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工作方案 >

社群治理方案

社群治理方案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群治理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群治理方案

社群治理方案1

朝農街道辦事處地處西湖區朝陽新城,目前管轄10個社群居委會,面積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萬人,近幾年,因朝陽新城的快速發展,新建樓盤多,且大部分樓盤已完工並交付使用,業主正在陸續入住,現都由新光、五坊、天琴灣西苑、天琴灣東苑、隆泰苑、向陽社群代管新建樓盤,共管轄新建樓盤14個,總住戶1萬4千餘戶。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群治理的意見》(中發[20xx]13號),根據民政部《關於做好20xx年全國社群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工作的通知》精神,結合我街道實際,以“推進社群分類治理實現服務精準施策”為主題,大力推進街道社群治理和服務創新。為確保我街道實驗目標如期完成,現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發[20xx]13號檔案精神,以強化黨建工作為引領,以擴大居民參與為基礎,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居民群眾滿意為標準,以優化社群服務為重點,以深化居民自治為核心,以創新體制機制為保障,以營造和諧溫馨社群氛圍為追求,切實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群治理格局,為建設美麗幸福西湖提供有力保證。

二、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確保方向。推進社群基層黨組織建設,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確保社群治理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

2.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相信群眾、團結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把服務居民、造福居民作為社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組織居民參與社群治理,實現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

3.堅持改革創新,依法治理。強化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積極推進社群治理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

4.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自身資源、條件和人文特色,制定針對性工作思路和推進策略,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街道社群分類治理模式。

5.堅持統籌推進,重心向下。動員協調各方力量、各個層次、各項工作,統籌結合,共建共享共進。把眼光、資源、管理、服務向下,真正做到基層“吹哨”、部門“報到”。

三、實驗主題

推進社群分類治理,實現服務精準施策。

四、實驗目標

根據朝農街道的實際,結合社群房屋結構、人口密度、環境設施及居民結構等要素,對社群進行細化分類,根據不同型別社群的優勢、短板和特徵,充分考慮不同型別社群居民特點及需求差異,制定針對性治理方案和措施,配套個性化治理方式和方法,尤其在社群治理資源配置、社群服務供給、社群居民自治等方面實施共性差異化相結合治理,提高社群治理的精細化程度和精準化水平。通過二年探索實踐,將“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理念融入社群治理全過程,著力打造社群分類治理西湖模式,為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城市社群探索實施分類治理提供有益參考和借鑑。

五、實驗舉措

(一)推行社群科學分類

組織開展社群情況專題摸底調查活動,對全街道10個社群進行全面摸底和梳理。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人口、地域、文化、設施等社群基本要素,依據人口密度、居民構成、小區特徵、物業模式等差異情況,將全街道10個社群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超高密度開放式老舊社群

涼傘樹社群、紅苗社群、灌嬰路社群、五坊社群、新光社群。主要特點:社群內無65歲以上老年人佔比大於20%;“4050”下崗人員多,居民交往密切,相互熟悉,對社群有較高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社群具有濃厚的文化地域特色。

存在的主要問題:生活環境髒亂差,房屋老化、基礎設施不配套,物業管理缺位,人員複雜、利益訴求多樣,居家養老需求、困難人員生活保障需求等“剛性”需求不斷增加,社群資源處於“僧多粥少”的境地。

2.中低密度封閉式商品房社群

天琴灣東苑社群、天琴灣西苑社群。主要特點:社群內封閉式商品房小區居民佔社群居民總數的50%以上,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在5000至10000人之間,各類群體分佈比較均衡,65歲以上老年人佔比10%左右,失業率低於2%,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位於中等以上,主要分佈於新城區,大部分有專業的物業公司管理,社群基礎設施完善,生活環境優美。

存在的主要問題:鄰里關係較為冷漠,居民與物業公司矛盾衝突不斷,業委會難以獲得大多數業主的認同,物業公司提供服務得不到很好的監督整改;街道和居委會對小區的治理,沒有發揮應有的監督和指導作用;職能部門對小區的管理各自為政,與居民、居委會、業委會未建立有效的銜接溝通機制;一些小區日常生活並不便利。

3.低密度回遷式安置片區

隆泰苑社群、向陽社群、悅湖社群。主要特點:是典型的城市化程序中興起的居民區,一種是農場社群居民集中安置區,土地被徵用,由本場建成安置小區集中居住;另一種是保障房小區,提供給保障房申請家庭。地段主要集中於新城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一般在5000人以下,65歲以上老年人佔比大於10%,失業率大於4,5%。

存在的主要問題:人戶分離現象普遍,空心化程度較高;居民之間關係疏離,對社群缺乏歸屬感,公共事務沒人管理;社群配套設施缺失,社群建設層次相對較低;擁有非市場化專業化的物業管理,社群自治水平低下,人居觀念落後,農民變居民的進度緩慢,平房進樓房適應能力不夠;精神生活貧乏,麻將室、棋牌室、茶室散佈小區,甚至黃賭毒偶有發生。

