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精選14篇)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精選14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精選14篇)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1

教學內容:

歌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歌詞、學唱歌曲、學生自己為歌曲創編動作等一系列活動

2.讓學生在反覆聆聽與演唱中學會這首歌曲

3.能準確地演唱歌曲,表達歌曲情緒。

教學過程:

一、課堂匯入

師:老師想問一下同學們都見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嗎?

生:見過。

師:那誰能為老師描述一下國旗的樣子呢?

生1:國旗是紅色的;

生2:國旗是長方形的;

生3:國旗上有五顆金黃色的五角星。

2.學生思考什麼場合升國旗、奏國歌

師:同學們回答得真棒,那誰能告訴老師在什麼樣的場合中會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呢?同學們想一想!

(可引導學生思考)

生:每週一學校都會有升旗儀式,就會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3、國旗美麗嗎?生回答後,師揭題。

二、學習新歌曲

師:全體同學請坐,今天這節課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歌唱國旗的好聽歌曲,名字就叫《國旗國旗真美麗》,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這首歌曲當中是怎樣歌唱我們美麗的國旗的?歌詞寫到了什麼?我們從畫面上看到了什麼?

1.教師播放多媒體課講,學生仔細聆聽和現看

師:我們同學們都從畫面上看到了什麼呀?

生1:我看到有白鴿。師:象徵和平與友誼的白鴿。

生2:校園、還有少先隊員。師:有可愛美麗的校園和朝氣蓬勃的少先隊員們。

師:那歌詞中是怎樣歌唱國旗的呢?

生答:唱到了國旗很美麗,金色的五角星,還有我願變朵小紅雲。

2.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師:那我們一起有感情地來朗讀歌詞(老師在螢幕上打出歌曲歌詞)。

國旗國旗真美麗,

金星金星照大地,

我願變朵小紅雲,

飛上藍天親親您。

找一名同學起來範讀歌詞。

師:那這首歌曲的情緒是什麼樣的呢?舉手告訴老師。

生:好像聽起來比較舒服,速度還比較慢。

師:那現在就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來學習這首歌曲吧!

3.學唱歌曲

(1)老師分句教唱歌曲,連續兩遍。

(2)最後一句歌詞節奏有所變化,教師範唱,學生跟著老師模唱。

(3)集體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整地演唱一遍。

(4)請一位同學到臺前來表演唱(其餘同學用拍手的方式拍出節奏)。

4.學生講述五角星的含義。

師:我們今天學習了《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我們知道了國旗的顏色是……

生齊答:紅色的。

師:國旗的左上角有五顆金燦燦的`五角星,一顆……(生:大的),四顆……(生:小的)。老師想問問這五顆五角星分別代表了什麼含義呢?

生答:大的代表黨。

師:大五角星代表了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生答:四顆小的代表人民。

師:四顆小的五角星代表了全國各族人民,這裡就包括我們每一位可愛的同學。我們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

國旗是一個國家、民族尊嚴的象徵,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要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熱愛國旗,今天老師就想請同學們和老師共同來製作一面國旗,你們說好不好?(好)

8.教師和學生共同製作國旗

紅色的旗面、五顆未粘好的五角星,老師和學生共同製作。

9.集體演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一名學生代表手拿國旗,全體同學跟隨音樂節奏左右晃動身體,高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三、課堂小結

四、作業佈置

熟練歌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驗音樂所表現的情緒,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2、鼓勵幼兒用多種形式創造性的表現音樂;

3、引導幼兒熟悉樂曲的旋律,簡單瞭解ABCA的曲式。

[活動準備]

1、《春天來了》、《春之歌》音帶、春天的大背景圖,剪出好多小圖片(太陽、雲朵、小燕子、布穀鳥、小草、各色花、柳樹葉、迎春花、蜜蜂、蝴蝶)春天仙子的服裝及裝飾物(柳葉、花)

2、彩紙、色卡紙、亮光紙、塑料紙、硬紙板、木棒、各種瓶(飲料瓶、玻璃瓶等)

3、膠水、雙面膠、透明膠帶、水彩筆、剪刀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春天來了》做動作進教室

2、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1)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

(2)你喜歡春天嗎?為什麼?小結:剛才小朋友們都說得很棒。春天來了,萬物甦醒,桃紅柳綠,百花盛開……多美啊!(課件)

今天,春姑娘送給小朋友一個禮物,你們猜猜是什麼?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播放音樂,請小朋友輕輕的閉上眼睛欣賞,體會一下有什麼感覺?

