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比大小》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比大小》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大小》教学设计范文(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大小》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2篇)

《比大小》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二、设计思想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三只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讲故事让学生自己运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一一对应相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的探索发现。

2、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让学生操作拿出与猴子和香蕉相对应的数字卡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讲完后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等等。

3、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对各种个性化练习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更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这三个符号的读法及其含义和作用。

(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识别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会“<”、“>”和“=”的用法。

(2)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

(3)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初步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学兴趣,体验实际生活中的大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正确的运用“<”、“>”和“=”

六、教法选择

创设情境法

七、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主题图、图片(包括3只小猴、4个梨子、三个桃子、2根香蕉)、1-5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黑板上出示1-5各数,请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排列数的大小。

(1)报数字,让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2、5、3、1、4。

(2)出示:2、5、3、1、4数字卡片,请学生把以上的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讲授新知

1、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小猴分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从前,森林里有三只小猴子,它们经常一起玩耍,一起住,一起吃东西。有一天,他们走了很远来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这时的它们高兴极了,可是肚子却咕咕叫了,它们三个就商量分头去找吃,过了一会儿它们都回来了,各自都拿着不同的水果(在主题图上贴上相对应的水果图片)有梨子、香蕉、桃子,可是个数都不相等,要怎么分呢?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小猴分水果呀?

《比大小》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教材17页及练习三第6、7、8题。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三种水果学具,用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活动,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认识符号“ =”、“>”和“< ”,知道它们的含义,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理解“ =”“>”和“< ”的含义。

难点: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课前复习

今天猴子兄弟想请我们去花果山做客,不过我们要先回答出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1)教师报数,请学生拿数字卡片到前面来。(2、5、3、1、4)

(2)猴子兄弟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同桌纠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主题图,同时教师讲故事:同学们一起到花果山上看一看吧!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猴子兄弟分水果吗?

1、出示问题:

(1)图上有哪些水果?

(2)猴子、桃子、香蕉、梨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3)每只猴子分一个桃子,一根香蕉,一个梨,够分吗?

2、学生汇报说发现,同时教师教学“=”“>”和“<”

(1)教学“=”猴子和桃比。(同样多)

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观察等号两边的数的特点,请学生举例子。(例如:2=2 5=5)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发散思维。《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5)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6)请学生观察三个算式,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 “开口向左大于号>,开口向右小于号<,”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7)指导书写“=”“>”和“<”

二、总结

同学们今天有哪些收获?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好朋友“<”“>”“=”,还帮助了猴子兄弟,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玩我们的数字游戏哦!

检测练学

1、闯关题《课本19页6,7,8以及典型列题》

2、游戏:

(1)教师出示两张数字卡片,学生用手势比多少。

(2)同桌合作,一名学生写两个数,另一名学生比多少?

板书设计:

《比大小》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通分的方法,能运用通分的知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大小的同时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感受通分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转化原理,组织好铺垫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迁移。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铺路搭桥,激活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堂评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练习的形式、梯度和侧重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我们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有两种情况,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是哪两种情况?

有部分同学很快说出:一种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大;另一种是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复习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对:

在圆圈里填上﹤ ﹥或﹦

二、探究新知

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呢?

1、教师谈话引入: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这本书介绍了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我们书中的同伴红红和亮亮正在读这本书。

2、出示图片,交流方法。

《比大小》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话法、比较法。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7页“做一做”第1题、2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二)做教科书第18页练习三第3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猫和狗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19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比大小》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猴子梨桃子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

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

(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玉米够吗?

