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者斋 >

财会职务 >注册会计师 >

2017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考点

2017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考点

注会考试中的科目有很多其中财务成本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个。你想知道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的考点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财务成本管理的考点。欢迎阅读。

2017注会考试《财务成本管理》考点
  一、管理用财务报表的编制、分析及其应用

本部分包括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第七章企业价值评估和第二十章业绩评价。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可单独命制计算分析题,也可结合第二十章业绩评价命制计算分析题,最重点也是最难的是结合第七章企业价值评估利用现金流量折现法编制财务报表并结合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单独命题

一般的题型是给定一个传统财务报表,然后要求调整至管理用财务报表,并计算一些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的指标,然后利用连环替代法替代与上年或同行业进行比较。类似于2013年计算分析题第1题,但此题较为简单,给定的就是管理用财务报表,并没有要求调整,只是计算一些指标然后用连环替代法进行替代分析。

  (二)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结合业绩评价

此类题一般都是先让你计算一些指标,比如净经营资产、净负债、税后经营净利润等,然后计算一些业绩评价指标,比如剩余经营收益、剩余权益收益等,或是计算披露的经济增加值,然后让比较说明剩余收益、经济增加值的优缺点。

对于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结合剩余收益的,剩余经营收益对应净经营资产、税后经营净利润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剩余权益收益对应股东权益、净利润和股权资本成本;剩余净金融支出对应净负债、税后利息和债务资本成本。此处是站在整个公司的角度评价业绩,故资本成本为税后的,还有可能会考到公司内部业绩的评价,比如计算下部门剩余收益,这里用到的都是税前指标,比如部门税前经营利润、要求的报酬率也是税前的资本成本。

  (三)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结合企业价值评估

此类题型是利用现金流量折现法编制管理用财务报表,然后评价每股价值是被市场高估或低估,再加上利用因素分析法进行连环替代分析。

  二、投资管理

本部分涉及到第八章资本预算和第九章期权估价。

  (一)资本预算

两类题型,一类是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主要考核计算分析题;另一类是常规项目决策,主要考核综合题。

1、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涉及到三种方法:总成本法、年平均成本法和差额分析法。注意计算折旧费用、预计净残值等均要按照税法规定确定。

2、常规项目决策

此类问题难度大,审题时一定要能区分哪些是相关现金流量,哪些是非相关现金流量,比如什么市场调研费啊,不管这个项目是否可行,这个市场调研费都是已经花出去的了,属于沉没成本,非相关现金流量;而如果由于启动这个项目引起的营业收入增加多少,营业成本节约多少,这是由于启动这个项目而引起的,属于相关现金流量。

  (二)期权估价

今年是机考的第三年了,前两年的财管主观题都没涉及到本章的内容,本人觉得今年非常有可能会涉及到计算分析题。

1、套期保值原理

此类题型一般会要求计算套期保值比率H,借款数额Y,期权价值C,然后会涉及到能否进行无风险套利,或是让购建无风险套利组合。

计算套期保值比率H=(Cu-Cd)/(Su-Sd)

借款数额Y=Sd×H/(1+rd) rd为无风险周期利率

最后计算期权价值C=S0×H-Y

关于套利:能否套利的关键看期权价格与价值的大小,比如利用抛补看涨期权做套期保值,如果计算出的期权价值低于市场价格,即看涨期权被市场高估,那当然是出售看涨期权合适了,然后按照计算出的借款数额卖空无风险证券,再按套期保值比率买入股票,即可实现无风险套利。

2、风险中性原理

风险中性原理是假设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中性的,那期望报酬率就等于无风险报酬率。

期望报酬率=上行概率×上行时的收益率+下行概率×下行时的收益率

假设股票不派发股利,股票价格上升百分比就是股票投资的收益率,因此:

期望收益率=上行概率×股价上升百分比+下行概率×(﹣股价下行百分比)

期望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那么,

无风险收益率=上行概率×股价上升百分比+下行概率×(﹣股价下行百分比)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上行概率w。也可以利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的三步来求上行概率w。

3、时机选择期权

实物期权中最有可能考的。利用风险中性原理评估一份时机选择期权的价值。一般都是先要求计算不考虑期权的项目净现值,然后利用风险中性原理计算项目的上行报酬率、下行报酬率、上行净现值、下行净现值、上行概率、下行概率、考虑期权的净现值、立即执行还是延迟、确定投资成本的临界值。有可能会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重点掌握教材例9-17。

  三、筹资管理

主要包括第十三章其他长期筹资,融资租赁今年重新编写,故租赁的内容在今年显得尤为重要,认股权证和可转债依然是很重要的。

  (一)租赁

经营租赁比较简单,不在此说明了,关注下融资租赁的决策。对于融资租赁,税法规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如果约定了付款总额,则以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作为计税基础,没有约定付款总额的,按租赁设备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所以融资租赁的设备,一般情况下(未考虑维修保养费等)租赁期现金流量涉及到税前租金、折旧抵税。租赁期届满时,设备所有权是否转移要看清楚,这个涉及到最后折旧没提足带来的丧失折旧抵税。

