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呼蘭河傳讀後感11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1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呼蘭河傳讀後感11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蕭紅創作的名叫《呼蘭河傳》的書。

作者帶著我們走進來舊時代的呼蘭河,看到了舊社會時那裡發生的事情,知道了舊時代的不足,領略到了我們現在生活的美滿和幸福。

在蕭紅的筆下,她從小就沒有母親和父親的疼愛,祖母對她更是不好。只有在花園裡和祖父相處時,才能讓她感到快樂,在她眼裡,祖父是最愛她的。

相對來說,團圓媳婦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當團圓媳婦還是一個小孩子時,就被賣到呼蘭河的名氣較好的胡家去當童養媳了。她在十二歲的時候來到胡家,可胡家沒有一個人把她當人看,把她當成下人,天天讓她拉車,幹各種各樣的重活。看到這兒,我不禁心頭一顫:團圓媳婦才十二歲,她怎麼禁得起幹這樣的重活呢?她這些天是怎麼熬過來的呀?不但這樣,只要團圓媳婦有一丁點做的不好,胡家人就用盡辦法去折磨她。最後,讓正是花好年華的團圓媳婦就這樣香消玉殞了。看到這,我的心真的好痛:胡家人怎麼忍心這樣做呢,人家也是父母養大的,為什麼胡家人的心那麼歹毒呢?

是啊,蕭紅雖然有祖父的疼愛,但是她缺少了兩個最親最親的人的關心和愛護,她怎麼能有真正的幸福呢。團圓媳婦的年齡,是和我們差不多大的,應該上學讀書,可是她因為種種原因被賣到了老胡家,受盡了折磨,過上了家畜都不如的日子,導致小小年紀就香消玉殞了。和她們比起來,我們有什麼資格說我們現在不幸福呢。

在生活中,像蕭紅和團圓媳婦這樣有著悲慘命運的人也有不少。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有一個五歲的女孩,父母離異了,父親帶著她,又找了一個繼母,可是繼母對女孩一點也不好。有一次,父親去上班了,只有繼母和女孩在家。過了一會兒,繼母讓女孩去幫自己倒一杯水,女孩就去倒了一杯來。女孩拿過來給繼母喝,繼母喝了一口,覺得燙,就把一壺剛剛燒開的水澆到了女孩的手上,並找來了掃把和晾衣架,往小女孩身上狠狠地抽著。繼母一點也不手軟,一刻也不停地抽著。小女孩被抽著當場休克了。等父親回來,把女孩送到醫院,經過手術,醫生說全身都傷痕累累,有七處骨頭被打斷了。

從古到今,像她們那樣的人也有許多。和她們相比,我們是幸福的,同時也是快樂的,我們的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把我們當成手心裡的寶貝,深深地給我們傳遞著愛。小時候,還動不動就和家裡人“翻臉”,現在想想,真是不知好歹。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們真的很幸福,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2

《呼蘭河傳》是一本蕭紅寫她過去故鄉的書。茅盾曾說過:“《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作者講述的那個呼蘭河時代,好像離我們有一些遙遠,但作者卻用自己的文字把我們帶回了那個好似黑暗又有一些美好的故鄉。

在故鄉中,小蕭紅最親的就是他的祖父了,在這個“吃人”的世界裡,小蕭紅寧願依偎在祖父身邊聽那些講了很多遍的故事,也不願去觸碰父母和祖母冰冷的心。這不僅襯托出了祖父的溫暖,也拉出了一個大的無情的背景。

文中講到:“我總是能不分晝夜地聽到團圓媳婦的哭聲”。團圓媳婦也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人,她年紀很小,做事大大咧咧,卻總是被婆婆打罵,被折磨的生了病。婆婆又是請來大神,又是用各種奇怪的方子只管往她身子裡塞。這不但沒把病治好,還把團圓媳婦嚇得天天做噩夢,也招來了街坊鄰居來看笑話。他們把這當成是好看的大戲,你一言我一語地評價著。在我們看來這近乎扭曲的人性,在那個時代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那些麻木不堪的人卻從未感覺到他們正在慢慢地毀了一個人。

