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語錄名言 >

雅虎中國失敗的五條訓誡創業勵志文章

雅虎中國失敗的五條訓誡創業勵志文章

自從原來在雅虎中國的同事告知我在8月30日是他工作的最後一天,8月31日雅虎中國正式下線,即使早已預見的事情如期發生還是不能抑住自己的嘆惋。如期在9月1日再訪問中國雅虎,你看見的是一段宣告,然後網站會轉向阿里巴巴公益頁面。從2xx0年起筆者就是雅虎中國的使用者,2010年在雅虎中國還有短暫的工作經歷,直至紫色的夢在中國徹底地破碎。反觀雅虎中國的產品更迭,嘆惋之餘不免還有一些啟迪與訓誡,至少可算是專案失敗的教訓與警戒。

雅虎中國失敗的五條訓誡創業勵志文章

(本文只是從業務和產品的角度做回顧與總結,暫沒有把公司之間資本層面的瓜葛與博弈考慮在內。)

1、雅虎門戶的十字路口

雅虎起初的定位就是資訊目錄與工具導航,或者是張平合努力把雅虎中國推向更加符合本土市場的“新聞超市”,但門戶的媒體角色在國內倍受限制,不敵國內崛起的網易、新浪和搜狐;直至門戶目錄時代遭受起搜尋引擎的衝擊,周鴻禕攜3721委身雅虎中國,老周巧妙地避開內容與媒體角色的競爭,試圖發力郵箱和搜尋,以及試探其他創造營收的專案。一年來的時間,周鴻禕及其團隊最卓著的成果就是使雅虎郵箱躋身國內第二名,但老周看好的搜尋和其他的詭異專案與雅虎總部的戰略不能相融,老周明白自己想做什麼,就另起門戶去也。但雅虎總部對新聞門戶的不甘捨棄出自不確定是要全心做內容,還是要全力發展搜尋及其他服務,因此才有後來的交付阿里巴巴全盤接管。

訓誡一:一定要明白自己要做什麼

雅虎中國在門戶的十字路口一直沒有做出明確的選擇,一方面海外公司在國內媒體受限更多;另一方面雅虎也沒有要死磕做好中國新聞門戶的.意志:因此直至阿里巴巴徹底改造雅虎中國,雅虎中國在內地既不是頂尖的門戶也不是領銜的搜尋。(勵志創業 www。lzrsh。com)舉不定既不能增強現有業務,也不能開闢全新疆土,對創業公司而言拖延就是自殺,對等待融資或IPO的團隊而言就更是加重累積負荷。

2、阿里巴巴的雅虎再造

阿里巴巴在接手中國之後,謝文的閃電進場和退場頗具戲劇性,他的社群戰略沒有被認可和接受,試想如果謝文不做王興的校內網顧問,而是把雅虎做成中國的Facebook,馬雲就不會在後來的年會講淘寶需要SNS化或者參股新浪微bo了。但是沒有如果,謝文離開後的雅虎在阿里巴巴的手中搖來擺去,既有雅虎NCP(一種更加自由的部落格模式,不用寫程式碼就能自定義部落格的任一模組)等創新產型的UGC產品推出,也有“雅虎·口碑”的本地生活服務轉型,但都沒有做長久,或者還未等待效果可見的週期就全部覆滅了,本地生活服務跟隨搜尋等雅虎的可轉換資產都逐步地轉移至淘寶,更名後的中國雅虎就是軀殼,針對阿里巴巴集團的子公司之一,完全沒有自己的確切戰略,既不明白自己要做什麼也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如果只是附庸的角色就更難有所作為。

訓誡二:一定要明白自己在做什麼

中國雅虎一直沒有自己的長遠方向,自己的每一次改變更像是為迎合阿里巴巴某些業務的需要,而阿里巴巴的業務有所變更後,雅虎的鋪墊就是碎殼兒。如果把全力支援阿里巴巴的電商生態作為中國雅虎的目標(雅虎要做的事情),那麼雅虎沒有一項業務能為阿里巴巴的長遠做支援,只是附庸之後或者作為一次性跳板,以至於完全失去自我。雅虎NCP做UGC(使用者貢獻內容)是還要堅持媒體角色嗎,同期的雅虎空間和雅虎部落格對阿里巴巴究竟又有哪些長遠積極的意義呢?如果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就容易離自己要做的事情越來越遠。

3、雅虎中國的晚期歲月

幾番周折之後,2xx9年王帥掛帥雅虎中國重回門戶之路,他的目的是“瘦身”。聽一些老員工跟我講,不管早期砍掉雅虎相簿還是後來砍掉部落格都是出自成本的考慮,由此可見阿里巴巴對雅虎基本不存在長久的期待了。但在我供職的期間內,能在工作群內看見同時身兼淘寶CMO一職的王帥問詢很多雅虎新聞中心工作的細節,這表明阿里巴巴的核心高管還在花費時間和精力也在經營雅虎,有些得不償失。

當時已有兩個衰退訊號:一是當家產品雅虎郵箱已出現海量垃圾郵件(甚至還有很多包含Yahoo欄位的發件人,表明業務已無管制),在8月19日曾一度號稱終生的雅虎郵箱叫停也沒有招來使用者的強烈抱怨與公訴,這也說明可能雅虎郵箱對使用者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二是如果不是淘寶在雅虎主要頁面投放廣告,雅虎已很難招來體面的廣告訂單了。即使是“瘦身”的門戶,保守狀態下的雅虎門戶沒有增強使用者價值和發展營收業務,既消耗著資本也消耗著阿里巴巴集團的管理資源。

訓誡三:防守心態更容易招致失敗

換一種角度再看,如果阿里巴巴堅定地讓雅虎重回門戶,以本土企業的身份做成一家出色的新聞媒體也不是不可能,“四大門戶”也不是不可突破,比如牛博網就在眾多部落格網站中鶴立雞群,後來的搜狐新聞客戶端就率先從同質產品中脫穎而出,但只要沒對一件事情抱有太多希望和投入,那麼招致的是失望和麻煩也屬常理。

訓誡四:附庸產品沒有未來

轉身跟風做SNS的雅虎關係也好,後來新增在雅虎首頁的團購導航也好,雅虎後期的這些產品已經不再能為使用者解決不可或缺的問題了,即使阿里巴巴再度投放資源下去,在自身沒有定位長遠目標與核心使用者價值的狀態下,新的專案也很難做成。

在雅虎供職期間,有兩點體會比較深刻:第一點是員工的積極性和戰鬥力遠不及早期接觸的B2B、淘寶和支付寶專案團隊,收購的公司多年之後與阿里巴巴其他公司的文化差異還是存在的;第二點是雅虎的品牌難能可貴,筆者在負責公益專案運營期間,與一些使用者電話交流後發現很多使用者對雅虎品牌及我們所做的專案信任無比,可惜了這來之不易的品牌在中國足以沒有發揮好它的效力。

訓誡五:品牌與習慣的作用是相通的

在使用者認可了品牌之後,對品牌旗下的產品及服務是忠誠的,雖然建設好的品牌不是簡單的功夫,但讓使用者拋棄他所喜愛和信任的品牌也不是易事。

也或者,中國雅虎關閉是一件好事,一方面雅虎總部可能對雅虎中國的重生做出新的考慮;另一方面可讓阿里巴巴更加專注地做好電商生態,而不必在不擅長和對自身不重要的領域分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yulu/5lk3j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