(二)推進多元主體、更好服務轄區居民

實施社群“大黨委”工程。在所有社群全面推行“雙向服務、全域融合”的社群“大黨委”。

在堅持黨組織隸屬關係不變的前提下,打破原有以條為主、條塊分割的封閉式黨建模式,在橫向建立以社群“大黨委”為組織核心,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和群團組織等共同參與的組織設定新架構;在縱向理順街道綜合黨委—社群“大黨委”—網格黨支部—“黨群微家”黨小組“四位一體”的黨組織網路,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全覆蓋,推動街道社群黨建、駐區單位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促進責任聯動、組織聯席、資源聯享、黨員聯管、活動聯辦、民事聯商,實現全區域統籌、各方面聯動、多領域融合,著力提高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促進基層治理水平提升。

實行社群公共資源優化整合。探索“一委一站多居”扁平化社群管理體制,針對人口密度較高的超高密度開放式老舊社群,整合現有鄰近的兩個社群的場地資源,集中設定一個區域化中心社群工作站,專職從事社群公共事務服務;剩餘的原居委會的社群服務和辦公用房,用於居委會開展居民自治和服務場所,並對社群人財物進一步合理調配,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效果。

探索“全崗通”社群綜合服務模式。對社群工作人員開展全科業務培訓,建立工作執行機制,制定“首問接待”等制度,打破社群專職工作條線壁壘,實行“全天候接待、全方位受理、全過程負責”,讓居民群眾始終“找得到人、辦得了事”。

在所有社群逐步實現“1+5+X”社群鄰里中心全覆蓋。20xx年在蘭宮路社群尚水花園小區建設一個“1+5+X”社群鄰里中心。圍繞生活便捷化目標,逐步構建“15分鐘+24小時”生活服務圈,以黨建為統領,配套教育、醫療、助老、商業、文體5類基本服務形態及若干衍生業態;使“鄰里中心”成為營造社群文化、薈萃社群精神、增進鄰里和睦的客廳;成為匯聚生活服務、為老服務、健康服務以及其他服務的綜合體。

實施“老舊小區環境提升”工程。針對超高密度開放式老舊社群存在的環境髒亂差、基礎設施老舊缺失問題,優先將該類社群納入到政府為民辦實事專案,每年投入資金實施一批社群環境改造專案,積極推進微改造、美麗樓院打造。達到“路平道淨、線齊物整、燈亮牆美”,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六、推進步驟

(一)前期準備階段(20xx年3月)

1.制定實施方案。在對全街道10個社群進行調查摸底並廣泛聽取街道、社群意見基礎上,根據西湖區民政局申報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朝農街道開展全國社群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工作實施方案》。

2.組織調研學習。組織有關人員赴國內社群治理先進地區進行學習考察,注重借鑑先進地區經驗做法,結合實際,完善推進社群治理和服務創新的政策措施。

3.成立領導機構。建立街道辦事處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科室為成員的領導協調機制,統籌領導協調社群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立工作。

(二)深入實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

1.開展試點(20xx年4-12月)。結合社群分類,選取2個社群進行分類治理試點,及時總結試點經驗。

2.全面實施(20xx年1-12月)。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在街道10個社群全面推行分類治理。

(三)總結推廣階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對三年實驗成果進行全面總結評估,對發現的瓶頸和短板提出針對性舉措,予以完善,在總結中推動實驗成果落地;對照實驗各項任務要求,固強補弱,確保成效。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統籌推進。成立朝農街道社群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立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由街道辦事處書記總負責,街道主任任組長,班子成員任副組長,街道各科室等為成員,辦公室設在街道社會事務辦,辦公室主任由街道分管民政領導擔任。各社群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結合實際制定符合社群特色的方案,強化組織指導,切實抓好任務落實,確保實驗任務有序推進、如期完成。

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社會治理和服務創新各項工作。把此項工作納入朝農街道辦事處的重要議事日程,定期召開建立工作專題會,研究討論實驗任務推進情況;各成員科室要結合各自職責,密切協作,分工配合,共同推進此項工作。

(二)保障資金,加大投入。積極推進社群治理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獎勵社群治理和服務創新工作中的優秀“社群帶頭人”、“居民領袖”、社會組織負責人等先進個人,扶持社群治理重點專案,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全面提升朝農街道社群治理和服務創新水平,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三)加強督查,推進工作。加強工作督查,將社群治理工作納入年度綜合目標考核範圍,社群治理工作、共建共商共管共治工作納入社群書記每年述職內容。各社群每季度向街道工作領導小組書面彙報工作開展情況,及時總結經驗,街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對各社群開展社群治理工作進行抽查和督查。

社群治理方案2

一、制定背景

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黟縣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關於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的批覆》等檔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二、起草過程

《實施方案》由縣農水局於xxxx年1月底開始起草,於月底形成了《實施方案》初稿。2月26日向各鄉鎮及相關單位徵求了意見建議,縣政府分管領導3月3日主持召開座談會,廣泛徵求意見。並根據徵求的意見建議對《實施方案》進行了修改、補充、完善,經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3月19日通過縣政府常務會議,4月15日以辦字〔xxxx〕12號檔案正式印發實施。

三、工作目標

充分利用我縣資源稟賦,將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作為全縣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從xxxx年起,利用2年時間,從8個方面系統推進,力爭到xxxx年,爭創20%以上的村為鄉村治理示範村,50%以上的鄉鎮為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全縣現代鄉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村民自治實踐得到進一步深化,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得以進一步健全,鄉村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高,具有黟縣特色的鄉村社會基本建立,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

