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職場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通用5篇)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通用5篇)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羣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關於如何和青春期孩子溝通,歡迎大家參閲。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通用5篇)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1

1、順其所思,與其所需。這是按照孩子心理需求的溝通技巧,是人格自我塑造的“內化”過程,父母的責任就是激發和促進這個過程的啟動與深入。

2、同其所感,引其所動。這是以心靈感應為基礎的溝通技巧,教育孩子既是父母反思和評價孩子成長軌跡的過程,又是親子間相互學習的機遇,明智的父母能做到與孩子共同成長。

3、投其所好,揚其所長。這是尊重孩子興趣愛好,特別是尊重孩子人格的溝通技巧,把握住這個技巧有利於孩子個性的發展和優勢的發現,有利於孩子自然成才。

4、助其所為,促其所成。這是要求父母下功夫深入到孩子的內心世界中去,加入到孩子富有創造性的計劃和行動中去。要向孩子學習,要做孩子有所作為的“同行者”。

跨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是一個可塑性最強、又最容易出偏差的時期。父母要研究自己孩子的個性心理特徵,通過經常與孩子平等地對話,掌握孩子的心理脈搏,孩子就能夠心悦誠服地接納自己的父母,這便是家教的最大成功。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2

1、學會理解和傾聽孩子的內心需求。父母需要躬下身來主動傾聽孩子説話,這代表着父母對孩子的關愛與尊重。父母在傾聽過程中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孩子在傾訴過程中可以逐漸明確自己的問題,最後找到建設性的解決方法。有時,孩子的問題也不一定能解決,但因為有人接納、理解他,就能使他消除不安和焦慮。當然,有時孩子的觀點、判斷可能很荒唐,父母可以反對,但要告訴孩子您懂得他的想法,明白他的感受。

2、建立友好信任的關係,儘量避免與孩子衝突。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容易衝動,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有時由於方法、言辭不當,會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引發牴觸情緒並有礙溝通交流。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宜採取疏導的方法,讓孩子把內心的感受和想法説出來。如果發生語言衝突,家長一定要冷靜,要採取適當方式主動停止爭辯,待雙方冷靜後,再來開導孩子,這樣效果會好得多。

3、利用讚美,縮短心理距離。每個孩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讚揚,家長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讚美。看孩子成績單時,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從優點看起。

4、及時充電,不要落伍。我們經常聽到家長當着自己的孩子説,“現在的孩子真了不得,他們懂的我都不懂”、“我們思想落伍嘍”。家長可能是無心,但向孩子傳達的信息卻是“你跟我説的我聽不懂”。這滋長了孩子輕視家長的惡習,覺得與父母溝通是沒有價值的。正確的做法是家長也要及時充電,帶着興趣去了解孩子的世界。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3

家長要有青春期意識

青春期孩子的牴觸情緒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不用特別緊張。作為家長,想要正常地與孩子交流,就要了解他們這個時期的特點。

第一、獨立性增強。隨着自我意識的形成,他們變得“有主意了”,如果父母仍然把他們當小孩子,與孩子溝通時總是居高臨下的態勢,期望孩子還能像“以前那樣乖”;一開口總是“教育”的口氣。那麼,孩子是不會向你敞開心扉的。

第二、情緒兩極化。青春期孩子情感濃烈,熱情奔放,他們既會為一時的成功而激動不已,也會為小小的失意而抑鬱消沉。此時,家長應該學會“察言觀色”,多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進行有效地溝通。

第三、心理加上“鎖”。孩子進入青春期,結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時代,進入了“多事之秋”,出現“心理閉鎖”的現象。過去愛説愛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可能會變得沉默寡言。他們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很少和父母交談。

第四、內心充滿了矛盾和衝突。青春期是長大成人的開始,此時,他們既非大人,又非孩子,原來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4

1、不要喋喋不休,過猶不及的溝通

很多家長喜歡嘮叨孩子,一件事説一遍孩子不聽,就開始不停地説,若是孩子出現反抗心理,甚至會出現大聲責罵孩子,最後讓孩子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聽話”。

家長可以和孩子提前約定。

究竟是孩子不聽話,還是另有原因呢?喋喋不休的嘮叨訴説是一種過猶不及的溝通方式,很多孩子希望媽媽不要太嘮叨。家長可以和孩子提前約定,比如把起牀、吃飯、做作業、休息、娛樂的時間分配好,這樣不僅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家長也免於過多的操心。

2、不要額外給孩子施加壓力

家長喜歡給孩子教育,如“一定要給爸媽爭氣,只有學習成績好,將來才能出人頭地”;你只要考試成績好,你要什麼媽媽都滿足你” ;“我所有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你可不能讓媽媽抹黑…上次考了第五名,這次一定要進前三。”

