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七年級語文聽課記錄範文(通用8篇)

七年級語文聽課記錄範文(通用8篇)

聽課記錄要根據每次聽課的目的和教學內容來確定,基本形式是教學實錄、教學評點,即教學意見。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七年級語文聽課記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年級語文聽課記錄範文(通用8篇)

七年級語文聽課記錄 篇1

今天第三節課,聽了老師的名師課。最大的感受就是高老師的教學思路清晰嚴謹,始終圍繞教學目標,把握重點,突出難點。能夠引導學生開展操作、觀察、比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有效地經歷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高教師能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聲音的利用,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現培養學生學物理的思維方式、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總結能力。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訓練學生對新的知識經驗產生過程的訓練。在課堂上能夠抓住學生回答的不夠完美的答案,進一步訂正並且全班範圍的強化。在後面聽課時,我和王東妮老師、唐海晶老師不斷的交流實驗的現象和原理,和學生們一起感受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腳踏實地,收穫了積極聯繫實際進行物理思維的學物理的好習慣,甚受啟發。

另高老師教態親切、儀表端莊、舉止自然、教學民主,師生關係平等和諧。她尊重學生,對學生有耐心。應變和調控課堂能力特別強,本節課很好的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良好。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靜而不死,活而不躁,課堂氣氛特別好。四班的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提高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了自己的探索意識,有效的達成“三格教育”的和諧發展。

有這樣的好老師,孩子們很幸福!xx有這樣的好老師,xx更幸福!

感謝過去和將來能讓我們感受到如此幸福的老師們!向你們致敬!

七年級語文聽課記錄 篇2

一、導入

二、任務

1、練習朗讀

2、認識課文

3、品位細節

4、表達感受

三、活動一:練習朗讀

1、朗讀要做到讀音準確,建議大家用“圈讀”生字詞的方式練習讀音。

2、朗讀要注意表達語氣,建議大家用“選讀”精彩段落方式練習體會。

活動二:認識課文

建議大家從內容、人物、結構、寫法、全文主旨等角度來做正面的練習。

1、用“這是 的一篇課文”的句式來説話。

2、用“這篇文章寫了一個 的故事”的句式來説話。

總結:1、寫“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憶性。

2、先敍事再敍感,層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細節”構成的文章——生動性。

4、通過一件小事表現多個人的文章——藝術性。

5、通過一件事表達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

活動三:品位細節

請同學們自選內容,選擇句式説話。

1、亨特的爸爸是一個 的人。

2、課文對亨特的描寫,最突出的特點是?

文中對“我”的描寫,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寫。

活動四:表達感受

現在我們試着説一句話來表達學習課文之後的感受,這句話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堅持作讀書筆記,有同事問我是怎樣堅持下來的。我説:每天做一點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時候要像運動員那樣,揮一揮緊握的拳頭,學會鼓勵自己。

先把自己寫的句子念給自己聽。

本節課活動小結:

1、朗讀活動——練習朗讀。

2、理解活動——認識活動。

3、分析活動——品位細節。

4、體驗活動——表達感受。

七年級語文聽課記錄 篇3

一、複習檢查

1.師述:老師手裏有好多好多的小樹葉,只有讀得正確,才能貼在黑板上。

出示卡片:好朋友、山村、信、全、小心、生

2.指名讀

3.齊讀

【教師巧妙地將生字滲透在貼“小樹葉”的活動形式當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促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知識。】

二、新授

(一)學習第六、七自然段

師:(迅速摘下楓葉)咦?樹上的楓葉怎麼全沒了?請小朋友們迅速地在語文書中找一找答案吧。

1.生自由讀課文,指名回答。

2.(出示課件:咦,樹上的楓葉全沒了?

哈,全被秋姑娘寫了信。)

3.師:咱們的問號弟弟和感歎號妹妹都在這句話裏呢!先聽老師問,你們試着回答。

師:你們也可以問一問老師。(生齊問)

4.同座位練説,指名同座位説。

【打破了傳統的串講形式,讓學生充分自讀,自悟。】

(二)學習第二—五自然段

師:秋姑娘把信寫給誰呢?小朋友再來迅速地讀一讀。

1.學習第二自然段

①快速自由讀,思考:秋姑娘把信先寫給了誰?

②信上寫了什麼呀?指名讀

③你們出過遠門嗎?爸爸媽媽會怎麼對你説?

(指名答)

④他讀得好在哪兒?強調了哪個詞?

【讓學生來當小老師評價,這樣既可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⑤自由練讀,齊讀。

【由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導入,親切;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真實體驗來交流感受,自然。】

2.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秋姑娘接着給誰寫了信?寫了什麼呢?

