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心得體會 >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1

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一、 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注意緊密聯絡實際,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中。

三 `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2

9月23日,在基地學校福山外國語國小,在帶教導師指導下我初次研讀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從專家老師們透徹的分析中瞭解到了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初步的認識和體會。因此,我想在新課標自我解讀的基礎上談談我的看法:

一、致力於實現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我認為是面向全體學生和關注各體差異的關係。強調我們的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讓每一個學生既能獲得必需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也能獲得數學思考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與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形成良好的情感與態度,如“良好的學習習慣”、“克服困難的勇氣”等,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僅要讓每個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會做人的態度。

而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注與幫助,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時的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並鼓勵他們自己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為了實現良好的數學教育,教育工作者應著眼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學習需求。對待每一節數學課,我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課件完備,設定不同的有趣的環節,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第二,積極引導學生探索,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第三,關注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考。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二、課程內容既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學科的特徵,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國小低段學生正逐步把握個人與他人的關係,逐漸形成集體意識,自我意識、道德觀念等。到了國小高段,情感更為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求日益強烈,道德情感和認知水平也逐漸發展起來。因此教師要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把握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教師要尊重兒童人格發展,在兒童各階段的認知和人格發展過程中,不失時機的加以教育和引導,把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優良的個性品質、良好的情感意志放在首位。也就是說“要教書,必先育人”,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教育教學的良好效果。

三、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實現教師引導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以及師生共同發展。

這就要求教師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要努力轉變角色,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使數學教學過程成為從師生實際出發,整合課程資源,師生共創共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性的過程,真正孕育出一個個兼備高尚品德與聰明才幹、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和有鮮明個性且善於合作的一代新人;催生出一名名觀念更新與勇於創新、勤於學習與善於實踐和業務精良

且樂於奉獻的教育典範。 數學教學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等,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促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斷提高發現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基本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處理好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揚教學民主,當好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四、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

在當前的社會評價標準下,雖然有學生較為優秀,但也有學生是芸芸眾生中平凡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判斷一個學生是否成功,我們不能單純地以分數的高低作為唯一的標準,事實上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養成了良好心態應該更為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只要堅持這種做法,我相信,多數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自身的努力下,都會取得較為理想的進步;當然,也許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並不一定有很明顯的提高,但我相信,只要他們通過努力,提高自信心、敢於直面困難和挑戰,在以後的學生和生活中一定會表現得更為出色。

五、資訊科技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教學實踐證明:資訊科技輔助數學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學生學習新知、鞏固練習時,教師如果能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境,就會激起學生積極探索新知的興趣。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在於展現生活中無法辦到的事,延伸數學的思維,物化推理過程。網路上的資料,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獲得新課以外的大量資訊,進一步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學生在大量、迅速、有選擇地攝取新知識、新資訊的過程中,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而當學生查資料時,老師適時地在學生中間巡視、點撥,成了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由於資訊科技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資訊渠道,一個人獲取必要知識所花費的時間越來越短,教師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學生個性、習慣、品格的培養。

面對新課程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快樂地學數學。課程標準作為基礎和規律,需要每一位教師來探討學習,為能更好地服務學生,希望通過此次的解讀交流來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3

通過學習國小數學新版課程標準,我對新課標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會,同時對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全新的認識。數學成為開發兒童潛能的重要工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為數學主要的學習方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已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

學習新課標後我認識到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幾點體會:

一、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感

國小階段的教學,應該引導學生髮覺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為教師應該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裡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說,可以單獨說、同座說、集體說,讓學生在充分的看說基礎上培養數感。

二、加強各種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新課標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綜合學習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責任心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將在教學中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重點來抓。讓學生懂得為什麼要培養這種學習習慣,使學生明確要這樣做的意義。同時,良好的學習習慣決非一朝一夕能夠形成,我們每個老師都應對學生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主動、努力地耐心培養。同時要與學生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絡。瞭解學生在家學習情況,和家長一起研究、探討、合作,尋找最佳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重視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享受成功

庫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貫穿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始終。一方面,各領域知識的學習都儘量從現實情境引入,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適當地設定了專門單元,對學生進行較集中的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從而形成學生對自己學習數學知識的有效策略。如小組合作學習,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裡互補互助,獲得更多的參與機會,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4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收穫很大,感觸很多,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著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5

