰加焉?”兩句問話, 道出嚴子陵、光武天下無人可比的兩種性格: 光武是君臨天下, 統治萬民的一國之尊, 嚴子陵則是放浪不羈, 藐視權貴的一介寒儒。然而子陵之於光武能“以節高之”, 表現了自己不事權貴的高尚操守; 光武之於嚴子陵, 亦可“以禮下之”, 表現了一個開國之君禮賢下士的博大胸懷。這是他們“相尚以道”的具體體現。文章至此為本段的第一層。

這裡的兩個反問句, 勾勒出了兩個性格、地位迥異的人物形象。《後漢書·光武記》 中記載, 建武元年“光武先在長安時, 同舍生強華自關中奉赤符曰:‘劉秀髮兵捕不道, 囚夷雲集龍鬥野, 囚七之際火為主。’”光武得符, 後果登帝位。其“乘六龍”,“臣妾億兆”是何等宣赫。相傳地上的要人在天上都有與之相應的星宿。據說, 嚴子陵與光武共臥, 子陵將腳放在光武腹上。次日, 太史奏有客星犯帝座甚急, 以為不祥, 光武卻笑著說:“我不過與故人嚴子陵共臥而已。”以後嚴子陵歸隱江湖,“泥塗軒冕”, 這又是何等清高。“相尚以道”正是對他們二人關係的高度概括。

下面作者以《易》上的爻辭, 為二人的交往找到理論依據, 對他們各自的品格給予了高度評價。嚴子陵能在“眾方有為”之際, 在眾人奔走鑽營的情況下,“而獨‘不事王侯, 高尚其事’”; 光武帝則能以“陽德方亨”的得意時刻, 不逞驕奢、虛懷若谷,“以貴, 大得民也”。這對一個封建政權的最高統治者來說, 實為難能可貴。此為第二層。

在對事實和理論加以闡釋之後, 作者直接發表議論“蓋先生之心, 出乎日月之上; 光武之量, 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 不能成光武之大; 微光武, 豈能遂先生之高哉?”兩兩對照, 猶如工整勻稱的對仗句式, 音韻鏗鏘, 使二人“相尚以道”的關係在優美的文字之間得以昇華。至此為本段的第三層。

逐層論述之後, 總論一句:“而使貪夫廉, 懦夫立, 是大有功於名教也。”指出嚴子陵與光武帝的交誼對世人的教益和影響, 可以使貪者廉, 弱者強, 這是有很大教化作用的。

至此, 不僅將嚴先生的為人品格, 及他與光武“相尚以道”的交誼寫足。同時, 所以“構堂而奠焉”的初衷也如水到渠成一般, 盡在其中。

文章以歌頌嚴子陵人品的歌辭作結:“雲山蒼蒼, 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作者把讀者的視線, 從祠堂引向無限廣大的天地之間。嚴先生的高風亮節, 飄於蒼莽雲山之間, 蕩乎浩浩江水之上, 世代相傳, 與高山流水長在。開闊的意境, 深遠的旨趣, 雋智的文字, 使讀者在懷念先生之風的同時, 產生無盡的聯想。全文從介紹嚴子陵的身份起筆, 以讚頌子陵的高風亮節收束, 整個文章前後遙相呼應, 一氣呵成, 氣勢不凡, 別有一番神韻。

作品行文質樸,不事雕琢,猶如嚴先生拙樸的人品;文字明白曉暢,但並非枯燥無味,這又如嚴先生含蓄深沉的性格。外部形式與所表達的內容達到了和諧完美的統一。

范仲淹生活的北宋王朝,內憂外患日趨嚴重,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他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生目標自警。為改變積貧積弱的北宋王朝,他於慶曆年間主持變法,不久因保守派反對而失敗;又因議論朝政,屢遭謫貶,一生鬱郁不得志。這篇《嚴先生祠堂記》通過對嚴子陵、漢光武帝之間“相尚以道”的交誼的讚頌,表現了他對明君賢臣的清平政治的渴望,同時透出政治上失意之人的淡淡惆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5dk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