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企業管理 >生產管理 >

生產管理工作安排

生產管理工作安排

生產管理工作規劃

生產管理工作安排

一、計劃:

1、設計生產能力;

2、生產目標明確;

3、採購;

4、質量管理;

5、成本管理;

6、生產進度

二、組織:

1、集權程度;

2、對外承包;

3、加班;

4、設備調度佈置;

5、生產設備;

6、生產人員配備;

7、日程安排

三、領導:

1、激勵員工;

2、工作命令;

3、工作指標;

4、人員績效評估

四、控制:

1、存貨控制;

2、質量控制;

3、進度控制;

4、成本控制

5、生產控制

一、生產控制的作用

1.對銷售部門接到的訂單能協調出一個較為合理的年度、季度、月度銷貨計劃,生產管理工作規劃。

2.對銷售部門隨意變更生產計劃、緊急加單或任意取消單能進行適當的限制。

3.根據產能負荷分析資料,能制定出一個合理完善的生產計劃,對生產訂單的起伏、生產計劃的變更有準備措施,預留“備份程序”。

4.能準確地控制生產的進度,能對物料控制人員做好物料進度的督促。

5.當生產進度落後時,能及時主動地與有關部門商量對策協商解決辦法,並採取行動加以補救。

二、生產控制工作職能

1.協調銷貨計劃。

2.制定生產計劃。

3.控制生產進度。

4.督促物料進度。

5.分析產能負荷。

6.生產數據統計。

7.生產異常協調。

三、生產控制主管的工作職責

1.綜合協調銷貨計劃。

2.綜合調整生產各車間產能。

3.生產計劃的制定與審查

4.對生產計劃的各項進度加以檢查。

5.對生產計劃及生產進度的適當調整。

6.物料進度的督促檢查。

7.統計數據的分析。

8.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

系統的推動與完善(邏輯測試)。

10.部門員工的培訓

四、生產計劃員的工作職責有哪些?

1.生產計劃的制定。

2.產能的調整。

3.生產進度的控制。

4.生產計劃及生產進度的適當調整。

5.物料進度的督促。

6.統計數據的分析。

7.部門間有關事務的溝通與協調。

系統的推動與完善(邏輯測試)。

五、生產控制統計員的工作職責

1.生產進度的統計(主要工作)。

2.產能分析的統計。

3.銷貨計劃的統計。

4.生產計劃的統計。

5.物料進度的統計。

6.出貨的統計以及其他有關的統計。

7.各種統計圖表的繪製。

關於交期延誤的話題

一、交期延誤的原因探討

1、接單管理不良,緊急訂單多;

2、產品技術性變更頻繁;

3、物料計劃不良;

4、製程品質控制不良;

5、設備維護保養欠缺;

6、排程不佳;

7、能力、負荷失調;

二、交期延誤的改善原則

1、加強產銷配合;

2、完善設計/技術變更規範;

3、妥善的製程安排;

4、完善物料控制;

5、完善品管制度;

6、建立及實施生產績效管理制度。

三、交期延誤的改善對策

一、銷售部門的改善對策

1、源自銷售部門的原因:

⑴頻頻變更訂單/計劃;

⑵答應客户的交期隨意,期限極為緊迫;

⑶無法把握市場需求,無法訂立明確的銷售預定計劃

(4)臨時增加或急需即刻完成的訂單多;

⑸有時銷售主管直接干涉生管運作,直接在現場指示作業。

2、改善對策

⑴用全局性、綜合性的觀點指導工作;

⑵銷售職能運作改善:

◇定期召開產銷協調會議,促進產銷一體化;

◇生管應定期編制現有的訂貨餘額表、主要工程進度狀況表、餘力表及基準日程表提供給銷售部門,以便於銷售部門決定最適當的交貨日期;

◇加強銷售部門人員的培訓,提高工作技能和業務能力;

◇銷售部門應編制3~6個月的需求預測表,為中期生產計劃提供參考;

◇對客户在中途提出訂單更改要求,要有明確記錄,並讓客户確認。

二、研發/設計部門的改善對策

1、源自研發/設計部門的原因

⑴出圖計劃拖後,後序工作的安排也跟着延遲;

⑵圖紙不齊全,使材料/零件的準備存在缺失,影響交期;

⑶突然更改修訂設計,導致生產混亂;

⑷小量試製尚未完成,即開始批量投產,工作總結《生產管理工作規劃》。

2、改善對策

⑴編制設計工作的進度管理表,透過會議或日常督導進行進度控制;

⑵質或量的內部能力不足時,應尋求其他途徑;

⑶當無法如期提供正式/齊全的設計圖紙/資料時,可預先編制初期製程需要的圖紙/資料,以便先準備材料等,防止製程延遲;

⑷儘量避免中途對設計圖紙/資料的更改、修訂;

