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人生海海讀後感(通用31篇)

人生海海讀後感(通用31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生海海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生海海讀後感(通用31篇)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

看到騰訊出的《文學的日常》,史航對話麥家,才知道他,然後花了三天時間讀了這本《人生海海》。

看了文學的日常,感覺麥家是個怎麼都不開心的人,是如此的悲觀主義,麥家的工作室在西溪溼地,風景如畫。但還是不開心,小心,謹慎。

《人生海海》我讀到了父子關係,英雄主義,自我和解。

父子關係裡最讓我感動的是爺爺對父親的愛,爺爺愛的付出跟父親所感受到的往往會有差異,甚至背道而馳,很多的父子關係都經歷相背,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相近,但是相背的力道太大,兒子往往要花一輩子時間才能感受到父親的愛。更可悲的是,有時候沒有和解的機會,父親會先離開。

上校是沒有慾望的,耶穌式的。所以他不是真正的人,他是神的化身。整本書我看到的都是麥家自己在跟自己和解的過程,小瞎子就是他心中的魔咒。當他看到黃金手術鉗的時候描述“在我手上,它確實是吉祥的,靈丹一樣的,一下驅散了蛀噬我多年的心病。我輕輕撫摸著包,心底暖洋洋的,感到又一隻溫柔之手在撫慰我,也許正是上校在天之靈的手吧”這個時候,小瞎子這個魔咒被擊碎,在不完美的人生中,麥家接受了過去,砥礪前行。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2

讀完全書,淚流不止。

“我”把“上校”幾十年的風雨人生故事串起全書,也引出“我”和全家以及整個村莊的歷史命運,不得不感嘆一聲:人生海海,千迴百轉。

個人比較喜歡前兩部分的描寫,第三部分“我”的敘述囉哩巴嗦,肚皮上刻字的獵奇心理和川島芳子強入總覺得有點牽強,不過故事的結尾還是賺足了我的眼淚。

時代、命運、悲情、英雄,深深刻畫出上校這個主角人物的傳奇,敢死不是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爺爺的角色反差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人性的複雜,複雜會讓你無法用一貫的道德標準去衡量一個人的是非對錯,正所謂歷史造就人也毀滅人。

第三部分的很多名言都加上了“報紙上說”的字首,讓人感覺到官方紙媒時代的傳奇。

報紙上說,世界上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生活告訴你,世界上還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你的真面目後,依然愛著你。

報紙上說,幸福是養自己心的,不是養人家眼的。

報紙上說,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而是你記住的樣子。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3

看完了《人生海海》,總是不經意會想到去年看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啊,一年過去了),其實前者給我感覺雖然好,但閱讀過程裡還是會有莫名的被作者不斷點明中心的感覺,一種類似“強調人生海海”的意味,本身小說故事及人物浮沉已經足夠說明了,但字句中有意無意會出現旁白一樣的點題,莫名覺得缺憾。

那不勒斯四部曲裡面呢,即便口吻同樣是“我”,那不勒斯里的女性的“我”情緒的動靜比海海里的“我”看似更波動,更狹逼一些,但整部看完,其實是平靜的。它和時代一同沉浮,也和會成為歷史的必然沉浸下來,它裡面的人和事被歷史沖刷完的塵土一樣,落在某處了,讀完若有所失的,又是必然的。

《海海》讀完是拉扯不掉的一種愁苦感,一方面是我生理本能抗拒的時代背景,一方面也是我對人生愁苦感的體會,覺得唉就是這樣,就是這樣,但又想撇開不要。

一晚突然想起有個那不勒斯的讀者曾回覆我說:“好書很多,時間有限,沒必要浪費在這本上。”

好壞怎麼判別啊,就是先滿足了各樣的好奇心先嘛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4

第一次讀麥家的書,是從一個公眾號推薦來的,劇情挺引人入勝的,一開始由兩個不同的稱號(上校和太監)吸引著人繼續往下讀想揭開謎底。在那樣一個食物和精神都貧瘠的年代,在那樣一個落後的山村,上校滿身抱負,一心投入愛國事業中,忍辱負重,奈何命運常常捉弄於人,一個在戰前殺敵,戰後救死扶傷的民族英雄,最終卻被一群乳臭未乾的小毛孩紅衛兵們整得精神失常。令人唏噓憤懣。

然而,讀完覺得故事略顯蒼白牽強,雖然最終的謎底是上校為的是保護自己肚皮上的刺青,不願被人知曉,寧願被人稱作太監,放棄喜歡的女人,甚至那樣一個善良正直的男人不惜割掉別人的舌頭,挑斷其手筋腳筋,但是,作為一個外科手術專家,去掉肚皮上的字很難嘛,所以全書最終的解釋是那塊刺青的時候我覺得有點失望,不過最後小瞎子和“我”說的那段詆譭父親的話,以及後來證實是假的,讓我覺得這是這本書的亮點,最後並沒有洗白小瞎子,讓他懺悔,而是讓他繼續是個混賬,我覺得這裡對人性刻畫的太出彩了。有些人從小到大就是壞沒法改變的。

總之,故事描述的還不錯,文筆很好!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5

人生海海,讀完上校的一生,才覺得自己生活上遇到的事都不是事,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聰明能幹又愛國的上校承擔了遠遠超出常人的責任,承受著非常人能受的身體的折磨,人格的羞辱,闊達和隱忍讓他堅持到最後。相比之前,主角的父親是一個普通人,他沒有上校的能力眼界和擔當,但是不妨礙他們保持一輩子最好的朋友。普通人只要能接受自己的平凡,保持初心,明辨是非,也一定能有自己的價值。主角的爺爺,原本是一個很明理的人,但是他只考慮自己家族名譽,而做出了傷害上校的行為。在這種大是大非面前,他因為一己私心,不顧是非對錯,終究讓家族前途盡毀。村民也是一群不明理,不辯是非,隨波逐流的人。之前都說著上校的壞話,嚼著上校的口舌,當爺爺把上校舉報抓走後,又紛紛說上校是大好人,爺爺把他舉報了,爺爺整個家族都是壞蛋,沒法容忍他們繼續留在村裡,卻全然忘了以前自己對上校的羞辱和鄙視。彷彿村裡沒有一個他們統一針對的大壞蛋,他們的生活就沒有意思一樣。當然,社會上多的是這樣的人,孔子說沒必要跟三季人辯論,對於這些人,根本不必在意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不招惹,能避則避,躲不掉也不必怕事。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6

據說,計程車司機會忘掉所有乘客,除非你把錢包落在他車上,他沒收也好,歸還也罷,都是他最美好的回憶。她把最寶貴的青春和初戀落在朝鮮長津湖邊的血土上,這片土地形同她故鄉,會會魂牽夢繞的,她沒收不了,也歸還不了。因為嵌入血肉了,只能同血肉同生同亡。

