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推薦】大班數學教案4篇

【推薦】大班數學教案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大班數學教案4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分辨怪物的相同與不同。

2.能進行小組交流和操作,嘗試大膽提問和複合分類。

3.感受從觀察、思維與表達等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故事PPT、怪物圖片若干4組、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故事

你們見過怪物沒有?猜猜看,怪物可能會是什麼樣子呢?

怪物們到底長什麼樣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説一説。

請你根據故事的名字和怪物們的樣子,猜猜故事中可能發生了什麼事情?

 二、根據線索,尋找大王

1.教師講述故事,引出重點

(1)為什麼熊哥哥、熊弟弟、熊妹妹要哭哭啼啼?

(2)看到豐盛的晚餐,小熊一家是怎麼做的?

(3)怪物們説了什麼?小熊一家感到怎樣呢?

(4)怪物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要求是什麼?

2.傾聽錄音,學習提問

(1)教師邊講述故事並示範提問:提什麼問題能找出大王呢?幼兒思辨並傾聽錄音。

(2)接下來又該什麼問題呢?幼兒第二次討論,傾聽驗證。

(3)幼兒小組合作提問並分類記錄。

(4)幼兒講述記錄表,操作驗證。

三、挑戰自我,萌發探究慾望

你們能用更少的次數找出大王嗎?

幼兒討論,自主講述。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又到了落葉飄飄的季節,孩子們對落葉總是有着極大的興趣,他們將一片片的樹葉撿在一起,有的孩子拿着樹葉玩過家家的遊戲,有的孩子玩數數的遊戲……玩得樂此不疲。《指南》科學領域指出:利用生活和遊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本活動利用秋季的落葉,創設“運用落葉自制樹葉項鍊”的問題情境,讓孩子感知樹葉的多樣性並嘗試通過探索、操作,瞭解ABAB的排序規律,在活動設計上層層遞進,激發大班幼兒的挑戰慾望,體驗成功感。

【活動目標】

1、感知樹葉形態的多樣性,嘗試按照ABAB的規律進行排序。

2、在活動中能積極探索,體驗製作樹葉項鍊的樂趣。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楓葉、銀杏葉、桂花樹葉若干;項鍊圖片;ABAB規律卡;籮筐。

【活動過程】

(一)感知樹葉的多樣性

1.教師出示樹葉,嘗試給樹葉分類。

引導語:秋天到了,有的樹葉開始從樹上落下來了。昨天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撿了許多不同的樹葉,帶來想請你們看一看、分一分,把一樣的樹葉放在同一個筐裏?

2.討論交流,感知樹葉的多樣性。

提問:你們知道這些樹葉的名稱嗎?

(二)運用多種樹葉按照ABAB的規律排列

1.出示項鍊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按不同特徵進行ABAB規律的排列。

提問:這些項鍊上的珠子是怎麼排列的?

2.出示ABAB規律卡,瞭解ABAB規律的含義。

3.幼兒嘗試根據樹葉的不同特徵,按照ABAB的規律製作樹葉項鍊。

(1)指導語: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聽説你們都很聰明,想請你們來幫忙製作樹葉項鍊。

(2)幼兒製作,教師巡迴觀察。

4.討論交流:你的項鍊是怎麼做的?

(三)運用一種樹葉按照ABAB的規律排列

1.引導語:現在老師考考你們,如果只給你們一種樹葉按照ABAB的規律排列,行不行?

2.幼兒嘗試製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討論交流:誰成功了?你是怎樣用一種樹葉排出ABAB的規律?

