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設計製作 >環境設計 >

環境藝術設計中民族文學的傳承

環境藝術設計中民族文學的傳承

中國文化傳統是經過幾千年歷史的考驗和沉澱傳承下來的,實際上是炎黃子孫對宇宙的一個認識過程的提升。歷史文化所承載的精髓要繼續發揚,這也是一個民族精神和品格的體現。

環境藝術設計中民族文學的傳承

傳統審美文化與藝術意象

達到“物我同一”的藝術境界是審美觀最好的體現,人作為主體要不斷地觀察物的本質和屬性,在這個基礎上挖掘美的那一面。藝術家們以最高的審美境界來作為永恆的目標和追求。中國人將美的最高形式轉化為“意象”,既是民族文化的延伸,也是獨特審美觀的展現,審美文化在探索過程中得到內涵。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一)“尚中”的文化觀念

哲學家將文化歷史的發展歸功於文化精神內涵的推動。中國文化精神並不是簡單的幾句話可以概括的,它所包羅的方面很廣泛,天下為公、天人合一等觀念都是中庸之道的表現。我國建築風格多樣,每個地域、民族的建築文化都有著獨特的地方,是他們生活的最好寫照。但是中國建築結構體系一直未發生過大的變化,在保留精髓的基礎上做出跟隨時代潮流的變化:組合方式是體現相處方式的一個手段,無論是裝飾品還是書畫,都是和建築主題所貼切的,人的活動軌跡也會影響著建築的發展,“尚中”的文化觀念最為深遠。尚中的概念太多太廣泛,站在哲學的角度更顯理性,孔子要用中庸思想來總結尚中文化。我國人們所能接觸到的文化、生活都有所體現,特別是建築風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庸思想和審美意境的融合和提取。

(二)“宜設而設”的文化意識

“宜設宜設”的文化意識需要在認識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理解。所謂“宜”的定義應該是以自然為背景展開的融合統一之意。自然環境是親切而美妙的,它沒有夾雜任何人工的成分,正是因為其本真和親和才獲得藝術設計上的親睞,簡潔大方才是展現美的代言詞之一。而“宜設而設”則表現一種適中恰當的觀點,它要求方向和審美觀必須站在同一高度來審視和執行,存在以奢華為主流的裝飾也是被允許的。所以“宜”是存在一個平衡的度,它將感性和理性調節到適中,物品的實用性和美覺都需要設計師權量好比例,從而使環境藝術設計得以在中國豐富悠遠的傳統文化下發展。在《園治》中曾經詳細介紹過園林設計的標準:“雖然是人為做出來的,但是好像是天上帶出來的作品一般,巧妙的地方是它能夠按照原材料的樣子來雕刻,它的精美是在於形體適度、大小得宜”。在作品《閒情偶寄》中也曾經提到過一切要圍繞“宜”來展開設計和擺設,根據環境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藝術設計是關鍵。

(三)“時間為視野”的文化屬性

時間是人們不可忽視且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而藝術設計也要遵循時間的文化屬性來進行。現代文化的擴充和融合使得時代顯得更有層次性、多元性。哲學領域裡的時間和空間是平等存在的。隨著文化的衍生和思維的擴散,有時間高於空間的言論之說。通過時間這個廣闊的視角得以看到文化的本質。空間不能承載精神生活和美好理想,而時間可以肆意發揮這些具有延伸性的美好事物或寄託,更多文化論者認為時間更具有代表性,藝術品也因為其美的視覺而融入其中。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要從時間的概念上來洞悉結構和輪廓上的巧妙設定。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體現

(一)自然環境與色彩的自然搭配

顏色鮮豔的物體總是佔據較小的比例,自然界中顏色鮮豔的花朵往往生長綻放的時間都是短暫的。人一旦置於顏色純度太高的環境中過久就會產生視覺疲勞中國古代文人留下的許多詩詞都是描寫大自然之景的,而詞句中都帶著對美好事物的眷戀,然而正是因為短暫才顯得珍貴。綠葉中的花朵總是那麼顯眼和奪人眼球,但是一旦花叢中出現一片綠葉,那麼整個畫面就顯得不是那麼協調,審美價值也開始發生直線下降的趨勢。人作為環境中的主體,天生對大自然有親近之意,人性中隱藏著對美好、和諧事物的傾向和喜愛。人不能脫離自然而獨立存在,自然也在人的情感渲染下顯得更加豐富多彩,當人們生活在大自然環境中會不自覺地得到薰陶和昇華,所表現的行為和形態是最親切舒暢的,這是經久不變的原理。但是大自然的萬物都沒有絕對完美的,就像植物的枝幹或構架都或多或少有些曲折之處,這種本真反而給人不加修飾、自然舒適的感覺。環境藝術設計要從最本真的自然環境中汲取靈感和精華,才能找到最為均衡、有節奏的視覺感受。

(二)自然環境與文化的完美融合

中國古代建築在大自然的啟示下顯得更加親切有力。最顯著的莫過於房頂曲線的自然順暢,屋面和建築簷口的曲線是按照人的最佳視覺來設計安排的,這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出來的,自然環境或傳統文化是在時間和空間的沉澱下流傳下來的,它有著既定的規律或別的物質難以媲美的一面,如果運用得當或眼光獨到,將取得十分成功的設計效果。簷柱發揮著支撐作用,必須給人以穩固而不失上升的感覺,所以屋角也要漸漸往上翹,顯得更加協調統一,這是從房屋建築的整體結構來考慮的,凡事都要平衡才能凸顯和諧之美,藝術形式美極大地體現在設計工作中,所以恰好把握住這個設計度的問題是從人類本身所需條件出發而尋求更為廣闊和前瞻的'舞臺,我國人民在幾千年以前就已經發現了這個規律,並且不斷踐行著傳統文化對形態的嵌入和呈現。整體來說屋面是呈一個曲面形狀的,因為在末跨上要放置生頭木,在保證美觀的同時也滿足了雨水的排放要求,增加了房間的採光度,這是造型上的實用和巧妙之處。

(三)建築材料與自然的完美統一

材料的選擇對建築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常見的木材、石材都有其特別的作用,而自然饋贈於人類的某些東西也會附著在建築材料上。中國傳統文化提倡修心養性,所以用天然的木質材料打造自然的居住環境是很關鍵的一個環節。《周易》裡面提到過“五行”“八卦”對世間萬物的影響和應用,我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傳統已經形成了一種穩固的模式,無論是相剋、相依,還是平衡,都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中華民族十分注重修養心性和保持本性。其實是對宇宙中生命成長的理解,心性和本性的關係是緊密相連的。之所以古代建築選擇木材為主要材料,是因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五行”對人的影響。而建築在一定程度上要表現自然務必要從材料和空間上來構造。

(四)生活空間與人類的協調發展

重空靈是古代建築完美的標誌之一,單個房間需要和整個建築配合協調,注重整體效果給人帶來的視覺感受,特別是古代院落的佈置,要考慮到人們日常生活的便捷性和情趣性,既可以保留個人生活的空間,又需要留置嬉戲玩耍、駐足觀賞的空間。室外空間的設計也十分關鍵,門窗、長廊、亭子都是和室內建築相媲美的,將兩者的關係緊密聯絡起來顯得更加和諧統一,或者有漸進出彩的過程也是別具一格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sjzz/huanjing/gopz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