初戀的感覺是甜蜜的祕密,是緊張的等待,是偷窺,是手不經意中相碰觸電的感覺,是炮聲轟轟中的害怕和禱告,是午後的陽光在風中行走,是威風吹來了稻花香,是徹夜不眠的累人旅程,是各種複雜幽祕,別出心裁的明測暗探。總之是細膩瑣碎的,孤僻,怪異,情亂神迷,神神叨叨。她改變不了事實,甚至樂於耽於這種逝去的事實中,不免說的鋪張,讓我覺得囉嗦。

“我這輩子只對他這麼愛過,愛的小心翼翼又天昏地暗。”

她又列數種種心花怒放又揪心斷腸的細節,事蹟,痴迷於逝去的青春和灼傷眼淚的甜滋滋的苦澀中,流連忘返。這是她畢生的輝煌,一生盤根錯節的痛的根子,彩虹一樣的,驚人的美麗,也是驚鴻一瞥的殘酷。她心裡在燃燒,一顆孤寂的心在一往情深。沒人會忘掉自己的寶貝藏在哪裡,也沒人會忘掉刺穿自己的箭。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7

只有被生活傷害過的人,才能真正溫柔地對待每一個人。

看完以後又聽了一遍《野子》,你看我在勇敢的微笑。說到底是很淺顯的事,生活的勇氣,但看多了社會新聞知道這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幸福的生活是一樣的,不幸的生活卻各有各的不幸。說的輕鬆只是你不曾經歷。

麥家是成功的,他成功的說了一個故事。有鄉村民情的淳樸,有愛國情懷、有對那段歷史的嘲弄,如同嘲弄小瞎子,有些人永遠不會變,一直活在歷史中發臭腐爛。但有些人會一直活在人們的記憶中如同金子做的手術刀。村中的人對他一直抱有好奇,八卦,可更多的是對他的敬佩,一直憑著自己的意願做事,那麼自由和驕傲的人,刺青成了他永遠不能為外人道的事。在結尾刺青被改成了一幅畫,我哭了,感覺他再也不用為了刺青感到恥辱了。

人生海海,在適合不過的書名,包含了爺爺、父親、老保長和裡面每個人的人生。如同海面,有高有低,可能一不小心就葬身大海,但我們都愛過大海平靜,浩瀚的時候。生活不易,努力前行。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8

五一值班,正好夠看完《人生海海》。本來對麥家的書已經死心了,覺得他適合講故事,寫作倒是一般。奈何推手又贊此書引人入勝,又上了銷售榜前茅,於是買來看。

讀罷既不驚喜也無失望,還是麥家擅長的題材——大時代下草民的顛沛流離、牛叉人員的傳奇與折磨。只是這次多了些鄉愁,善與惡的邊界也更加模糊。起初有些奇怪為何在江浙那邊發生的故事要用個閩南語的書名,在最後幾章作者才自圓其說,其要義就是人生苦海無邊,人要好好過活……

讀到故事的最後,我突然想起童年和小夥伴們捉弄過的一個瘋子,他總穿著髒破的綠軍裝,耳朵有些聾卻喜歡手舞足蹈地給小孩子們講述自己的“戰鬥故事”,抓著個玉米棒子演做話筒或者步話機,經典的臺詞是:“連長,敵人撲上來了,我們頂不住了,呼叫師部向我開炮吧!”、“戰爭,殘忍吶!”,小夥伴們都能繪聲繪色地背誦,互相比較誰學的最像。現在想起來,或許他真的經歷過什麼樣的人生海海吧。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9

這本小說我是通過樊登讀書轉過來的,才讀了幾章就發現原來小說描寫的場景就在我的隔壁——富陽農村,而我在蕭山。裡面的鄉村俚語還是那麼熟悉,讓我有了強烈的代入感和認同感,可能這是其他很多讀者感受不到的。

讀完回味這本書,感覺有點沉重,在那個扭曲的時代,英雄和小丑顛倒的年代,真正的英雄淪為被恥笑、踐踏的物件,而那些跳樑小醜卻拿著所謂的真理,肆意妄為。本書的線索就是上校肚臍下面的那幾個字,這幾個字貫通了這本書,也貫通了上校的人生,雖然到最後我們也不知道究竟是那幾個字,但我想我們也不必知道。上校用上了一生去掩蓋這個所謂的恥辱,其實我們知道,這也是他的軍功章,是他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奉獻的印記!

書裡面有一段“我”和小瞎子的對話,他說上校的下場比他慘,我們站在上帝的視角卻能看到,上校過得遠遠比他幸福,有愛他的人陪著他,用童心走完最後的路……

心有雷霆面若靜湖,這是生命的厚度,是滄桑堆積起來的。

上校的人生就似那片大海,有狂風暴雨也有波濤洶湧,但終歸囊括萬物!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0

麥家重磅力作,莫言、董卿盛讚。上校贏了所有的仗,卻敗給一個微不足道的祕密。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暌違8年,打磨5年,挑戰常人不敢落筆之處,解密人性的荒唐與高尚。人生海海,何必在意一時沉浮!

其中有一句話讓我觸動很深“世界很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能太任性著性子,該低頭是要低頭,該認錯時要認錯”。人要低頭做事,赫爾岑說:“書——這是一代對另一代精神上的遺訓,這是講究牟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的中選,這是行將去休息的站崗人對走來接替他崗位的站崗人的命令。”期待一種精神!

文字樸實、精準、幽默,開始讀是會捧腹大笑,看到最後,合上書竟會黯然淚下!“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審過真想後依然熱愛生活的人,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其充滿跌宕起伏,我們雖然不知道前面能遇到什麼困難,但是我們可以決定面對困難的態度。假如生活欺騙了我們,我們不要悲傷,我們也不要生氣,要相信,歡樂的日子中獎來臨。

如果用一首詩來形容《人生海海》,那就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1

一本好書,在開啟的那一瞬間,一隻腳就已經邁進了另一個世界,就像是停靠在“四分之一”站臺的火車,當你抬起另一隻腳的時候,一段陌生之旅就開始“轟轟”的啟動了。

時光是不能倒流的,然而往事卻像那老屋牆角的青苔,溼滑,隱澀,在梅雨的季節,在空曠的舊階上,一點一點的鋪滿,一直鋪到你心裡。生活的苦難是最肥沃的土壤,只有你的心在苦難裡紮了根,靈魂才能夠長成蓬勃的樹冠。《人生海海》就是一棵生長在苦難裡的樹,那粗壯、曲折、蒼勁的枝幹,瑟瑟、凌亂、濃密的葉子,在陽光下努力的活著!