欣賞後回答:

a、你有什麼感覺?(優美、明朗)

b、聽這首曲子使你想到了什麼?(春姑娘、花仙子、蝴蝶、小鳥等春天的'花草樹木小動物)

c、你想一想怎樣表現出來?

d、請小朋友給這首優美的曲子取個好聽的名字。

2、教師介紹曲子:

老師也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春之歌》,這是一首無詞歌,作者是門德爾鬆。

結合觀看課件(ABCA),再欣賞一遍樂曲,聽一聽可以分為幾部分?(四部分ABCA)

3、逐段分析樂曲的結構以及所表達的美好情感,啟發幼兒說出這首樂曲組成,鼓勵幼兒大膽嘗演來分析,表達樂曲的結構性質、情感內容。

(1)欣賞第一段音樂。

師:聽了這段音樂後,你感覺如何,你好像看到了什麼?請用動作表演出來。

小結:這段音樂歡快活潑,好像看到了春姑娘和小朋友手拉手來到草地上。

請小朋友們一起來表演,聽音樂表演第一段

(2)欣賞第二段音樂。

師:你覺得這段音樂與第一段音樂有什麼不同,你覺得好像發生了什麼事?

小結:這段音樂掀起了高潮,來了一群小動物,他們一起在花叢裡繞著花飛舞。

請小朋友們學一學,聽音樂一起表演第二段

(3)欣賞第三段音樂。

師:你覺得這一段音樂有什麼不同,好像發生了什麼事?

小結:這一段音樂比較婉轉,原來是蜜蜂和蝴蝶出來了,大家都去追它們。

請小朋友們一起表演,聽音樂表演第三段

(4)欣賞第四段音樂。

師:這一段音樂熟悉嗎?它又回到了第一段,大家都一起在草地上、花叢裡快樂的跳舞、遊戲真快樂。

請小朋友們一起表演,聽音樂表演第四段

4、請幼兒完整欣賞樂曲,隨畫面出現配樂解說詞。

(1)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春風輕輕地吹著。綠油油的小草從泥土裡鑽出來,野花到處都是,漂亮極了!春姑娘和小朋友們手拉手一起來到草地上。

(2)一群小動物也出來玩了,他們一起繞著花飛舞。

(3)美麗的蝴蝶也飛來了,它們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看!那隻紅蝴蝶真漂亮,春姑娘和小朋友們一起去追蝴蝶。

(4)大家玩的

越來越高興了,一起在草地上、在花從中快樂的跳舞、遊戲。

5、教師與幼兒一起聽音樂解說表演樂曲

6、這麼美的春天多讓人陶醉啊!小朋友,你還想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呢?

a 用漂亮的畫筆把春天畫出來;

b 用彩紙把春天貼出來c用橡皮泥捏出來;

d 用拼插插出春天的花;

e 用廢舊物品製作f製作春姑娘的衣服。

讓我們一起來佈置美麗的春天吧!小朋友們可以自由選擇畫、貼、捏等方法創作春天景象的作品。(一邊聆聽音樂)

三、結束部分:

1、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找春天,說春天,唱春天,畫春天,大家多開心。啊!在老師眼裡你們就像是一群春天的小天使,可愛極了!讓咱們一起聽著春天的音樂,跳起來吧!

2、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去玩好不好?聽音樂出教室,自然結束。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對詩詞歌賦、繪畫、舞蹈、音樂藝術的鑑賞,使學生學會運用簡單的藝術表現方法,親自參與藝術實踐和藝術表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詩詞、歌賦、繪畫、演奏、舞蹈、製作等去謳歌讚美春天,從中領略藝術的無窮魅力,繼而產生熱愛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謳歌大自然的美好心願。

重點難點:

重點:歌曲的表演及情感的體驗。

難點: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了解藝術是相通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軟體、鋼琴、水彩、剪紙、圖畫紙、頭飾。

教案設計:

一、組織教學:

教師有意在室中佈置幾盆花,學生隨鋼琴曲《春之歌》進入教室,按半圓形位置坐好。

設計意圖:舒緩、柔和、優美的鋼琴曲《春之歌》,加上幾盆含苞欲放的花給學生帶來的絮絮春意,引發出他們對春天思索的興趣。

二、匯入

1、春天來了,大自然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欣賞圖片集——春天的大自然(放多媒體軟體)

2、學生配樂朗誦《春天在哪裡》,學生自選頭飾表演舞蹈劇:《春天在哪裡》

春天到了,積雪慢慢融化,大地從沉睡中甦醒,小燕子飛來了,在枝頭上高唱,小狗也出來了,小兔子也出來了,花兒開了,柳枝吐出了嫩芽,泥土散發出芳香。蝴蝶、蜜蜂跳著歡快的舞蹈。瞧,小朋友們也跑來了。他們手拉著手,歡呼著,跳躍著,歌唱著美麗的春天。(放歌曲《春天在哪裡》部分學生舞蹈)

春天是發芽的季節,我們是求知、憧憬的季節,春天是我們,我們是春天,春天和我們永遠是夥伴!

師:同學們讓我們隨著春天的旋律,踏著青春的`腳步,去擁抱春天,歌唱春天吧!