四、主要內容

《方案》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導思想,全面明確了我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

第二部分是目標任務,明確了我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目標是基本建立黟縣特色的鄉村社會,基本實現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三部分是試點內容,明確了我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從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制、建立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機制、建立鄉村治理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建立完善鄉村治理的組織體系、完善基層治理方式、完善村級權力監管機制、創新村民議事協商形式、創新現代鄉村治理手段等八個方面系統推進。

第四部分是重點工作,明確了我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重點是加強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鄉村自治能力、推進鄉村法治建設、豐富鄉村德治內涵、創新鄉村有效治理機制、促進鄉村經濟協調發展。

第五部分為時間安排,明確了我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時間從xxxx年開始至xxxx年12月底結束,分為試點準備(xxxx年2月—xxxx年3月)、組織實施(xxxx年4月—xxxx年6月)、鞏固提高(xxxx年7月—12月)三個階段。

第六部分為保障措施,明確了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保障機制、嚴格督促檢查、加強培訓宣傳四個方面保障我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有序開展。

五、創新舉措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促進農村和諧穩定作為根本目的,從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制、建立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機制、建立鄉村治理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機制、建立完善鄉村治理的組織體系、完善基層治理方式、完善村級權力監管機制、創新村民議事協商形式、創新現代鄉村治理手段8個方面系統推進,通過加強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鄉村自治能力、推進鄉村法治建設、豐富鄉村德治內涵、創新鄉村有效治理機制、促進鄉村經濟協調發展6個方面25項具體工作措施,積極探索建立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和統一高效的鄉村網格化管理機制,強化黨建引領“三治”,創新試點實施“一網三治六服務”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完善鄉村治理的組織體系,豐富村民議事協商形式,強化村級權力監管,大力推進鄉村治理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不斷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下一步工作考慮

試點週期2年,從xxxx年2月至xxxx年12月底前完成。一是試點準備階段(xxxx年2月—xxxx年3月)。成立黟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制定試點實施方案,細化分解任務,明確各方職責。二是組織實施階段(xxxx年4月—xxxx年6月)。牽頭單位按照計劃組織實施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專項行動,加強工作排程,協調指導落實,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縣委農工辦定期督促檢查,適時通報,確保按期按質完成工作目標。三是鞏固提高階段(xxxx年7月—12月)。縣委農工辦牽頭組織對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專項行動實施情況進行驗收總結。對試點成效較好的示範鄉鎮、示範村,選樹典型,推廣經驗;對於試點成效不明顯或問題較多的鄉鎮、村,掛牌整改。梳理完善可行可用的制度,歸納總結行之有效的經驗,力爭形成可複製推廣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黟縣模式”。

七、關鍵詞解釋

一網:推進鄉村治理網格優化,建立黨組織領導的統籌協調機制。

三治:提升鄉村自治能力、推進鄉村法治建設、豐富鄉村德治內涵。

六服務:“訪民”宣傳服務、“惠民”生活服務、“樂民”文體服務、“安民”法律服務、“暖民”關愛服務、“富民”發展服務。

社群治理方案3

為科學、規範、有效地應對可能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結合我鎮實情,特制訂本應急預案。

一、應急預案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草橋鎮行政區域內突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應急處理工作。

二、處置原則

1.以人為本,健全機制醫療衛生機構。切實履行公共服務職能,把保障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最大程度地減少突發疫情的發生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危害,把突發疫情應急工作與公共衛生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建立和完善應急機制,為應對突發疫情提供保障。

2.依法規範,措施果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完善突發疫情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突發疫情應急處理工作制度,對突發疫情和可能發生的疫情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效地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

3.統一領導,聯防聯控。根據突發疫情的範圍、性質和危害程度,政府應對突發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統一領導,協調各單位各部門,聯防聯控,規範部署,積極處置,步調協調,行動有效,切實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

4.依法防控,科學應對。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本方案規定,規範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應急工作,充分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防控水平。

5.預防為主,常備不懈。不斷提高疫情防範意識,健全全鎮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應急體系和防控機制,做好人員、技術、裝置及物資等應急準備工作,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加強監測,及時研判新型冠狀病毒風險評估,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狀況及時分析、適時預警、及早響應、快速處置,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6.加強宣傳,社會參與。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自我防護能力和社會責任意識。積極組織、動員公眾參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應對準備和應急處置等活動。及時、主動引導社會輿論,維護社會穩定。

三、領導組織機構

領導小組下設有:辦公室、醫療救助和預防控制組、交通管控組、社會防控組、物資保障組、新聞宣傳組、農村防控組、企業防控組、環境衛生組、應急督察組。

1.辦公室

負責應急工作的協調、指揮和報告工作;收集彙總各防控處置組的調查資訊,進行綜合分析,並報告,包括鎮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動態、趨勢、防控措施、防控效果評估、防控工作存在的問題及下階段工作建議等;負責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業務指導、防控知識及醫療業務知識培訓等工作;統籌安排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處理,密切接觸都標本的採集,環境和物品的衛生學處理,實驗室檢測及包裝運輸送樣工作。負責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事件發生態勢判斷及對突發事件進行決策,負責全面領導、組織、協調各防控組成員,部署防控處置工作。