(出示青蛙圖)

②現在你就是秋姑娘,對青蛙説説你的心裏話吧!

指名説。

③秋姑娘是怎麼説的?咱們再讀一讀。

(出示課件:一封寫給要冬眠的青蛙,蓋好被子彆着涼生病。)

他讀得好在哪兒?強調了哪個詞?誰願意和他(她)比一比?

④齊讀第三自然段。

3.學習第四自然段

①接着又給誰寫了信?(指名答)

②信上是怎麼説的?自己試着讀一讀,看誰能夠讀出秋姑娘對貪玩的松鼠關切之情。

(出示課件:一封寫給貪玩的松鼠,快準備好充足的食品。)

他讀得好在哪兒?強調了哪個詞?

③齊讀。

4.學習第五自然段

①秋姑娘還給誰寫了信?(指名答)

②信上寫了什麼呢?請小朋友們再讀一讀。

(出示課件:再寫一封給山村孩子,別忘了給小樹裹上“冬衣”。)

③自由讀。

④師:你們看秋姑娘想得多周到啊,連我們的山村小樹都想到了。誰願意讀一讀?

⑤指名讀。

(三)朗讀全文

1.學生齊讀。

2.背誦課文。

①自由練習

②指名練習

七年級語文聽課記錄 篇4

一、情境導入新課,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體課件,觀看居里夫人的演講錄像。

2、同學們,你們知道眼前這位端莊、漂亮的女士是誰嗎?(居里夫人)

二、編寫習作提綱,試寫居里夫人

1、通過交流,同學們對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瞭解,現在如果讓你來寫居里夫人,你打算寫些什麼內容、怎樣去寫?請同學們快速構思,列出寫作提綱。

2、與小組內的同學説一説自己的作文思路。

3、每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內進行交流。

三、初讀感知課文,瞭解作者思路

1、結合學生的作文思路進行簡單小結。

2、同樣是寫居里夫人,我們看看作者樑衡在紀念居里夫人逝世100週年時創作的《跨越百年的美麗》是怎樣寫的。請同學們認真閲讀第18課(板書課題)。

3、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認讀生字新詞。

5、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6、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寫了有關居里夫人的哪些內容。

7、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

四、細讀探究課文,理解“美麗”內涵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居里夫人的美麗表現在哪裏,請從文中畫出有關語句。

2、根據學生的發言,機動教學。教師邊引導學生體會居里夫人的“美麗”所在,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品讀有關語段,深入理解“美麗”的內涵。

(1)外表美。重點品讀下面語句。

(2)內在美。相機出示有關語句。

①就像是在海灘上撿到一個貝殼,別人也許僅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卻要研究一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衝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

②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瑪麗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她堅定、剛毅,有遠大、執著的追求。這種可貴的性格與高遠的追求,使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

③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裏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④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當玩具。

五、回讀通覽課文,理解題目含義

1、請同學們再次瀏覽課文,結合課文談一談什麼是真正的美麗,為什麼美麗能跨越百年?

2、小結:外在的美是短暫的、易逝的,只有內在的美才會是永恆的,不變的。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僅表現在她美麗的容顏,更重要的表現在她那堅定執著的信念與追求、為科學獻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麗才會牢牢銘刻在人們心中,才會跨越百年,甚至是永遠。

六、自主完成作業,課外拓展閲讀

1、寫會本課生字新詞,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

2、閲讀愛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原文。

七年級語文聽課記錄 篇5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 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了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以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並對認真蒐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繫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

2 這篇文章的題目《絲綢之路》,那麼看了這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預測:

﹙1﹚什麼是絲綢之路?

﹙2﹚那是一條怎樣的.路?

﹙3﹚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 讀後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作者先描寫了陝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後闡明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最後遐想不同兩國互贈禮品的友好場面)。

三、感悟課文,積累語言。

學習第1、2自然段:

1、 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麼?體會到什麼?

2、 全班交流。教師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3)從“目瞪口呆”、“讚不絕口”等人們的神態表情中能體會到中國的絲綢是多麼的絢麗奪目,使人驚訝、讚歎……

學習3―7自然段:

1、默讀課文3―7自然段並思考以下問題:張騫在開闢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從哪兒能體會到?

2、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並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從“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和飛機……”能看出張 騫開闢絲綢之路困難重重;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闢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從“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着、準備着”,“忍受着炎熱和乾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語句中,體會到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愛國情懷。

(4)從“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係以及對漢朝的態度”中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也收穫頗豐。

4、指導學生認識過渡段並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話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聯繫緊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聯繫的緊密。第三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是疑問句“中國絲綢究竟是怎樣運到歐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話回答並解釋了這個問題。

(3)設計提問:第四自然段最後一句話講了什麼?和下面幾個自然段有什麼關係?