“人生海海”——人生如浩瀚的海洋,變換莫測,暗流湧動,有壯麗,有洶湧。

“人生海海”——人,生在這人海中,愛恨交織,恩恩怨怨,有鄙夷,有包容。

這是一本能帶走你“魂魄”的書,用最樸實的語言,用最真切的感受,讓你的腳步隨著它的字跡一步步走進那個平庸的,世俗的,卻又真實無比的時代。

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2

最近安利一本麥家老師的新書《人生海海》。“人生海海”是句閩南語,這四個字中裝載了厚重的人生況味:人生似海,起落沉浮。本書的故事來源於麥家老師童年的一件小事。

那年,麥家還只有十一歲。一天下午,他與同學一起到生產隊勞動,遠遠地看到一個老人。老人正在挑糞,看起來十分落魄。一個稍大點的同學告訴麥家:“別看那人現在生活窘迫,那個人其實上過抗美援朝的戰場。而且,他在打仗的時候。最重要的地方受了傷。”從那之後,這個人就一直生活在麥家的腦海裡面,像個種子,種在他心裡。也成為故事的核心。

苦難就是人生的魔刀石,它會把你磨得越來越鋒利,也越來越堅硬,沒有苦難的人生其實是非常輕薄的,輕薄的人生沒有也罷。人生就是要有一個厚度,有厚度的人生才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不會被生活打敗的。

如果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一生,那麼離奇的故事裡總會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即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人生海海”總有些事躲不過,有些人留不住,有些心會破碎。別為往事介懷,逃避不是結局、孤單未必不快樂、擁有未必長久,唯有面對讓心堅強。放下那些遺憾、不甘、悲痛、放過自己。將緊緊擁抱昨天的雙手放開,才能遇見最美的未來。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3

麥家的《人生海海》買了很久時間,最近抽空才看完。看完後,心中百味雜陳,不斷回味書中的片段,總想記錄點什麼,卻無從下手,不知從何落筆。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語,是指人生如同茫茫大海,潮起潮落,漂泊無定,暗含人一生之中存在著許許多多不確定的因素。

麥家說,人生太複雜,太寬廣,如果沒有一顆悲憫心,沒有一點所謂的生命的頑強,那在人生面前基本上是要敗下陣來。

這本書圍繞著“上校”這個神祕的人物塑造了多個人物形象:愛講人生道理的爺爺、沉默寡言的父親、世故圓滑又帶些許仗義的老保長、冷漠殘酷無知的小瞎子、因愛生恨一往情深相扶終老的林阿姨……

這本書,看的讓人很揪心,那個祕密每一次都要呼之欲出,卻又峰迴路轉的岔開,岔出上校身上更多的故事娓娓道來。小說中沒有一個完人,每個人身上都揹著自己的缺陷和汙點。在特定的歷史洪流中,每一個人都在苦難中掙扎,每個人都在掙扎中努力的活著。

在故事的末尾,林阿姨在認真料理完上校的遺體,自己也鎮靜的穿戴好一套和上校一模一樣的壽衣,安靜的追隨他所愛的人而去,她終於活過了他,又最終如願陪他同死而去,興許這是為了與所愛的人在另一個世界仍能廝守,此時此景,淚水瞬間模糊了整個世界……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

生活從來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生活。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4

戰爭和性是很暴露人性的事情,以它們來詮釋人性的作品有很多,這也是很多作家樂於挑戰的事,麥家這部作品同樣以性為突破口,講述了那個瘋狂年代的人性的荒唐與光輝。在作者逐層揭開上校褲襠之謎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上校的褲襠可以讓他放浪形骸,也可以讓他狹隘自卑。他的醫術和褲襠可以讓他在軍隊左右逢源,可也正是這褲襠的絕活讓上校遭受刺字之辱,最後逼得他竭嘶底裡,終於瘋掉了,真不知道到底是性控制了人,還是人掌握了性。

雖然全書都在圍繞這個刺字之謎在講述,但我想作品的重心還是在講這幾個刺字對於上校以及周圍人命運的改變以及人性的暴露。上校本人雖然風流倜儻,但卻是個於國於人都有一番忠誠和熱心的漢子,但自從被刺字之後心中從此埋下了屈辱的種子,這讓他羞於接受愛人勇敢的求愛,讓他把刺探他祕密的`小瞎子弄成殘廢,最終也讓他在審判大會上衝向人群,被活活逼瘋。爺爺看似個明白人,喜歡講大道理,卻是個為所謂的名譽和麵子活著的人,因為他的揭發而讓全家陡遭厄運、家破人亡。

想必作家麥家也對上校充滿了同情,上校的瘋實際上對他是一種救贖,他迎來了可以與自己同死的愛人,褲襠裡的恥辱記憶已然忘卻。報紙上說,生活不是你活的樣子,而是你記住的樣子,那麼對於上校來說,生活一定沒有那麼多屈辱和悲哀了。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5

人生如海里的海浪!

我以為是一個人對自己一生的敘述,後來才知道是一部小說,它真實的讓我覺得肯定書裡的人都有原型,剛開始以為上校是書的全部主角,後來發現人生海海寫的不只是上校的一生,是“我”,上校,林阿姨,爺爺,父親,一個村莊的一生。

上校是一個為國家奉獻了自己的身心的人,他從來不活在別人的嘴巴下,他有好多祕密,救過無數的人,最後瘋了,卻有林阿姨照顧了一生,無憂無慮活到了94歲,以前的豐功偉績也好,不堪往事也罷,都被他遺忘在了內心深處,偶爾像魚一樣,越出水面透了透氣,不知道是不幸還是不幸中的萬幸。林阿姨和上校就像是冥冥中註定的牽在一起的人似的,她和他的相遇,和互相的傷害和毀滅。卻也造就了他們也許註定這下半輩子是夫妻。或許下一輩子也是,我相信上校心裡是有她的,比如那張畫,她說教他什麼都不會,除了養蠶,而林阿姨也許是欠他的,在以為的情況下,中了副院長的計謀,她直到後來才知道,可是卻也是深愛他的,記得她說過,這個世界上壞人太多了……摘了幾句文裡深刻的話,

人和獸之間,只隔著一團憤怒。

鄉親面前自大不得的,即使你上升到月亮上,你的祖宗也在他們腳下。

幸福是養自己的心,不是養別人的眼。

我饒過了他,也饒過了我自己。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6

剛看完一本麥家的《人生海海》。這是名家新著,有理有趣。

在虛構的村莊裡,卻有著一群活生生的人:最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上校”,“我”家裡的主心骨“爺爺”,滿嘴跑火車的老保長、年少貪玩的“我”……

書的開始是一片異樣卻安寧的村莊,村民們吵吵鬧鬧,對上校多種版本的猜測;後來66年那個黑暗的年代到來,上校被抓,傷了“小鬍子”後逃走,後由於爺爺的告密又被抓,再後來就瘋了。“我”因為爺爺的告密而不容於村莊,於是被送出村莊,再回來時已經物是人非。上校已經只是個只有六七歲心智的殘疾人了。好在結局不差,有了愛人的悉心照料,最終死得安然。

看這部小說,像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村子。任何事都可能引來風言風語,人情往來之間有著斤斤計較,人總是容易被懷疑,被取綽號。

看這部小說,也是聽了很多道理,看到了人生。“爺爺的話”,報紙上的話都有其道理。上校起起落落的一生,印證了“人生海海”四字。分享幾句書中的話:

尤愛最後一句,這種睿智的話有些人終其一生都不能悟到,有些人則是要在失去幸福時才知道珍惜。

最煩的是就長輩,總是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用別人的道德標準來看待自己孩子的出息。偏偏那又是親人,說不得,勸不動。其實,自己過得順意就行,何必在意別人的看法,被別人一句話就懷疑人生呢?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7