2.交通管控組、社會防控組、農村防控組、企業防控組

掌管報告和稽核工作,實行24小時值班制,對資訊進行統計和分析,並及時向防控指揮辦公室彙報工作進展情況,向市衛健局等上級部門報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資訊動態。

3.醫療救助和預防控制組

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采取及時有效措施,對疫點或疫區進行隨時和終末消毒處理,對醫療機構消毒技術檢查及培訓各村衛生室消毒處理,控制疫情進一步蔓延。負責流行病學調查、危害評估等工作;根據防控工作的需要,負責及時提出需要儲備的藥品、消殺用品等應急物資品目;對不配合接受隔離治療的患者,必要時由我鎮派出所依法協助採取強制措施。

4.新聞宣傳組

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的新聞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方案,指導廣播、電視、報刊、網路及相關部門做好疫情的資訊釋出、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等工作;負責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應急知識普及、心理危機干預及防控技術支援;協助自治縣衛生健康局、鎮衛生院開展病例及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排查及宣教工作,消除公眾恐慌,維護社會穩定,以利於疫情的控制。

5.後勤保障組

負責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控制所需設施、裝置、藥品、檢驗試劑、現場工作人員防護用品等物資的儲備和調運工作,保障運輸車輛的正常執行,以滿足疫情處置需要;根據各工作組提出的資金需求及時向財政部門申請。

6.應急督察組

對應急值班、防疫防控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通報,對工作不力的將嚴肅問責。

7.環境衛生組

持續加強村莊環境整治,切實提升村容村貌,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開展“清潔庭院”評比,動員群眾做好庭院清潔並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嚴格落實重要場所每日消毒制度等,切實減少疫情傳播渠道。

四、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聯防聯控,做好相關輿情引導,提高公眾預防意識和預防能力。各村、鎮直各單位要強化組織領導,落實“一把手”負總責,親自抓疫情防控,細分任務、排好時間表、明確責任人,將防控工作一項一項抓好落實。嚴格值班值守及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確保防控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2.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各村、鎮直各單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底線意識,全面做實做細各項防控措施。嚴格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層層壓實責任,堅決克服麻痺大意思想,確保出現疫情及時響應處置。

3.狠抓業務培訓。鎮衛生院要加強對醫護人員的業務培訓,提升醫護人員對病例的識別能力和救治水平,並加強有關物資儲備,嚴格做好醫院院感以及個人防護,保障醫療安全。

4.加強輿論引導。科學宣傳疫情防護知識,提高公眾自我保護意識,切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對造謠傳謠、引發社會恐慌的行為依法嚴厲打擊,堅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五、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社群治理方案4

20xx年11月,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將鳳凰山的拆遷等社會事務工作交由金牛區人民政府負責,由鳳凰山街道辦事處具體負責。按照區委區政府地“將鳳凰山金韋社群打造成全區社會治理典型社群”的總體要求,現將鳳凰山街道社會治理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組織機構:

街道成立街道社會治理工作領導機構,牽頭負責街道社會治理各項工作的組織實施。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黨政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熊曉東同志兼任,副主任由遊治平同志兼任,具體負責各組工作推進情況的收集通報和工作協調。

二、治理方案

街道社會治理分成“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小區秩序綜合整治”、“小區治安綜合整治”、“社群文化活動陣地建設”和“拆遷安置工作推進”五部分,按時間先後分成短期整治和長期建設兩個階段,分別由街道各分管領導牽頭落實一個板塊工作,工作中各負其責,分工合作。

小區環境綜合整治組:組長:姚大巍,成員:執法中隊、城市管理科、市規劃執法局、綜治辦、派出所、金韋社群、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對鳳凰城小區住戶侵佔公共區域(道路、綠化等)搭建的違章建築進行拆除;

(2)按照市土地儲備中心20xx年7月23日《關於加強鳳凰山片區拆遷地地塊清理工作的函》的要求內容,對轄區範圍內的違章建築的拆除;

(3)對小區外道路兩側車輛亂停亂放進行整治;

(4)違建拆除後的植綠、補綠和補路等設施進行修復。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小區秩序綜合整治組:組長:熊曉東,成員:社計辦、金韋社群、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對鳳凰城小區住戶侵佔公共區域(樓梯入口、樓梯通道等)堆放雜物、亂停放車輛進行整治;

(2)對小區內綠化中、樹木上亂牽繩掛物進行整治;

(3)對小區內各樓棟入口張貼的牛皮癬、小廣告和私拉亂接電線、網路線等進行整治。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小區治安綜合整治組:組長:王曉陽,成員: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金韋社群、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對鳳凰城小區的“四防”設施進行完善;重點整治物業公司保安人員不足、樓梯通道無消防器材、小區重要路段、單元入口無監控裝置等;

(2)在小區每個單元入口建立社會管理服務平臺;

(3)完善小區網格化管理系統,按照“以房查人”的原則完善登記錄入和日常監管工作。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社群文化活動陣地建設組:組長:張正強,成員:黨政辦、社計辦、經濟科、金韋社群、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對鳳凰城小內外文化氛圍的營造,建立小區文化長廊、鄰里文化亭等,植入象棋、花鳥、旅遊、騎遊等協會等組織,全年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充實社群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