這個地方的深處,好似住著一個“吃人”的怪獸,但可悲的是,人們都喜歡它。

村中有一個大坑,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把坑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點錢。可卻有多少小孩,包括雞鴨羊這些牲畜,用這種方式無意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是填平就不會發生的意外,這多麼令人惋惜和無奈。

如今,我們再遠觀那個時代,那個遠去的呼蘭河,很遙遠、很陌生,又很無奈。

這本書有一個神奇的魔力,儘管有時間的差距,但那種黑暗時代給人帶來的來自心底的衝擊,卻是那麼真切又深刻。蕭紅揭露了麻木的人性,這種感覺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記。

在我們如今的時代,沒有迷信的團圓媳婦的婆婆,沒有圍觀人的無情,沒有路上沒人填平的坑。可是那隻“吃人”的怪獸還在,只是以不同形式適應了當下的社會。

所以,我們面對曾經遠去的呼蘭河,站在這個新的時代裡,一定要堅定心中所想,做那些自己心中認定是對的事。

去奮鬥吧,奔跑在這個可以實現夢想的時代中!

呼蘭河傳讀後感3

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現狀,愚昧的精神狀態……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 寒假裡,一本《呼蘭河傳》給我的感受頗多! 作品中描寫了單純的“我”經過幾次大變故後,回想起了童年時代的一樁樁往事:伴“我”成長的大泥坑子,有著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家的大後園,留下了快樂的童年印記;迷信鬼神的人們,給生了重病的小團圓媳婦舉辦各種驅鬼活動,最終白忙一場;性格古怪的有二伯忠實勤懇,對主子從不懷二心;馮歪嘴子疼愛妻子、疼愛孩子,雖遭人嘲笑奚落,卻樂觀積極…… 書中的故事情節生動感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個性分明!在眾多鮮活的人物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小團圓媳婦。 小團圓媳婦是她後來的婆婆花了好多錢買回來的。可是,婆婆待她很不好:罵她、打她、掐她……之後,她就生了一場大病,奄奄一息,怪可憐的。可是,做婆婆的畢竟不能袖手旁觀,請來鎮上的人們幫忙。

呼蘭河鎮的人們太純樸善良,這個出了個偏方,那個請了個“神仙”;但鎮裡的人們更迷信鬼神:跳大神、吃神藥、熱水湯驅鬼、扎彩人附魂……活生生的一個人,被她們折磨來,折磨去,最後無人問津直到死去。 多麼令人痛心,多麼令人悲憤呀!那時的人們真的是太愚昧迂腐!生活的平凡並不可怕,但知識的平庸有可能葬送的不僅僅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呀!我慶幸自己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遠離迂腐迷信的文明世界,是一個擺脫落後愚昧的知識時代! 故事的結局是悽慘的:“我”的祖父去世了,有二伯去世了,老廚子也去世了,父親母親也不知去哪裡了。灰色的世界,平凡的時代,單純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現狀,愚昧的精神狀態……這一個個慘淡的景象就是整個呼蘭河小鎮。 雖然童年記憶有著淒涼的往事,但“我”依然願意去追憶那樣的童年,正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我明白童年就是美好的,它像一塊玉,就算有點瑕疵,也掩飾不了光澤與質感。我正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我會好好珍惜它。 寒假裡,這樣一本《呼蘭河傳》給我的感受頗多……

呼蘭河傳讀後感4

讀《呼蘭河傳》有感我最近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女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十分大氣。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呼蘭河。書中,蕭紅用輕盈的筆調寫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蕭紅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正因在家中,只有祖父最關心她,而其他人卻十分歧視她。書中有一處情節最是我難忘,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卻沒有察覺,還說:“這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哈哈大笑。讀到那裡,我感覺蕭紅的童年是過得十分無悠無律同時也感到自我身在童年感到高興,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咱們最好的禮物,因此咱們要好好珍惜自我的童年。我又為蕭紅感到惋惜,正因她31歲就死了,如果她不這麼早死的話,也許還能給咱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平淡得像秋水一樣,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拋不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也是必然的。呼蘭河畔的生活,故事裡充滿了那時候的人的迷信的影子,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的,說來說去還不是為了個大泥坑。那裡人是蕭紅那年代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脫不了小市