⑸推進設計的標準化,共用零件的標準化、規格化,減少設計的工作量;

⑹設計工作的分工,職責清晰、明確。

三、採購部門的改善對策

1、源自採購部門的原因

⑴所採購的材料/零件,滯後入庫;

⑵材料品質不良/不均,加工麻煩;

⑶物料計劃不完善,需要的物料不夠,不需要的物料庫存一大堆;

⑷外協的產品品質不良率高,數量不足。

2、改善對策

⑴進一步加強採購、外協管理,採用ABC分析,實行重點管理方式;

⑵以統計方法調查供應商、外協廠商不良品發生狀況,確定重點管制廠家;

⑶對重點管理對象,採取具體有效地措施加以改善。

四、生產部門的改善對策

1、源自生產部門的原因

⑴工序、負荷計劃的不完備;

⑵工序作業者和現場督導者之間,產生對立或溝通協調不暢,現場督導着管理能力不足;

⑶工序間負荷與能力不平衡,中間半成品積壓;

⑷報告制度、日報系統不完善,因而無法掌握作業現場的實況;

⑸人員管理不到位,紀律性差,缺勤率高;

⑹工藝不成熟,品質管理欠缺,不良品多,致使進度落後;

⑺設備/工具管理不良,致使效率降低;

⑻作業的組織、配置不當;

2、改善對策

⑴合理作業配置,謀求提高現場督導者的管理能力;

⑵確定外協/外包政策;

⑶謀求縮短生產週期;

⑷加強崗位/工序作業的規範化,制訂作業指導書,確保作業品質;

⑸加強教育訓練,提高溝通能力及增強溝通技巧,提高作業率;

績效評估、分析指標

1.生產力=產出量÷投入量

①原材料生產力=生產量÷原材料使用量

②設備生產力=生產量÷設備運轉時間

③勞動生產力=生產量÷從業人員數

2.作業能率=計劃工數÷實質實際工數

①計劃工數=計劃生產量×單位產品標準工時

②實質實際工數=實際工數-(非責任)除外工數

3.有效率=有效作業時間÷實際總工作時間

①實際總工作時間=上班時間-實際休息時間

②有效作業時間=直接作業時間

有效率的把握:

A.賺錢的`工作

作業者/機械在加工產品;

B.不賺錢的工作

開會、安排、商量、搬運等;

C.虧本的工作

返工、機械修理等.

4.機械效率=實際生產量÷標準生產量

5.成品製成率=成品重量÷材料使用量

6.良品率=良品數÷檢查數生產數量=預定生產數×(1+不良)

日程計劃

一、日程計劃

是生產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如何對計劃進行的生產預先設定時間、順序、不同產品、批量的銜接等,都是程計劃要明確的事項或中心內容。

企業的生產活動是一個涉及面廣而複雜的體系,要使這個體系能順暢運作,就得有系統的生產日程計劃和安排,以為各部門生產提供依據,各部門乃至全面運作才可能有序、高效。

二、日程計劃擬定

1、決定基準日程

按作業的製程別/材料別表示開工及完工時期的基準/先後順序。

2、決定生產預定

依基準日程、生產能力及出貨計劃的要求訂立詳細的月份生產計劃。

3、安排日程

按照交期先後安排

按照客户優劣安排

按照製程瓶頸程度大小安排

4、前期作業準備

充分的作業準備及生產日程計劃的檢討,確保計劃的可行及達成。

三、日程計劃實施步驟

1.依生產計劃決定月別生產計劃;

2.依基準日程決定產品開工及完工日;

3.確定個別製程的標準加工時間;

4.依製程資料及機器/人工負荷決定各製程開工及完工時間;

5.以生產日程表明確產品開工及完工日;

6.以作業日程表明確作業/機台別開工及完工日;

7.確認日程計劃的前期生產準備;

8.必要時,調整/修訂日程計劃。

四、影響日程計劃的因素

1.緊急訂單的處理;

2.客户訂單及需求的穩定性;

3.長、短期訂單的搭配;

4.季節性的變化;

5.製造途程的安排;

6.生產狀況的確實掌握;

7.設備、材料、人員的穩定性;

8.存貨調整的必要性。

一方面:為滿足客户要求的三要素“交期、品質、成本”而計劃;

另方面:使企業獲得適當利益,而對生產的三要素“材料、人員、機器設備”的適切準備、分配及使用的計劃。

五、生產計劃的任務:

1、要保證交貨日期與生產量;

2、使企業維持同其生產能力相稱的工作量及適當開工率;

3、作為物料採購的基準依據;

4、將重要的產品或物料的庫存量維持在適當水平;

5、對長期的增產計劃,作業人員與機械設備補充的安排。

標籤: 管理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qygl/shengchan/zn6l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