4.小結:有的是改變樹葉方向排列的,有的是改變樹葉形狀排列的,這些項鍊都很漂亮。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藏着有趣的規律,只要我們開動腦筋,你就會有新發現。

5、指導語:戴上漂亮的樹葉項鍊,我們一起去參加樹葉舞會。

【活動建議和延伸】

1.若園內場地充足,建議帶領幼兒到樹下一邊撿落葉一邊進行排序活動。

2.和孩子一起用製作的項鍊打扮自己,舉行樹葉舞會,活動後將作品在區域中進行呈現,鼓勵幼兒挑戰不同的排列方式。

【活動反思】

《製作樹葉項鍊》是大班的一節學習規律排序的數學活動。執教老師在這一簡單、乏味的數學規律排序活動中插入了情景元素,利用小熊去小貓家做客這一情境貫穿活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活動從ppt課件出發,邊放ppt邊講故事,提問“小熊去小貓家的路上看到了什麼?”(兩種花的簡單規律排序,三種花的簡單規律排序)然後,出示一段未完成的規律排序小路,讓幼兒找出規律並將路補充完整,如此一來讓幼兒體驗了成功幫助小熊的快樂,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然後是讓幼兒猜測小貓裙子上的花邊規律。操作一是讓幼兒們一組合作製作一條有規律排序的項鍊,如此一來,小朋友們體驗了和同伴一起合作的快樂,一起成功的喜悦。最後一個操作是為自己製作一條果葉項鍊。

本次活動執教老師從規律的簡單排列慢慢過渡到複雜排列,完成了從易到難的教學過度,有利於幼兒對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數學提問的有效性把握到位,以及操作過程中要求的交代都簡單清楚明瞭。但是對於創設故事情境沒有做到首尾呼應,如果最後結尾可以和前面的故事相呼應就更好了。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來源

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生活活動。我園有一個沙池,,每一次户外活動時,幼兒都喜歡到沙池裏去玩玩沙子,他們不厭其煩的用工具挖來挖去,用小桶裝,用盆子盛,玩着玩着他們就開始爭論起來。我的小桶裝的沙子多,你看,我堆的城堡有多高,不對,我的桶大,我裝的沙子比你多。於是,我就給幼兒提出了一個問題:“到底怎樣才能知道,哪樣東西裝的沙子多呢”孩子們爭論不休,介於此,我設計了這次計算測量活動“量沙”讓幼兒學習用自然工具來測量的方法。

設計思路:

沙是幼兒最喜歡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動性常常會使孩子激動不已:他們會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會把沙當成米、糖等做遊戲;會在沙裏種上一棵小樹或小草;會在沙坑裏挖個洞做小動物的家。。。。。。他們喜歡用各種各樣的工具來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與少,常常爭執不下。(因為大班幼兒對於長度、高矮有一定的測量經驗,但對於沙、米類的量的測量,幼兒缺乏經驗。)針對他們在玩沙過程中碰到這樣的實際問題,我設計了《量沙》這一活動。本次活動主要引導幼兒兩兩合作、實驗、記錄,集體統計、比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科學的量沙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幼兒操作記錄中的數據作用。量沙活動始終結合在運沙遊戲中,遊戲性與探索性恰當地結合,使幼兒探究既有興趣,又有目標。

活動目標:

1、學會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增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能在活動中發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 的次數多。

3、在遊戲中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知識準備:能聽懂基本的測量術語,瞭解一般的測量常識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聽説某某班小朋友特別喜歡玩沙,所以老師今天特地帶來了一個玩沙遊戲,小朋友們想和老師一起玩嗎?

第二環節:幼兒第一次運沙。

1、提出要求:既然都想玩沙,那就得豎起耳朵認真聽老師講遊戲的要求。在今天的這個遊戲中,並排的兩個小朋友為一組,每組的兩個小朋友輪流運沙,就是説一個小朋友運完一次沙把空杯子帶回來給另一個小朋友,另一個小朋友運萬一次後接着把空杯子給你的小夥伴,這樣反覆運幾次,直到你們的這堆沙都運到了對面,運完一次後都要用你自己的方法在你們的記錄板上做一個標記,最後記錄下你們運沙的總次數,老師要提醒你們的是,沙在運的過程中儘量不要撒在地上。聽明白了沒有?那現在輕輕地走到各自的沙堆旁邊,我看哪組小朋友運的又快又好!開始!(放音樂