設計意圖:通過舞蹈劇《春天來了》創造一種歡快、愉悅、熱烈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新課教學

1、有感情地朗誦歌詞,並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劃拍方式為歌曲伴奏。

2、指導學生用歡快、明亮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

1、教師範唱讓學生感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春天。激發學生學習的渴望和熱愛春天的情感。

2、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己實踐採取不同的劃拍方式,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特點,從而解決歌曲中的難點。

3、引導學生用歌聲感受春天的同時提高學生歌曲演唱能力。

四、學習交流、展示及實踐

歌頌讚美春天的詩句、歌(樂)曲、繪畫作品、舞蹈等你們知道哪些?

學生集體討論後儘量用“詩”“畫”“樂”相結合的形式展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多種藝術形式去感受春天,讚美春天,共同分享春天帶來的喜悅,同時學生的才藝得到展示,藝術能力得到提高。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結合生活中的經驗,用敲擊、動作等方式探索、感知、體驗音的強弱;

重點難點

1.學習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強弱對比的手法來演唱歌曲。

2.分辨音的強弱,並用唱、拍等不同形式來表現音的強弱。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打擊樂器等。

教學流程

一、師生問好!

要求:輕巧、有彈性。

二、新課教學。

一)新課謎語匯入:

圓圓一隻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見了愛打它,一打就說咚咚咚。

二)玩樂器:

1.認識樂器:大鼓和小鼓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個鼓朋友,一個叫大鼓。

2.通過敲擊、觀察正確分辨大小鼓在聲響、形狀、敲擊方式上的區別。

師:大鼓小鼓真有禮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們問好呢?運用生動的語言邀請學生進行樂器的敲擊。

3.找出合適襯詞,為歌曲學唱做好準備

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為大小鼓在聲響和擊奏方式上分別找出合適的襯詞。鼓勵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選擇一個*合適的詞語,運用於歌曲的學唱而並非完全一致的按照書本上的來進行,這樣做的目的'是尊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同時有效的提升了他們對於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積極性。

三)歌曲教學。

1.通過使用教師設計的課件,讓學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運用聽唱法、模唱法進行歌曲旋律的學習。

2.教師進行歌曲的範唱。

3.學生將自己在前一環節選擇好的襯詞便成歌曲的歌詞,並進行演唱,教師協助學生完成學唱的過程,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充分的給予其個人發揮的空間,並適時幫助學生解決在練唱時的困難。

4.完整的演唱所學習的歌曲,分組合作來進行演唱。可由一個組演唱歌詞,一個組演唱襯詞。輪流來。

5.教師對所有同學的表現進行肯定。

6.音的強弱—遊戲、演唱、演奏環節

7.律動、創編

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物體進行歌詞的創編。如發現學生在創編的過程中有困難,可啟發他們觀察生活中的小動物,模仿動物的叫聲來改編歌詞。(例:公雞在唱歌喔喔,小雞在唱歌嘰嘰嘰……)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歌詞後,教師拿出動物的頭套,讓學生模仿動物的律動,邊唱,邊表演。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選擇用樂器為他們伴奏。在唱唱、奏奏、跳跳中完成本課。

三、小結。

師:本節課通過和大鼓小鼓一起學唱歌曲,使同學們認識了大鼓、小鼓,並能邊演唱,邊運用大鼓和小鼓來進行伴奏。同學們的表演能力、音高節奏能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對於音樂中力度變化的處理也做得十分恰當。請大家不要忘記了大鼓和小鼓,回家唱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一聽!(播放歌曲《大鼓和小鼓》)

四、師生音樂再見!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演唱歌曲,學生能夠對 “mi,sol,la,re”的音高有所感知。

2、能夠風趣、準確的演唱歌曲,唱出湖北民歌的這種味道。

3、通過學習敲擊雙響筒,加深對音樂以及樂曲強弱的體驗與感受。

教學重點:

能夠用風趣地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對“mi,sol,la,re”四個音的音高有初步的感知,學習“la”的柯爾文手勢。 教材分析:歌曲《牧童謠》是一首湖北民歌,4/4拍子,五聲商調式。歌曲的節奏抒展,旋律優美抒情。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描繪天上太陽放光明和地上草兒青又青的田野風光,抒發了小牧童悠閒放牧的愉快心情。歌詞中巧妙運用“那斯那斯嗨”的襯詞,簡單易學,利於傳唱。也方便學生編創回答式的歌詞。全曲由re 、mi、 sol、 la四個音構成,以生動有趣的問答式的歌唱表演形式來反映牧童在放牧時的愉快心情。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聆聽音樂《牧童短笛》進入教室。

(設計意圖:在優美音樂聲中進入課堂,創設輕鬆、自由、愜意的課堂氛圍。)

2、發聲練習:

(1)唱音階,複習柯爾文手勢。遇到5、3、6、2四個音時教師示範帶下手勢,讓學生重點感覺這幾個音的音高。(這裡學生不需要做柯爾文手勢,教師邊彈琴邊做手勢引導學生唱準音高。)

(2)模唱55556-- 55553-- 33332---

(設計意圖: 6是這課要學的柯爾文手勢,通過圖形譜的輔助與柯爾文手勢的'結合作用,學生對音高有了初步的、形象地感知。)

二、匯入新課:

1、老師展示《牧童短笛》的動畫片。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位小朋友在做什麼?