(4)全班交流:最後一句話點出張騫為開闢絲綢之路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後面幾個自然段則講了開闢的過程。

(5)齊讀3―5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第八自然段並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麼?請用――畫下來。

2、全班交流:絲綢之路的作用――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發展的紐帶。

3、齊讀這一自然段,再次明確絲綢之路的作用。

四、師生總結 ,明確文章主旨

五、品讀文章,置留作業,激起熱愛西部之情。

七年級語文聽課記錄 篇6

一、談話導入 激趣引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大戈壁嗎?教師板書:白楊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自學生字生詞。

1師此時你一定在想,荒涼的戈壁究竟是什麼樣的?白楊為什麼會在那裏生長呢?在這裏生長的白楊樹會有有什麼特點呢?現在,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並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生字新詞,然後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學,可以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2 教師檢查學生自學結果:

(1 ) 對一些詞語的理解。

渾黃一體:都是渾濁的黃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環境惡劣,沒山沒水沒人煙,只有漫天黃沙,,連天和地的界限也無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筆直,挺拔秀麗超出一般。文中用來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楊樹,在那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仍能夠長的如此高大,令人讚歎。

(2)提醒學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在字形字義上進行區別;“陷”字右下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

(3) 説説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文章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楊,展開議論的事。

(4) 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在西行的列車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見窗外的白楊討論白楊的特點,爸爸表明心跡。

三、細讀品味 瞭解白楊的生活環境

學習課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白楊樹的生長環境。

(1)白楊樹生長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裏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幾乎沒有生命的存在。

(明確白楊的生命力極強)

(2)那裏的天地都是渾黃的,經常飛沙走石,狂風四起。

( 明確白楊樹的生活環境及其惡劣。)

(教師引導,學生頭腦中產生飛沙走石的畫面)

(3)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4)教師出示相關的課件或圖片,學生以圖片為栽體,進一步感受白楊樹的堅強。

(5)品讀爸爸的話。讀出對白楊的讚歎之情。

(6)把爸爸的話背誦下來。

2此時的你最想對白楊樹説點什麼?

(1)唱一唱有關楊樹的歌曲。

(2)介紹一下寫白楊樹的一首小詩。

(3)也可提出問題,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環境生存呢?

(4)也可對白楊樹的喜愛之情等。

四、提出疑問 置留作業

剛才的同學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白楊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環境生活呢?爸爸介紹了白楊,真的是單純的在介紹白楊樹嗎?課下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下節課我們共同交流。

七年級語文聽課記錄 篇7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對歷史故事的興趣

1.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熠熠生輝的人物讓今天的我們依然崇敬不已,你們知道哪些歷史人物的故事請簡單介紹一下。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歷史故事,是根據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

3.板書課題。

4. 同學們已預習過課文,“將”、“相”各是誰?“和”在這裏應該是什麼意思?對於題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將”與“相”之間為什麼和好,他們之間為什麼曾經不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理清課文圍繞廉頗和藺相如講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並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

本文講了三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1—10自然段)完璧歸趙。

第二個故事(11—15自然段)澠池之會。

第三個故事(16-18自然段)負荊請罪。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閲讀的概括能力。]

3.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攻無不克:攻城奪地,沒有拿不下來的。

戰無不勝:形容強大無比,每戰必勝。

負荊請罪:負,揹着。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着上身,揹着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這個成語現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同心協力: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三、品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同學們通過閲讀,對課文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你能評價一下文中的某個人物嗎?

(藺相如臨危不懼、機智勇敢,胸懷寬廣;廉頗知錯就改、勇於改過;秦王陰險狡詐……)

2、選讀重點句段,自主感悟人物。

(1)同學們的感受真不少!我發現大家説的最多的就是藺相如,這個人物貫穿三個小故事的始終,我們先進一步瞭解他,好嗎?

