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精選風味小吃的作文彙總7篇

精選風味小吃的作文彙總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風味小吃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風味小吃的作文彙總7篇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沂水縣柴山鄉,我時常懷念故鄉,那裡有風景奇異的山巒,更令我不能忘懷的,是家鄉的幾種特色小吃。在這幾種特色小吃中"辣"為永恆的主題。

走在沂水的大街上,從各家飯館裡飄出來的是一縷縷香味,不由你不駐足。

涼皮子在一年四季裡都很暢銷。夏天的涼皮清涼爽口,辣椒放得少,到了肚子裡,全身都感覺麻辣辣的,涼絲絲的。冬天的涼皮,調料越發的辣,人們吃著涼皮,全身感覺熱烘烘的,不管天多冷,只要吃份涼皮,保管你渾身發暖。有時一碗下肚,人們還得要兩碗、三碗、就連湯都喝了,直吃到汗流浹背,嘴裡不斷髮出吸磂聲為止。

家鄉的豆腐腦,平鐵勺舀出幾層放在碗中,像玉一樣的白而細膩,家鄉的豆腐腦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彈性特別好。一勺子舀起來,整個豆腐腦腦晃晃悠悠,顫顫巍巍,似掉非掉,讓人看著擔心,而店家卻彷彿故意,炫耀自家的豆腐腦質量好似的,猛地將久勺子在空中一拋豆腐腦便順勢在空中一個翻轉,穩穩地蕩在碗中。家鄉的豆腐腦看著挺結實,但吃起來細膩光滑而柔軟,輕輕地咬一口,豆腐腦游龍般在嘴裡滑溜溜地竄著,上下牙齒好不容易逮著它咬一口,還有一股韌勁。再加上店家精心製作的調料,吃完豆腐腦那縷縷幽香總會在齒邊迴盪,讓人經久不忘。

如今,我住在百里之外,每當回想起家鄉街頭的情景,回味起家鄉小吃的誘人的香味,一股思念之情就不斷湧上心頭。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2

在家鄉,有一道獨特的風景,那就是一位位五十歲的大嬸們站在一輛三輪車前,叫賣著。車上有一盆麵糊、一盆餡料、一隻小火爐。火爐上架著一口鍋,鍋裡炸著家鄉的特產油炸坨。

油炸坨,用家鄉話說,經麵粉糊裹著餡料油炸而成,味道鮮美,不膩口。面衣鬆脆可口,餡料風味獨特,令人吃一就想倆,吃倆便想仨……百吃不厭!

油炸坨這東西說它做起來容易吧,可它做的時候需要掌握許多技巧;說它做起來難吧,步驟其實只有三部而已。想嚐嚐自己親手做的油炸坨嗎?那就跟我一起來做吧。我可只講這一次,好機會不容錯過哦!

首先,我們要準備好一口鍋。(鍋要小,要深些,不能是平底鍋)其次,還要準備好我們常山的山茶油。(其它油也可以,不過味道如果沒有我寫得這麼好可不能怨我,誰讓你不用我們常山的山茶油!)

要做油炸坨最重要的就是麵糊和餡料了。麵糊由兩類組成:面類與水類。面類就是麵粉和少許山藥粉,水就是普通的食用水。面與水的比例約為1:0.7.餡料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季節不一,餡料也會有所不同,一般都會用香乾和雪菜。(注:千萬別忘了加鹽、味精和辣椒哦!尤其是辣椒,可以少加點,但千萬不可以沒有哦!)