(用生動活潑的音樂動畫吸引國小生的注意力,將他們帶入牧童、笛聲、晚霞優美、寧靜的氛圍中。)

生: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竹笛。

師:哦,原來是一位小牧童。他吹的好不好?笛聲美不美?那麼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吹的是什麼曲子嗎?

生:想。

師:那麼下面請大家豎起耳朵,我們一起來欣賞小牧童在他放牧時演唱的一首童謠——牧童謠。

(設計意圖:先動畫片匯入,吸引了學生,抓住了低段學生的喜歡生動、形象的事物的年齡特點,再激趣談話引導,引出歌曲題目,層層遞進,循循善誘。)

三、學唱歌曲《牧童謠》:

1、初聽歌曲,請學生回答歌曲的演唱情緒。(活潑歡快/抒情悠揚)。學生聽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 旋律把身體動起來。(設計意圖:瞭解歌曲的演唱情緒,為有感情的學唱歌曲打下基礎)

2、介紹歌曲:大家知道這位小牧童的家鄉在什麼地方嗎?請同學們翻開課本10頁,這是一首湖北民歌《牧童謠》。湖北地處江漢平原,每到春夏就會看到草地上、池塘邊那一群群的牛羊吃著草兒在悠閒的散步,只見他們的小主人,一個個的小牧童坐在大樹下,吹著竹笛,唱著歌曲。這首《牧童謠》就是其中的一首。(設計意圖:以兒童話的口語 來介紹歌曲,讓學生有聽故事的感覺,抓住了學生的興趣)

2、復聽歌曲,請同學們“跟我做”。隨老師打強弱拍(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 四拍子強弱規律(強、弱、次強、弱)。教師先喊後號帶學生念拍手、握拳、拍手心、握拳,慢慢的再念強、弱、次強、弱,讓學生了解四拍子的強弱規律,再配上音樂打拍子。(設計意圖:通過“跟我做”,讓學生動起來,師生互動,瞭解四拍子的強弱規律,為接下來的學習歌曲鋪墊)

3、學生聽音樂,看歌詞內容體會歌詞特點。

師:同學們表現的這麼棒,接下來請同學認真聽音樂,再仔細看歌詞,看看哪位同學發現這首歌的歌詞有什麼特點?

(襯詞,放牧時的吶喊聲;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

(1)、吶喊聲老師演示一次,再帶著學生跟琴唱一次,完成前兩句歌詞的學唱。

(設計意圖:教師生動的演示,讓學生有強烈的視聽感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2)有節奏的一句一句的念歌詞。就把歌曲第三句的樂句念下。再重點講解下最後一段的歌詞講法,特別注意光明兩字的念法。

(設計意圖:有節奏感的念歌詞,調動學生念歌謠的積極性,一問一答的念歌詞,很快就記住了歌詞的內容,為歌曲打下基礎)

4、同學們想不想唱一唱?老師彈琴帶學生唱。教師唱響些,學生輕些。最後一段教師一句一句帶學生唱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情況定的教學方法,前面學生的聽,念,已經對歌曲有了一定的學唱基礎,直接帶學生唱,加快進度,讓學生的積極性一直調動著,那麼最後一段一句一句帶學生唱,是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

5、師生接龍唱歌詞,襯詞部分老師唱,第三句樂句部分學生一句一句來。最後一段重點跟唱。 (設計意圖:前面念歌詞時用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腦子裡有這樣的印象,現在唱歌詞也用這樣的方式,配合得當,學習效率比較好)

6、男女生對唱,一段一段來。

(設計意圖:一段一段唱,有效的學習了這首歌曲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達到了教學目標)

7、解決問題——糾正——演唱鞏固。

8、情緒處理:那——要唱清楚;嗨——要保持住。

9、跟伴奏最後來一遍。

四、歌曲的編創與活動:

1、演唱歌曲,襯詞部分唱簡譜打手勢,第三句唱歌詞。

2、歌詞部分師生對唱。(師問生答)

(設計意圖:發聲練習時,襯詞部分的音已經學習過柯爾文手勢,現在放在歌曲裡面進行鞏固,層層遞進,循循善誘,達到教學目標)

五、歌曲的拓展

1、用打擊樂器雙響筒為歌曲伴奏,老師先示範正確的演奏方法,並注意打出強弱節奏規律。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合適的伴奏音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伴奏。其他同學打強弱拍子為歌曲伴奏。