前兩部看得拖拖拉拉,基本處於一種想起來就看一眼的狀態。昨天睡前莫名就想起了它,於是“考完試後要早睡”這個flag又倒了。

第三部的感覺是沉重的,開篇那種撲面而來的鄉村小調的感覺早已不見。時間像無聲的小偷,一點一點地改變著我們對生活的記憶。上校瘋了是我完全沒有想過的。那樣的一個人怎麼會瘋呢,那樣的一個人怎麼能瘋呢?可他就是瘋了。看廣場上那一大段描寫的時候我看得飛快,心裡亂哄哄的,不停地鄙視著衝上去的人們。但同時也在期待著一個大人物從天而降,就好像站在刑場等待著騎著快馬飛馳而來的欽差,來喊一句“刀下留人”。直到我翻了頁,進入了下一個自然段,只見一句直白又精煉的敘述擺在了那裡——上校瘋了。這是英雄末路,還是最殘忍的一種方式。

國中大張老師的一句話我到現在都記得,雖然原句是魯迅說的,可我就是忘不掉那個場景。

“悲劇是什麼?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大家看。”

上校變成了孩子,一切彷彿回到了起點。人生是輪迴麼,朝氣,光芒,智慧,苦難,磨礪,屈辱,這些留在沙灘上的印記會被海浪一點一點沖刷,無論它曾經劃得多深多大。而後也繼續有人寫著,畫著。我們都在海上漂著,或許偶然間可以閃爍微光,或許轉眼就被巨浪捲入海底。掙扎著對抗生活,對抗命運,掙扎著躍出海面,然後繼續翻騰。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8

感覺像讀了三到四本不相干的書,風格太割裂。本以為麥家返璞歸真寫鄉土,結果第二部分還是忍不住走向諜戰傳奇,最後變成十七年文學傳奇和九十年代都市傳奇。並不喜歡這種絮絮叨叨的文風,而敘述視角的不當切換也總讓人齣戲。麥家擅長講諜戰故事,這次想玩深度就漏了怯。大段大段的自白看似真誠其實極不真誠,人物像說書人一樣講故事,讀者只能知道人物想告訴你的,但是人物其實並不可信。《人生海海》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傳奇故事,沒法深入探討人類的心靈困境。那些被討論到的困境,都是社會性的。包括主旨“人生海海”,不也是一句“報紙上得來的話”嗎?

故事邏輯上其實有頗多破綻,明明都是相似的事件,有些奇蹟可以發生而有些奇蹟不會發生,一會兒神通廣大一會兒無能為力,成為有選擇性的發生,悲劇本身也變得牽強,太像是一個作者隨心所欲構造的故事,而不是活生生的人物自然生髮的命運。心靈鋪墊的薄弱和故事邏輯上的硬傷讓人搞不懂書中每一次逃離的意義和必要。最討厭那些說教氣的句子,前半部分作者明明用童年“我”的視角去講故事,但又太想講道理,找不到合適的方式達到潤物細無聲,就用“爺爺說”這種生硬的方式表達。後半部分爺爺不在了,誰來承擔這個說教的角色?於是又有了“報紙說”,其實都是“麥家說”,寫雜文一樣。作者強行介入文字其實挺沒勁的,就像昆德拉說的,“發現惟有小說才能發現的東西,乃是小說唯一的存在理由。”話雖然偏激了點但道理不假,能用一句話表達的東西為什麼要寫成小說?換句話說,這難道不是觀念性的主題先行嗎?感覺講了這麼多故事,就是為了那些“爺爺說”和“報紙說”的句子做註腳。也模仿一次這種句式表達:報紙上說,這種麥家式的表達,直接乾癟,像淺水灘,一覽無遺。如果真正的好小說就像大海,那《人生海海》就像電影《羅馬》的開頭。最奇怪的是母親的缺位,難道只有男人的傳奇故事值得被講述?六十天賣了六十萬本,真的很會營銷了。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19

初讀這本書,我覺得他是太監,讀到一半我覺得他是上校,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他是英雄。

人生海海,是的人生就像大海一樣寬廣,你不知道它的深度,更無法觸及他的寬度。正如我們不知道有一天我們的日子會過成什麼樣子,也不知道我們會活到多大年齡。這些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生活自有他的軌跡,但是上校在經歷瞭如此多的生命的打擊之後依然沒有放棄熱愛生活,沒有放棄給爺爺寫大字報。

正是這種對於生命無限的包容和熱愛,以及對於他人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和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得失的大智慧能夠讓他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之後依然能夠安然地活下去。

恐懼和羞恥心就像是一粒種子,一旦在人的心中種下,就會生根發芽,並不斷地長大。上校那麼勇敢的一個人,在戰場上殺敵無數,救人無數的人,卻被自己身上的一個名字所打倒。爺爺是被自己所謂的面子所打倒,其實也是怕自己丟了老祖宗的臉的恐懼讓他鋌而走險揭發上校,釀成這樣家破人亡的悲劇,爺爺和父親的結局並不比上校好到哪裡去。至少上校是了無牽掛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但爺爺和父親呢?

愛的對立面往往是恨,恰恰也是所有不幸的開端。林阿姨因為愛上校而不得被慘遭小人暗算,一生都在贖罪,不管怎樣,大概是命運的兜兜轉轉吧,最終兩個人還是結婚了。

人生海海,多行不義必自斃。多行善事,就是在為自己鋪路,上校一生善良,最後雖然落的個傻痴的下場,但因為年輕時救過林阿姨的命,為自己的後半生鋪下了路,也為自己積下了福。

我覺得,人生海海這個名字真的好。其實想打九分,但是又沒有九分這個選項,剛開始給了八分,後來想想還是給了十分,希望麥家能夠再出一些這樣的精品吧,這個時代需要您這樣優秀的作家來盪滌我們浮躁的內心。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20

這十天裡,我讀了一本書《人生海海》,這本書的作者是麥家。他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講述了一個人在那個時代裡的一生。

這是關於上校的一生,他曾經有讓人羨慕無比的榮譽和一生,他當過醫生,用自己高超的醫術,在戰場上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他當過特務,與日本人周旋,打探情報。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上校用自己小小的手術刀救了無數瀕臨死亡的生命,醫術高超的他在戰場上救人,妙手回春。而本是有機會當上副院長的他,卻被另外一位候選人設計陷害,被開除,只能回家鄉。

他經歷過,但他從未向生活屈服過。他曾經為國家出生入死,他在日本當特務,與一個個陰險狡作的人周旋,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他自己卻被川島芳子所害很深,在他的小腹上刻上了讓他屈辱一生的字。

他為守護自己的尊嚴,寧願不與自己心愛的女人在一起,也要守住這祕密;他善良,愛護生靈,他給他的貓最好的,不管什麼時候,心中仍惦念著他的貓;他堅強,在被司令抓起來後,仍嘲笑司令,儘管生活殘酷地對待他,但仍然樂觀面對生活。他是一個英雄!