第一次如此係統的學習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後感悟很多。

從課程標準的目標來看,主要分成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和情感態度的發展。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整體實現,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都是以知識與技能為基礎,而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三個方面目標的實現為前提。因此,我認為一堂好的課是以教學目標為前提。那麼,要制定好一堂課合適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一、目標的量要合適

一節課只有四十分鐘,學生的接受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是量的把握是非常關鍵。根據國小生的感知和思維特點,一般一節課只講一個問題。倘若定的目標任務太多,他們的思維在一時間很難轉換過來。最終可能導致一節課下來,什麼都學不好,甚至容易張冠李戴。

例如:去年九月我剛踏入教師行業時,總用自己的思維水平去衡量學生,覺得一些知識很簡單,總想一節課多講些內容,甚至想一節課將一章都全部講完。經常將一個知識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混合在一個課時裡面,但漸漸發現,這樣是非常不可取的,不但一節課完不成導致拖堂,而且更關鍵的是學生一節課下來感覺知識很模糊,好像都會,但一做題就錯一大片。根據對教學目標的學校並聯系自己的教學,我反思到自己這樣設計目標的錯因。第一,用自己的思維水平去衡量學生的接受能力;第二,用自己的理解水平去衡量學生,成年人接觸的事情多,對一定得事物已經有一定的瞭解,所以對一個知識的理解就比較容易,而小孩子接觸的事物有限,也很少有機會獨立去處理一些問題,因此也沒有對同類事物歸類的意識,缺乏對事物本質的體驗。那麼國小生在學習一些知識的意義時,就需要列舉大量的與知識點相關的生活例項,才能讓學生深刻領會一個知識點的意義,只有當學生領會到該知識點的意義時才能為後續學習奠定基礎。

理解一個知識點的意義相當於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找到了回家的路,而掌握一個知識的基本性質就相當於拿到了一把進門的鑰匙。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該知識的基本性質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去探究、發現和驗證,並做適量的習題進行鞏固強化。

因此,學習一個新知識的意義和性質同等重要,需要分開教學,否則就會是學生產生混淆,既找不準回家的路,也拿不到開門的鑰匙。

二、各個具體目標要密切相關

在制定一堂課的具體目標時,各個目標要相輔相成,密切相關。例如:一堂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是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而這堂課也要達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時,則這堂課就必須要以活動的形式開展,給學生不同底面和高的圓柱圓錐模型,讓學生在倒沙的實踐操作中完成各個目標。

三、目標用詞要準確、簡明

一堂課的課程目標不能像寫文章那般長篇大論,因為目標就是整堂課的導航,目標必須得像導航儀一樣精小準確,而不能像一團打了結的麻繩半天都找不到源頭。例如:在學習反比例時,不能在目標中寫“認識反比例”,這樣就是種模糊不清的現象,讓觀看者產生迷茫。因為,反比例中有很多小點知識,到底是認識反比例的意義,還是反比例的特徵,又或者是反比例的影象呢?所以,目標中的用詞必須精準,給人一目瞭然的感覺。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6

舉期參加了國小數學教材培訓學習,通過幾天的聽講座學習,我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新的教材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的設定上都重視兒童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新教材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下面就談一談這次學習的幾體會:

一、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著,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

例如,在教學“數一數”時,一幅生動美麗的校園圖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馬上被畫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熱鬧場面吸引住了,非常高興,津津有味地看起來。這時教師不急於把問題提出來,牽制學生的注意力,而是給他們一定的時間隨意看自己想要看的,還可以說說圖上有什麼。當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後,教師再提出要求,如:“這裡還有許多數學知識呢!圖上畫的是什麼?各有什麼?你們找一找。”這樣把學生的興趣引到數學上,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觀察,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問題上,自覺地按老師的要求觀察,教師可適時地指導觀察方法,有意引導他們按順序觀察。這樣分兩個階段進行觀察,先讓學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觀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隨著知識點的增多,對觀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們的觀察漸漸地由表及裡,由粗到細,由區域性到整體,從而學會了觀察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插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圖啟發學生說,首先鼓勵每一位學生試說,並且不作統一要求,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所觀察到的說出來,接著再同桌互相說,這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進了一步。