2、小組合作表演:請一組同學演唱,一組用嘴巴模仿雙響筒給歌曲伴奏,一組用雙響筒伴奏。 (設計意圖:認識、學習雙響筒,並引導學生用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喉嚨發出的聲音,為歌曲伴奏,並提示要注意強弱拍的打法,完善了歌曲的學習。)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跟隨著這位牧童小朋友學習了他們家鄉湖北的民歌《牧童謠》,還認識了新朋友“la” 和它的手勢,瞭解了它在音階上的位置和音高。同學們還能很好的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這首歌曲的歌詞是牧童小朋友根據自己的生活環境創編的,那同學們能不能根據自己的生活採用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創編歌詞呢?這是留給同學們課後的一個作業。另外老師還希望,我們同學們也要學習小牧童,做個懂事的好孩子,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說好不好。(設計意圖:以兒童話的口吻來總結結束今天的課堂,層層遞進,循循善誘,最後還深入德育教育,達到了情感昇華)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6

教學目的:

1、通過聽、唱、說、演、感受表現可愛小動物的音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能夠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歌曲。

教學重點:

感受並表現小動物的音樂。

教學難點

用有感情的聲音表現歌曲。

教學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進教室。

2、發聲練習。

3、複習歌曲。

4、複習柯爾文手勢。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表演《動物說話》

(1)完整地聆聽歌曲範唱,邊聽邊用手指按課本上的圖示滑動,體會旋律的起伏。

(2)用聽唱法學會歌曲,分小組編創歌詞,可用其他小動物,找出他們的特點編唱,看那一組編唱的好。

(3)採用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邊唱邊表演。

(4)請幾名同學自願用打擊樂為同學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3、編創與活動:

(1)指導學生認真看圖,說出都是什麼動物?第一幅猛獁象,第二幅亞洲象,第三幅非洲象。通過亞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為大象清洗及大象運輸貨物,小象演馬戲等畫面,為人們展示了人與動物的親密關係。

(2)提示:為什麼說動物是人類的朋友,用談話法的方式回答老師的問題,也可以邊說邊表演。

三、結束部分:

小結。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7

教學內容:

1、聽:《你聽,什麼敲響了》

2、唱:《動物說話》

3、動:跟著音樂學一學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能整齊的演唱《動物說話》,會用模仿的方式嘗試創作歌詞片段。

2、在生動活潑的音樂中,體驗聲音世界的.豐富多彩,感受活潑、歡快的情緒。

3、能注意集中的聆聽音樂,嘗試用體態語言來表現。

教學重點、難點:

歌曲《動物說話》

教學準備

欣賞帶、音樂帶、鋼琴

教學過程:

一、聽:《你聽,什麼敲響了》

1、聽,錄音機裡都是自然界中動物“唱歌”的聲音。你能聽出來嗎?

2、你能來模仿嗎?

二、唱:《動物說話》

1、音樂匯入:老師要帶大家去農場看看。欣賞《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

2、有哪些小動物?它們都想來唱歌。

3、播放歌曲《動物說話》。

4、聽唱法進行歌曲教學間奏處引導隨音樂一拍一下做動作。分組唱、齊唱。

5、引導學生歌詞創編

小狗說話汪汪汪,小貓說話喵喵喵,小豬說話嚕嚕嚕,小羊說話咩咩咩,小牛說話牟牟牟。

唱一唱(齊唱,分組唱)

三、動:跟著音樂學一學做一做;與前兩項結合進行。

1、引導欣賞各種動物的唱歌聲。

2、說出各種動物的名稱。

3、向老師和同學表演模仿一下。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8

教材分析:

《種玉米》是一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歌曲充滿勞動熱情,四二拍,音調堅定有力,描繪了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用辛勤的勞動換取豐盛的果實。

教學目標:

1. 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2. 通過節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奏的樂句。

3. 通過聽唱法學習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現種玉米的勞動熱鬧場面,培養愛勞動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歡快飽滿的情緒準確演唱歌曲《種玉米》

教學難點:

通過節奏練習、模唱、對比等方式唱準歌曲中帶有附點節奏的樂句。

教具:

電子琴、多媒體電腦課件、單響筒,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 師生問好歌

二、 發聲練習曲《我們一起來唱歌》

三、 學唱歌曲《種玉米》

1、 匯入:

設問:同學們都知道現在是秋天,那秋季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呢?(豐收的季節,收穫的季節)

師:同學們吃過烤玉米、煮玉米嗎?在這個季節裡賣烤玉米煮玉米的非常多,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玉米的成長過程。

(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為學唱歌曲做準備。】

2、 初聽歌曲錄音範唱

師: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印度尼西亞的小朋友在做什麼呢?(種玉米)

(課件播放歌曲)(出示課題)

3、 復聽歌曲

設問:請你仔細聽一聽孩子們在種玉米時都有哪些勞動動作?你能試著做一下嗎?

