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校园 >

《掬水月在手》观后感

《掬水月在手》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掬水月在手》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掬水月在手》观后感

《掬水月在手》观后感1

初见电影标题《掬手月在手》的时候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一种非常的富有一种富有诗意且有古典文采的标题。电影的海报就是与于良史的《春山夜月》中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相互照应,纪录片的海报上不就上艳红的花争相开放着的吗?纪录片开始,一段段遗址的片段,从起初的看不懂,到恍然大悟,都是一个非常头疼的过程。首先的开头,壁画和此起彼伏的音乐声,看似不融洽,实则感受深刻。古老的壁画在带上日本音乐家那独特的音乐见解所创造出来的曲子,轻快而不失优雅,深刻而不失个性。这一段开头的片段,不就是为了后面的主人公—叶嘉莹先生所量身定制的吗?曲中的调子,好似年代久远,又好似现代活跃,整首曲子好似就是在描写叶嘉莹先生的一生,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一个质的飞跃。

一曲末了,叶嘉莹先生出现在大荧幕上。荧幕上的老先生,九十四岁的高龄却在朗读诗词之时,依旧铿锵有力,带着上个世纪的独特韵味和读法,随这岁月的更替,却依旧是优雅而不失风度。带着她独特的音腔,读出了上个世纪的悲凉和心酸,读出了来自上个世纪的人的心声和想法。老先生的文学韵育和文学素养是不可忽略的一点,当然,老先生的文采也是独特的,唯一的。作为一个经历过战乱的时代,经历过改朝换代的时代,老先生的文笔,是细腻的,是柔和的',是包揽全部痛楚和心酸换来的的平静看透世界,是经历过不断的亲人分别骨肉分离的血和泪换来的苦楚和平身尽气。

当叶嘉莹先生出场时,岁月生日让她老太尽显,但是眼睛里那颗明亮的星星,一直没有落下来过。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了一个饱含岁月折磨的女孩,不断尝试去尝试新的事物的女教师,是有时不开心也会撒娇生气的女生。岁月虽把她的身体折磨,但是,永远不变的是老先生的心态和和不变的信念。

全片以叶嘉莹先生在北京的四合院老宅为“结构”,由“家”而“国”,用如诗如歌的影像将叶嘉莹的个人生命历程与唐诗宋词的“诗史”融为一片月色溶溶的精神河流。古往今来、悲欢离合,成就了唐诗宋词不朽的美。而叶先生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坚守和传承令人动容。纪录片一一边是《秋兴八首》的配乐传递出的肃杀氛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另一边是叶嘉莹以相当淡然的态度,诉说她人生中所遭遇的种种磨难‘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一对比,凸显出的是叶嘉莹的“弱德之美”。

观影结束后,对于叶嘉莹先生的一生的描述,对于她本人来说,看似轻描淡写,但是实则都是对于当年老先生的一个不可否认的一直铭记于心。观影结束了,但是关于老先生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会再我们这一批这里消失。这部纪录片是讲述的是老先生,但是更多的是关于文化传承的问题,传至已久的百年文化应该继续传承,不负老一辈的厚忘。

《掬水月在手》观后感2

首先说,我对叶先生只是略知一二,而且仅限吟诵和点滴的诗词评析,而且,我对叶先生的吟诵,总感觉含糊不清,但是对叶先生分析诗词,我很喜欢读。

也因为此,潜意识里总想有机会多了解她。当看到《掬水月在手》全球公映时,我决定不再等待,我要看这部纪录片。

可是,迟迟不见邢台排片。

10月21日下午,耐不住等待一周的迫切,终还是给邢台各个影院打电话,为什么没有《掬水月在手》的排片?

结果说,因为不是商演,太小众了,根本没打算安排。不过,金逸影城给了我希望,说,包场可以,他们有片子。好吧,包场看,虽然孩子们估计看不懂这么慢节奏的纪录片,但或许成绩好的或者家长会有所收获。

于是23日上午,得以近距离接触叶先生。

我想,如果自己不是组织人,需要照看纪律和孩子们的安全,我很可能沉浸在影片中无法自拔。即便如此,泪水还是一次次打湿了我的口罩。

因为看得断断续续,我只能片面记录一下自己的只言片语。

影片采用一线串珠法,以叶先生生活为主线,串起了她生命中的磨难和闪光时刻。可以说苦味生活千磨难,天以百凶成就之。

叶先生大半辈子的生活是“不容易”的。

少逢战乱,婚姻不幸,中年丧女……直到大陆文革结束,大学联考恢复,她毅然决然决定回国定居。

这是我第一次稍微了解了叶先生的生平。如果说对个人命运有什么大的感概,或许谈不上。毕竟知天命之年,多多少少有一些好的不好的阅历,对于生离死别、怀空念远都已经见惯不惊了。但是对生命的细节不可能没触动啊,那是个体生命的升华。作为一名老师,一路诗人讲下来,每个诗人人都有各自的不幸,叶先生的苦难同样也是个人的苦难。能让人触动的,是他们的苦难都共同地用诗词表达了出来,超越了自己,成了全人类的情感共鸣。

所以,影片中说:“是诗词拯救了她。”

是,诗词拯救了她,她也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诗词。她在诗词里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依赖,她决定,后半生的使命就是传承吟诵,用她的话说:“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她要将古诗词吟诵传下去,“即使现在不被接受也没关系。就像远古神话中可以远隔重洋通话的蓝鲸,这点海上的遗音,也许将来会被人们听到并感动。”

这是这部影片我最看重的地方,继往圣之绝学的使命感,让叶老师浑身散发着温和的光芒。

不是所有人能听叶先生吟哦诗词的,比如我。这次观影,是我第一次静心近距离听她的声音。原来对她声音的一闪而过变成了沉浸其中,我小声随着她诵着,感受着,其美难言。或许,因为我的笨拙,一时还没学会她的吟诵调,但迦陵神韵,蓝鲸遗音定会生生不息,传承不绝。

标签: 观后感 掬水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xiaoyuan/j1jz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