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

一、运动的描述

九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

1、机械运动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定义: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耍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①判断方法:看是否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

②两物体同速、同向,则两物体相对静止。

③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④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也往往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如司机开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以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以行人为参照物,司机运动较快;以正超过去的小轿车为参照物,司机正在后退……因此我们在描述物体运动的情况时,一定要说明相对于什么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可不必说明。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速度的公式:v=s/t,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m/s=3.6km/h。

④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

2、 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大致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程度.

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 : v=s/t 进行计算,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更精确的测量工具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②单位换算: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

基本单位: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1h=60min,1min=60s。

测量工具: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停表,日晷和沙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

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单位表:

物理量

国际制单位

常用单位

关系

速度()

米每秒(m/s)

千米每时(Km/h)

1m/s=3.6Km/h

路程(s)

米(m)

千米(Km)

1Km=103m

时间(t)

秒(s)

小时(h)

1h=3600s

3、误差

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和测量的人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同一长度时选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④误差和错误不同。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错误是由予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是不应发生的,应当避免。

四、力

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示意图:可以形象描述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一般起点在物体上即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代表力的方向,在同一图中,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最后在箭头旁用数字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有力作用的物体可以不相互接触。

6、力的测量:

①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②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③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五、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释:“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当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任何运动)的物体将以力消失时的速度沿力消失时的方向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的。

2、惯性

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而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处于何种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

六、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的概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合力为零。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平衡力”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j2r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