2、出示統計表格,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恩,我們的小朋友真棒,,都已經把沙運完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運沙的結果。(每組請一個代表説一下運沙的次數。)哦,每組用了同一個杯子運同一堆沙,為什麼大家運的次數不一樣呢?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沙:下面我請運得次數最少的小朋友給大家説説他是怎樣運的,為什麼只用了?次就把這堆沙運完了。(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哦,原來是這樣,每次要運得一樣多,怎樣才能一樣多呢?那在裝沙子的時候可以把杯子裝滿,超過杯口的部分用工具刮平。

第三環節:幼兒第二次運沙,驗證。

1、恩,現在小朋友都知道了某某小朋友運沙次數少的祕訣,想不想自己試一試?好,老師再給大家一次機會,開始。

2、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我們的運沙結果,哇,這麼多小組運的次數一樣哪(個別相差較大的可以稍作個別對話)。原來,同一堆沙用同樣的工具,裝滿抹平了後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第四環節: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的結果並操作:好了,小朋友們已經用小杯子運過沙了,那如果用老師的這個大杯子,會是什麼結果呢?運的次數會變少還是變多呢?哦,老師聽到有小朋友説會多,有小朋友説會少,那究竟會怎麼樣呢?還是請小朋友自己先去試一試再告訴老師。

2、統計數據,幼兒通過觀察數據得出結論:恩,我們的結果已經出來了,大杯子的這一排數字小,小杯子的這一排數字大,那現在小朋友告訴我,大杯子運的次數少還是小杯子運得次數少?

第五環節:延伸遊戲。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沙,運的結果又會怎麼樣?下次我們再來試試

《量沙》活動反思:

教育方法是教育目標轉化為兒童發展的中介,是實施教育任務的重要手段,教育方法運用得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幼兒教育任務的完成和教學效果。所以,在本次活動的設計中,我儘量從幼兒學習數學的思維特點出發,採用靈活多樣、生動有趣、手腦並用等多感官參與的形式,如:操作法、遊戲法、探索法等。皮亞傑認為,智慧自動作發端,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樑,抽象概念的掌握要從動作開始。在本次活動中,幼兒通過自己運沙,自己記錄,再和其他幼兒比一比,自己得出結論,這樣比老師直接灌輸效果要好得多,因為在操作探索的過程中,幼兒自己的操作可以促進其思維由直接感知向表象發展,進而建構起抽象的初步概念。

根據幼兒好動的天性、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遊戲法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幼兒感興趣的遊戲中,讓幼兒在各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遊戲活動中學習數學。而且學前兒童數學教育中的遊戲有一定的動作和規則,教師將要求幼兒掌握的初步數學知識和技能,滲透到規則和動作中去,可以使幼兒在操作遊戲規則和動作的過程中引起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從而使遊戲成為幼兒獲得數學知識和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為了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探索精神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次活動中,教師儘量不把初步的數學知識和概念直接向幼兒講解,而是啟發幼兒依靠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去發現和探索。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寫出相應的合成式。

2、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大骰子兩個;小骰子,筆,記錄紙,五角星若干。

活動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東西?(小骰子)在哪裏看到。

2、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由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玩骰子

1、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麼看的?

2、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多少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圓點合在一起數出來)

3、老師示範寫出合成式。並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

4、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象剛才老師一樣擲骰子並寫出合成式。

5、老師交代操作要求後幼兒進行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操作要求:兩個人一組,其中一個小朋友把兩個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後輕輕的擲在桌子上,請另一個小朋友寫出合成式。擲骰子的小朋友檢查他寫得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一顆五角星。然後換一個人擲骰子,繼續操作。)

6、請小朋友把他們的記錄紙拿上來,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看看誰獎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遊戲:擲骰抱團

老師擲大骰子,小朋友根據骰面上的點數幾個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標籤: 數學教案 大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hk/fw/xiaoyuan/wxk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