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從業資格證 >社會工作者 >

社會工作者角色要求-社會養老體系角色要求

社會工作者角色要求-社會養老體系角色要求

社會工作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社會價值有著積極正確的認識,保持作為社會工作者基本的價值觀及信念,如協助需要幫助的人士及致力於處理社會問題。那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工作者角色要求,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社會工作者角色要求-社會養老體系角色要求

  一)崇尚專業倫理的精神。

社會工作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社會價值有著積極正確的認識,保持作為社會工作者基本的價值觀及信念,如協助需要幫助的人士及致力於處理社會問題;社會運用本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去確定個人和社會的進步,使得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儘量發揮自己的所能;盡力加強人際關係,務求維持、促進及提高個人、家庭、社團、機構、社會的福利,幫助社會大眾預防、減少困難與痛苦,等等。社會工作者對自己職業的社會價值認識理解得愈深刻,才對自己職業的感情愈強烈,逐漸自覺地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精神才對社會工作者這一職業充滿自豪感、責任感和幸福感。

  二)認同職業的非贏利性。

社會工作者對社會的責任是:保持社會安定,增進社會福利、促進社會發展和繁榮。社會工作的核心是助人和服務,他面臨如何解決個人和群體與需要的問題。它提供的是根據受助人的實際需要和自願條件的無償服務,由此可見,社會工作專業並不是簡單地為從業者提供謀生的一種職業,它有著不可推諉的專業使命和社會責任。這就決定了社會工作者職業的非贏利性質。因此,社會工作者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利用為他人提供幫助和服務的關係來謀求個人與環境的私利。

  三)能協調個人與環境的關係。

社會工作者直接把人作為服務的物件。這種以人為本的工作特徵,是社會工作者的價值源泉。在幫助困難人群渡過難關的過程中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獲得提升。巨集觀而言,人類發展的問題同時也是生存的問題,且隨著人類歷史的推進,人們對於自身命運的關注與日俱增。社會工作者從根本上關注人的生存狀態,自覺的充當個體內在潛能與外在環境相溝通的橋樑,使人類的生存意義與環境達到相互的協調與統一。

  四)自如地運用社會環境資源。

社會工作者不佔有社會資源,而是通過其專業工作在受助物件與社會資源佔有者之間起著橋樑的作用。社會公眾對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中的可以為己所用的資源狀況瞭解往往很不全面。遇到困難時更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社會工作者通過接受、傳遞、處理各種資訊,及時溝通各方面、各環節的情況,將社會公眾與提供資源、服務的系統之間建立必要的聯絡,引導人們使用這些資源與服務,使案主在需要時能夠充分利用由社會機構、社群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組成網路,滿足其需求。

  五)進行團體協作。

傳統自發與個人的社會工作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當代社會工作服務物件日趨多樣,工作任務艱鉅複雜,社會工作的方式也時常變化。社會工作專業的這些新發展決定了如今的社會工作已是一個多層次,多環節的系統工作。高效順利地完成一項工作任務需要各個部門之間相互緊密配合,各個環節相互依賴。因此,團隊精神在社會工作者的身上體現的尤為突出。社會工作機構的各個服務部門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密切協作,各盡其責,各展其才,相互幫助與促進,協調一致地實現社會工作的整體目標。

  六)能自助並助人。

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價值還體現為"助人自助"(help them help themselves)。具體說就是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助人的過程就是社會工作者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在工作過程中實現專業價值。社會工作者助人並非單純提供物質的幫助,而是致力於受助物件(又稱案主Client)自信的恢復,幫助他們重新走上社會正軌。所以社會工作者助人的過程更是對案主一種精神支援的過程。社會工作者與案主的角色關係並不是社會工作者為案主的代理人,而是與案主一同工作。社會工作者是協作者與促進者。

  七)崇尚民主,尊重個性。

民主和自由始終是人們的終極追求,生存權和發展權是個體的基本權利。社會工作者基於這一起點,尊重個體的生存價值,維護受助者應有權利,推進民主化程序。社會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結合內外幫助受助物件發揮潛能,適應社會,最終達到自我超越。尊重(respect)、真誠(authenticity)、同情(empathy)是社會工作者的基本職業操守。尊重是溝通的前提,案主有自由做出其自己的決定和選擇的權利與需要,社會工作者也應充分相信案主的創造性及自決能力。具有民主和尊重個人特性的專業理念,是一位成熟的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特質。

  重要性關聯

2011 年,國務院頒佈了《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 ~ 2015 年)》,中央18 部委又聯合頒發了《關於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2013 年9 月,國務院釋出《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從發文的部門規格上可以清晰地看出社會養老以及社會工作在當今中國社會治理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緊迫性關聯

關於養老服務的總體發展狀況,國務院在規劃中指出,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著與新形勢、新任務、新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門人才,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大專院校對口專業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

我國進入老齡化已有十多年曆程,社會工作的大規模開展也已近十年,社會養老體系中已經開始了社會工作的引入嘗試。結合國際養老實踐中的社會工作經驗以及我國已有的社會工作在養老服務中的探索,在社會養老體系中,社會工作可以承擔的角色以及相應發揮的功能大體界定如下:

  巨集觀角色:倡導與管理

無論是社會養老體系的建構還是社會工作實務的推進,在當代中國都還是新生事物,也正因為如此,在初級階段,政策的制定與倡導就顯得尤為關鍵。檢索歷史不難發現,當今中國的社會養老以及社會工作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相關政策的及時出臺。此外,加強管理同樣非常重要,這主要體現在對於社會養老體系的管理層進行社會工作專業培訓,或者直接引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進入社會養老體系的管理層。

  中觀角色:整合與培訓

因為我國老齡化時代的到來過於迅猛,因此,目前為止的社會養老體系事實上無法完全滿足人民群眾的養老需求,資源的不足成為最大的制約。作為一種專業,社會工作比較擅長的是平臺的搭建以及資源的整合,“社工+ 義工”模式成功地整合了志願者等社會人力資源,專案化運作平臺進一步整合了企業等社會資本,培訓則進一步體現為社會工作者面向社會大眾對於社會工作專業理念和方法的宣講及傳播。我國的社會養老體系被確定為居家養老、社群養老以及機構養老相結合,調查表明,大量從事養老服務尤其是從事居家養老和社群養老服務的人員專業教育基礎薄弱,有的地方甚至是以再就業人員或外來人員為主。而這兩種養老方式佔據了目前社會養老體系的絕大部分,這使得社會工作專業的培訓尤為迫切。

  微觀角色:治療與發展

養老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複雜化,這就要求社會工作進一步提供直接服務的角色,承擔解決問題及滿足老人更多元化需求的功能。

農村的留守老人和城市的失獨老人以及更多老人群體所展示的特殊問題需要社會工作提供針對性的專業解決方案。除此之外,目前的社會養老體系在逐步得到廣覆蓋的同時,養老服務的低層次日益暴露出來,送餐等現實生存問題的解決進一步凸顯了在滿足精神慰藉等發展性需求方面的薄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cyzgz/shehui/qd665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