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范文 >措施 >

倒春寒对早稻播种育苗的主要危害及预防措施

倒春寒对早稻播种育苗的主要危害及预防措施

1 春季低温阴雨和倒春寒的成因

倒春寒对早稻播种育苗的主要危害及预防措施

广东的低温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早春的2—3月。此时极地大陆冷气团开始变性减弱,而暖湿的南支槽则开始活跃起来,北方冷空气主力从我国东部南下时,与热带海洋来的暖湿气团相遇,往往形成两股势均力敌的冷暖气流交锋,并徘徊于南岭至广东沿海之间,称之为南岭静止锋或南海静止锋,因而导致广东出现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倒春寒”是指在季节上本应回暖反而出现寒冷的一种异常天气现象。通常,春季的气温是逐渐上升的,但有时受较强的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会突然下降,出现比常年温度明显偏低而对作物造成冷害的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一般出现春季冷温阴雨或倒春寒有2种情况:一是前期气温回升正常,后期比常年偏低;二是前期气温偏高,后期气温比常年偏低。

2 春季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对早稻的影响

广东的春季是冷暖交替、潮湿多雨的季节,而春季又是百业生产的重要时节,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期待着明媚的春光,也要警惕低温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春季正值早稻播种育秧期,若遇上低温阴雨天气,常导致烂秧和死苗,不但损失良种,还贻误农时,影响晚稻适时播植,导致晚稻后期遭遇低温冷害的机率加大而减产。从农业生产来说,“倒春寒”更有害。秧苗陆续进入断乳期,抗御低温阴雨天气的能力大为减弱,若这时出现倒春寒天气,就面临大面积烂秧之灾,因此;春季低温阴雨和“倒春寒”直接影响“米袋子”生产。

3 春季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对早稻播种育秧的影响

3.1低温阴雨天气类型冬末春初,正是早稻育秧的时期,而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力量还比较强,不时南下,形成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烂种烂秧。根据冷空气的强度及时间不同,低温阴雨天气分为3种类型。一是干冷型,冷空气势力强,大风降温,冷锋过后为冷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午间温度回升,但夜间辐射冷却强,因而夜间温度低,甚至出现霜冻。干冷型多出现在立春以前。二是湿冷型,冷空气势力较弱,与南来的暖湿气流相对峙,在南岭一带形成准静止锋,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气温虽不很低,但湿度大,日照少,这种类型多出现在立春以后。三是混合型,先是湿冷型,后转为干冷型,1~3月都可能出现。

3.2烂秧及原因烂秧包括烂种、烂芽和死苗,广东烂秧的主要原因有3种。

3.2.1淹水缺氧造成烂芽或死苗。长期持续低温阴雨,秧田长期渍水,在淹水缺氧环境下,种胚活力下降,秧苗不能正常扎根;在低温寡照条件下,根系吸收力弱,光合作用几乎停止,从叶部向根系输送的氧气也极少,造成根系缺氧而影响生长。在缺氧条件下,使秧苗呼吸作用消耗胚乳中的大量养分,并产生还原性物质毒害秧苗,使秧苗生活力降低,导致死苗。

3.2.2长期低温寡照造成“饿死”。由于长期低温阴雨,日照不足,叶绿素形成受阻,叶片变黄白色,光合作用微弱,甚至停止,又进一步削弱秧苗的生活能力,处于3叶期前后的“断乳期”秧苗,胚乳养分已经耗尽,而次生根尚未发达,若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则秧苗和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水肥的能力

大为减弱,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植株缺乏营养,逐渐干枯而死,即所谓的“饿死”。其表现为先烂根而后死苗。

3.2.3生理失水死苗。秧苗受长期的低温阴雨危害后,生理机能受到障碍,根系生活力严重削弱,甚至已经烂根,吸水力极差,遇到突然转晴的天气后,气温上升快,白天阳光较强,叶面蒸腾迅速增加,而根系生活能力尚未恢复,幼苗根系吸水弥补不了叶片蒸腾消耗而“干死”,尤其3叶期前后更为明显。气温回升时出现干死的秧苗,表现为叶片卷曲,青枯状,根系尚未腐烂。

4 防御早稻烂秧的综合措施

4.1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冷浸暖播在正常的气候情况下,在春季早稻播种季节期间,掌握好冷浸暖播技术,采取冷空气入侵时浸种,若冷期时间短,则加快催芽(淋温水);冷期时问长,催芽减慢,持续较长时间低温,则要在种芽萌发后施行制水保芽(铺薄晾干抑芽),待天气回暖时播下。即“冷期浸种,冷定催芽,回暖即播,加强管理”16个字。

4.2根据不同的低温特点,采取不同防御措施

4.2.1露地育秧防治技术。①干冷型天气:夜间深灌水保温,白天留浅水,以提高土温,也可在夜间覆盖秧苗,减少辐射冷却,白天揭盖灌浅水。②低温阴雨天气:无风时保持田土湿润,不宜长期积水,使秧苗生长有足够的氧气供应;但如伴有寒风,则应采取浅灌水、勤换水的办法。③低温阴雨急转晴冷型天气:田间保持湿润或灌浅水,转晴前ld要灌深水保护秧苗,以缓和日夜温度的剧烈变化,以后分2~3 d逐步排浅排干。

《倒春寒对早稻播种育苗的主要危害及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fw/cuoshi/gg9z2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