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精華】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彙總五篇

【精華】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彙總五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彙總五篇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 、上學期工作回顧及學生情況分析:

上學期期末參加考試人數31人,及格率93.5 %,平均分86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43,優生率61%.

本班學生總體上說比較愛學,對一些基礎的知識大部分學生能紮實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弱,學習基礎又不紮實,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本學期將針對班級實際情況,切實提高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二、本冊教材的教學任務、要求及重點:

教學任務:本冊教材內容包括:比例,圓柱、圓錐和球,簡單的統計,整理和複習等四個部分。

教學要求:

1、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徵,掌握幾何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學會正確計算它們的體積。

2、學會繪製複式統計表和統計圖,並能看懂、分析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所說明的問題。

3、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解比例,能正確判別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比例應用題。

4、通過國小數學知識的系統複習整理,鞏固和深化所學的數學知識,提高計算和解題能力,培養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圓柱、圓錐 ,比例的應用,國小階段主要數學知識的複習。

三、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創造參與教學活動的情境,努力構建“和諧有效”課堂,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比較等活動,先形象具體,後抽象概括,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2、 在教學中還要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教給學生恰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絡。

3、 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4、 抓好育尖補差工作,利用課餘時間為他們補課。

四、教學進度安排:

單元教學內容課時周次安排一比例

1、意義和性質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3、比例的應用

4、複習

5、活動課

6、單元檢測第2--5週二,圓柱和圓錐1、圓柱2、圓錐3、複習4、單元檢測第7--9週三,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1、統計表2、統計圖3、活動課4、複習5、單元檢測第10--11週四、總複習25第12周至期末。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全冊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會計算圓柱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2.使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會用兩種不同的折線分別表示兩組數量的變化情況,會利用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資料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3.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會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4.使學生通過系統的複習,鞏固和加深理解國小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更好地培養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並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力。

二、單元教學目標圓柱和圓錐: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2、使學生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會計算。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答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4、結合圓柱、圓錐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測、估計.5、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簡單的判斷、推理的能力。6、培養學生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中的形體特徵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感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學會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簡單的統計:1、使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初步瞭解它的特點和作用;能完成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時的描點、連線等工作。2.使學生能根據繪製的統計圖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3.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比例: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2、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3、使學生能夠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4、通過比例教學,使學生進一步受到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總複習:1、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演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2、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學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簡單變換,能夠進行簡單的估算或應用。3、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能夠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的畫圖、測量等技能。4、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知識,能夠看懂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並能夠利用統計圖表中的資料和求得的平均數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5、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應用題和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本冊教材的重點、難點1.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特徵;學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瞭解體積的推導過程。2、培養學生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和根據統計圖中的資料分析問題,加強學生對統計思想和方法的認識。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會運用比例知識接應用題。能運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加強整數、分數運算和比例之間的聯絡。4、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和加深,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更好達到國小數學教學的預定目標。

四、班級情況簡析及措施全班共53人。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絕大多數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實行分工合作,各盡其責。能充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資訊。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對數學不感興趣,學習被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有困難,特別對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分析存在問題。還有個別學生比較聰明,但學習不勤奮,成績不突出。

五、教學措施1、進一步培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2、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3、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以及遷移類推的能力;4、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5、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7、加強口算練習,學會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逐步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8、能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9、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10、能掌握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換算。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工作思路和目標:

本學期,我組將進一步完善推進學科組建設,增強服務意識,進一步強化教科研意識,加強教科研過程管理,重視教科研成果的輻射推廣,拓展教科研空間,立足於學校的辦學品味,立足於教師的專業發展,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開展教科研活動。

二、方法措施:

(一)紮實推進教學教研常規工作,增強教研工作的實效性

教學科研是學校的生命線,把科研工作與教師的教學實際緊密聯絡,紮實推進教學科研工作,增強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使教研工作真正地做到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為教學服務。

1、繼續堅持每週三的教研活動,採用理論學習、座談交流、網路研討、課題活動等形式開展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研活動,對教師參加教研活動時的到會情況進行記錄。