例如:在教學“比大小”時,可先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先觀察並說說圖中畫的有什麼?學生通過觀察,可能會說:“圖上畫有猴子和一些水果。”還可能說:“圖上有3只猴子和4個梨、3個桃、2個香蕉。”對這些同學的回答,教師要給予肯定。然後教師再單獨出示3個猴子和3個桃,問:“誰多誰少?”學生可能會說:“一樣多”。教師可引導學生:“誰能把話說得完整一些?”從而引導學生回答:“猴子和桃子一樣多。”這時,教師再出示3個猴子和2個香蕉,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可能說:“猴子多,香蕉少。”教師再出示3個猴子和4個梨,學生可能說:“猴子少,梨多。”教師可以引導:“剛才你們說猴子多,現在又說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還是少呢?猴子、香蕉、梨這三種水果比較,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誰最多?誰最少?這句話怎樣說合適?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討論。”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討論時各自都發表意見,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機會。然後,各組代表彙報:“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子多;梨最多,香蕉最少。”

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明確了物體的大小多少是從比較中得到的,又讓學生把圖的內容說得連貫、完整、具體,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綜合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同時也保留著直觀動作思維形式。教師要從學生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本著數學來源於生活這一事實,自始至終都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引入課題,創設操作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例如:在教學“7的組成”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拿出7根小棒,再讓學生把這7根小棒分成兩堆。放手讓學生自己擺小棒,很快學生馬上就得出不同種分法,這樣,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很快就得出了7的組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

四、發揮小組作用,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這樣教學,既發揮了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的思路得以開拓,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鍊。

總之,新教材為我們教學改革提供了極為方便而豐富的資源,它系統有效地培養和開發了學生的智力,給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場地,也給師生交往、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交流提供了條件。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7

我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標解讀”,讓我受益匪淺。通過這次學習,我得到了許多收穫,既增長了理論知識,又對工作有很大啟示。課程標準向我們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新觀念。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不斷的學習,樹立終身學的意識,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培訓學習,轉變觀念,投入課改,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下面我就談一下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國加入WTO後,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介入,給教師以新的挑戰。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教師的這桶水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時時給自己"充電",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努力成為學習型、研究型教師,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是“一桶活水”。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否則,就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

二、深刻理解新課標,以不變應萬變。

從課標中,我更加了解到《數學課程標準》在各方面的變革。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充分體現了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創新方法,力求減負等特點。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規範、明瞭和全面。新課標經過了10年的不斷實踐總結比20xx版的新課標有了如下八點變化:1、總體框架結構的變化;2、關於數學觀的變化;3、基本理念的變化;4、課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5、“雙基”變“四基”;6、四個領域名稱的變化;7、課程內容的變化更加註意內容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其中讓我影響最深的是:基本理念的變化,20xx年版“兩句話”: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良好的數學教育”它強調的是數學教育,而不是數學內容,比20x版的說法意義更加廣,它不僅獲得了數學知識,還獲得了數學思想,這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只有終身學習,終身研究,才能超越現在,走向未來。

通過對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更加了解到《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感觸最深的是國小數學新課標的突出特點就是將“雙基”修改為“四基”,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再次研讀《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感受到這次課改絕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要準確把握教師角色

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能創造性使用教材,並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組織者;教師不再只是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善於使學生髮現探索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聖人,而是善於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真誠的合作者。

1、挖掘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

2、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教師要熱情地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成為學生真誠的合作者。

二、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的時空佔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那麼,數學就不在僅僅是書本上板著面孔的枯燥的數學題,數學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提高數學素養,使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去解決問題。

學習完新課標,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今後工作的目標和方向,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只有真正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才能為孩子們奉獻出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8

我通過學習,思想上更清楚了,我們搞創新教學是時代的需求。下面談談我今後如何來搞好創新教學的。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使用新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啟用,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要的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二,搞好創新教學,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面對新課程,教師要首先轉變角色,確認自己的教學身份。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另外,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來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習的實際出發,利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摸索新的學習方法,教師起到從旁協助的作用。

總之,新課程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我們只有跟著新的方向,搞好創新教學,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9

開學後,我重新認真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著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我有著以下幾點看法:

一、充分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求。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基本特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理解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學科新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新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明確教學目標,透徹地去分析和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深層次的教學思想,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設有效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突破重點、破解難點,通過高效合理地利用教材來豐富課堂,讓學生學有所得,增進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踐行理論,並在實踐中檢驗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

我認真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我感受到這次課改絕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課程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著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下面我就談一下我的感受:

一、育人要有新理念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國小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教學要有新方法。

1、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2、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產實踐,所以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這樣,一方面學生會主動聯絡身邊的實際問題來學習數學,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輕愉快的學數學。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10

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

一、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核心。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往往就是“教”,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點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讓他們在反覆練習中掌握這些內容。這樣的教學使得書本成了課堂中的核心,書上怎麼寫,教師就怎麼教,這樣的學習使得學生形成了被動學習的狀態。而新課標則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數學教學的關注重點的不再是以往的課本知識,而是學生的在學習時的一種體驗。對於學習過程的注重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更多的是從興趣出發,學習變得主動並且更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生活即數學。新課標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絡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學生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

三、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模式多元化。

數學教學已經擺脫了以往的教師說學生學的課堂模式,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這些成為了上課中教學的主要模式,教師已經不再是充當“灌輸”的角色,而是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不同的自主模式“領悟”到數學知識,再通過自己所領悟的知識運用於自己的生活,從而使得數學教學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

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更深入細緻的學習和理解。實施國小數學的教育教學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挖掘教學內容中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通過長期的教學過程,逐漸實現課程的整體目標。因此,無論是設計、實施課堂教學方案,還是組織各類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獨立思考或者合作交流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幫助學生形成認真勤奮、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質疑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11

xxxx年6月26日下午,我參加了澄邁縣國小教師全員能力提升培訓,培訓中聽取了縣實驗國小陳雪輝老師對國小階段課程對“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意圖、教學建議、教學方法、教學體會等方面做了詳細的分析與講解,使我受益匪淺。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中對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給出瞭如下的解釋和要求:空間觀念主要是指根據物體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想象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依據語言的描述畫出圖形等。

幾何直觀主要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藉助幾何直觀可以把複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幾何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推理能力的發展應貫穿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在我的教學生涯中給出幾點淺薄的感受。

一、多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獲取對圖形的直觀認識

什麼叫直觀,直是直接,觀是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地說,就是直接看,只許看不許摸行嗎?課堂不是參觀,當然不可以。正如陳雪輝老師所說:學習直觀幾何,就像書上所說採用學生喜愛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等具體、實際的活動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親自觸控、觀察、測量、製作和實驗,把視覺、聽覺、觸覺、動覺等協同起來,強有力地促進心理活動的內化,也可以說成是刺激,從而使學生掌握圖形特徵,形成空間觀念。

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抽象推理、邏輯演繹、嚴格證明的方式要不要?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適當運用,但鑑於中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及認知能力,動手操作、實踐探索似乎更能適應學生“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學習。正如課程標準所言,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製作模型、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變換……”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獲取對圖形的最基本的直觀認識。而且,“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取對圖形的認識”也是空間與圖形教學的重點。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從學生已有出發,以直觀和動手操作為基本手段,注重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對圖形的感受與有關知識建立聯絡,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中並動手實踐。

二、以直觀為立足點,展開想象。

陳雪輝老師的例子舉得好:象教材中安排“旋轉”的教學,先是觀察立體的風車、大轉輪等實物,接著是安排平面三角板的旋轉,最後是畫在紙上三角形的旋轉幫助學生建立了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所以幾何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非常豐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轉化的思想方法,它貫穿幾何教學的始終,在幾何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幾何中的轉化主要是空間問題向平面問題的轉化,轉化是解決幾何問題的常用方法之一,例如通過“割”或“補”可化複雜圖形為已熟知的簡單幾何圖形,從而較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我們可以將數學方法傳遞給學生,而數學眼光卻無法傳遞,故應著重把握好對數學思想的教學,這樣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整個新知識的教學,教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採用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辯論證等方法認識和探索幾何圖形及其性質。讓學生經歷了“大膽想象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12

暑假再一次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其實以前都是匆匆一瞥,沒有細細的品讀。經過這一次的抄寫《新課程標準》,我感受頗深。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指出:課程內容既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學科的特徵,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它不僅包括數學的結論,也應包括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和數學思想方法。課程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有利於學生經驗、思考與探索。內容的組織要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係,直觀與抽象的關係,生活化、情境化與知識系統性的關係。在現在的素質教育下,教師不只是要教會學生這一道數學題,教師應該起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把數學與生活聯絡起來,在數學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數學課本里每學期都會出現幾節活動課,但是很多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都會把它忽略掉,或是簡單的一筆帶過。學習過新課標後,才明白數學活動對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在數學活動中應該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並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體驗數學活動經驗。同時,在數學活動中,教師給學生適實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增強信心。