最後他等來了願意守候他一生的人,他為了守護自己僅剩的尊嚴變成了瘋子,他的智商僅有七八歲小孩一般。而她用自己的善良打動了全村人,大家都願意她將上校接走,上校得以度過那安靜幸福的晚年。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可能人生漫長,我們不知道未來有多少風風雨雨,有多少苦難。但我們可以勇敢地去面對未來的一切,生活比我們想象的殘酷,它是無情的。但只要我們還熱愛生活,信心滿滿,我們總能看見未來的美好。

上校,他是一個英雄。他被歲月的洪流遺忘了,被黑暗而殘酷的社會摧殘,被生活折磨。即使“身敗名裂”的他被現實折磨,但他仍然願意樂觀地去對待生活。

生活像大海,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是晴天,什麼時候是暴風驟雨,但我知道前面一定有希望,一定會到達那夢想的彼岸。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21

雖然《人生海海》不是諜戰懸疑作品,但是整個作品仍然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講故事能力,層層設迷層層解密,吸引著你讓你不自覺的讀下去,想要去探尋主人公到底經歷了什麼,結果又是什麼樣的。

裡面的人物悲劇有點類似餘華的《活著》,又比《活著》多了一份溫情與英雄主義,畢竟人物主人公不是貧民,而是有一定身份地位卻生活在小村莊裡的上將。但是在那個動盪的年代,無論是底層貧民還是上層人物,在時代的裹挾下,都經歷了人性的黑暗、社會的不公。主人公是上將,除了上將這條主線,還有村子裡的其他人作為支線,也都有豐滿立體的形象,比如粗俗下流但也有一份義氣擔當的老保長、懂很多人生道理但仍然沒有過好這一生的爺爺、重情重義卻又自私的父親、吃苦耐勞卻又命途多舛的前妻、善良孝順但又犯下錯誤的林姑娘,以及無緣無故被他人牽連受盡苦難的我等等。似乎我以及我身邊的人沒有一個一生順遂的,人生起起伏伏諸多磨難。但是幾乎所有人又都挺過來的,所謂的挺過來不是生活變好了,只是在苦難的生活中繼續活著,即使是苟延殘喘地活著。

小說是在真實故事上改編的,不是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但是那時的環境、那時的事件都是真實的,讓你毫不懷疑這個世界上就是存在著這樣的一群人,曾經經歷過這麼一些事。故事雖不是懸疑,但是充滿了懸念,不再劇透。書中有很多金句以及爺爺的人生哲理,其實現在看來都是有道理的,只是不是每一個懂道理的人都能按照道理的內容去活著。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22

人生海海,誰主浮沉?

麥家的這本書讓我一直以為是他的自傳,直到叩問度娘才死了這條心。想來也是,什麼人才能擁有上尉一樣的人生呢?經歷戰亂而獨善起身;多朝更替而名聲泰然;偏居一偶卻眾望所歸。

再講故事,已然沒多大意思了。這是小說,任何複述都是對原文的贅述。格物致知,能悟出多少,正確與否尚且不明,這只是個人見解。

我看到人的深深侷限性,像是上吊的繩子,勒死人的脖子,動彈不得。爺爺一代鄉紳,英明聰慧,卻被名聲勒住喉嚨。為了還兒子“雞賊”的清白,不惜出賣好人,慘淡收場。爸爸重情重義,又為情所傷。因為內疚,草木皆兵,被折磨半個世紀。上尉一位名醫,懸壺濟世。卻為貓所困,處處被人拿捏。

稻盛和夫曾說了一句很有哲思的話:人生的意義,大致就是讓你的心志在自己死去時,要比出生時更加完善。簡而言之,人生海海,世人浮沉,不過是為了鍛鍊自己的心志,不斷突破自己的侷限性罷了。

就如柴靜說的:一代代人都是相似的存在。世到如今,依舊有人歧視同性戀,依舊有人視牲畜性命大於人命,依舊有人忙於名利,受不得臉上半點汙漬。我們人類,依舊在大海漂泊,進化的彼岸遠在天邊。

時代由一個個人構成,人生海海,人是水,構成了海,但人作為水,卻控制不了海。如果人性具有劣根性,那麼時代也還在輪迴。戰爭從未熄火,黨派爭執從未停止,階級壓迫從未放緩……我已經不看新聞了,世事讓我厭倦,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人有人的侷限,時代有時代的侷限。我眼拙,看不出這個世界是在螺旋式上升,還是圓圈似的往返。就像是學校長跑,一圈又一圈,跑到力竭,跑到氣喘,跑到撲倒。一圈圈都是相同的風景,梵天一夢,今夕何年。

人生海海,但總有一天也會海枯石爛。在單調貧乏的生活,我們的跑道越來越小,已然沒有機緣去突破自身侷限性。麥家,你是拓荒者,你的海很大,但我只有一片湖而已。湖很淺,很小,很安寧,也很無趣。

我羨慕你海的波濤洶湧,你垂涎我湖的波濤盪漾,我們之間,有一棟圍牆,無論在那邊都不會滿足。這大概就是人進化的動力吧,也是一個個大寫的圓圈。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23

上一本書是《傾聽孩子》,9月1號開始看,到前天晚上才看完,拖拖拉拉,總像是一個心思,但又無法讓自己靜下心來去讀完,好在總算看完了。

迫不及待的打開了買了好久的《人生海海》,麥家的作品,之前聽過《風聲》,看過《暗算》,但對於小說的作者是陌生的,直到在樊登讀書會聽到了,對《人生海海》的介紹,才知道了麥家的名字。

聽名字,像是一部充滿生活哲理的雞湯書,但開啟才發現是長篇小說,我已經好幾年沒看長篇啦,還是心氣浮躁,坐不住。上一本還是《追風箏的人》,在16年春節期間讀了一遍,至於買的那本現在幾乎快忘記名字的《傲慢與偏見》,歷時好幾年,依然還有一半沒看完。

由爺爺開篇,講到村外的前山、後山,再到村子,再到村子裡的人,到本書貫穿始終的上校。我想既然我用上校稱呼他,說明我的立場還是很堅定的站在了上校這一邊。

先說爺爺,有些文化底蘊,教過私塾,明白大是大非,最終卻為了兒子,或者更準確的說為了自己的面子,舉報了上校的藏身之處,遭到全村人的唾棄,被自己的子孫孤立,鬱鬱而終。

父親這個人給人感覺唯唯諾諾,但可以為了朋友而不惜觸犯法律,違抗老子的命令;也為了自家孩子的安寧,獨守著“鬼宅”不讓子孫靠近。

我覺得上校這一生還是值得的,於事業,他落魄過,也成功過;於生活,他愛過,也恨過;對朋友,他掏心掏肺,對鄉親,極盡熱誠,對敵人,絕不留情。從最初的大家對他的各種猜疑,奚落,取笑,到後來的受人尊敬、敬仰,他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做自己,遵從自己的本心,無所謂外界的看法和傳言,這樣的人活的純粹,除了小腹上的幾個誰也不知道究竟是啥的字,一生光明磊落。經歷過數次大起大落,最終以一個3、4歲孩童的心智,以80多的高齡,長眠於親人身邊……