(除草、施肥、撒種子、澆水)

【設計意圖:為能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做鋪墊。】

4、 教師彈琴範唱歌曲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印度尼西亞兒童歌曲《種玉米》,請同學們開啟書到22頁,仔細看歌詞,用手指指著歌詞,在心裡跟著老師一起唱一唱。

聽後設問:歌曲是幾拍子的?他的節拍特點是什麼?請你用拍手的方式告訴大家。

(四二拍、節拍特點強弱)

5、 教師按歌曲節奏讀歌詞。(用單響筒打拍子,邊打邊讀歌詞)

師:請同學拿出筆,認真聽老師讀歌詞,如果有不認識的字請你在旁邊標好拼音。

6再次復聽歌曲錄音範唱,請學生用手指指著歌詞輕聲跟唱。

7節奏小練習:(課件展示)

教師用打擊樂器分別擊拍兩條節奏,讓學生分辨是哪一個,然後學生用拍手的.方式分別拍出兩條節奏,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指導糾正。

設問:第一條節奏是歌曲的哪一句?請你找出來告訴大家。

(學生找出後試著按節奏讀出歌詞)

設問:第二條節奏歌曲中出現了幾次?請你分別找出來,並且按著節奏把歌詞讀出來。

(教師指導讀的不準確的地方,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為解決歌曲中的難點做準備,為了學生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

8、再次復聽歌曲,學生輕聲跟唱。

設問:找出自己唱的不準確的樂句。

學生唱得不準確的樂句教師彈琴範唱,學生模唱至唱準,(全班齊唱)

【設計意圖:解決歌曲的重難點,為能準確演唱歌曲做鋪墊。】

9、師生共同練唱歌曲:男女生接唱,小組接唱等方式。

(在學生唱的不準確的樂句教師指導唱準。)

10、教師啟發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控制力度以及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學生可以加入種玉米時的勞動動作表現歌曲。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感受歌曲帶來勞動時的快樂,培養熱愛勞動的美德】

四、 教師小結:

師:同學們,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勞動時心情是怎麼樣的?

(開心的)

師:那你們在勞動時心情是怎麼樣的?為什麼呢?

(學生熱愛勞動,喜歡勞動,享受勞動)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9

教學內容:

1、歌曲:牧童

2、綜合訓練

3、音樂遊戲:走走跳跳

教學目的:

1、學習用o母音的正確發音,指導學生用悠長的氣息、連貫的聲音、讚美的感情演唱《牧童》。

2、用不同的走和跳的方法,感受和表現音的強弱。

教學重難點:

學唱歌曲《牧童》

教學手段: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第26頁綜合訓練一)

注意:唱“o”音時,口形不要過大,口腔開啟,好像含有半口水的'狀態。

二、學唱歌曲《牧童》

1、匯入:同學們,今天老師帶大家到草原上玩,去看一看那裡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2、聽錄音範唱,請學生說說有什麼感受?

3、教師帶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4、聽唱法學唱歌曲。

5、處理:

用柔和、甜美的聲音,稍慢的速度來演唱歌曲。

一小節一換氣,換氣要快,不留痕跡。

結束句用漸慢的速度演唱。

三、音樂遊戲:走走跳跳

1、講解遊戲方法:

部分學生圍成圓圈面向圓心站立,老師一拍一下拍打大鼓,學生扮演大鼓上的小米粒,隨著鼓聲自由地向圓心蹦跳,教師拍得越響,學生跳得越高而重;教師拍得弱,學生跳得低而輕。

2、做遊戲。

3、教師講評。

四、小結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下節課我們來認識一群可愛的小動物,聽聽它們在做什麼?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能夠用親切自然、富有感情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通過圖形譜,使學生初步建立音高概念,能自己創編簡單動作進行歌表演。

3、通過感受、模仿、合作、表演、創作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1、理解記憶歌詞,能夠用親切自然、富有感情的聲音演唱歌曲。

2、使學生初步具有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學準備:

電子琴、動物頭飾、花草頭飾、打擊樂、CAI(多媒體)課件、道具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戴各種動物頭飾,聽三拍子音樂《大家跳起來》,隨教師一起作動作進教室。

二、匯入新課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這麼多小動物,先作一下自我介紹吧!

學生進行自我介紹。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自我介紹的方法,學生不僅掌握了重難點樂句的演唱,同時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和口語表達能力,為學唱歌曲做鋪墊,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了師生間的朋友關係。)教師:通過大家的介紹,老師知道了你們的名字,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看它是誰?(出示大象圖片)

生:大象。引出課題——《兩隻小象》。

教師:它在做什麼?