炸油炸坨需要一種模具。這種模具是用鐵皮做成的,形狀就像一個小圓錐被削掉上面一塊一樣(但是是倒著的)。模具邊源有一根長長的柄,使模具可以很方便地從油鍋中取出。(如果實在沒有這樣形狀的模具,也可以是別的形狀。)

炸油炸坨時,先要倒入山茶油,油的量大約佔鍋的四分之三。等油鍋開了,就可以炸了。先將麵糊到進模具(要飽滿),然後將模具輕輕地放進油裡,但模具中的麵糊不能碰到油,這樣可以使緊貼著模具內層的麵糊與模具粘在一起。然後將模具中剩下的`麵糊倒出,用木片將模中的麵糊抹勻,放入餡料,再鋪上一層面糊,放進油鍋內炸制。當油炸坨正面為淡黃色時,將模從模中取出。再炸一分半左右,就可以出鍋了。

"上桌嘍……"哇!味道鮮美,風味獨特,鬆脆可口……

山外青山樓外樓,

我把坨兒端上樓。

美味繫住(了)你的胃,

讓你口水往下流。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3

一說到家鄉名吃,我就流口水了,我家鄉名吃有許多許多,但最有名的是鄧俊旭“白切雞”。廣東不少地方有吃雞的習慣,但化州人尤其喜愛吃白切雞,它是化州人節日加菜、宴客的“第一菜”。

我們做白切雞一重選雞,二重煮雞,三重配味,所選雞均為本地細骨農家雞,絕不用飼料雞和大骨雞;煮雞要求慢火浸熟至成即可;配料:沙姜、蒜容。本地之白切雞均肉嫩骨香,十分可口。一剛剛開始,我怕得要命,媽媽叫我那雞,我嫌它醜。我拿也不肯拿,我還說:“媽媽,這雞髒得要命,我才不拿,要拿你拿。”媽媽說:“不拿就算,我現在教你怎樣做。”媽媽柔和的說:“先把整隻雞的毛拔乾淨,洗淨,這個你快做。”我只好慢慢的把雞的毛拔光,在拔的過程中,我心裡苦滋滋的,一點也不好受。我終於把雞毛拔光了,然後,我把雞洗乾淨了,我和媽媽說:“媽媽,我把級毛嘎光了,也洗乾淨了。”媽媽說:“現在我們要把雞放入鍋中,加入冷水淹沒。”一會兒功夫我做完了,媽媽說:“接下來,將鍋蓋蓋上,用大火煮,水煮開了後5-10分鐘關火。”我說:“好的。”我細心的等待著,8分鐘過去了,我就關了火、“準備要把鍋蓋開啟,媽媽說:”我就知道你心急,不可以掀開蓋子。”媽媽接著有說:“等誰量化,在掀開鍋蓋把鍋蓋拎起,放置在盤子上等幹了水,。我終於盼到水涼的時候了,我把鍋蓋拿起來,照媽媽誰的去做。媽媽說:“再把在把生抽倒入鍋中,加入姜和蔥和蒜耳爆炒起鍋。我聽著媽媽的指揮,再爆炒的時候,我還真怕那油會搞到我,二,三個小時過去了,雞已濾幹水,媽媽說:“切成小塊,即可蘸著料吃。”我說:“終於大功告成了。”媽媽說:“不要高興,今天做好了下次呢,我不在你身邊了,你就愛會做嗎?”我說:“不會。”媽媽說:“教你一些要注意的事項希望你不會做錯。”我說:“好啊。”媽媽說:“要注意的事項有:1.雞必須是一整隻,不要太大。最好是湛江雞,若沒有就用普通雞來代替。2.加入冷水,千萬不要加熱水。3.水煮開後5分鐘就關火,不可太久。4.關火之後,你要切記不要掀開鍋蓋,一定要等冷卻後才可掀開鍋蓋。5.此白切雞做法簡單,但費時頗久,可在中午做晚上吃。記住了嗎?”我說:“記住了。”今天我很開心,我終於自己做了一道菜,而且是我們家鄉的名吃吖。

今天,我的收穫很大,我學會了做白切雞,今天我太高興了,因為我學會做我家鄉的名吃,雖然,做的不好吃,但是我以後會更努力的。今天,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4

“舌尖上的美味讓人難以拒絕,而家鄉的美味讓我們時時貪戀,念念不忘。”

——題記

自從我上學以後,便很少回到家鄉,然而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會有意無意地去尋找一份記憶中貪戀的味道。