那幾個字,是他一生的痛點和隱晦,別的都無所謂,就是這幾個字,葬送了他後半生的安穩。我也納悶,他為什麼就不想辦法去除呢?以他的聰慧,用醫學的辦法,或者直接簡單粗暴的用烙鐵,也足以讓那幾個字消失,但他沒有。

對林阿姨,他應該是愛過的,不然他不能冒著敵人的轟炸去救她,也許他覺得自己配不上她,才竭盡所能的保護她周全後,又用一種玩世不恭的態度拒絕她。至少是信任的,才會把心愛的兩隻貓託付給她。如果沒有那個壞人,摸黑佔了林阿姨便宜,讓她以為是上校的人,即使她們結不了婚,也會彼此傾心,做一世紅顏,不是夫妻,勝是夫妻。

不過還好,最後他們終究還是成為了夫妻,並最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一生,足矣。

書中有很多經典語句,如“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我要不遇到它,死幾回都不夠。”“人和獸之間,只隔著一團憤怒,像生死之間只隔著一層紙”“世界上命最值錢,我被人罵成太監都照樣活著,你死什麼死,輪不上”等等~

有人說,看完這本書感覺很壓抑,因為上校的結局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很差。我覺得,這才是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的,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給你推開一扇窗,賦予你智慧也許就會沒收點兒你的顏值,人總要在大千世界中活出自己最真實的樣子,也不忘塵世走一遭。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24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話,意思是形容人生像海一樣複雜多變,起落浮沉。書裡有一句“記住,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還提到了羅曼。羅蘭的一句名言“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這兩句話都是本書的主題,也是本書主入公“上校”的人性光輝。

《人生海海》這本書圍繞著一個很“迷”的上校展開,而敘述的視角來自一個十多歲的小孩。故事的主線就是沿著揭開謎底慢慢推進,想要知道祕密的人和藏著祕密的人都竭盡所能達成自己的祕密,故事在窺探欲和守護欲的對抗中快速推進。所以讀這本書的時候,讓人慾罷不能,我已經很多年沒有這樣廢寢忘食的讀一本書了,當然,除了言情小說。書中的入物個性分明,哲學家樣的爺爺,可恨可憐的小瞎子,貪酒而仗義的老保長,重情重義的父親等。

說回故事的主人公上校,在我心中他就是個英雄。他就是羅曼羅蘭筆下那個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的入,但他是ら中個悲劇式的英雄,他的故事令人嘆息。上校年輕時參加過國民黨上陣殺過敵去過鴨綠江,後來當了軍醫,救過很多人的性命他為了打探訊息,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或者可以說是清白,正是因為委身於敵方時,肚子上被刻了一行字,這個是上校的恥辱,是上校拼了命也要守護的祕密,被非議被打,最後被逼瘋。後來雖然瘋了還好遇到了林阿姨,年輕時暗戀過他的女人,我想上校也是有喜歡他的,也是因為肚子上的一行字,後來兩人誤會錯過。林阿姨的出現,給“我”講了上校的故事。上校從沒講過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藉由老保長林阿姨講出來的。

我敬佩上校。因為他身上的大義,不拘小節,為了刺探訊息,哪怕出賣自己的身體;他是半路出家卻醫術精湛,救了很多人性命;上校的一生有過璀璨的時刻,也有過低谷,就像大海樣,有起落浮沉。上校後來回到村裡,雖然被人喊“太監”,被人揹後議論,但他依然過得很好,村裡人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第一個也會想到他。書中有一句,“心有雷霆面若鏡湖,這是生命的厚度,是滄桑堆積起來的”,也許說的就是上校,守著認為是恥辱的祕密,依然要活下去。

這本書給我的啟示是,人生海海,有潮起必有潮落。在潮起時活的燦爛,在潮落時過得平凡堅毅。記住,死了不是勇氣,活著才是男氣。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25

也許不幸的童年是很多作家創作的靈感之源,但與此同時,不幸的童年也會成為一個人一生都擺脫不去的陰影。它隱祕而又陰鬱地潛藏在心靈深處的某個小角落裡,這個小角落有時會成為精神力量的寄放之所,有時又會被無限放大甚至吞噬整個心靈。它既滋養你的創作天賦,又毀滅你快樂的權利。

麥家說,“有人天生有的一些東西,我註定一輩子也有不了了。我只能帶著童年那些傷疤和傷痛的記憶走下去,並寫下去,這大概就是我無解的人生。”

終於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如此偏執甚至極端地熱愛寫作,或許那只是一種被逼無奈之下的“自救”,是拯救陷入孤獨的心靈的唯一方法,但同時寫作也會使人無限接近於死亡的狀態。羅蘭巴特說,回憶是寫作的開始,反過來,寫作是死亡的開始。所以,沒有嘗試過寫作的人根本無法理解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曾經歷過什麼。那是暗無天日的痛苦和一次次自我否定的挫敗感共同累積交織的狀態。

在讀《人生海海》的過程中曾無數次感受到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孤獨感,同時也對作者麥家心懷敬佩。他獨自承受著這種瀕臨死亡的孤獨,以決絕之姿挑戰自己突破自己,像一位英勇無畏的戰士一樣揭開自己的傷疤與那些痛苦的過往搏鬥。

幸運的是,經歷了五年孤立無援的撕扯對抗,《人生海海》最終圓滿完成。

這部作品飽含悲憫與傷痛,作者卻對這種情緒始終隱忍剋制,甚至在即將爆發之前選擇戛然而止。也許作品中並沒有大部分讀者期待的那種澎湃激烈的情節,但這就是作品的高階之處。留給你的永遠是那一絲說不清道不明耐人尋味又捉摸不定的悵然若失之感,好像最終得到了某種解脫,但其實又深陷其中讓人久久難忘、魂牽夢縈。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26

麥家在《人生海海》末處寫道:人活一世,總要經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飄散,不留痕跡;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則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人生似海,起落浮沉。“人生海海”,這極富詩意的四個字裝載了厚重的人生況味,這其中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每天開啟手機,螢螢發光的螢幕裡總有層出不窮的輿論風暴,讓人深感錯愕。這恰恰是最為真切的,也是我們不能迴避的現實。

“度日”“消磨時光”的常用語令人以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於將它打發、消磨,並且儘量迴避它,無視它的存在,彷彿這是一件苦事、一件賤物似的。

其實很多事情都沒有意義。

也不知從何時我慢慢不再為那些表面的東西動心,更喜歡自然的東西,對自己寬容一些,不再和那些不必要的東西死纏爛打,越活越簡單,堅持自己的形式——讓那喜歡閃光的事物盡情閃光,以最低調最隱幽的方式生存著。哪怕,人前黯淡,人後,亦黯淡。

通常,在一個單位都要從最基礎做起,這似乎也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問題往往是,由於長時間工作而喪失了向上流動的可能,其中原因可能非常複雜,主觀、客觀都有。這些毫無成就感的工作常常會給人帶來沮喪感,時間久了,人又開始習慣了這種沮喪感。

我們可能看到的未來就是成為某個部門的主管,但問題是你成為主管的條件也並非完全靠你努力就能具備的,況且成為他又能怎樣呢?