(2)配合街道落實社群辦公場所的建設;

(3)引導社群議事會討論決議社群老年協會活動陣地建設和活動開展;

(4)建立社群自治自管組織,在社群居委會的領導下履行鳳凰城小區自治自管職能。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拆遷安置工作推進組:組長:何斌,成員:拆遷辦、黨政辦、執法中隊、綜治辦、派出所、金韋社群、金港物業。

工作內容:

(1)繼續推進雙水康城剩餘300餘戶房屋產權證辦理;梳理鳳祥華庭、沙河鳳凰城安置戶房產證辦理的相關資料,適時推開兩小區安置房辦證工作;

(2)開展沙河鳳凰城小區後續房源住房安置工作;清理鳳凰城空置房屋、梳理拆遷過渡戶資料、制定住房安置工作方案、實施住房安置工作;

(3)牽頭做好轄區已籤協議未拆除舊房的騰退工作;

(4)全面展開轄區拆遷工作;

①20xx年8月30日前分地塊和專案完成轄區未拆遷農戶、企業的摸底建檔工作;

②20xx年9月30日前完成104畝年內上市地塊上剩餘3戶農戶的拆遷工作;

③20xx年10月30日前預備役師整合地塊上剩餘1戶農戶的拆遷工作;

完成時間:20xx年12月30日完成。

三、工作要求

1、各工作組牽頭負責人依據此工作方案的要求,分組制定細化工作方案,落實工作措施和辦結工作時限,各組工作細化方案於20xx年8月10日前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2、各工作小組在組長的牽頭安排下,認真履職,相互配合,抓好工作落實;各組的工作推進情況,於每週五中午12:00前報領導小組辦公室梳理彙總 。

3、領導小組辦公室於每週一下班前將各組工作推進情況形成書面情況通報,發放至相關領導和涉及承辦任務的科室。

社群治理方案5

為進一步創新社群管理與服務模式,健全服務網路,啟用社群資源,強化服務功能,提高工作效能,改進和加強社群管理,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和《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民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關於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中組發〔20xx〕2號)檔案精神,建立快速有效的社群網格化管理機制,現結合樂安縣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通過創新社群管理體制機制,整合社群管理資源,建立社群“網格化”管理服務新模式,實行扁平化、精細化、高效化、全覆蓋的社群管理和服務,使社群在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更重要作用。

二、工作目標

以縣城市社群為依託,以單元網格為載體,以網格化管理為舉措,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整合各種管理資源進社群、進網格,服務重心下移,細化管理內容,規範管理行為,落實績效考核,建立“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協調運轉、責任落實、反應快速”的新機制,做到社群資訊底數清、服務管理零距離、群眾辦事便捷快,全面建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新型社群,使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明顯增強,滿意度明顯提升。

三、基本原則

(一)全面覆蓋原則。社群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應遵循全面覆蓋的原則,確保縣城市社群管理區域無盲點、管理物件不遺漏、服務內容多元化、事務辦理零距離。

(二)管理數字化原則。推行社群網格化管理便利化、數字化。網格責任單位要切實履行職能,及時發現、收集和反饋網格內各類新增和變動情況,建立以人口資訊為重心、物業資訊為基礎、事務資訊為重點的網格化管理綜合資訊數字平臺,做到網格化管理要素掌握全面、及時,資訊處理高效、準確。

(三)一崗多責原則。各網格責任單位要選派政治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幹部擔任網格員,按照一崗多責的原則履行社群網格綜合管理員職能,切實當好社群管理網格資訊採集員、社群事務協管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社情民意聯絡員、法律政策宣傳員、文明新風倡導員。

(四)群眾自治原則。社群網格化管理要推行群眾自治,充分發揮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和自我引導的作用,居民小組長的配備原則上要實現居民化、本地化,使網格管理真正融入社群事務、走進群眾心中。

四、網格設定

(一)劃分網格條塊區域。根據“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異性”的原則,按照“劃小社群、劃多陣地、劃短距離、劃清底數、劃全功能、劃明責任、劃活資源、劃實考核”的要求,以“小區+零散路巷”為網格單元,結合人口狀況、地理位置、樓院佈局、便於服務等因素將城市社群科學劃分為若干網格,每個網格區域的範圍、大小由各社群結合實際確定,並繪製網格地圖。

(二)建立網格組織體系。按照“黨政領導、部門參與、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資源共享、綜合治理”的原則,建立網格化管理服務機制,由縣委組織部、縣委政法委、縣城市社群管理委員會牽頭,各社群居委會配合,做好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的統一部署、統一管理、統一督促、統一考核等工作。推動將黨支部(黨小組)建在網格上,原則上1個二級網格設立1個黨支部(黨小組)。

