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企業管理 >危機管理 >

學校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學校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摘要:高校危機事件頻頻發生,使高校危機事件的應對研究愈顯迫切。本文在介紹學校危機、學校危機管理含義的基礎上,探討學校在危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應對學校危機管理的策略,從建立健全危機預防、危機應對準備、危機處理、危機後的恢復等方面,構建起高效、完備的學校危機管理體系,以此促進學校危機管理不斷改進和完善。

學校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關鍵詞:危機學校危機學校危機管理

社會的發展和改革開放,加速了高校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我國高校內外部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高校危機事件出現了新的特點,時有發生,並有逐步增加的趨勢。如雲南大學馬加爵連環殺人事件,北大、清華食堂爆炸事件等。

一、校園危機的涵義、型別和特點

1.校園危機的涵義:通常指發生在校園內未曾預料的、突發的,足以對學校整體或者重大部分構成嚴重消極影響的事件。通常包括嚴重傷害或者死亡、集體騷亂、恐慌等。

2.校園危機的型別:第一類是自然災害事件,如地震、洪水、颱風等;第二類是人為災害事件,包括火災、漏電事故、建築事故、校園交通事故等;第三類是衛生性災害事件,包括傳染病流行、食物中毒、其他中毒等;第四類是群體性聚集事件,包括遊行、非法集會、集體騷亂等;第五類是校園傷害事件,包括師生自傷、校園暴力傷害事故、師生衝突互傷、恐嚇、劫持、群體鬥毆事故;第六類是公關危機事故,包括因各類事故、醜聞、傳媒報道引發的損害學校信譽、形象的危機。

3.校園危機的特點:一是突然性。儘管現在許多高校已制定和完善了嚴格的規章制度,但稍有疏忽,某個偶然的原因就能使校園危機事件迅速發生。二是破壞性。不論什麼性質和規模的危機事件,都必然會給學校的財產、聲譽和正常的教學秩序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破壞,甚至可能影響到高校的安全穩定。三是敏感性。作為開放性的文化組織,高校擁有大批思想開放、思維活躍的大學生,他們關注社會動態,一旦某一社會矛盾被激化,大學生就有可能立即響應,並迅速擴充套件,難以控制,並很快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二、目前校園危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危機意識淡薄

學校普遍認為危機管理就是在危機事件發生以後所進行的處理,其實,危機管理應包括危機前的預防危機階段、危機後的學習與創新階段,最成功的危機管理應該是在危機潛伏期預防和解決危機。學校現有教育管理理論和學校管理理論中極少討論校園安全和危機方面的問題,在學校文化中缺乏危機管理的元素。學生與教師相比,更缺乏危機管理方面的知識和意識。

(二)預警體系不完善,應急管理組織不健全

危機預警體統由資訊預測系統、決策子系統、警報子系統等組成,是為了在危機來臨時儘早地發現問題而建立一套能感應危機來臨的訊號,並判斷這些訊號與危機之間關係的系統。現行的應急管理組織多為臨時性的鬆散組織,基本的處理模式是危機出現時成立臨時工作小組,校辦或者學生處。但是這種臨時成立的工作小組在工作內容上和人員構成上不具有延續性,危機處理後的經驗和教訓不能夠有效保留和儲存。

(三)學校危機資訊溝通反饋渠道不暢通

目前,學校沒有建立及時、準確、全面、透明的資訊溝通渠道和反饋機制,資訊難以實現互通和共享。當危機來臨之時,學校和政府通常是持有“報喜不報憂”的心態和“捂、瞞、蓋”的觀念,從自身利益出發、迴避媒體,結果流言小道訊息滿天飛,學生胡亂猜測甚至採取衝動行為,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造成危機情況的惡化,加大危機處理的難度。

三、美國、日本學校危機管理經驗借鑑

2003年制定的《危機計劃的實用資料:學校與社群指南》認為,危機管理包括3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危機的緩解與預防。這主要包括對大學校園的環境審查和安全設施的加強;對相關學生的監控與心理干預;校園警察實時監控和反應等。第二個環節是對危機的準備,包括危機預案的制定以及具體的環境與物資準備。第三個環節是對危機的反應。包括成立一個緊急反應命令中心;證實並評估危機級別;報告危機;指定控制區域,理性接待媒體並指定媒體報道專用場所等。

2005年1月,日本文部科學省發表的一份調查結果表明,在全日本5.4萬所學校中,有76%的學校已對學生進行過如何應對天災人禍等突發性危機的教育,有67%的學校已對學生進行如何防範和應對突發性危機的訓練。與此同時,45%的學校已建立了防範監視系統,有的學校還利用衛星定位系統給每個學生配備了可以隨時顯示學生所在位置的聯絡裝置。

四、校園危機的.應對策略

(一)危機的預防

危機一般都歷經三個階段:潛伏期、爆發期、恢復期。很多危機的發生,事先是有徵兆的,在危機管理的早期,對環境的分析和判斷很重要。

1.在人的方面。要注重師生員工生命意識的教育,樹立人的生命至高無上的觀念,增強自我安全、自我保護的意識;要注重培養師生的危機意識、危機處置能力和應對能力;要注重結合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營造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氛圍,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人文關懷之中。

2.在環境方面。引進專業管理的模式,設立專業管理隊伍,明確管理職責,形成有序的管理機制體制。如設立各類規範化的交通指示標誌,齊備與維護交通管理設施,完善交通管理措施及專業化管理道路基礎設施等;又如高度關注並有效管理校園人群聚集、人流眾多或潛藏危機的重點區域。

3.在制度方面。制度化建設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制度制定、實施等各個環節,不僅需要制度本身的公平和完善,更需要在程式上的公平、透明和完善,以此避免因制度本身不合理或是在實施環節上的不完善所引發的危機。

(二)危機的處理

1.危機早期的緊急施救與控制。在保護人員生命安全為第一目標的前提下,採取最迅捷的途徑和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控制危機的發展和蔓延;採取隔絕措施,孤立危機,封閉現場。

2.危機發展中期的控制與處置。一方面,評估危機的性質和型別、危機影響的範圍,掌握事件發生的全貌,估計事件可能造成的後果,提供可供選擇的應對方案。另一方面,通盤考慮與判定輕重緩急及相應對策,並在不同方案中權衡利弊進行優選確認,並迅速地投入實施。學生輔導員(班主任)第一時間介入,對事件進行調查。出現危機事件後,學生輔導員(班主任)應第一時間介入,瞭解危機事件的各個方面,收集關於危機事件的綜合資訊,並形成基本的調查情況報告,為處理危機提供基本依據。分工協作,實施方案。有關部門制定出對策後,要積極組織力量,實施既定的消除危機事件影響的活動方案,這是危機管理工作的中心環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qygl/weiji/o96wn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