學生:在河邊玩耍。

三、新歌教學

1、感受歌曲旋律

a、要求學生邊聽邊用“la”哼唱旋律。

b、認知音的高低

c、模唱旋律,學生用手指輕點並模唱旋律,感受音是有高低變化的。

教師: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跟小象去爬一爬高山、趟一趟小河吧!

學生:隨教師感受音的高低變化。

2、感受歌曲內容。

a、首先讓學生欣賞歌曲的MTV。

b、讓學生複述歌詞內容。

3、熟悉歌詞。

a、教師有節奏的讀歌詞。

b、遊戲接龍(師說前半句歌詞,學生接後半句)。

c、師生表演歌詞內容。

4、學唱歌曲。

教師:同學們唱的.都很好,我們輕聲跟琴來唱一唱。

a、教師範唱第一段歌詞。

b、師說第二段歌詞並表演。

c、教唱第二段歌詞。

5、感情處理。

教師:小象這麼可愛,你們想不想和它交朋友?那麼應該怎樣來演唱這首歌曲?(課件:MTV+歌曲伴奏)

學生:面帶微笑、親切自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1、創編音樂劇

教師:老師發現大家表現的非常出色,老師很高興,你們高興嗎?

學生:高興。

教師:“星星劇場”演出現在開始,我們把這首歌曲編成音樂劇演一演好嗎?(學生分五組、討論角色分工)。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進一步感受和理解音樂。)

2、在音樂的伴奏聲中,學生分組表演。

3、畫出小象和小河。

教師:剛才大家表演的非常出色,下邊讓我們把你心目中的的小象和小河用你手中的畫筆把它們畫出來吧!

4、展示作品

教師:請大家把畫好的畫貼上到前邊來,大家看一看誰畫的最好。(貼上作品,學生評價)

教師:大家畫的都不錯。(學生隨伴奏音樂唱著歌曲走出教室)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中歡快的情緒。

2、瞭解三隻小豬的故事。體驗說、演唱、表演相結合的表演形式。

3、表演小小音樂劇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和與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說、演唱、表演相結合。

教學難點:

創編小豬蓋房子的動作並表演出來

教學準備:

電子琴、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

1、師: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嗎?誰來給我們大家講一講。

2、課件播放《三隻小豬》的故事。

師:故事聽完了,你不想說點什麼嗎?你對三隻小豬是怎麼評價的?

3、教師播放《三隻小豬》的音樂。教師:有隻大灰狼總想吃這三隻小豬,聽聽音樂中大灰狼是什麼時候出來的,如果你聽出來,就用動作模仿出來。

教師操作:播放音樂。

學生活動:聽音樂,判斷樂曲中大灰狼的音響,並用動作模仿出來。

教師提問:你是怎麼聽出來音樂中大灰狼的形象?音樂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聽音樂、分辨大灰狼的聲音,培養學生傾聽音樂的.習慣與分辨不同情緒音樂的能力。】

二、激情導學。

1、板書課題

我們才不怕大灰狼

2、教師範唱歌曲。

學生思考:

面對凶惡的大灰狼,小豬們害怕了嗎?他們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現?哪隻小豬做得好?

3、學唱歌曲:

(1)要求:能跟老師唱下來就可以。

(2)練一練歌謠。

大螢幕出示三隻小豬的歌謠,注意老大、老二、老三的語氣。邊讀邊加上打擊樂器的伴奏。

(3)學生模仿說與演唱相結合。

【設計意圖:學習歌曲,感受歌曲輕鬆歡快的情緒。】

三、角色體驗。

比一比,看誰說的語氣恰當。

1、你會模仿豬老大並把它的歌謠讀一讀嗎?

2、你會模仿豬老二並把它的歌謠讀一讀嗎?

3、你喜歡哪隻小豬?為什麼?一起自編動作並齊讀。

4、讀三隻小豬的歌謠並齊唱歌曲。

【設計意圖:通過創編不同的聲音,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創編,合作表演。

1、師生共同設計、創編小豬蓋房子的動作並表演出來。

2、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說、演唱、表演的練習。

3、分四小組分角色進行表演:

自我推薦扮演三隻小豬,教師適時指導,要求說(配打擊樂器)、演唱、表演、相結合。

【設計意圖:通過創編小豬們蓋房子的不同動作,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形體表演能力及與人合作的精神。】

五、小結。

師: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受到什麼教育?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12

教學內容:

1、歌曲:洗手絹

2、歌表演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用輕鬆、連貫的聲音演唱《洗手絹》,並對學生進行愛勞動、愛清潔的思想教育。

2、通過歌表演,用動作感受旋律的高低,表現學生勞動時的愉快情緒。

教學重難點:

學唱歌曲及歌表演

教學手段:

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同前節

二、學唱歌曲:

1、匯入:你在家是否幫爸爸媽媽幹活?長幹那些家務活?自己能幹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你們真是愛勞動的好孩子,我們一起來聽聽這位小朋友在做什麼?