讓孩子揹着高分、名利、希望去學習,心理壓力自然大。有些學生成績考得不理想,都不太敢跟爸媽説。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不自信、怕考試、怕給爸媽丟臉的心理。

家長應該設定合理的期望值。

考慮孩子本身的特點和能力,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不能主觀地以高標準來要求孩子。因為過高的標準、過大的期望會給孩子帶來巨大心理壓力,對父母會產生不願意交流,甚至會害怕面對父母。同時,家長應該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來確定實際的學習目標,以此來增加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也可以改善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交流。

3、不要揭舊傷疤,把孩子越推越遠的溝通

當孩子放假在家玩遊戲、或者看電視時,總習慣性地拿孩子之前不好的表現行為來反覆説教。如“期末成績不理想,上課不專心,愛玩,你當初是怎麼跟我保證的,回房間好好想想,別整天知道玩……”。家長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放假也要看看書,結果孩子反而和您頂嘴,彼此鬧得很不愉快。

多看到孩子進步的一面。

家長總揭孩子的舊傷疤,這對於敏感的青春期孩子來説,極有可能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失敗者,甚至放棄努力,與家長關係越來越疏遠。如果家長能關注到孩子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讓孩子明白,無論他的成績如何,只要努力了就好。孩子就會覺得家長是真的關心他、鼓勵他。有時候,家長的理解和支持才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

4、不要因為工作將孩子遺忘

在孩子上國中時,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大了,不用像小時候一樣陪着孩子。所以把重心放在忙於工作或者其他的事情,缺少與孩子最起碼的溝通。家長沒有真正瞭解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使孩子從心底產生隔閡。

和孩子一起做朋友。

當孩子放假時,他們的業餘時間較多,精力充沛,是與孩子溝通的好時機。家長應多陪孩子一起“玩”,從而“寓教於樂”。找時間和孩子一起走進人文世界,陪孩子去書店看書、博物館、畫展……也可以陪孩子看電影,去遊樂場放鬆。組織一次短途的家庭旅行,家長挑選1-2個目的地,讓孩子選擇去哪。給孩子佈置任務,嘗試讓孩子做攻略,孩子可以藉助旅遊書籍、或者上網搜索,尋找必去景點之類的。從而讓孩子覺得自己也是小大人了,和家長溝通起來也就輕鬆多了。

5、瞭解流行的網絡用語

越來越多家長髮現,孩子嘴裏不時吐出的字眼讓自己搞不懂,他們擔心:孩子動不動就“吃雞”、“厲害了我的哥”、“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會痛嗎”……這些會不會影響正常交往?要是把這些詞彙用在作文裏,老師看不懂怎麼辦?但更多的是擔心無法與孩子好好交流。

家長要主動學習並使用一些網絡用語。

孩子在學校,會認識很多朋友,也會接觸到很多“網絡用語”。對於孩子來説,這是他們口中的潮流,誰不懂誰Low。家長應該用寬容和理解的心態看待這種現象,有時“另類語言”能增加彼此溝通的樂趣。當孩子發現爸媽也在有意識地學習和使用這些網絡用語,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和爸媽的距離縮短了,“你懂我的梗”,親子溝通也會順暢很多。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溝通5

1、特殊生理原因,是思想衝突的根源

我們一直在説,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總是要與父母反着幹,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存在感。那麼為什麼會產生叛逆呢?只是因為激素變化引起的嗎?

最新研究表明,人類青春期的大腦雖然在飛速發育,可以擁有思考抽象概念和複雜邏輯等成人擁有的能力,但在人際交往方面,還遠遠沒有成熟。

在醫學影象研究中,人們發現青春期的大腦與成人大腦有兩個重要區別。

一是青春期大腦的連接會不斷髮生變化,容易把外界的評價往激動和負面的方面去詮釋。比如,父母評論孩子某次不理想的考試成績。在成人看來,這只是友善的建議,而青春期的孩子卻認為是被父母否定了個人價值,甚至會説出自暴自棄的言語。這也是父母無法理解,為什麼孩子會突然情緒激動的原因。

其二,這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前額葉皮質正在瘋狂成長,就像一株無人修剪的茂密灌木叢。前額葉皮質的工作正是負責我們調節情緒和控制衝動。直到人類長至24歲,大腦才會對不需要的情緒連接進行刪除。青少年正是被這些神經系統所支配,才會快速進入防禦狀態,敵視被他們視為責備的.行為。所有成人都經歷過青春期,雖然我們在那時並不知道,如此多的麻煩都是因為大腦發育不完善引起。可是,我們也做出過古怪奇特的行為,做為過來人,不是更能理解他們,更能包容他們嗎?

