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有關寫古詩的作文八篇

有關寫古詩的作文八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寫古詩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寫古詩的作文八篇

寫古詩的作文 篇1

在上二年級的時候,老師讓我們背唐詩宋詞,當時,我記得最牢的詩就是《山行》中的最後兩句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讀著讀著,腦海中彷彿浮現出一幅場景:作者停下車,觀賞那夕照楓林的晚景,那經霜的楓葉竟比二月的野花還要火紅,多麼迷人的紅楓葉呀!啊!經過作者以描寫,我們彷彿看到了那麼美麗的一幅場景,詩的意思就一下子理解了!從此,我就非常愛看描寫秋天的詩句了。

而王維的《鳥鳴澗》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畫了: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在人們空閒的時候,時不時地飄下幾朵帶著濃濃香氣的桂花,四周非常的寧靜。這個畫面是多麼祥和啊!

當我讀到“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時,那濃濃地思鄉之情就展現了出來。啊!作者是多麼思念故鄉,思念他的親人啊!我不禁被這首詩打動。

白居易有一首《暮江吟》: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還有劉禹錫的《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兩首都是寫月的,但是第一首寫的是月的樣子;第二首寫的是月與水之間的融洽。寫的不同表達的意思也不同。這時,我不禁覺得故事可真有趣!

現在,我會讀會背的詩越來越多了詩給我帶來了很多知識,詩也告訴了我很多的學習方法,詩永遠是我們的好夥伴!

寫古詩的作文 篇2

奶奶的歌謠裡牙牙學語,唐詩、宋詞、元曲縈繞耳畔;在爺爺的臂彎下蹣跚學步,馬致遠、杜甫、白樸的腳步因我向前……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這是一首寫秋景的小令。作者是白樸。幼時的我,天真地問奶奶“殘霞”是什麼意思?奶奶指著紗窗外的“月餅”告訴我:“月餅”回家了,當它落到“棉花糖”上時,那令人陶醉的畫面就是殘霞。我不禁拍手叫好,奶奶卻只是嘴角微微翹起……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這兩句我也懂。“我並不喜歡菊花的長相,它們的花瓣為何如此呆板整齊呢?紙剪出來似的,只是寫了花梗又黏又滑,還有一種難聞的怪味。”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是作者遠在他鄉對家人的思念。張籍的《秋思》中的“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我體會到了詩人的憂愁及享年親人的情誼。以至於“行人臨發又開封。”

詩中有無數珍寶,我們在詩海中遨遊。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文理,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寫古詩的作文 篇3

翻開詩集,我在裡面尋找秋的影子,尋找那張熟悉的面孔……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在夕陽夕下的時候,落日的餘輝照射在山坡上,世界是那麼的寧靜,張開雙臂,吸一口秋天的氣息,涼涼的,很舒暢,使人忘卻了夏的炎熱。坐在樹下,任憑秋風吹拂過臉頰,我彷彿看到秋天的銀杏樹,葉子就象一把把小玉扇,扇哪扇哪,扇走夏天的炎熱,帶來秋天的涼爽。眨一下眼睛,秋天的楓樹便在眼前,葉子像似熊熊烈火,慢慢地從樹上飄落下來,就像一枚枚郵票,一枚枚給大家送來秋的資訊的郵票。

刷刷——刷,秋風吹著枯黃枯黃的樹葉,把葉子吹得滿天飛舞,它們落到地面上,埋進土裡,漂浮在水面,落到屋頂上……看到這,不禁想起了“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秋天的風也蠻調皮的嘛!

抬起頭望著被秋風刷洗過的藍天,一隻只張翅飛翔的秋雁鳴叫著飛往南方,一句“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詩句便浮現在腦海中,秋天的'風多麼善良,她告訴秋雁“秋天到了——秋天到了!”還親自送它飛向南方,讓它在殘酷的嚴冬前逃過冬的扼殺。

秋,一個金黃的季節,但我卻把“秋”認為是她的名字,“秋”她是一個小孩,一個淘氣而又善良的小孩,她驅走夏,讓人們脫離夏的煎熬;她埋葬落葉,讓土地肥沃,讓生命得到滋潤;她送走雁,讓它逃離冬的魔掌。

寫古詩的作文 篇4

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古詩《鋤禾》,是我會背誦的第一首唐詩,就是它領我走進古詩的海洋。小時侯,聽爺爺說,我的爸爸酷愛唐詩,他雖然沒考上學,但對唐詩情有獨鍾。