民的身份,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爛漫的筆調下刻畫出的一個寂寞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了大神,給人去病。看了生日再去嫁,若是生日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能夠嫁得的。雖然這麼愚昧,這麼這個樣卻在這麼個家庭還有這麼個溫馨,點點的那種,好像炊煙一樣迷茫,摸也摸不著,碰也碰不透〈呼蘭河傳》裡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情緒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但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思想部分,這是能夠惋惜的,正像咱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但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5

本書寫小城裡的故事,整篇文章的內容就像一盤顏料,赤橙黃綠青藍紫全部都混在一起,令人琢磨不透,卻又別有一番風韻。《呼蘭河傳》中有寂寞、有美好、有悲傷、有希望,這故事沒有優美的句子做裝飾,沒有華麗的詞藻作為點綴。

只有簡單的文字敘述那些人兒,那些事兒。作者用一個安靜的筆調來呈現一個平靜的世界,當一箇中年人推開往事的門窗,用一個初涉人間的孩童的眼光,再一次經歷那令人心顫而又嚮往的童年時,平靜下依舊是洶湧潮流。

呼蘭河城裡的人大概是這些:尖酸刻薄,小心眼兒的老廚子;忠厚愛做事,愛妻兒的馮歪嘴;率真開朗,卻被活活燙死的小團圓;害怕男人的女人們…一座小城彷彿是一個封閉的廣闊的世界,剛剛提到的人物身上重疊著無數呼蘭河人的影子。

女人們不平等的地位,肇事者不平等的命運,生活其實並不單調,但可怕的卻是重複護欄和人並沒有太壞的心思,縱使是譏笑嘲諷,也只是為了打發著簡單而悠長的時光,活著是小城裡的人唯一的追求。

這本書像極了作者寫的自傳體小說,它讓我看見了她快樂的童年,她的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支歌,令人嚮往,在她的描述中,她有寫到童年仍存在寂寞。

但我認為,她的快樂大於它的寂寞,我很羨慕,我的童年沒有大大的後園子,沒有神祕儲藏室,沒有整日陪伴著我的祖父園子裡的小蝴蝶小蜻蜓,小蚱蜢,小黃瓜是她的玩伴,還有二伯,老廚子,東鄰西舍,磨坊的磨官,他們呀,全都陪著她,這還不快樂嗎?

但這些往往都不會一直存在,祖父去世了,二伯去世了,廚子去世了,小蝴蝶,小黃瓜也不知哪裡去了,那時世界在作者眼裡變成了灰色,雖然作者童年記憶中有著悲涼的往事,但她依然願意去追憶童年,正所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那時人心愚笨,把別人尋死的事當做茶餘飯後的新鮮話題,把對自家媳婦的虐待叫做管教,這一切一切的變態心理真是令人髮指,而在意識中反抗著幾千年來傳下來的習慣,而思考而生活的作者,所以含淚的微笑回憶這寂寞的小城。

呼蘭河傳裡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作者的惋惜,我深感體會,而對我來說也不能永久停留在童年,時光總會走,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