三、练一练

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比大小》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题和“做一做”,练习三第3、4、6、7、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等于”、“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2、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2个香蕉和3个桃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5的数字卡片;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2)画外音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摆法一般有两种:

(5)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课件展示的象形图下面分别动画写出“3”、“4”、“3”、“2”。

二、教学新课

1、教学“3=3”

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也不多,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且在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方法和教学“3=3”相同。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方法如前,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小结: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观察可发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也就是比较多少;谁和谁同样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多,就用“>”表示;谁比谁少,就用“<”表示。

三、课堂练习

1、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

2、第18页练习三第3题、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小结:我们认识了“>”“<”和“=”3种符号,知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在比较时,仍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比大小》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实物,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大小。

2、经历质疑、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张画有两个完全一样图形的纸,若干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回顾本单元分数的知识点,提出问题3/4和1/4谁大?(电脑出示)

(小组活动)利用准备好的学具,看能想出几种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交流汇报: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点评。(这里,学生可能想到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涂色,比较涂色面积的大小,进而比较分数的大小;

2、通过数小棒的方式,发现一个整体的`3/4要比这个整体1/4的小棒根数多;

3、想象某种情境,比较他们的大小;

4、利用“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的规律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验证规律

对于“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个规律,多数同学没有理解,有疑问,师生共同验证这个规律。(利用电脑出示幻灯片,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

验证后的结论: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三、数学游戏(小组合作,体验多个分数比较大小)

四、总结收获

《比大小》教学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活动准备】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师:“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

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

“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

“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

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

二、在探索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

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

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

三、请幼儿继续吃饼干,想像、交流。(先吃完饼干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自然。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

《比大小》教学设计 篇9

一、设计意图:

在平常的生活中,小班的孩子已经能够初步感知一组物体的相对大小,但是对于系统的概念并不完全了解,在完整的表述物体大小的语言能力还存在个体明显差异。在操场玩耍时能指认出哪个是大球,哪个是小球,个别孩子可以抱起大球说:这个是大球,大部分幼儿不愿开口或者合着同伴说这是大球或者小球,但本身并不理解、熟悉。因此我开展本次活动,本设计以系列生活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玩游戏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学习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并区分物体的大小。

2、尝试用一句话正确表述物体的大小。

3、能主动参与,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

小朋友夏天喜欢吃什么水果呀?幼儿一起回答:西瓜 教师引出PPT 上的第一张幻灯片:两个西瓜

(一)两个西瓜入场,初步感知大小的变化。

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的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提问: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两个西瓜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

小朋友 喜欢吃什么水果? 苹果、橘子、梨子

引出第二张幻灯片:苹果

(二)脑子转一转:在我们看的动画片中,回忆回忆,都有哪些动画 人物,你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动画人物?

老师:小嘴巴闭起来,转动脑子想一想,举手回答,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幼儿:米奇、喜羊羊、海绵宝宝、天线宝宝、蜘蛛侠、奥特曼、大黄鸭

老师: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哪些动画人物?引出幻灯片

老师:这是什么呀?它们谁是妈妈?谁是宝宝呢?

幼儿:举手回答

老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以为客人,小朋友鼓掌欢迎它出场。

老师:这是什么呢?它两个谁是老大?小朋友向他两个学习一下,笑一笑哇,我们小朋友都和他们一样,非常的开心。

看谁在跳舞呢?是海绵宝宝在跳舞吗?老师遇见了一个问题: 老师总是分不清他们谁是哥哥了,谁能告诉我呀?

(三)找一找:熊爸爸和熊宝宝的熊掌丢了,帮熊爸爸熊宝宝找一找 他们的熊掌

提问:这上面有几个熊掌?

幼儿上来自己操作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熊掌。

(四)游戏送礼物:大大和小小难得来我们这做客,我们送些礼物给他们吧。(初步认识大小标记,知道从一堆东西中先找到同类的.两种物体再进行大小的分类。)

1、认识大小标记

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作为礼物,要送到大大小小的家里去。你们看,大大的家有一个门牌号,它的身体大大的,它叫大标记。小小的家也有一个门牌号,它的身体是小小的,叫小标记。”

2、师:我们一起来找找哪些礼物是送给大大的,哪些礼物是送给小小的。送给大大的礼物放在大标记的篮子里,送给小小的礼物放到小标记的篮子里。

3、教师与幼儿一起指认礼物送给谁。

(五)结束活动

老师:我们礼物可真多,我们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好不好。

五、活动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大衣服小衣服。

《比大小》教学设计 篇10

活动目标

教导小班幼儿参加数学活动,学会用对比的方法来判断大小,初步认识如何判定大小,体验参加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不同年龄段的照片。

2、大小不同的物品如书2本、玩具2个、凳子2张。

3、小、中、大的小熊玩具或图片各1个一张。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请幼儿比较照片,说一说每张照片中的自己。(引导幼儿说长大了等)

二、开拓视野。

1、了解比较的参照物。

教师出示一只小熊,问幼儿这是大的还是小的?