久而久之在爸爸的薰陶之下,我也變得詩情畫意起來,也常常能吟誦幾句。有一次,爸爸教了我一首《長恨歌》,其中有一句最令我難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爸爸告訴我這句話雖然只有十個字,但它告訴我們好好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要不然等老了再學就來不及了只能留下滿腔的悲傷。這首詩中的“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曦。”使我很困惑,因為我不懂詩人為什麼要寫這句話,我覺得這句是多餘的。

後來我就去問學識淵博的老師,老師便笑著替我解答,原來詩人這段景物描寫是為了下文的鋪墊,使意境更好地烘托出來。就這樣我又從古詩裡面學了一招,這招在我平常的習作中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我的作文添了不少色。所以我越來越愛古詩詞了,因為讀古詩不僅讓我豐富了知識,而且瞭解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古代文化。古詩還讓我學會了很多寫作技巧。比如我從古詩中知道了結尾要寫得達到總結全文的作用,這樣才能畫龍點睛,我知道了寫作時有些地方要高度凝練而有些地方要寫得細緻入微。

我還知道了寫作時要分段明確,條理清楚才能讓人讀來舒適,拿到高分。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中華古詩詞我愛你!從你的字裡行間裡我受益匪淺。

寫古詩的作文 篇5

20xx年寒假,我跟古詩有了一次邂逅,我發現了古詩之美。

梅花兩度不易得,錢塘月色今何如。這句詩是作者陳洪緣寫給自己的朋友周元亮的,看似只是在嘮家常,實則這幾句無不透露出他對朋友的思念,瞧他多含蓄,想見的明明不是錢塘月色,而是久別的老友,卻借物抒情,融情於景。古詩詞就像一杯茶,只要細細的品,你就能感受到它的醇厚。對了,如果你見到了一個美人,你會怎麼形容呢?你肯定會說:哇,她長得真漂亮。可要是古人,他們會這麼說: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寥寥幾句就把一個傾世的美人描繪得活靈活現,雖然古代沒有相機,可是直到今日從文字中我們仍能感受到那驚世的容貌。在這個春天,一群平凡的人幹著一件不平凡的大事,他們就是醫者,在面對肆虐的病魔時,他們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為我們築起了一道道防疫之牆,所以我想把最美的詩送給最美的他們:衣白褂,破樓蘭,赤子切記平安還。

古詩詞的美,在於它的內涵,我帶著一顆熱愛的心,去感受它、瞭解它,於是愛上了它。古人云:腹中有書氣自華。我會用這句詩句勉勵自己,去發現更多的中華文化之美。

寫古詩的作文 篇6

大雪三日不休。群山連綿,往日的高俊險拔只作如今眼前飄逸的水袖。

天地終是靜了。

沒有了飛鳥的蹤跡,天空縱是廣漠,也只餘寂寞的氣息。這樣冷的天,那還會有什麼飛禽走獸出來走動呢?

大雪封了山路,如今已不知腳下這一步該走向何處。路漫漫其修遠,求索的路註定不會好走。

想到舊日的魚竿在牆角里佈滿了塵埃,不如就在今日將它派上用場吧。輕輕吹去灰塵,將它放入一旁的魚簍中,披上一身蓑笠,信步走出了家門。

那隔壁的老鄰居,望到我這一身的裝束,深深的呼喚我一聲;喂,這麼冷的天,哪裡還有魚可釣?我沒有迴轉身去看他,只是輕輕地晃晃了頭示意我有聽到他的話語。

是啊,天好冷啊。可是,這份冷意卻讓我頭腦更為清醒,此雪,此山,此江,都是自然的傑作,無論何時,都能展現出它獨特的美。不如就劃上一艘小舟吧,去到那寒江的中心走一走。

只是不想,這江的中心遠沒有想象中的冷。反而,隱隱約約升騰起些溫的薄霧,倒沒有那入骨的寒了。丟擲那尾魚竿,靜待魚兒上鉤。小舟悠悠輕晃,江面不時浮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卻不見有魚兒游過來。

難道,那江中的魚兒也入眠了嗎?是啊,如今這樣的天氣,確是很適合窩起來眠上一眠。

天地都入眠了嗎?我仰頭望那低垂的天空,沒有一片雲。那遠處的山更像是被冰雪凝住一般。

四周無聲,世界怎會如此靜瀨。

哼一首小曲吧,哪怕無人來聽。且吟,且獨賞。

只是不知,在一個寒冷的雪天,我與這舟,這江,這山,化作誰嚴重的風景?