呼蘭河傳讀後感6

“祖父,祖父,我來了”。咦,這是誰在說話呀?是小蕭紅在叫祖父呢!她大聲呼喚著,想必一定又有好玩的事情要發生了吧,隨我一起去看看。

小蕭紅的祖父正在自家的後院裡幹活,後院中有一棵玫瑰。小蕭紅的小腦筋轉了轉,便想出了一個鬼主意。她躡手躡腳地悄悄走到祖父身邊,兩隻小手藏在身後,說要看看祖父的帽子。其實她是要把藏在身後紅彤彤的玫瑰花插在祖父的帽子上呢!祖父可沒這麼機靈,繼續埋頭搗鼓花草。祖父突然說,咱家的玫瑰可真香,二里路也聞得到。小蕭紅笑得哆嗦起來,這時祖父還是渾然不知。回到家,祖父知道了,笑得臉上通紅。小蕭紅愉快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合上書本,我望著窗外湛藍湛藍的天空,眼前浮現出一幅畫面:小時候,我也是住在爺爺奶奶家的,他們都對我很好。家裡有一個超級大的院子,還有一個池塘。在院內,奶奶種了一棵橘子樹。秋天來了,橘子樹不再是滿樹繁花,而是結滿了果子。每個綠裡透黃的橘子,都有3兩左右。它們掛在樹上,猶如千萬盞小燈籠,金燦燦的,在墨綠色的樹葉中灼灼閃光。我小時候就特別愛吃橘子,望著這熟透了的橘子,我不禁垂涎欲滴。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我雙腳一蹬,向上一跳。啊,因為我那時用力過猛,一下子摔了個四腳朝天,我摸著摔成兩半的小屁股,下定決心一定要搞定它。我就不信沒辦法,小腦筋一轉,便拿了一張小板凳放在橘子樹下,光著白白嫩嫩的小腳丫站在上面。呵呵,摘到了。我歡天喜地地去找奶奶,與她共享我勝利的果實。橘子的表面有些凹凸不平。放在鼻子前聞一聞,一陣清香撲面而來。我閉上眼睛,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完全沉醉了,我輕輕剝開橘子皮,它們可真團結,兄弟姐妹挨在一起。美味的橘子立馬被我消滅掉了。

《呼蘭河傳》記錄了小蕭紅在外祖父家的快樂而又寂寞的童年,雖然整本書的基調是灰色的,但我相信在作者的記憶深處珍藏著的仍然是美好的東西吧。讀了《呼蘭河傳》,我更感受到自己童年的快樂與幸運,奶奶家的後院也是我童年最美的回憶。

呼蘭河傳讀後感7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本蕭紅寫的《呼蘭河傳》,便沉醉在這本書中了,它把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一年四季有非常多的事。在蕭何的`筆下,卻寫得如此生動獨特。

其中,這個小城的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泥坑就變成河了。在連續三個月不下雨的時候,車伕和馬翻過好幾次車,而翻了之後,過路的人看著他們似乎也起不來,便來幫幫忙。有時因為拖不出馬,而準備走人。但看看馬快被泥坑憋死了,只好又過來再次幫忙,還不時的喝彩"噢!噢!"。鬧得非常熱鬧,也使居民說長道短,得以消遣。當這個坑淹死了豬後,有些人會把死豬拿去賣,並且是非常便宜的。有些小孩就說這是"瘟豬肉",並且是在許多家長面前說的,便會被家長打。我看後,覺得蕭紅是在諷刺這些貧苦的勞動人民,讓人感到淒涼、悽苦。許多人說過一些不會掉進坑裡的辦法,如:有的說拆牆,有的說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裡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

茅盾曾經說過: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本經典的小說生動、形象地諷刺了人們的無知、愚昧,同時,蕭紅用了幽默的語言,描繪瞭如此讓人同情、痛恨的一件件事。《呼蘭河傳》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她通過這部作品,描述了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文章的開頭覺得還是非常輕鬆的,但是,讀到後面,會覺得非常沉重。在尾聲的時候,蕭紅寫了她的祖父已經死了,而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讓我讀了,覺得更加悽慘、悲傷……

呼蘭河傳讀後感8

呼蘭河中有一個小城,其中有著作者的童年,以及他那個慈祥的祖父。

祖父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他的眼睛總是笑盈盈的,常常笑的和孩子一般。

在那個嚴冬到來,大地就裂開口、處處佈滿冰霜的呼蘭河邊,作者的童年也似這座寒冷的城一樣悲涼。她面對著因說吃的是瘟豬肉而慘遭母親外祖母打罵的孩童,無人理會、無人在意的不幸者,無數在泥坑中喪失生命的小生靈以及父親和祖母的冷淡,母親的惡言惡色都不禁讓我泛起絲絲心痛。在這個悲涼的小城,作者和祖父漸漸成為彼此的依靠。作者的到來給予了祖父無限的歡喜,祖父給予了作者無限的關懷和愛

作者童年的美好回憶大多都儲存在祖父的大花園裡。作者總是愛學習祖父,如跟著祖父戴草帽、栽花、鏟地。鏟地時祖父還貼心的把鋤頭杆給我拔下來。作者在花園中嬉戲玩鬧,作者一次把“狗尾巴草”當做“穀子”而被祖父好好的嘲笑了一番。