(三)明確網格服務隊伍。以“小區+零散路巷”為網格單元,實行以單位為整體包乾網格單位,構建“社群黨委第一書記(總網格長)+社群黨委書記(一級網格長)+網格黨支部書記或黨小組長(二級網格長)+三級網格長”四級管理機制,網格服務人員由社群幹部(專職網格員)、兼職網格員、派出所民警、老黨員、志願者及義工協會等人員組成,招募一批居民小組長充實網格員隊伍,建立“社群黨委第一書記+社群黨委書記+網格黨支部書記或黨小組長+三級網格長+社群幹部(專職網格員)+兼職網格員+老黨員、志願者及義工協會人員、居民小組長、樓(棟)長”等人員組成的多元化網格隊伍體系。

五、職責任務

根據網格化管理工作人員配備及劃分,明確各級人員工作職責及任務。具體如下:

(一)總網格長。由縣黨政班子成員及人大、政協主要領導擔任10個社群黨委第一書記,兼任總網格長,統籌協調社群全面工作。

(二)副總網格長。由縣人大、政協副職擔任10個片區副總網格長,協助總網格長統籌協調社群全面工作。

(三)一級網格長。一級網格長由社群黨委書記擔任,協助社群黨委第一書記協調網格化管理工作,具體負責本社群所有網格的管理工作,制定本社群網格化實施管理方案,並組織實施,向網格員傳達上級相關檔案精神和工作部署。

(四)二級網格長。由網格責任單位選派責任心強的幹部(曾擔任正科級領導職務的職級幹部優先)擔任網格黨支部書記(黨小組長),兼任二級網格長,並報縣城市社群管委會備案,原則上1年內不得調整。網格黨支部書記(黨小組長)為本單位所包網格管理第一責任人,負責落實社群黨委第一書記工作安排,配合社群黨委書記開展各項工作,對三級網格長和社群幹部(專職網格員)進行管理,做好本網格所轄黨員的管理服務。

(五)三級網格長。由網格責任單位根據實際設定網格小組(即三級網格),選派責任心強的幹部(曾擔任副科級領導職務的職級幹部優先)擔任三級網格長,具體負責對本級網格小組內兼職網格員的任務指派、綜合協調及日常管理工作。

(六)網格責任單位。網格責任單位負責總網格長分派的網格化管理工作,統籌二級網格長、三級網格長和兼職網格員的選派,做到“社群吹哨,部門報到”。兼職網格員出現空缺時,責任單位做好人員調整補齊,保證人員正常履職,對所負責網格反映的問題和情況及時處理解決,一時難以解決的及時交由社群黨委書記彙總並上報社群黨委第一書記。單位主要負責人要部署督促本單位人員履行好社群網格長、兼職網格員職責,定期聽取履職情況彙報,及時收集和推動本單位職責範圍內的相關問題妥善解決。

(七)社群幹部(專職網格員)。社群按每萬人配備18名社群工作者的要求,整合現有社群幹部和專職網格員兩支隊伍,把在疫情防控、基礎資訊採集、重點人員協管、治安防範協管、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城市治理協管、政策法律法規宣傳等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專職網格員,通過法定程式納入社群幹部隊伍,由城市社群管委會統一管理。各社群除正職幹部外,其餘社群幹部實行輪流“坐崗”制,下沉網格包片,承擔專職網格員職責,並擔任本社群網格聯絡員,負責聯絡1-2個網格,具體做好所聯絡網格的上傳下達和居民小組長管理,處理本網格社群日常工作事務,協助網格黨支部書記(黨小組長)開展工作。

(八)兼職網格員。兼職網格員由網格責任單位指派,協助三級網格長對所包戶數居民的資訊收集、政策宣傳、矛盾糾紛調解、平安社群建立、幫助協調解決群眾訴求等服務群眾工作,做好疫情防控等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應急管理。

(九)居民小組長。在各社群網格單元居民中擇優選用230名左右居民小組長,每個小組長服務150戶左右居民,居民小組長人均月補貼500元,由縣財政予以解決,補貼與小組長考核結果掛鉤。居民小組長是社群資訊員、調解員、聯絡員、監督員、環保員、協調員。具體職責有:

1.收集掌握資訊。居民小組長要持有一本社情民意手冊,記錄轄區當中的社情、民情和警情。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各類涉及治安穩定、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動態資訊,及時反饋至社群。

2.加強人口管理。居民小組長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臺賬,其中包括常住人口登記手冊、暫住人口登記手冊、重點人口登記手冊、出租房屋登記手冊等,全部納入管理視線,特別是加強暫住、流動及重點人口的管控,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並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原則上每月需對轄區內人口底數摸排更新並反饋至社群。

3.開展群防群治。協助開展好群防群治工作,做好安全防範和社會治安工作;協助網格內各類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協助落實醫療衛生、疫情防控、勞動保障、文化體育教育、弱勢群體救助、雙擁工作等各項服務工作;協助組織網格居民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做好環境衛生整治工作。

(十)老黨員、志願者及義工等民間公益性人員。承擔縣網格化管理的補充力量,有效發揮各自作用。

六、工作制度

明確社群黨組織“示範引領、組織協調、服務群眾”三項職責。網格員要著裝得體、態度熱情、語言規範、文明禮貌。工作時間必須佩戴胸牌或工作證,入戶走訪中要向居民出示具有身份識別的工作證件。

(一)實行網格化工作例會制度。社群黨委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例會,網格責任單位參加例會,網格黨支部(黨小組)每月召開一次例會,開展工作交流,對收集的社情民意進行梳理,分析存在的問題,研究改進方法,落實責任人員,限期辦結。