2、繼續堅持規範化備課。教案的備寫要規範化,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學過程,作業設計,板書設計要齊全,每三節課至少要有一節課的反思。

3、作好課堂教學指導,強化質量意識。本學期將嚴把課堂教學質量觀,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為我組教師的重點工作。嚴禁教師無準備上課,無教案上課,努力克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注重課堂教學的過程管理,繼續配合校領導實行推門聽課、跟蹤聽課、點評交流、量化打分,對教師們的教學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檢查和指導,努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4、對於作業的設計、佈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選、精練、精批、精講”和“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嚴格控制作業量及作業時間,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調動學習積極性。作業批改要及時、認真、細緻、規範,不允許錯批、漏批、學生代批的現象發生。對學困生的作業要儘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時輔導,以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成績。

(二)學、研、培結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加強數學教師隊伍建設

1、作好校本培訓工作,提高數學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一方面邀請知名教育專家、教研員等來校做專題講座,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學校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的作用,利用教師之間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有效地開展培訓。

2、繼續認真做好課堂教學研究工作,把“做課”作為我們數學教研組的一個亮點。

3、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為青年教師的發展創造環境,為其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和展示的平臺,在教師中進行“一幫一”的拜師活動,配合教科室開展“青藍工程”師徒彙報課,開展同年級教師相互聽課活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4、開展聽課、評課的研討活動,每學期不少於15次,對本學科教師至少聽課10節。教師之間通過互相聽課、評課,取長補短,加強教學研討交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

(三)開展網路教研,創教研特色

在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的資訊時代,網路改變了傳統的教研模式,為學校教研工作開闢了一個新天地。在本學期,我們將進一步發揮網路教研的優勢,利用蘆花部落格群,開展網路教研,繼續把網路教研作為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務。

三、數學教研組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訂數學學科組計劃及活動安排。

2、蘆花工作室新增成員資訊登記。

3、啟動學科組活動。

4、預約聽課活動報名,繼續推進網路教研。

5、區青年教師賽課報名、選拔。

6、落實月投稿。

四月份:

1、開展學科組教研活動。

2、開展同年級教師相互聽課活動。

3、組繼續推進蘆花網路教研。

4、做好青年教師賽課磨課工作。

5、落實月投稿。

6、檢查教師備課、學生作業

五月份:

1、蘆花工作室教師展示課。

2、開展同年級教師相互聽課活動。

3、組繼續推進蘆花網路教研。

4、積極參加區教科研相關活動及學科論文評比。

5、落實月投稿。

六/七月份:

1、開展同年級教師相互聽課活動。

2、組繼續推進蘆花網路教研。

3、落實月投稿。

4、檢查教師備課、學生作業。

5、收集整理教科研檔案、成果。

6、總結數學學科組工作。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中提出,要讓學生"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國小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的教學佔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這部分知識,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

細緻地審題,弄明白題意,是準確解答應用題的先決條件。因此,在教學中可先讓學生根據解題要求找出題中直接條件和間接條件,構建起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絡,確定數量關係。為了便於分析問題中的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相依關係,審題時可要求學生邊讀題邊思考,用不同的符號劃出條件和問題或用線段圖把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表示出來。

為了培養兒童細緻審題的習慣,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題目同時出現,讓學生分析計算。例如:①圖書室的科技書與故事書共3000冊,科技書的冊數是故事書的2/3,有科技書多少冊?

②圖書室有故事書3000冊,科技書冊數是故事書的2/3,有科技書多少冊?

題①中3000冊為共有數,題②中3000冊是一種的,因此計算方法不相同。經常進行此類練習,就容易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二、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往往習慣於模仿教師和例題的解答方法,機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給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推理方法,幫助學生明確解題思路至關重要。分析法和綜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

所謂分析法,就是從應用題中欲求的問題出發進行分析,首先考慮,為了解題需要哪些條件,而這些條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條件都能在題目中找到為止。例如:甲車一次運煤300千克,乙車比甲車多運50千克,兩車一次共運煤多少千克?