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教好每一個學生,做一個合格的教師。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13

通過學習《20xx年版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並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國小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國小數學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通過這次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標,再結合具體的工作實踐,我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絡。

三、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於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於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還要我們教者細心揣摩發現與數學背景相關的素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逐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14

近來,我通過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認識到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數學教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公共基礎的地位,課程設計要適應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需要,使學生掌握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並使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新課標是編排教材的依據,是十年的實踐結果和經驗的進一步提煉總結,新課標修改後:雙基變四基。20xx年版:“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20xx年版 “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並把“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新課程對國小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節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15

10月末我隨遼寧省教育廳高中處組織的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典型學校校長赴山東、上海、浙江調研學習。通過聽取校長介紹、座談答疑、聽課及參觀學校的方式,瞭解普通高中特色發展和多樣化發展狀況,尤其是試點省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學校的發展設計,包括課程設計、師資調配、選課準備、走班制設計及後勤保障措施等,及其學校對課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理性反思。通過這次調研學習收穫很大,現總結如下:

一、思想認識上有了提高

1、不再猶豫。把選擇權力還給學生和高校。把選擇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按照學習興趣選擇自己學習的科目。把招生的權利還給高校,高校才能按照了自己的辦學特點,選擇適合自己學校的學生,這樣才能夠把學校辦好,選擇的權利,是未來的方向,也是全世界的主流。是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手段。為了落實立德樹人,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升級為核心素養。這次招考改革,教材改革,是為了落實核心素養,這是國家的大政方針。這次改革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主流是國家的教育方針,改革必須進行下去,不要再猶豫改不改,而是必須思考和做好怎樣的改革才更有利於教育教學。

2、不再恐懼。通過學習和實地考察,改革確實對學校教學帶來一定的衝擊,但通過和省廳領導及基礎研訊中心同志的交流,發現遼寧省出臺的檔案,已經可能性地規避了這些問題。作為基層學校的管理者和一線教師,不應該有所恐懼。如果我們有恐懼,肯定會把這種恐懼傳遞給學生和家長,就會帶來整個社會的恐慌。只要我們認真宣傳引導,精心的安排學校的活動,會減少因改革而對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從青島十五中就能看出分層走班教學,並不是因為新大學聯考而進行的。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精確性以及科學性,為了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就得分層走班教學。藉著這次改革的機會,可能會從深層次上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改革一定會對學校的發展帶來機遇和風險,抓住這次機遇,學校就會有新的發展,沒有抓住這次機遇,學校就可能停滯不前甚至落後。

二、還有兩個方面的擔心

對於新大學聯考以後,有兩件事情我比較擔心,第一個擔心是,老師對教材不熟悉,還是按照原來的想法進行教學,講必修教材時把選修內容穿插在內,這樣就加深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高一課時就可能出現不足。第二個擔心的是,高一學習任務本來就比較重,一是高一學生不適應高中學習節奏,二是高一開設的科目較多,三是高中課程難度明顯加大。現在是高一學習之後要進行學業考試還都想得到的等級。這樣他們就會拼命地進行學習,這樣一些社團活動可能會受到衝擊。

三、個人體三點建議

1、建議省裡,抓緊時間組建教師培訓隊伍。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把內容標準和評價標準吃透,學考要求到什麼層面,等級考要求在什麼層面。在高一教學的時候要嚴格把握,否則就會對高一教學帶來很大的壓力,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2、建議以後參加調研的時候,能分層次看學校,學苗素質好的學校和學苗素質相對弱的學校,教學硬體強的學校和教學硬體差的學校,還有農村地區的學校也要看看,這樣就能聽到不同的聲音。

3、建議依據教學質量高低或者是按照辦學特色,讓他們做出適合自己學校的課程設定作為典型學校,供其它學校進行參考學習。

四、學校面臨四個任務

1、規劃好適合學校特點的課程設定

2、為分層走班做好硬體的準備

3、做好自己學校分層走班的方案

4、抓緊時間培訓學校教師

總之這次調研學習收穫很多,回來後要認真的消化理解,為我校的新大學聯考做好準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ndetihui/1kg9o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