一次跟著朋友去水鄉的小鎮旅遊。那時正下著小雨,天空霧濛濛的,街上行人很少,家家上空都飄著嫋嫋的青煙。打著從街邊小店買的油紙傘,本打算當紀念品,奈何現在卻用上了。我一邊聽著雨滴打在青石板上的清脆的聲音,一邊在稀鬆的人群中瞪眼尋著什麼。

“李記肉丸”,呵呵,終於找到了,只是不知道有沒有那個我曾經熟悉的味道。走進小店,許是因為下雨且在傍晚,店裡竟沒有一個客人,掌櫃看起來是個忠厚的人,坐在櫃檯後託著腮幫打算盤,看見我們進來,站起身說:“你們如果想要避雨,那有空位。如果想吃丸子,恐怕還要等會。”我們跟掌櫃要了碗肉丸子湯,便隨便找了個位子坐下。

剛坐下,便聽到後邊的屋子傳來陣陣敲打的聲音。掌櫃看到我疑惑的表情,解釋說:“你們應該不是本地人,這是後廚的師傅們在做丸子,客人想看便去看看吧。”說罷便笑著將我們指引進了後廚。我將一張衛生紙墊在門檻上坐了下來。看到一旁的師傅將打好的肉泥,握成小團,熟練的丟進油鍋,不由得勾起了我當年的回憶。

是啊,曾幾何時,我也像這樣坐在門檻上,看著一旁的老師傅。看著他熟練的從大石桶中拿出已經打的勁道的肉泥,用手握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糰子,然後丟進油鍋中。炸好後從油鍋中撈出來。看見一旁流口水的我,便笑咪咪的抓了幾個遞過來。可惜,上次回老家時才得知做丸子的老師傅去世了,做丸子的那間房子,也因追求所謂的發展而拆了。

一陣撲鼻的香味,打斷了我的思路。哦,是我要的丸子湯好了。端過來,坐在之前的位置上吃了起來。這時門口傳來“老闆,給我來碗肉丸湯”“老闆,也給我來碗肉丸湯”——吃著吃著,我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家鄉,那熟悉的味道,那熟悉的場景——

人們懂得用五味雜陳形容人生,因為懂得味道是每個人心中固守的鄉愁。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5

我家鄉的風味小吃很爽,如糖糕、燒餅、豆腐丸各種燒烤等等,但我最喜歡的是要數炸火腿腸了。

在大街小巷不時傳來一陣陣誘人的叫賣聲:“快來買了,各種燒烤,又香又便宜!”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上街,我又央求媽媽要吃炸火腿腸。只見攤主把一條火腿腸去“皮”,利索地劃了幾下,再放到油鍋裡炸。

這時,就能聽到一陣陣“吱吱”的響聲。大約炸了兩分鐘左右,一條火腿腸便熟了,攤主利落地把它放在盤子上,用刷子沾上一點配料,刷到火腿上面,於是一串香噴噴的火腿腸便可以吃了。

我拿著火腿腸放在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哇,真好吃!”我情不自禁地叫道,狼吞虎嚥地吃著火腿腸,好像山珍海味也比不上似的。

不知不覺地,一串火腿腸便下肚了。這時,我才覺得嘴巴好辣,辣得我“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旁邊的媽媽笑嘻嘻地點了點我的鼻子說:“你這隻小饞貓。”我向媽媽扮了個鬼臉,說:“都怪我們家鄉的風味小吃太誘人了!”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6

在我風景優雅得家鄉—廉江市,那裡得風味小吃數也數不盡:裹蒸粽、蘿蔔糕、缽仔糕、簸箕炊、煎堆……但我最喜歡吃得是牛雜串。

牛雜串在廉江也算鼎鼎有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小吃了。店主先將煮熟了得牛腸、牛筋、牛腩等做成一小塊,然後用長約20釐米得鐵線串起來,食客把一串串牛雜放進正煮得翻滾得醬汁裡煮來吃,泡泡不停地泡出來,像是突泉一樣泡泡一串串地冒出來,把我得口水饞得直往下流。聞一聞,香噴噴得氣味讓你口水垂涎三尺。吃時別忘了還要蘸上一點辣椒醬,那才夠爽,才夠刺激。