2、尋求科學的溝通方法,多讚揚少責備

近年來,有一個心理學名詞流行為父母羣裏,就是“標籤”。家長們雖然明白了不能給孩子“貼標籤”,但不明白具體該怎麼做?就像,我們會認為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如果不聽話呢?就是壞孩子。這是不是就是標籤呢?《讚揚與責備》指出,在一些家庭裏,評判的詞語像標籤一樣貼在人的身上,比如母親對晚起的女兒説:“又要遲到了,你真是個不懂事的孩子。”

而另一些家庭裏,則用積極正面的語言為孩子指明未來的方向。同樣是女兒晚起,母親説:“今天要遲到了,明天可以將鬧鐘再提早十分鐘。”我們可以看出,標籤與指南的區別在於,標籤是對人品的評判,指南是對行為的評判,並且前者是發泄責備情緒,後者卻需要指明改正的方向。對於所有家長來説,提出自己孩子的缺點,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然而責備所帶來的負面情緒,不僅讓孩子開啟防禦系統,同時也反向傷害了父母自己。我們的大腦在憤怒狀態時,會搜索出很多讓我們憤怒的理由,甚至於讓我們害怕地自問:“要是不改正錯誤,他這一輩子不就全完了嗎?”

負面的責備就像一把雙刃劍,即傷害了被責備的一方,也沒有放過進行責備的一方。那麼,怎樣把責備正面化呢?其實,只要給責備再加一個改進的方向,那就成了可以鼓勵人的指南,甚至還可以傳遞“你可以做得更好”,這樣讚揚的信息。當我們把責備的對象認定為一件小而特定的行為,幫助孩子去改正,並及時給予孩子讚揚,那我們與孩子之間的愛必然會蓬勃生長。

3、不做情緒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感受

現實生活中,父母會因為工作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情緒化,無法理解孩子激動或歡快的情感,甚至認為那是無理取鬧。

佩格·斯特里普的《惡母》一書中,斯特里普的母親會因為女兒的快樂而感到憤怒、氣惱。

她的理論是:“假如我覺得煩惱、失望,那麼別人不應該認為生活是可愛的。”

心理學家卡羅爾·吉利根指出,當我們因自己的感情而受到責備的時候,唯一能維護與對方關係的方式,就是從真正的人際關係中脱離出來,讓它變成一個“披着外衣”的人際關係。你為了被對方接受,而寧願拋棄真情實感。

我們不能只歡喜於孩子表面的順從,而忽略他們為了被父母接受,而偽裝起自己真實的想法,同時也封閉起自己的情感。這也是很多家長所説的,孩子越大,和我們的話也就越少了。當父母的情緒與孩子的情緒不在一個頻道上時,我們先要讓自己恢復冷靜狀態,然後告訴孩子對於他現在的情緒我們能夠理解。可是,因為我們自身的某些原因,需要一些獨處的時間,也希望孩子理解。

溝通是一門藝術,是建立於雙方平等的基礎上。青春期的孩子有着他們獨特的視角,但不代表就是壞孩子,反而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注與關愛,還有理解與支持。

附:若想與青春期的孩子更好地溝通,父母需要注意以下這些細節:

1、別太“父母”

在孩子面前放下父母的架子,避免強硬態度,不然會影響親子關係,並會令孩子有恐懼心理。

2、理解在先

即使孩子的想法或行為出現了一些問題,也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些理解和寬容。然後再耐心地告訴孩子自己對此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反對這樣做的原因。要杜絕簡單地否定或以長輩的身份粗暴地壓制孩子的做法。

3、充分信任

信任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並會讓孩子有信心做得更好。

4、減少指責

簡單而粗暴的指責會讓孩子大失信心,並改變對自己的評價。父母應該變指責為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本質與發展趨勢,引導孩子在反思中進步。

5、少下命令

對孩子過多的要求和亂下命令,不但會讓孩子產生壓力,還會激增孩子的逆反心理。

6、維護形象和尊嚴

對孩子的不足和過錯,不要在外人面前隨意評述,這會讓孩子覺得沒面子而對父母產生反感。

7、注重孩子感受

凡事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遇到不愉快或委屈的事情,應該適當安撫。

8、切忌嘮叨

對於同樣一件事情,説得次數多了,肯定會讓人煩,也會激起孩子“你越不願意讓我做,我就越做”的心理。

9、適當放權

對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應該讓他們試着自己處理,給予他們管理自己和獨自處理問題的機會。孩子會為父母的進一步信任而高興,並能從中體悟成長。

10、議事表決

對於家中的一些事情,應該引導孩子參與決策,這會增強孩子對家這個概念的理解和感受,也會讓孩子因有發言權而拉近與父母的距離。

青春期是孩子與父母張力最大的時期。如果家長能夠有效陪伴孩子度過這一時期,孩子將有機會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建立起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zc/v3v5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