常說,人要有夢想,夢想可以有,但大部分夢想是實現不了的。即使實現不了那也沒關係,我們依然可以活得很好,或者說,有些夢想實現不了更好,這意味著沒有付出有可能是很沉重的代價。生活中,大多數人是平凡的,平凡沒有什麼不好,平凡自有它的幸運和樂趣。

在我們擁有夢想的時候,通常都是一廂情願的,對生活和社會還不瞭解,隨著時間的流逝,與生活的朝夕相處,逐漸會感到那些夢想越來越遠,有人會因此鬱鬱寡歡,有人會開始淡忘夢想,也有不幸的是當你的心再一次被喚醒,開始反思或是抱怨目前的處境。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27

“《人生海海》是麥家在時隔8年之後的首部長篇之作,於2019年4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故事講述了一個渾身是謎的“上校”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這是搜狗百科對《人生海海》的描述。這本書好像從2019年底開始就火了起來,我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因為靜靜的一篇讀後感微博,看完她的微博我就將此書列入了自己的閱讀書單。2020年生日下單了本紙質書籍作為27歲的生日禮物,但真正翻看此書也是近幾天的事情。說實在的,一開始看的時候有點投入不進去,什麼前山是龍變的,什麼老虎啥的,對於地形地勢的描述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但耐著性子看啊看啊,沒用多久,整個人的思緒就被故事吸引,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書裡很多語言描寫讓我耳目一新、拍手稱奇。比如:春暖花開時節,嫩綠的葉苗像一支祕密部隊,從條紋狀的樹皮下鑽出,便一發不可收拾,發瘋似的向天空和枝丫爭搶地盤。比如:到了冬天,村子像裝了套子,一下子封閉了,冷清了,安靜了。再比如對上校做的好吃的的描述:……但濃郁的香氣會飛的,從鍋鐵裡鑽出,從窗洞裡飄出,隨風飄散,像春天的燕子在逼仄的弄堂裡上下翻飛。香氣驅散了空氣裡的汙穢,像給空氣撒了一層金,像閃閃金光點亮了人眼睛一樣,拉長了人的鼻子。等等……

書中的每一個人,都不能簡簡單單地以“好人”或“壞人”論之,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有各自的思量,上校為守祕、爺爺為家族聲譽……但陰差陽錯,故事就漸漸發展成了最後的樣子。

看上校傳奇曲折的一生,有無奈有痛心,也為最終和林阿姨的結局感動和惋惜;也為“我”前妻坎坷的命運難過,就像書裡說的:我前妻真的是個好人,就是命苦,像上校。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每個作家都有不同的語言風格,麥家的作品之前沒看過,語言風格也不是很瞭解適應,但我想,我不排斥這種風格和描述,甚至還有點想看看他的其他作品。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28

《人生海海》這部小說沒有前言,也沒有後序。想看看故事梗概以及名家對書的評價都找不到,一切答案都在這本書當中。剛拿著這本書的時候,在想“人生海海”是什麼意思?讀完以後才知道“人生海海”是閩南語,意思是人生向大海一樣,沉浮不定,飄忽不定。由於有閱讀任務在身,讀起來更有目的性,看著看著,入迷了,被作者的優美的語言所吸引,被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被跌宕起伏的主人公命運所吸引。有那種想一口氣讀完的衝動和急於想知道主人公祕密的迫切心情。

可以說書中的每一處描寫都那麼生動,那麼傳神,都那麼惟妙惟肖。每一句都是經典,每一句都有哲理,如:爺爺說的“天大地大別自大”,“我”說的“什麼體面,還不都是為別人套的行頭”。還有一句很經典的話是報紙上說,用報紙上說,說明道理的權威性和真實性。譬如:“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心有雷霆而面若靜湖,這就是生命的厚度,是滄桑堆積起來的”“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幸福是養自己的心,不是養人家的眼”“網路讓無數的人在希望中死去,在絕望中誕生”“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這些話語句句都有哲理,都是在生活中總結歸納出來的,也是生活的真實。

《人生海海》我的理解是:人生就像大海一樣,有時會風平浪靜;有時會波濤洶湧;有時候會一帆風順;有時候會驚濤駭浪。也許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我個人覺得這部小說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生活就像大海一樣廣闊無邊,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好好活下去。就如書中說的: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如餘華《活著》中說的:再苦再難也要活著,因為活著就有希望。我們還要學會放下,放下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自我完善,自我的提升,只有當你達到一定境界時才會放下,才會懂得放下,才能真正放下。

文中的上校我覺得算是能真正放下的人,為什麼說算是,因為他還是沒有真正放下,因為自己的祕密。也算是真正的放下了,也因為自己的祕密。

上校為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屈辱,甚至恥辱的過去,為了自己的尊嚴還是沒有放下,不然他也不會出手傷了小瞎子。也算是真正地放下了,為了自己的尊嚴和祕密,一個人生活,不娶老婆,拒絕深愛他的林阿姨。村裡人的風言風語他都知道,但還依然的照顧村裡人,他也受到村裡人的尊重和愛戴。有句話說的非常好:怎樣才能真正的放下,當你有了尊嚴和自由的時候才能真正的放下。

水到絕處是風景,人到絕處是重生。只有好好的活著才有希望,才能重生。我們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是為了好好地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自己內心的幸福,活出自己的人生價值。正如書中說的:幸福是養自己心的,不是養別人眼的。亞里士多德說:人類的幸福主要源自內在。人幸福不幸福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自己內在的幸福,內心的幸福。我覺得做人還是簡單點好,就如餘華在《活著》中說的: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書中的“爺爺”是個爭強好勝的人,跟老保長吵架爭辯每次都略佔上風,每次都得意洋洋,但是為了所謂的尊嚴,為了面子,為了兒子的清白,這樣爭來爭去,還是賠上了自己的老命,最終上吊自殺。

這本書凸顯了上校的人性之美。上校的寬容,不卑不亢,上校的睿智等都凸顯了他的心靈之美。上校經受的磨難和恥辱,決定了他的境界是高尚的,是高不可攀的,決定了他的境界之美。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29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一個作家,他叫麥家,閱讀他的書籍,總能體會到一份淡然,體會到一份精準,體會到觸動心靈的深刻,最近一段時間,我閱讀了《人生海海》,我也再次走進了這個與眾不同的故事,感悟到一些人生的道理,體會到人生與工作的真正意義。

走進《人生海海》,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中,是一個傳奇而充滿了人生價值的故事,曾經是一個很風光、很驕傲的“上校”,但是因為一個祕密,來到了一個村莊裡,開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然而,很多人想要探究祕密,也有很多人在等待祕密,書中的故事情節彷彿很簡單,但是深入讀下去,才能真正懂得作者麥家想要表達的那一份感情到底是什麼,面對人生的諸多考驗,我們需要做的,是直面難題,是笑對人生,正如麥家所說:人生太複雜、太寬廣了,如果我們沒有一顆悲憫的心靈,沒有一點所謂的生命的頑強,在漫漫人生路上,在人生海海中,還需人心的溫情與溫暖。