祖父是有學問的,他喜歡教作者唸詩,發現只念行不通時就給作者講每首詩的意思。作者早上念、晚上念、半夜醒了念、客人來了還念,然而作者總是愛把“幾度呼童掃不開”念成“西瀝忽通掃不開”那客人也總點頭說好。

祖父是個善良的人,在小團圓媳婦夜晚被打時,他到老胡家去勸說了好幾回“小孩子知道什麼,有點差錯,教導教導也就行了”以及祖父借房子給馮歪嘴子居住,幫其渡過難關都體現了祖父的良善。

然而祖父在那個年代思想上也難免是迷信的,呼蘭河有一個說法,搬家“春天二月搬,秋天八月搬”祖父想讓每晚跳大神的團圓媳婦家搬家也總說明年二月再讓他們搬。

祖父過了八十歲就去世了,那園裡的風景也無影了,作者的童年因有祖父,所以擁有歡樂,用作者的話說“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夠了”

祖父給予了作者心靈的自由,它允許作者隨便玩鬧,對作者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作者的天性,在他暖暖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作者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中,這個悲涼呼蘭河城中的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副多彩的油畫,一串淒涼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後感9

這世上有一本書。它如詩,如畫,如歌。它既幽默,又諷刺。這本書叫《呼蘭河傳》。這世上曾有一位女作家。她孤獨,敏感,矜持而又倔強,天才而又短命。她叫蕭紅,現代著名女作家,《呼蘭河傳》的作者。這個假期我有幸拜讀了這本書,而這本書也使我感受頗深。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最後一部著作,也是她流傳最廣的一部經典之作。蕭紅通過自己對兒時的點滴回憶,用自己輕盈細膩筆調把我們引領進呼蘭河這個落後,迷信的小村子裡。書裡的呼蘭河到處都顯得那樣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灰色的人性,烏雲蔽日,看不到一點陽光。人性的殘忍和無情,令人髮指。整本書佈滿了灰色的色彩,那樣淒涼。那些因人們的無知,迷信所發生的悲劇,令人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

還記得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12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本該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她,卻成了一個陌生人家的童養媳,一個人孤獨無助的在陌生的環境裡生活,動不動就會遭到婆婆的一頓毒打,只要婆婆一有不順心的事,小團圓媳婦就遭了秧,在她婆婆的眼裡,她的命竟然比不上一隻雞,一頭豬,多麼可悲﹗但在舊中國又有多少與小團圓媳婦一樣的無辜少女?她們生活在這個封建社會的最底層,承受著非人的虐待,與其說小團圓媳婦是被嚇死的,不如說事舊中國封建社會的殘酷和無情讓她匆匆離開人世。

蕭紅說她的童年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有祖父,在園子裡和祖父一起幹活,一起玩耍,度過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但她又只有祖父,母親的冷漠,父親的頑固,使蕭紅在祖父去世後,對這個家庭沒有一絲留戀和感情!

《呼蘭河傳》是蕭紅作於20世紀40年代,這本書描寫了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呼蘭小鎮風土人情,但它也表現了那個時代的中國的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社會現實,表達了蕭紅對舊中國封建社會的否定與不滿。

“他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這是著名文學家矛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讀完這本書你也會久久地沉浸在那個灰色的年代,灰色的世界和那個年代的悲哀和殘酷。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呼蘭河傳》講述了蕭紅童年時和祖父的趣事,本書語言並不華麗,但就是這平凡的文字,清晰細膩的描述了一個平凡人的平凡事,這也同樣動人。

蕭紅的童年並不單一,是非常有趣的。因為她擁有一個非常愛她的祖父。祖父帶著她在菜園裡摘黃瓜、澆水、點燈籠,可以說是玩的不亦樂乎。其中,點燈籠時發生的事最讓我難以忘懷。蕭紅在房間中翻箱倒櫃,找出了這個滿是灰塵的燈籠,祖父細心擦拭後,她飛快地把玩起來,直到玩壞了祖父的臉上也依舊看不出任何不悅。這需要多大的耐心,才能容得下一個如此淘氣的孩子呢?為了自己的孩子,可能大部分的家長都可以變得異常耐心,當然也有一些家長因為輔導作業而暴跳如雷,真希望他們也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做出改變。