提示:融资租赁的租赁期和终结点都采用统一折现率(有担保借款的税后资本成本),这是今年教材与去年不同的地方,老考生要注意。

  (二)认股权证

基本出题思路:先让计算下债券和认股权的初始市场价值,然后计算行权稀释后的每股价值、每股收益,最后计算要素成本,再谈谈优缺点。

初始市场价值:认股权证属于可分离可转债类型,故先分离,先按照债券估价计算债券的初始市场价值,然后用总数扣掉债券价值就是认股权证价值。

稀释后每股价值、每股收益的计算:想要计算每股价值,应用总价值减去债务价值得出股权价值,然后除以股数即可得出。计算每股收益,应先计算出EBIT,然后求出净利润,再除以股数,即可得出。

要素成本的计算:筹资人税前资本成本正好相当于投资人投资购买该混合证券这项投资活动的内含报酬率,所以可利用内含报酬率计算确定。注意行权时是以投资者角度来考虑,要付给公司行权价格,然后成为普通股股东,享有公司的每股价格,既有流入又有流出。转换后对于债券没有影响,因为认股权和债券并不互相排斥。

  (三)可转换债券

基本出题思路:先计算发行日纯债券价值,然后给出一个不可赎回期(比如十年),然后计算十年后的底线价值,再计算要素成本,然后问该筹资方案是否可行,如不可行,给出可行方案(比如修改票面利率或是提高转换比率)。

纯债券价值:此问题较简单,按债券估价计算。

是否转换:这个要计算不可赎回期后(比如十年后)的纯债券价值、转换价值,然后取较高者作为可转换债券的底线价值,底线价值与赎回价值比较,若高于赎回价值,则应该转换。

要素成本:原理与认股权证相同,但不同的是可转债属于不可分离可转债,转换后不能再拥有债权,即不享有后面的利息和本金。

修改方案:计算后的要素成本应介于普通债券利率和股权税前成本之间,不在此范围即不可行。

  四、营运资本管理

主要包括第十四章营运资本管理。

  (一)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决策

题中一般会涉及计算增加的边际贡献、增加的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的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的现金折扣成本等,最后进行决策。

1、增加的边际贡献

增加的边际贡献=增加的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2、增加的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收入/360×平均收账期×变动成本率×资金成本率

提示:如果涉及到现金折扣期,那么要根据现金折扣期情况和客户付款情况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平均收账期。

3、增加的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

存货占用的资金利息要分为企业是工业企业还是商品流通企业。工业企业如果是自制存货的,要根据变动成本计算,外购的按外购成本计算;如果是商品流通企业按外购成本计算便可。

4、增加的现金折扣成本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新的现金折扣率×享有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销售水平×旧的现金折扣率×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

5、决策

用增加的边际贡献减掉增加的各种成本费用,如果结果大于0,则应改变信用政策,否则不应改变。

  (二)存货决策

1、陆续供应陆续使用模型

与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的.连接纽带为 ,经济订货量用基本模型的经济订货量除以 ,相关总成本用基本模型的相关总成本乘以 。

2、保险储备量

相关成本为变动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

TC(S,B)=Ku×S×N+B×Kc

涉及到两种类型,一是因需求量不稳定造成的缺货,二是因供应量不稳定(延期交货)引起的缺货。

①因需求量不稳定造成的缺货

首先根据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计算出Q,然后计算最佳订货次数N。再根据各种保险储备量计算R=L×d+B计算各种情况的再订货点,然后与需求量比较,再根据概率加权平均求出平均缺货量S。代入总成本公式,计算哪种情况的总成本最低,就选哪种。

②因供应量不稳定造成的缺货(延期交货)

原理与因需求量不稳定造成的缺货一样,只不过是根据交货天数转换为需求量即可。

  五、成本计算

主要包括第十六章产品成本计算。主观题主要关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的分批法和分步法(包括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1、分批法

较为简单,因分批法下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因而在计算月末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批费用问题,即不涉及纵向分配问题。

分批法主要考核将本月生产费用在两个批次之间分配,一般地,直接材料费用根据各批别的数量进行分配,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基本会涉及到约当产量的问题,根据直接人工工时比例进行分配。童鞋们可结合2006年真题中的分批法来掌握。

2、分步法

(1)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

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比较复杂,既涉及到生产费用在各产品之间的分配(横向分配),又涉及到月末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纵向分配),又涉及到成本还原。先进行横向分配,再进行纵向分配。纵向分配时,直接材料一般根据各产品数量进行分配,而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可能会根据约当产量法或定额比例法进行分配。还要看清题目中是本步骤加工完成后直接转入到下一步骤还是先入半成品库然后再领用。在进行成本还原时,在从最后一个步骤开始还原,还原的是最后一个步骤中产成品中的直接材料费(或半成品,看通过哪个科目核算),产成品还原计算表要会填,还原的必要性的文字说明要会进行表达。2013年综合题便考到了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并进行成本还原。

(2)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难点是在产品的确定,这里的在产品是广义在产品,既包括经过本步骤加工本步骤未加工完成的,又包括经过本步骤加工本步骤加工完成但尚未最终加工完成的在产品。而完工产品则是狭义完工产品,仅指最终加工完成的完工产成品。

提示:对于产品成本这章,计算并不难,关键是在理清思路,填表格的时候别填乱了,而且速度要快,这要靠冲刺阶段的习题训练来强化。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zhezhai.com/ckzw/zhuce/d0jxx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