(2)請同學們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中找出描寫藺相如的有關語句,細細去讀,感悟他的個性想法。

(學生讀書、批註、討論。)

四、 交流感悟,情境促讀

課文中關於藺相如的哪些細節描寫,引發了你對他的進一步瞭解,請談一談。

學生討論,交流:

1、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壁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説:“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①交流:藺相如覺察到秦王根本無誠意拿城換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説璧上有瑕,巧妙地將和氏璧要回手中,這一言行充分表現了他的機智。

②機智的藺相如當時是以怎樣的語氣跟秦王説話才使得秦王把璧交給他的呢,請同學讀一讀。

2、藺相如捧着璧,往後退了幾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説:“我看您並不想……這柱子上!”説着,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①交流:“理直氣壯”,指理由充分,説話有氣勢。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藺相如知道秦王特別喜歡這塊璧,於是抓住秦王喜歡璧的心理,威脅秦王,嚇唬秦王。一個“撞”字足以表現出藺相如的勇敢無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過人。

②藺相如的勇敢無畏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嚇壞了非常喜歡和氏璧的秦王,請同學們在讀一讀藺相如的動作,語言感受他的無所畏懼。

3、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説:“和氏璧已經送回……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①探討:藺相如非常聰明,派人把璧送回趙國,先發制人。藺相如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由被動變主動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從中看出他機智勇敢、做事果斷、不畏強暴的性格。

②板書:機智勇敢,不畏強暴

4、 他走到秦王面前説,“請您為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説:“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①藺相如面對秦王對趙王的侮辱,奮起反抗, 為了國家的尊嚴他不畏強暴,不畏犧牲。

②情境朗讀,體會藺相如的勇敢無畏。

假如你就是藺相如你會怎樣對秦王説這些話,指名讀。

五、置留問題,激發研讀興趣

1、藺相如的出色表現在課文中還有很多,請同學們在課下讀一讀有關於他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下來。

2.提出自己感興趣或者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

七年級語文聽課記錄 篇8

一、景仰之情

聽課時,順口而出兩個字——“大師”,的確是真正的大師!“師”之所以為“師”,在於他們的不斷追尋,不斷探索之中,他們永不停歇,將教育當做了自己畢生的事業追求,試想,孫雙金教師對李白研究得多少透徹呀!“李白是仙”——“李白是人”,讓我們跟着先沾了沾仙氣,而後,又去體味人間的情思(朋友情,做名人的孤獨……)。坐車很累,可坐在這樣的課堂上絲毫也感覺不到疲憊,只是拼命地睜大眼睛,努力地聆聽着他們的每一句話——巧妙的過渡,精彩的點評,在他們的教案空白處,密密麻麻地記着,有時竟然沉醉其中,忘了寫了!

我一直都在想,為什麼這些老師的課,能很快地引人入勝,讓我們跟着學生一同走入那美妙的意境之中呢?

首先,他們都是語言素養很高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厚積而薄發,為了一堂課,往往要查找很多的資料,閲讀大量的書籍,在課堂中得心應手,妙語佳句信手拈來!

其次,他們對於教材——文本吃得很深很透,每一字,每一句,在他們的眼裏都是鮮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從文本中讀出畫面,悟出詩情,品出哲理,一切都那麼有滋有味!

他們研究,他們探索,他們思考,才會有那麼多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讓我們沉醉,讓我們享受!那樣美妙,那樣詩情畫意!

二、把握好“度”

25日下午,聽了崔巒先生的專家報告《提高實效性——語文教學的不斷追求》,在長達三個小時的報告中,崔巒先生針對當前教育改革的現狀提出了要求,指出了問題與原因,以及怎麼解決這些問題。他指出,當前在工具性與人文性之間,偏向人文性,重內容,輕語言;重感悟,輕訓練,層層拔高要求等等。語文即是語文,不能叫做××語文。

我想,專家的報告是提醒,是告誡,是語重心長的教誨。報告中,崔巒先生細緻地提出了許多具體的做法,對我們的教學的確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就像給大海中的船員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它告訴我們,不能偏離。

當前,語文教壇可謂“百花齊放”,正如文藝界一樣,教育界同樣也允許“百家爭鳴”。“詩意”語文,“情智”語文,主題“教學”語文……他們實際上都是語文,只要能有效地讓學生在其中得到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思維,落實了語言文字訓練,我認為,他們都是有效的語文,只是,我們在提倡這些特色的時候,不要一味跟風,誇大其中“詩”、“情”、“智”等的成份,而脱離了語文的本來面目。

那些提出了這些説法的專家們,他們把握好了這個“度”,我們如果盲目模仿他們的表層,便會偏離航向。所以,崔巒先生的講話如警鐘,給了我們提醒——“要掌握好這個度”,還語文本來面目,返樸歸真,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在把握了“語文”這條主脈的基礎上,提倡“百花齊放”,教出自己的特色,教出自身的風格!

我們在不斷學習中思考,在語文實踐中探索,博採眾家,吸取多種營養,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更為“有效”!

總之,學習是浸潤,是提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jq4o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