指導學生口述,要求兩車一次共運煤多少千克?根據題意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甲車運的和乙車運的)?題中列出的條件哪個是已知的(甲車運的),哪個是未知的(乙車運的),應先求什麼(乙車運的300+50=350)?然後再求什麼(兩車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綜合法是從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出發,通過分析推匯出題中要求的問題。如上例,引導學生這樣想:知道甲車運煤300千克,乙車比甲車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車運煤重量(300+50=350),有了這個條件就能求出兩車一共運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過上面題的兩種解法可以看出,不論是用分析法還是用綜合法,都要把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結合起來考慮,所求問題是思考方向,已知條件是解題的依據。

三、對易混淆的問題進行對比分析。

對一些有聯絡而又容易混淆的應用題可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例如: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學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們分不清是用乘法還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計算時需不需要加括號。因此,可安排下列一組題進行對比教學。

①果園裡有梨樹120棵,蘋果樹佔梨樹的1/3,有蘋果樹多少棵?

②果園裡有梨樹120棵,佔蘋果樹的1/3,有蘋果樹多少棵?

③果園裡有梨樹120棵,蘋果樹比梨樹少1/3,有蘋果樹多少棵?

④果園裡有梨樹120棵,比蘋果樹少1/3,有蘋果樹多少棵?

⑤果園裡有梨樹120棵,蘋果樹比梨樹多1/3,有蘋果棵多少棵?

⑥果園裡有梨樹120棵,比蘋果樹多1/3,有蘋果樹多少棵?

兩數相比較,以後面的數為標準數,前面的數為比較數,即與誰相比誰為標準數(通常設標準數為1)。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與已知一個數的幾分幾之是多少,求這個數。這兩類應用題的相同點是:都知道比較數佔標準數的幾分之幾;不同點是:前者是已知標準數求比較數,後者是已知比較數求標準數。題①、③、⑤都是蘋果樹與梨樹相比較,梨樹的棵數為標準數,蘋果樹的棵數為比較數,梨樹的棵數已經知道,因此,它們屬於前類用乘法。題②、④、⑥都是梨樹與蘋果樹相比較,蘋果樹的棵數為標準數,梨樹的棵樹為比較數,蘋果樹的棵數為標準數,梨樹的棵數為比較數,蘋果樹的棵數題目中都不知道,因此,它屬於後類用除法。題①、②中比較數佔標準數的幾分之幾已經知道,計算時不用“括號”,題③、④、⑤、⑥中比較數佔標準數的幾分之幾不知道,需由1加幾分之幾和1減幾分之幾求得,因此計算時需加“括號”。

四、讓學生理解典型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

在教學中還應將重點放在數量關係的理解之上:

1、要求學生掌握常見的數量關係。如:速度、時間、路程、單價、數量、總價、工效、時間、工作總量等,這些數量之間的各種關係,並要求能熟練地加以運用,讓學生根據這樣數量關係對應用題加以歸類,匯出行程、工程等應用題。

2、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學生在解題中,抓住題中的關鍵點(俗稱中間問題)。例如:某人駕車5小時行300千米,照這樣計算,從甲地到乙地有240千米,此人駕車幾小時可以到達?此題在教學中就要注意讓學生抓住不變數(速度),要抓住不變數就必須充分理解,照這樣計算的含義就是速度不變,從而找到解題的關鍵。這樣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在解題中要用到兩個數量關係式,並將之正確運用,就需要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五、要引導學生自編應用題。

讓學生了解應用題的結構,重視自編應用題的教學,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環節。在低年級進行簡單應用題教學時,就讓學生了解一道應用題總題由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兩部分組成,因此,可進行填空練習。

如:(1)學校舉行運動會有女運動員153人,男運動員比女運動員多37人,________?(補問題)

(2)學校舉行運動會,有女運動員153人,________,一共有多少人?(補合適條件)

在高年級要引導學生自編應用題,通過自編,使學生認識和掌握各類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如:

1、按指定算式編題:如按算式240×1/3=?編一道應用題。

2、把一種應用題改編成另一種形式的應用題:如我班有45名學生,女生佔2/5,女生有多少人?把它改編成一道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3、指定題目型別編題,如編道反比例應用題。