(二)實行聯席會議制度。根據工作需要,不定期召開社群聯席會議,會議由社群黨委第一書記(總網格長)主持,聽取社群網格化管理工作情況彙報,協調解決社群中的重大事項,研究處理居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三)實行社群結對共建制度。按照“就近就便、相對均衡”的原則,合理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與社群黨組織結對共建,開展集中學習活動、組織聯合實踐或學習研討、做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結對共建單位與社群簽訂共建協議,提供經費資助、解決實際困難、為社群辦實事等共建事項。

(四)實行網格管理服務公示制度。在社群各網格公益服務場所、居民聚集場所、小區樓棟等醒目位置懸掛網格示意圖,標明網格責任單位、網格員責任區,公佈網格員照片、姓名、聯絡電話、服務內容、管理職責等資訊,方便群眾辦事、接受群眾監督。

(五)實行網格員入戶走訪制度。兼職網格員聯絡居民戶數由網格責任單位進行分配及調整,並報社群備案,社群統一報縣委組織部備案。社群幹部(專職網格員)、網格長要定期走訪網格內居民,重點走訪困難群眾、獨居老人、殘疾家庭、留守兒童和流動人口,每月至少到負責的網格巡查一次,確保及時掌握情況,成為發現、受理、處置、協調、報告第一人,並做到每季度走訪一遍重點戶和困難戶,一年至少走訪一遍全體住戶,掌握民情,服務居民。居民小組長和兼職網格員每月要走訪一次所聯絡的居民,瞭解民情、收集民意,及時彙報重點人群生活動態。

(六)實行工作日誌制度。包片社群工作者應填寫工作日誌,準確記錄走訪、服務、巡查等情況。工作日誌和每週、每月工作情況,須經社群黨委書記稽核確認,並作為績效考核的依據。

(七)實行網路員AB崗制度。兼職網格員兩兩搭檔為一組,互為AB崗,確保網格內服務管理工作的延續。

(八)實行網格員線上服務制度。按照“一網格一微信群”模式建立由網格員管理的網格微信群,推動網格內居民、企業、商戶、機關等至少“一戶一代表”進群,及時釋出資訊,收叢集眾訴求。

(九)實行網格員監督評議制度。由社群選擇5名左右熱心公益事業的社會人士作為監督評議員,對網格員各項管理服務工作情況進行監督和評議,每年對網格長和網格員進行一次評議,評議結果報送給社群黨委第一書記(總網格長),並納入對他們的考核。

(十)實行網格員表彰獎勵機制。由網格責任單位和社群定期開展“星級網格員”“最美網格員”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

七、實施步驟

(一)前期準備階段(20xx年4月-5月)。縣城區各社群居民委員會對管理區域內網格重新劃分,按照“300-500戶劃分大網格、100-150戶劃分小網格”的原則劃分若干網格和居民小組。縣委組織部確定參與縣城市社群網格化管理的縣直網格責任單位,各責任單位按要求確定參與網格化管理網格人員和數量。縣城市社群管理委員會根據劃分的網格,劃定網格責任單位,擇優選聘居民小組長,實現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二)全面推進階段(20xx年6月-7月)。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縣直責任單位全面開展社群網格化管理工作,根據所劃分的網格實際情況,將本單位網格人員劃分若干網格小組,按照人數(戶數)規模相當的原則細分網格員聯絡居民數量,加強網格長和網格員管理,建立一套適合自身實際、便於實施管理、滿足群眾需求的網格化管理組織體系,做成特色、形成品牌。

(三)鞏固提高階段(20xx年8月-9月)。開展“社群網格化管理雙向點評”活動,實行相關部門對社群、社群對網格的向下點評,以及群眾對網格、網格對社群、社群對相關部門的向上點評,分別從網格劃分是否科學、流程設計是否合理、工作實效是否顯著、群眾是否滿意等方面開展點評。根據點評結果,查詢實行網格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制定修改完善措施,不斷鞏固提升社群網格化管理的工作成效,

(四)總結驗收階段(20xx年10月-11月)。縣委組織部、縣政法委、縣城市社群管委會等相關部門對各社群推行社群網格化管理工作進行全面驗收,及時發現和解決社群網格化管理執行過程中出現的網格設定、人員配置、執行機制、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問題,對驗收和評估中存在的問題要限期整改。

八、具體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縣級層面成立由縣委書記吳宜文同志任組長,縣委副書記、縣長艾志峰同志任第一副組長,縣委副書記艾恆知同志任常務副組長,10個社群黨委第一書記為副組長,縣委辦、縣政府辦、縣委組織部、縣委政法委、縣委宣傳部、縣委統戰部、縣委編辦、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公安局、縣住房保障中心、縣人社局以及縣城市社群黨工委為成員單位的縣城市社群網格化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城市社群黨工委。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高度重視社群網格化管理工作,根據本實施方案,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網格責任單位要明確網格人員和工作職責,認真部署、精心組織,按時完成各階段的工作任務,穩步推進社群網格化管理的全面實施。領導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網格化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二)加大宣傳力度。各社群要加大宣傳力度,在社群宣傳欄、公共活動場所、各樓棟張貼宣傳資料,解釋說明社群推行網格化管理工作情況;在社群懸掛網格示意圖,要標明責任區位置、道路、建築等。同時,要在樓棟、單元等醒目位置設定網格化圖譜,公佈網格責任人照片、姓名、聯絡方式、工作內容和服務管理職責等資訊,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三)注重學習培訓。要分層次、分類別持續不斷地開展學習培訓工作,提高網格責任人的素質和能力,有計劃地開展政策法規、業務知識、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專題培訓。網格責任人要加強相關政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完成社群網格化管理工作任務。

