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一、觀教材編排體系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統計

老師們,我想首先對人教版教材關於統計這塊知識的編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和展望。)

各冊的目標定位:

一年級目標:

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會用畫正字或自己喜歡的方法收集資料,會看簡單的統計圖,並學會以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並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

二年級上冊目標:

繼續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同時還要求學生學會以一格表示兩個單位的統計圖,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

二年級下冊目標:

1、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年級下冊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新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學會看這兩種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資料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二、本冊教學內容編排思考

我認為本冊的教學內容有三大看點:

看點一:比較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略:例1(教學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1)是在前面學習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設計了測量體重的情境,通過統計全班同學一年級和二年級時的體重,先分別用單式統計表表示,再引出複式統計表。

(2)由於學生已經學過單式統計表,複式統計表的填寫可讓學生自主探索後合作交流,最後全班進行討論達成共識,明確單式統計表和複式統計表的聯絡和區別。

(3)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可讓學生獨立思考,尤其是第3問,要讓學生多發表想法,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同學提出合理的建議,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祥細說明:例1中出現了複式統計表,它是在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設計了學生熟悉的檢查身體的情境(如上頁圖)。首先統計學生剛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和現在的體重情況,並把資料填入單式統計表中,然後提出:如何在一個統計表裡表示呢?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複式統計表,並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設計的三個問題中有一個發散性的.問題:你還能發現什麼?學生可在觀察的基礎上獨立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由於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用正字記錄法,本冊教材中沒有再出現提示,在學生收集兩年的體重資料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點撥。由於學生已經具有填寫單式統計表的基礎,在把兩年的體重資料填入一張複式統計表中時,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留有一定的空間,首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填寫,然後小組合作交流,最後全班集體討論形成共識,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明確單式統計表與複式統計表的聯絡與區別。根據統計表回答的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嘗試完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從統計表中發現更多的問題。如,組織學生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學生提些合理化建議等,從而明確統計的作用與意義。

2、做一做安排的是對學生參加各種課外小組活動人數的統計,可以組織學生互相交流,獨立完成資料的收集、整理並把資料填入複式統計表中。在複式統計表中給出了一個班級參加四種課外小組活動的人數,其餘的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本班或其他班級的情況進行調查統計,然後對統計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並討論回答統計表後面的四個問題。教材所呈現的內容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

看點二: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5個單位的)

略:例2(認識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1)通過統計某路口20分鐘過往車輛的數量,使學生經歷收集隨機出現的資料的過程,並學習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方法表示數量,並根據統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

(2)沒有條件進行現場統計的學校,可通過放錄影或做遊戲的形式進行統計,統計時注意用畫正字記錄,便於用1格表示5個單位。學生可在教師引導下獨立完成統計圖,如果在統計過程中出現不是整5的資料,可在條形圖上方把資料標明,條形圖位置要基本準確。

(3)回答問題,先獨立思考,再進行全班交流,第4小題要讓學生多發表想法。

教參詳細說明:例2是在學習了簡單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通過統計某路口過往車輛數量,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與方法,同時使學生體驗動態的統計過程(如上頁圖)。從資料來看,當在一條比較寬闊的馬路上統計20分鐘後,所得到的資料比較大,教材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用每個表示2輛汽車,最多要畫幾個呢?太麻煩了,怎麼辦呢?這是例2的一個重點內容。

教材中雖然給出了過往車輛的資料,但教師可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做具體處理,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現場收集,也可以用播放錄影的形式讓學生記錄、採集資料。在記錄資料時,教師要明確要求用正字記錄法,對得到的資料,教師可有意識地加以整理,便於用一個表示5輛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師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個單位的統計圖的製作。

例2後面的做一做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提供的素材把統計引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如有條件可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從而加深理解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看點三:注意滲透根據統計結果進行預測的思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這麼一個細節,在例二中一共有四個問題,其中最後一個問題是:

20分鐘後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這在以前是不曾出現的。這可以說明什麼問題呢?我認為這是一種知識上的遞進,它通過一步步的培養學生對統計的結果提出問題,並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預測,逐步讓學生明確統計的結果帶來的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統計不僅可以呈現事物的狀況,而且通過對統計結果的分析,還可以發現事物內部的規律,預測事物發展的情況,指導以後的工作。不論國界和所從事的工作,一些基本的統計觀念卻是人們普遍應當具備的。

英國的PeterHolmes在1980年提出統計觀念表現在5個方面:(1)資料的收集;(2)資料的記錄與表示;(3)資料的提煉;(4)資料與概率的關係;(5)對資料進行解釋並作出推斷。

統計觀念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1)資料的收集、記錄和整理能力;(2)對資料的分析、處理並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3)對資料和統計資訊有良好的判斷能力。

我想本冊比較關注的就是對資料的分析、處理並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的培養。教材中對此的安排如例2及後面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二的第2、3、4題,讓學生根統計結果預測20分鐘後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什麼車?根據五年級比二年級近視的人多,根據一週每天電視機銷售情況和學生需要增添什麼圖書等提出合理化建議。在教學的時候可讓學生大膽猜測,並說明猜測的理由,使學生明確根據統計圖表可以進行簡單的預測,以便作出較為合理的判斷。

三、課時劃分建議

(1)可分三課時

課時一:106頁的例一和108頁的做一做

課時二:109頁的例二和111頁的做一做

課時三:112、113頁的練習二十二

(2)各課時目標

課時一:1、體驗資料的收集和整理過程,掌握資料的收集整理方法。

2、探索填寫比較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3、讓學生感知統計的作用和意義。

課時二:1、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據統計表提供的資料初步掌握繪製統計圖的方法(1格表示5個單位)。

2、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並作出合理的預測。

3、進一步體會統計圖的決策作用。

課時三:1、通過練習進一步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

2、進一步掌握簡單複式統計表填寫和一1格表示5個單位的統計圖的繪製。

3、感知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起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建議

1.注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2.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

3.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髮揮主體作用。

4.注意讓學生體會統計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有待認真深入思考後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nm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