指導學生自編應用題,應讓學生結合實際,編寫他們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以上是對國小數學應用題教學的一些淺顯認識,在實際教學中,不論何種型別的應用題要注意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以讓學生在今後漫長的學習生涯中能自覺地去掌握更多、更廣的數學知識,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較為堅實的學習基礎。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一年半的數學學習,二(7)班學生基本上具備一定的數學意識、數學理解能力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多數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自律性,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高,興趣濃;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比較熟練。但由於新教材“解決問題”等教材編排的特殊性,大多數學生對如何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和分析問題上存在欠缺。同時二(7)班還有少部分學生學習習慣特不好,作業速度特別慢,學習懶散,自控能力又較低,學習依賴性也較強。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一)數與代數教學內容

1.表內除法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兩段編排分散難點,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時間。

2.萬以內數的認識。

仍分兩段: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但更強調培養數感。

3.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

(2)增加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和估算

4.量的計量

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

5.數學廣角(排列組合、推理)

繼續探索稍複雜的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

如圖形的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迴圈變化。

一個數列每相鄰兩項的差組成新的數列是等差數列。

6.解決問題

結合所學的知識,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單獨安排一個單元。

(2)結合各部分知識,安排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

結合計算教學內容進行。

結合其他教學內容安排例題或練習。

(二)空間與圖形

圖形與變換(包括:平移和旋轉、銳角和鈍角)

(三)統計

(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仍然讓學生學習簡單的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四)實踐活動(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兩個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的編排還處於一個開始階段,對實踐活動的認識也各不相同,究竟什麼樣的活動才叫實踐活動,應該怎樣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分哪幾個層次,在教材上應該怎麼呈現,這確實是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們認識的水平而言,我們認為可以分兩個方面,一是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如“生活中的數學”。二是單獨安排,大體上可以分這樣幾個層次:1.在活動中鞏固數學知識。2.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3.體會課題研究的過程。 我們的實踐活動,一定要讓學生活動起來,在活動中體會、應用數學知識。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銳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列的簡單排列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認識及 加、減法筆算,表內除法以及用數學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萬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教學措施

1.紮實認真的學習和實踐新課標,用心琢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2.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努力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力求讓學生收穫不同的數學知識,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發展。

3.課堂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培養學生數學方面的綜合素養,為他們的後續發展打好基礎。

4.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努力建立快樂的數學課堂,讓學生輕鬆開心的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5.積極參與集體備課,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並能及時記錄平時的教學感悟,多反思自己的教學,多學習名師大師的思想和方法,爭取讓自己的教學有特色,有提高。

6.加強學習與研究,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做個學校、家長、學生滿意的好教師。

7.勤於和家長聯絡,多和家長交流孩子的學習情況,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援,讓孩子在學校和家裡都得到最好的發展。

8.根據學情分析,我將對後30%學生進行上課紀律的教育、作業速度的訓練,以使他們獲得更好的發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致力於培養這些學生與其他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加強課堂互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們在具體情境、動態交流中學習數學知識,共同發展。

六、教學進度

七、學期教改研究專題

本學期將結合由自己負責的市級課題《國小數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進行有關“生活化” 的專題性研究:

1.充分利用生活資源來“解決問題”

新教材中沒有了以往教材中“應用題”的編排,在編排上“解決問題”教學與原“應用題”有著很大的不同。以前的“應用題”是獨立於其他知識單獨編排的,與其他知識的結合不夠緊密。新教材中,“解決問題”的編排是融於其他知識中的,在學生掌握了相關的數學知識後,給學生創設現實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比如第一單元和第四單元,就是結合計算知識教學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又如在空間與圖形的有關單元,教學利用這些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等等。所以,作為教材實施者,要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教好“解決問題”。

2. 結合現實情境感受大數的意義

教學中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數感:數的現實含義;與自己熟悉的數建立聯絡;建立數的表象,培養數感。

3.通過生活實踐體驗“實踐活動”

通過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剪一剪”、“有多重”。在教學中我將注重通過活動,讓學生鞏固數學知識,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ev1j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