蕭紅生活的村子也熱鬧非凡,村中裡有一個“作惡多端”的泥坑,它動不動就會讓人、牲畜和馬車陷進去。但也因此,村子熱鬧非凡,村裡人一聽到呼救,就會跑到坑邊,該救人的救人,該拉車的拉車,該抬貨的抬貨,每天都給大家帶來了許多談資,這樣反反覆覆的,時常有新鮮事兒,也異常的熱鬧。這個坑,也給村裡的人們帶來了“福利”,當有淹死的牲畜時,通常以半價賣出。設想,如果真把這個萬惡的坑填平了,那村中裡會不會也冷清下來了呢?到那時,再也不會有人求救,再也不會有人幫忙抬車,更不會再有半價的肉了。這讓我不禁想到,世間萬物都是中性的,是好是壞,都是人給它們貼上的標籤,所以遇事不要苦惱,說不定它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這本書看完後,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平凡、樸素且悽慘。可如果細細的“品”一下,你或許會發現,這就是生活的倒影,在這裡可以看到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現在想來,生活中的每個人和每件事都是不可缺少的,哪怕是一個陌生的路人,哪怕是一個路邊的修車師傅,哪怕是發生的一點小小口角,也會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背景,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不就是由這樣一個個路人、一點點口角、一次次聊天、一本本作業、一回回玩耍構成的嗎?每一天,不就是這樣度過的嗎?

從《呼蘭河傳》中我知道了生活的“原材料”和童年的珍貴!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我剛剛讀完了一本好書《呼蘭河傳》,它是由著名作家蕭紅創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茅盾先生曾經評價這本書說:“它是一部敘事詩,一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此書帶我領略了二十世紀初東北小城呼蘭河的風土人情,老百姓平凡而落後的生活。

我懷著輕鬆愉快的心情讀完了前三章,作者在祖父的菜園中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摘黃瓜、追蜻蜓、採倭瓜花、捉綠螞蚱……這些趣事令我向往。因為城市的空氣不如鄉村新鮮,所以我連作者筆下那紅彤彤、金燦燦的、變化多端的火燒雲也看不到,真羨慕作者的童年生活啊!我也會因為作者的天真、頑皮而跟隨她歡笑愉悅。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那其他人呢?當我讀到第四章時,心情就逐漸沉重起來,因為後文講述了一些人的不幸生活。我認為其中最悲慘的是小團圓媳婦,一個十二歲的健康活潑的小姑娘,她和我年齡相仿,本該無憂無慮地學習和玩耍,卻由於她太過大方而不合傳統“規矩”,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著被庸醫、雲遊道人不斷折磨致死。我十分悲憤,多想為她打抱不平,又無能為力!

而令我感觸頗深的人物是馮歪嘴子,他幸運地和能幹的王大姑娘成家了。但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王大姑娘因為難產而死,留下了兩個孩子,一個四五歲,一個剛出生嗷嗷待哺。我都覺得馮歪嘴子的日子沒法過了,他既要照顧年幼無知的孩子,又要賺錢維持生活,根本就看不到光明。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樂觀地帶著孩子們堅強地生活,他盡全力把兩個孩子照顧好,生活的苦難並沒有磨滅他對生活的執著追求。相比之下,我們是幸福的:馮歪嘴子的孩子出生在寒冷的冬天,但是因為貧窮連棉被都沒有,而我們是在溫暖舒適的空調房裡呼呼大睡;他們在冰冷的磨坊裡看著父親勞作,而我們在溫暖的家裡看電視、玩遊戲……我們可能不富有,卻吃穿不愁,相比之下,我們真幸福啊!

我不禁想起曾經學過一篇課文《生命生命》,文中飛蛾強烈的求生欲、瓜苗頑強的生命力令人動容,它們和馮歪嘴子一樣,對生命負責,努力追求美好的生活。磨難中的他們尚且如此珍愛生命,我們有什麼理由自暴自棄呢?只要生命沒有停息,我們就要拼命追求自己的夢想。要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無論生活有多麼艱難,我們都要積極地面對它,因為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標籤: 讀後感 呼蘭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xiaoyuan/3qw9z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