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下文跟本站小编一起来看看《廉颇蔺相如列传》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文章先对比鲜明地介绍廉、蔺二人的身份和地位,为下文两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接着写蔺相如奉璧出使前分析形势,提出对策,并自告奋勇接受出使秦国的重任;写蔺相如奉璧出使与秦王斗争的经过:献璧取璧,归璧于赵,廷斥秦王。蔺相如功成加官,秦赵两国的矛盾暂时缓和。然后是渑池之会,分别写了会前计议、会上斗争、斗争结果。最后写廉颇居功自傲,蔺相如退让回避,后来廉颇悔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这两个人都非常爱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蔺相如能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恩怨之前,廉颇知道后,这位老将竟然能负荆请罪,说明都是极其爱国了。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3、学习廉颇、蔺相如的爱国精神。

  二.学法引导

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

2.文章较长,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探究艺术特色。

  三.重点、难点

1.归纳总结文中重要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把握史传文学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3.学习廉颇、蔺相如的爱国精神。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师生互动设计

1.本文故事性很强,可以先布置预习,要求学生对照理解和使用工具书,初步了解文中三个故事的大意。

2.精讲与精练相结合,引导同学理解知识点后,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导入新课

.简介作品及时代

(1)作品简介

武帝天汉三年,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因而触怒汉武帝获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发愤著《史记》,也发泄了他对汉朝的仇恨。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等多种体裁,其本纪世家列传都属于传记文。

(2)时代背景

.听读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叙述的。

[点拨](学生讨论,归纳总结)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2②3节:完璧归赵

—16④17节: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及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并找出不理解的词句。

2.查阅工具书,同学相互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出示投影、归纳重难点。

A.通假字

②臣愿奉壁西人秦。“奉”通“捧”,用手托。

庭。“庭”通“廷”,朝廷

案图。“案”通“按”,察看。

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人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B.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安置住宿)刃相如(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穿)

b.名词作状语:

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c.使动用法:

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d.意动用法:

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也……为先;以……为后)

e.形容词作动词:

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待)

C.古今异义(①拜为上卿(授予宫职)

忧虑,担心)

寿(④臣所以去亲威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

指给……看)⑥于是相如前进缶(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⑧布衣之交(平民)

D.特殊句式

a.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四)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能正确翻译,翻译时,我们要注意几个问题。

(五).继续阅读课文,做到能很流畅地复述三个故事。

2.归纳总结语言点。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人物性格、培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知错就改。

2.学习作品在选材、布局、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二).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分析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性格。

[点拨]本文通过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事情,在尖锐的矛盾之中突出刻画廉颇、蔺相如的性格,在“完璧归赵”中,表现出蔺相如的智勇双方,在“渑池之会”中,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果敢,这两事情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负荆请罪”中,表现出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厚待人。廉颇的性格主要在负荆请罪”中得以体现,那就是直率坦白,勇于改错。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技法。要求:品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加强讨论。

[点拨](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期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4)以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在三个事情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先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非常符合武将廉颇的`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

3.学习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

[点拨]作者紧紧围绕主旨,从廉蔺二人一生纷繁的材料中,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既分别突出两人功绩又与两人相互关联的三件事,这些材料分别采取明写、暗写、详写、略写的方法。明写者详,暗写者略。

在事件经过的叙述上也有详略之分。如“完璧归赵”部分,对秦决策写得详,斗争结果写得略。

(三)[总结]

1.主题思想:本文通过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智勇双全的品质和宽厚待人、顾全大局的风格,也赞美了廉颇“负荆请罪”的优秀品质。

2.选择典型事件刻画人物,以写蔺相如为主,写廉颇为宾,选材详略得当。

3.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课文中有两类矛盾,一类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是敌我矛盾;另一类是廉、蔺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是内部的矛盾。两类矛盾纵横交错,互相影响。最后在共同对敌的前提下,内部矛盾得到了解决,廉蔺的性格品质也得到了充分的刻画。

4.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

[扩展]

试翻译这段文字,并说说作者写这段文字的用意。

(四).完成书后练习“二、三”。

2.找出本文中的成语。

  七.板书设计

人物性格

刻画人物方法

完璧归赵

蔺相如机智勇敢

渑池之会

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负荆请罪

蔺相如:宽厚待人、顾全大局

廉颇:勇于改错、顾全大局

  课后反思:

当看到《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呢?是那机智英勇、不畏强权的蔺相如?还是那虽胸襟狭窄、妄自尊大却勇武过人、细心的廉颇?

在渑池之会时,当你看到那英勇的蔺相如寸步不让的与秦王唇枪舌战时,你可曾想过,为什么渑池会后,秦军没有加兵于赵?那是因为廉将军勇武过人,他部署重兵以防备秦兵的入侵,使得秦军不敢轻举妄动。在赵王一行人回国后,蔺相如被委以重任,且职位在廉颇之上。试问这哪能让心高气傲的廉颇服气呢?正式因为这样,导致了廉颇想要羞辱蔺相如的想法。但是在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后,他不也勇于改错,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了么?

在这篇文章中,我更喜欢廉颇,或许你会说,蔺相如机智英勇、心胸宽广不是很好么?这一点我并不否认,廉颇虽然为人鲁莽、心胸狭窄、妄自尊大,他知错就改的品质更让人觉得他的人性化,让我觉得他是一个与我一样的人,毕竟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圣人。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过错误,可敬的是承认自己的过错并正确纠正错误。不是有句老话吗,“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知错就改又是许多成功的人都有的品德。美国南北战争初期,北军遭受到严重挫败。总统林肯大为恼火,往往容易发脾气。有一天,一位受伤的团长从前线回来,向总统请假,去看望生命垂危的妻子。林肯一听到“请假”二字,火冒三丈,训斥了他。第二天清晨,天还没有亮,林肯便赶到团长住处道歉,他说:“昨天我对你的态度实在太粗鲁了,我一夜懊悔,不能入睡,现在请你原谅。”林肯替这位团长向军部请了假,并亲自用车送他到码头。

正是林肯这种知错就改的品质使得他深受属下的爱戴,廉颇也是如此。虽然他们都因为一时的鲁莽而做错了事,但他们在事后都及时反省改过,纠正了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美德。它不仅是个人成功的奠基石,也是一个国家先进的催化器……学学廉颇,学学林肯,放下你那微不足道的架子,知错就改吧,因为它真的善莫大焉。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ze1z4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