2、聽錄音範唱,請學生回答問題,並說說這首樂曲有什麼特點?

3、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4、教唱法學唱歌曲。

5、歌曲處理:

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認為是怎樣演唱?

學生自己得出:要唱得輕鬆、活潑,表現勞動的歡樂情緒。

結束句要唱得乾脆利落。

練唱

三、歌表演:

1、請學生用手絹做一做洗手絹的動作。

2、師帶領學做“挽花”,

準備手勢蘭花掌,掌心向上,小指帶手掌由外向裡、向下,轉腕一圈成掌心向下,然後壓腕立掌。

3、請學生2人為一組,做一做書上的動作,並試著將書上的動作連起來。

教師帶領學生練習。

4、聽伴奏樂,集體邊唱邊跳。比一比,哪個小組演得好。

四、小結。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13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用優美、連貫、統一的聲音唱好《小白船》。

2.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的參與音樂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領會歌曲的意境,發揮想象,表達優美的情緒。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音像資料、鋼琴。

教學設計

錦上添花

(一)匯入新課:

1.播放一段美妙音樂。(選自一年級《閃爍的小星》)

提問:這段音樂使你想到了什麼時候(一天中的什麼時候)?這個時間段它有什麼特點?

學生活動:討論後發言。(夜晚,星星、月亮、藍色的天空)誰能年一首詩關於月亮的。

總結:這段描寫夜晚的音樂優美而寧靜,彷彿把我們帶入了神奇的夜空。

2.我們剛過完中秋節,今年很可惜由於天氣不好不能看到美麗的月亮,但相信同學們應該在平時經常看到月亮對麼?月亮有什麼形狀?(提問)同學們知道原因麼?(提問)

老師簡單的介紹一下月亮。月球又稱“月亮”。

我們經常把月亮比喻成什麼呢?(提問)(船、月牙)

授新課:

有一位同學天真可愛,活潑聰明。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裡出現了一幅美麗神奇的圖畫,一隻精緻的小船帶著他飄呀,飄呀……他來到神奇奧祕的天空,看到充滿生機活力的`宇宙,於是,他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同學們,你們想聽嗎?(播放小白船)

老師範唱一遍,請同學們輕輕的在下比邊學,這首歌裡採用了什麼拍號?(提問)這首歌曲的節拍為34拍,他的強弱關係為強弱弱,教師拍手拍退示範,電腦投影歌譜。

一、唱譜

1、跟琴輕聲演唱歌譜,體驗優美的旋律。

2、聽琴視唱,教師隨時糾正唱錯之處。

3、完整演唱,邊唱邊按強弱規律拍手,拍腿。

二、歌詞

1、按節奏讀歌詞

2、跟琴學唱一聲部旋律兩遍,(教師用碰鈴伴奏,學生劃拍)

三、三角鐵串鈴

四、處理歌曲的情緒

請學生談談,然後教師再引導:藍藍的天空裡有銀河、白雲、白兔、桂花樹,景色真美啊!當你來到這裡會有什麼樣的心情,讓我們一起亮開優美的歌喉,用動聽的歌聲,盡情地表達我們快樂的心情吧!

(帶領同學們唱兩遍,第二遍同學們自己打拍子唱、第三遍拿三角鐵讓同學唱第四遍讓湯楊唱)

五、小結深化

如果用一種顏色表達我們今天所學的歌曲,同學們用什麼?(藍色)

1.師:今天這堂課學習,你學到了什麼?(學生闡述)

2.師總結:《小白船》這首歌不僅讓我們受到了美的薰陶,還把我們帶入美麗的遐想之中,讓我們領略了廣袤無際的天空是那樣的神奇,那樣的充滿詩情畫意。老師願同學們現在都努力學好本領,將來一定能夠坐上飛船去探索宇宙奧祕。

(播放《小白船》VCD音樂,學生隨音樂邊唱邊離開教室)

一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14

教學目標:

1、通過表演,表現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認識響板,並通過探索似的學習掌握其演奏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表演表現對小動物的喜愛。

教學難點:

通過表演表現對小動物的'喜愛。

教學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問好!

2、 複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表演《母雞叫咯咯》

(1)完整地聆聽歌曲。

提示:母雞為什麼叫咯咯,幫助學生理解歌曲表現母雞生蛋後向人們報喜的意圖。

(2)聽音樂按節奏讀詞,並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邊唱邊用動作表現歌曲。

2、 響板及演奏方法簡介。

(1) 介紹響板:也成舞板,打擊樂器的一種,原是西班牙的一種小型的木製樂器,流行於西班牙、義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國家。響板是將兩片貝殼形狀的木片用細繩固定而成。演奏時:

a、可將響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拍擊。

b、將細繩套在中指上,與其他手指的力量撞擊兩片木片。可一隻手演奏,也可雙手同時演奏兩個響板。

三、結束部分:

小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e16o2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