牛雜最關鍵得是那煲滾燙濃香得醬汁,裡面除了麵醬之外,八角、茴香、花椒、陳皮等各種香料是必不可少得。吃下去才會有一番獨特得美味。如果在牛雜串上蘸一點辣椒醬你就會感覺一股香噴噴、香辣刺激得氣直攻上去,辣得你會邊吃邊喘氣,可好吃了。

記得小時候,我和媽媽去逛街,空氣中瀰漫著牛雜得香氣,它已經把我得心掏空了。媽媽似乎看出了我得心思,和我去吃牛雜串。我狼吞虎嚥地吃起來,那滾燙得牛雜“害”得我舌頭打著卷,媽媽嘲笑道:“看看我們家得小饞貓,多狼狽啊。”我狼吞虎嚥,一串接著一串吃,直到嘴脣通紅,涕淚交加為至,辣得我“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現在想起小時候,總會覺得有點傻。

家鄉風味小吃真是“一極棒”,如果你來到我得家鄉,我會請你去飽餐一頓牛雜串,牛雜串就像一位小精靈,蹦蹦跳跳地走進我得美食坊。

風味小吃的作文 篇7

我生在西施故里,在浦一陽一江的哺養下,在浣紗溪邊茁一壯成長。我的家鄉雖然沒有新昌的大佛寺,但是這有鬥巖的諸暨大佛;雖然沒有黃山的奇峰異石,但是這裡有楓橋小天竺;雖然沒有紹興輕紡織城,但是這裡有全國聞名的大唐襪業城;我們這裡雖然沒有金華火腿,但是有著名的西施豆腐……

西施豆腐確實不同於一般的豆腐。人的嘴巴絕對是創新的高手,能把一塊簡簡單單的豆腐吃得花樣百出,叫得出名堂並能上菜譜的有一長串,有小蔥豆腐、涼伴豆腐、麻辣豆腐、青菜豆腐、鹹菜豆腐、蘑菇豆腐、魚頭豆腐等等,這些豆腐的做法都簡單明瞭,僅從字面上理解,馬大一嫂們一個個都能做得色香味一律“國標”,所以大江南北也就味道同一,可謂家常,但不成特色。唯有西施豆腐講究用料,做法獨特,且產地單一,所以就有些卓而不群。做一道西施豆腐,需有豆腐、豬血、澱粉、雞湯、時件(雞腸雞肫之類)為基本原料。製作時,把豆腐、豬血切成丁,連同雞湯、時件、調料一起倒入鍋中,用水煮沸後,取澱粉若干,邊倒邊攪,邊攪邊倒,不得稍停,至鍋內撲撲有聲粘成稠狀,一道西施豆腐便在香氣四溢中做成了。然後一碗碗從鍋裡舀出,取一調羹將之一口口送至嘴邊,伴隨著吹噓吹涼聲,略加囫圇咀嚼,便有一股股鮮一嫩滑一溜泌入五臟六肺,於是嘖嘖聲四起,味道就吃出來了。

在我的家鄉,凡招待外來客人,必有西施豆腐這一道菜。在飯店裡,服務小一姐將一盤用透明玻璃盆子盛裝的西施豆腐端上來,報一下菜名"西施豆腐,請慢用",客人們就立即停止嘴裡的咀嚼,瞪大眼睛疑惑地問一名"啥豆腐",主人就重複一句"西施豆腐,這裡的特色菜",客人們就一邊吃西施豆腐,一邊聽西施故事,於是食也有了,色也有了,一桌子的飯就吃得很是"秀色可餐"。西施豆腐就這樣從餐桌上流傳開去出了名,由下里巴人登上了大雅之堂,從農家餐桌步入了星級賓館。現在想起來,真要感謝第一個將這種平常的豆腐稱之為西施豆腐的那個人,這絕對是一種策劃一種創意,其價值遠超了西施豆腐本身。

我的家鄉很普通,沒有上海大都市的繁華,也沒有北京四合院的古裡古氣,更沒有深圳如此繁華的經濟.可我依舊一愛一著我的家鄉,也更一愛一這西施豆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zuowen/k2e6w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