漸漸地,天空又飄起了雪。飄飄灑灑,落到我的斗笠和蓑衣上。

好一個寒江雪,江雪寒。

寫古詩的作文 篇7

小時侯,姐姐教我一字一句地朗誦唐詩,還說,你讀詩應該要體會到詩人當時的意境,和詩的意思,這樣才能讀好。

我讀詩一定始於某一個春天,因為《春曉》是我學會的第一首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的意思我也懂得。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來時只聽見窗外一片鳥鳴啁啾。回想起昨夜好像下過雨又刮過風,庭院石階上一定鋪滿繽紛的落花。

我就這樣讀了一首首詩,讀了很多描寫春天的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哈,這首詩的意思我懂得。 一棵高高的柳樹彷彿是用碧玉裝扮起來的,萬千枝條如綠絲帶一般下垂而且不定的飄動著。那細長的柳葉是誰裁出來的呢?二月的春風就好像那鋒利的剪刀一樣。

杜甫有一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夜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還有杜牧的《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兩相對照,不都把春雨的綿綿,若有若無和春雨後的萬物復甦寫出來了。

就這樣,我讀詩讀出了興趣,漸漸的離不開了詩。

寫古詩的作文 篇8

歷代文人墨客詠瓜的名篇詩詞,比比皆是,大多雋永清新,吟罷韻味悠長。

如歌頌西瓜長得多的:如“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南宋詩人范成大);樑代詩人沈約在《行園》詩中雲:“寒瓜方臥壠,秋菰亦滿坡”。

有形容切瓜情景的:“ 拔出金佩刀,斫破蒼玉瓶”(南宋詩人文信國)。

有描繪西瓜美味、功能的:“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瑤膚”(南宋詩人方回);“涼爭冰雪甜爭蜜,消得溫暾傾諸茶”(清代詩人紀曉嵐),寥寥數語,道出了西瓜的特有的美味。。

有將西瓜比作深潭、冷月、青雲的妙句:陸儼山的“一片冷裁潭底月,六灣斜卷隴頭雲” 等等,真是令人尋味,讓人讀之雅興無窮。 愛國詩人文天祥的《西瓜詩》中道:“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下嚥頓消煙火氣,人齒便有冰雪聲。”將切西瓜的動作、啖瓜的情景描繪得惟妙惟肖,堪謂爐火純青。 元代詩人方回,在他的《秋熟》詩中有“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瑤膚”的詩句。這兩句詩用簡潔形象的語言把西瓜汁多性涼、可供人們消暑解渴以及瓜皮色澤青翠的特點描寫得十分生動。

南宋詩人范成大的《食西瓜》:“縷縷花衫唾碧玉,痕痕丹血掐膚紅。香浮笑語牙生水,涼入衣襟骨有風”、清代徐錦華的《詠西瓜詩》:“水晶球帶輕煙綠,翡翠籠含冷焰紅”、愛國詩人丘逢甲的詠西瓜詩:“蘊雪令冰心齒涼,兩團綠玉許分嘗。”讓人讀後饞涎欲滴。古詩:“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勝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瓊漿遜此公。”對西瓜的食用功效讚不絕口。

明代翟佑的《紅瓤瓜》:“採得青門綠玉房,巧將猩血沁中央,結成唏日三危露,瀉出流霞九醞漿。”該詩採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青門綠玉房”喻西瓜的外形、色澤,以“猩血”喻瓜瓤,以“唏日三危露”、“流霞九醞漿”喻西瓜的汁液,詩中“沁”、“瀉”等動詞的運用亦極為生動傳神。

清初詞人陳維崧有一首《洞仙歌·西瓜》詞稱得上是古代詠西瓜詩詞中的精品:“嫩瓤涼瓠,正紅冰凝結。紺唾霞膏鬥芳潔。傍銀床,牽動百尺寒泉。縹色映,恍助玉壺寒徹。” 讀後令人油然產生饞涎欲滴之感。此外,清末詩人張朝墉在一首詩中詠及西瓜時運用了誇張的藝術手法:“暇菜亭前堪飽食,西瓜斗大藕如船”,和以前詩人詠西瓜多用比喻不同,頗具特色

在歷代諸多的吟詠西瓜詩中,還屬元代詩人方夔的《食西瓜》一首更耐人尋味:“恨無纖手削駝峰,醉嚼寒瓜一百同。縷縷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膚紅。香浮笑語牙生水,涼入衣襟骨有風。從此安心師老圃,青門何處向窮通。”詩中“縷縷”和“痕痕”兩句描寫了人們吃紅瓤西瓜時的情景:“牙生水”和“骨有風”兩句,更把酷暑吃西瓜時那種快感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了。

標籤: 八篇 古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zuowen/54lzx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