“心若雷霆面若靜湖,這是生命的厚度,是滄桑堆積起來的。”作者在描寫上校這個人物的時候,刻畫的很有懸念,我也一直在想,後來到底怎麼了,而這也是作者的一種寫作手法。我想,只有歷經滄桑,只有有過人生的漫長閱歷的人,才能真正體會作者傳遞的感情,我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是一份平靜,一份對生命的尊重,或許我理解的還不夠透徹,但是真正走進書中,真的對人生和當下有了一些獨特的感受。平時忙碌工作,也曾想過,到底怎樣的生活才是人生應該有的,如今,讀書後,我也對工作有了新的感悟,微笑,服務,信任,這是我們選擇的人生,也是人生最美好的姿態。

陽光心態,才能迎接一切的難題和考驗。正如“上校”所說:“生活如此令人絕望,但人們還是興高采烈的活著。”曾經的無限光榮,如今的慘淡與落寞,但是他依然堅韌不屈,從不輸給命運,他身上的那一份堅持,還有後來做軍醫,我們都能感受到他身上的那一份傳奇色彩,而讓人敬佩的,就是他對生活的態度,他彷彿一直充滿了激情與熱情,對待人生的歡喜與憂愁,他從未低頭,哪怕身上的祕密太多,讓他無法遮蔽,但是他依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平凡,也希望可以做自己人生的船長。“幸福是養自己心的,不是養人家眼的。”一句話,道出太多的真諦,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

讀書的過程,是成長的過程,讀完這本書後,我也陷入了思考,工作很忙碌,也經常感受到工作的壓力,還有身體的疲憊,但是面對所有的忙碌,還有人生的漫長,如同大海一樣的深和夢,還需我們抓好機遇,在腳踏實地做工作中,用樂觀與熱情,迎接未來的一切挑戰。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30

上校活著的勇氣是什麼?人生海海中上校是一個悲情人物。

抗日、內戰、文革……歲月如此的艱難,為什麼還活著?這是我讀這部小說讀到中間的時候的冒出的一個疑問。

讀到最後,作者把發生在故事中的人的悔恨、遺憾、悲憫、不羈的感情緩緩地放空,最後選擇仁慈了一切。

人生如同大海,沉沉浮浮,起起落落,這裡面既有每個人日常滋生出的一地雞毛,灑落到具體人物上就是那麼的殘酷與無情,那種生活所帶來的悲與喜,哀與樂都是如此真切、殘酷,看看我們身邊熟悉的人,何不是在這樣的人間中度過;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善良的,作惡的,上天悲憫人間切切,即使人間嘴臉各異,皮囊萬千,歲月終究饒過了所有人。

我想,這大抵就是人來人間,對短短几十年生命歷程葆有的最基本敬畏,也是對生命敬畏的最大安慰。對於愛哲學的人來說,“死亡”,讀書筆記m一直以來都是無法繞過的問題。對它,從來都是不害怕,因為終究是要來的,所以不懼;又因為終究要來,所以給予了足夠敬畏。從呱呱落地到安然離世,從不願面對生活到勇敢活著,既是對生活不易的抗爭,也是對生命的激烈享受。

但是對於人生的探討終究是一個大的問題,哲學上永恆的一個命題,淺薄如己,深度難探,去談,終究是那麼泛乏無味。只是,這人生就那麼一次,有時候又只是短暫一瞬就離開這世界了,既是多麼美麗,又是那麼的短暫。短到我們像是伸手就能觸控的地方,所以又覺得還是可以簡單的聊聊我們生活中的那些日常小事。

看看身邊的那些故交,有些都沒來得及再次打招呼,都已經離你而去,那聲“下次見”、“下次找你吃飯”、“再見”……都變成了無聲的“下輩子見”、“下輩子找你吃飯”、“下輩子再見”。可是,親愛的,下輩子,你在哪裡?

人生海海讀後感 篇31

初讀這本書時,感覺和《活著》有點像,只是說不出來哪裡不太一樣,它們都用故事來牽引著我不停的想要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正像書中那個年少的“我”,渴望著知道“上校”的所有故事一樣。

然而,讀著讀著,發現它們不一樣,一個是以第三者角度去描述一個故事,而另一個是以第一人稱來描述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雖然已經既成事實,但在讀的過程中,仍感覺到會出現變化和轉機。尤其是作者對小時候心理狀態的描述,簡直就是活現了一個小孩子的樣子,那種和大人們迥異又想要世界上的事情要符合大道理的心態,太讓人有代入感了。

可是,換做是我,可能會對幾十年前的事情記憶的那麼清楚嗎?甚至那些人物抓耳撓腮的小細節都能記清楚,又讓我感覺到故事是不是被豐富過。

而不管這個故事如何,我仍然相信這是真實的,我看過好多類似的故事,有從民國的有解放初期的,這些故事都照應著這本書的真實。尤其是情感的真實,不論是親人、朋友、還是夫妻之間的感情,是那麼的真切,來龍去脈是那麼的明白。

看到臨近尾聲時,我感覺自己有點缺氧甚至有快要窒息的感覺,那種對人生命運的無奈,對主人翁的“好運”和“挫折”相連線的惋惜,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而整部作品以人生海海來命名,又正是因為受這個事情的巨大沖擊。這是從我看來,對故事主人翁第一個最大的衝擊,從這裡,我看到了一點主人翁的轉變,後來雖然他仍有很多事情放不下,變得更像一個周圍的普通人,處理這些事情的方式也在轉變,變得尊重生命本身,而不是“面子”。

“面子”其實是這本書的核心,到最後,主人翁都想解開影響面子的心結,這個心結從主線人物“上校”開始,蔓延到每一個支線人物。人言可畏,這不僅僅是在特殊時期才會有的,在一個特定文化下成長起來的人,他內心對一些事情的執念,甚至比人生本來的意義來的更重要。活著,不僅僅是活著那麼簡單,而必須在別人眼裡“清白”的活著,才會感覺到心安。

“瞎子“是徹頭徹尾的壞蛋,用這個壞蛋的不要“面子”來反襯其它人的要“面子”,直到最後,仍然在凸顯這個對比,這是作者對道德的一種人生追求,也是傳統意義下作為人的基本。

最後,就如看完《活著》一樣,我的心情不是那麼好,但也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了人生,人生海海,世界是多麼的複雜多變,讓我們以感情去看待生活,她讓我們透徹的感受“喜怒哀樂”,而經歷完海海人生,就會淡漠感情去看待生活,就像是看了一場戲。最終,所有人的歸宿都一樣,誰也逃不了這個安排,而只是在如何面對這個安排上,又因為經歷的不同而不同。

推薦朋友們看一看,可以對自己如何定義生活有一點幫助,也可以讓我們更真切的去看人世間的真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d22l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