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幼儿 >

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春江花月夜古诗原文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探索性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实施探索性学习是学校“学段递进型教学”的高二课堂模式,探索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贯穿于学生一切活动之中。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探索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实施探索性阅读教学。故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问题试的教学方式,探讨探索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问题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本单元的鉴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在把握意象,发挥审美想象,体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是本单元赏析示例课文,学好本课将为本单元“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 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学完了必修,掌握诗歌鉴赏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并深化古诗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积累并掌握古诗文鉴赏的方法。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疯狂诵读,能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 诗歌的意境美。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能说出本诗景理情是怎样有机结合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参与合作探究中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教法和学法:美教、美读、讨论、探索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情、景、理、有机结合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诗歌。

利用心理学原理激发学生想象力,要求学生闭上双眼,教师用语言描述一个情景,在一个春天晴朗的夜晚,想象你一个人来到美丽的江边,看见头顶上就有一轮硕大的明月……(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营造情景氛围)

接着回顾有关月的诗句,自然引出张若虚在《春江花明月》这首诗里也写了月。那么,他传递的是怎样的情思呢?直接进入文本。

  二.熟读课文,感知诗意

引语:从题目看作者融入的是怎样的情感?学生很容易根据意象“月”知道所表达的是相思之情,月在诗中像一条情感纽带把春花、春月、春江连起来,通贯全诗,使诗情随着月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根据诗中语句的描写,结合诗句画出月亮运行的`轨迹(学生活动),再设置3个问题让学生诵读文本,明确目标。

月:升起→高照→西斜→沉落

1.再根据教师的提示,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月下之景→月下之理→月下之情

2.你从诗中听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慨叹?诗人写了些什么样的人生画面?

3. 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这首诗美在何处?

  三.品读全诗,体味诗韵

(一)探索景物美

问题设置1:当月亮随波而生时诗人看到了哪些美景?是由哪些意象构成? 组织学生熟读文本,教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问题设置2: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美丽的画面,结合诗句用简练的词语概括画面的特点,再引导学生赏析写景的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二)探索哲思美

问题设置3:作者置身于如此美景中,当一轮孤月高悬时,诗人先想到什么?(引导学生品读诗句,然后分组品味句诗,教师补充。)

明确: 最早在这江畔与月亮相遇的人是谁?月亮又是哪一年开始普照大地的?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但是江月年年相似,是永恒不变的。不知道江月在等待什么人,只看见长江东流水。

拓展探究

问题设置4:古人常常对宙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进行比较探寻其中的奥秘,比如苏轼在赤壁赋中对宇宙人生的认识,请比较与本诗中表现的感情有何不同?

(三)探索情感美

引语:作者沉浸在江天月色的美景中时,情不自禁地眼前之景引发对宇宙人生的思索,有宇宙的永恒认识到生命的无限,表现一种深沉而寥廓的宇宙意识;但是人们始终住不住时间的脚步,只能随他流逝,因此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全诗转入另一重境界。

问题设置5: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何种感情呢?能否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这种情感再赏析。(学生探索完成,走向生活)

明确:妇思是如何思念游子,游子是如何思念妇思。

问题设置6:文章的前面部分写景主要为了抒情,但是中间为何插入哲理部分?

明确: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很困难,但从所写的情感是永恒的自然得出哲理也是永恒的。

总结全诗

课堂总结:1.总结鉴赏诗歌的思路:意象→图画→情感或哲理

2.《春江花月夜》美在诗歌优美的韵律,美在春江月夜清幽景色,美在思想深邃的哲思,美在缠绵悱恻的情思,更在于诗人把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让我世人都不“尽”,读不“完”!(学生质疑,把课文说理部分引向学生生活体验,学以致用。)

作业设计:比较阅读:

自选一首诗唐诗进行鉴赏,从意象、意境、主题等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进行探究,并和《春江花月夜》进行比较。

设计说明

1.在设计过程中,我查阅了很多资料,观看了王兆兵、刘祥两位老师的课堂实录。

2.本设计我拒绝使用多媒体,因为图片和声音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桎梏。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youer/on50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