如果幼儿说大,教师再出示一只大一点的小熊,问刚才那只小熊是大的,还是小的?

如果幼儿说小,教师则出示比第一只更小的小熊,问第一只小熊是大还是小?

教师小结:任何比较都是相对的,一个东西,不能比出大小,只有两个或者更多才能比大小。

2、比较大小。

教师拿出自己的鞋子和幼儿的鞋子进行比较:“老师的鞋子和小朋友的鞋子,哪个大?”(老师的鞋大)

请幼儿观察教师身上的哪些物品比幼儿身上的大?(衣服、裤子等)

教师出示大小书本各一本进行比较,请幼儿说说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出示大小凳子各一张,请幼儿说说哪张大,哪张小?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玩具各一个,请幼儿说说哪个大,哪个小?

三、开心游戏。

教师准备若干张小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的图形,每种图形都一个大一个小,请幼儿随便抽一张,然后老师说出一种图形,手拿该图形的幼儿要上台比较并且说出谁的图形大,谁的图形小。

教师将准备好的小卡片发给幼儿,请相同卡片的'幼儿两两比较,直至比出最大的。

活动应变

比较大小的时候,所选择的物品最好是一样的,方便幼儿比较。

活动延伸

开展比长短、比高矮的活动。

区角活动

1、语言区:教师将大小相对的教具放在区域,供幼儿比较,复习哪个大,哪个小。

2、益智区:将不同大小的物品卡片放在区域,让幼儿进行大小分类。

环境创设

1、幼儿使用的玩具、图书可以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摆放。

2、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对比展示。

家园同步

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玩比较大小的数学游戏,引导幼儿找一找、比一比家庭成员里面,谁的鞋子大、谁的鞋子小等等。

随机教育

学会两两比较,引导幼儿将物品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序。

《比大小》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soft/

【教学准备】

教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

的图片二个。

学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2的前面是及 ?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桃香蕉

343 2

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4、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5、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6、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3大于2,2小于3)

7、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8、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

三、 练一练

1、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2、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四、作业本

回忆整节课,我觉得学生学得比较积极,在课堂中我尽量做好以下几点:

1、力求数学知识的情境化、生活化

国小数学教学必须与生动、丰富的儿童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便于儿童理解,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一次的教学中,导入时我是让学生举例说出可用1—5来表示的物体。学生学得有些勉强,学习积极不高。于是,在第二次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一下导课的策略,课伊始,我就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请学生找同桌身上能用数字1—5表示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习的兴趣也骤然高涨,并且还体验到原来自己的身上也藏着那么多的数学秘密。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article/智慧从动作开始。”好动是国小生的天性,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国小生。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请学生找一找同桌身上能用1—5表示的东西;认识符号时,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形状,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根据数字找符号;对班中两对双胞胎的比较;在教室里找可比的东西进行比较,再从具体中抽象到数字并说出算式,使学生从说、听、动、看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今社会“主体回归”的意识已日渐重视,我们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以教师“灌输”为主,应把时间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去发现,以学生在同桌身上发现的数字来进行比较,可以使师产生互动。多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支配整个课堂,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最后,我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懂的用符号进行连接,此时,我把权力交给了学生自己来总结,使他们在主动、乐意总结的过程中巩固了符号的运用。

4、课后的思考 /article/

整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是挺高的,但主动性还不够,好多东西都需要老师提醒、点拔以后才能说出,这同时也表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待培养。

《比大小》教学设计 篇12

活动目的: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 能听清 老师的要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 能倾听 老师和同伴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 。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孩子们对爬很感兴趣, 能按 老师的要求不推不挤。有个别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wj61r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