(四)做好工作銜接。網格責任人要儘快適應新要求、熟悉新業務,逐步過渡到“一崗多責”。要處理好日常工作與網格工作的關係,在履行好網格工作職責的同時,要服從社群的排程,與有關單位通力配合、密切協作。同時,各社群要注重處理好推行社群網格化管理與抓好社群日常工作之間的關係,要把社群日常工作融合到社群網格化管理中去,切實保持社群工作的平穩過渡和有效銜接。

(五)嚴格考核獎懲。建立縣委組織部、縣委政法委、縣城市社群管理委員會、社群居民委員會、社群居民等共同參與的考評機制,按照簡便科學、注重實績、客觀公正、民主公開的原則,定期對網格員進行考核。網格員考核分為季度和年度考核,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縣城市社群管理委員會具體實施,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網格員考核結果與網格單位執行力考核及個人年度考核掛鉤。

社群治理方案6

為實現社群工作目標,進一步創新社群管理與服務方式,實現社會管理全覆蓋。社群按照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責任明確的原則,根據社群的實際情況開展網格化管理工作,具體安排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健全網格化管理責任制,通過網格化管理實現社群工作的標準化、規範化、網格化、精細化和科學化。

二、基本原則

按照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原則,在社群內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網格,構建“縱橫交錯、分片包乾、全面覆蓋、分級管理、層層履責、網格到底”的長效管理體系,建立一崗多職,一專多能的監管網路,以及權職明確,任務清晰,流程規範,運轉靈活的工作機制。

三、劃分網格,明確網格責任人

按照“地理佈局、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依據社群實際情況,將社區劃分7個網格。由網格員和社群民警牽頭,聯絡各小區物業負責人,通過由物業提供服務,社群輔助的方式為居民提供各項服務。

四、人員力量配備

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街道掛點領導徐凱為組長,社群主任為副組長,社群工作人員為成員的社群網格化管理小組。負責對網格管理的總體協調和系統管理工作,總體實施及各網格綜合事務的調處。構建了“組長——副組長(社群組長)——網格員——小區物業——樓棟長”管理機制。在科學合理的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的基礎上,落實責任制,確保讓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順利開展。根據轄區特點,每個小組統一歸組長排程,由組長下發工作安排,副組長安排每日的工作,即“小組組員向副組長負責、副組長向組長負責”從而實現社群網格化管理無縫隙、全覆蓋。

五、職責任務

根據網格化管理工作人員劃分,明確各人工作職責及任務。

(一)組長職責

組長負責各職能職責,制定維穩工作網格化實施管理方案,並組織實施,向副組長傳達街道相關檔案,向副組長安排相關具體實施方法,召開會議,聽取工作開展情況,瞭解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和安排。

(二)副組長(社群組長)職責

副組長負責落實社群工作安排,開展社群各項工作,依據維穩工作網格化實施管理方案,科學合理安排。對各網格員反饋的問題及轄區情況及時解決,解決不了,及時上報組長研究解決。

(三)民警職責

(1)收集掌握資訊。社群民警要建立一本社情民意手冊,記錄轄區當中的社情、民情和警情。通過各種渠道主動蒐集各類涉及穩定、治安等方面的動態資訊,為領導機關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

(2)加強人口管理。社群民警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臺帳,其中包括常住人口登記手冊、暫住人口登記手冊、重點人口登記手冊、出租房屋登記手冊全部納入管理視線,特別是加強暫住流動及重點人口的管控,對暫住人口實行集中清、普遍建、分類管,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對轄區內的違法犯罪嫌疑人能及時發現、有效控制。

(3)組織治安防控。帶領社群巡邏隊加強巡邏,樹立超前防範的意識,針對社群當中治安複雜部位和區域,挖掘社群防範資源,將社群各方面力量有效組織起來,開展群防群治工作,預防和減少各類案件的發生,確保轄區治安秩序良好。

(4)抓好陣地控制。對社群內公共複雜場所與地段、特種行業、企事業單位和要害部位及居民,實行屬地治安管理,協助轄區內的大型單位搞好保衛工作,預防、減少違法犯罪和治安災害事故的發生。

六、聯絡通訊

網格員按要求通訊工具保持24小時暢通,發現問題由社群組長第一時間與街道掛點組長通報。各網格間資訊互通形成聯動機制,某一網格發生情況相鄰網格在接到通知後,第一時間趕到協助處理。在通訊管制期間,無線通訊無法使用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派專人負責資訊報送工作。

社群治理方案7

為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條件,美化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經研究決定,在全村開展農村環境衛生大整治活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建設幸福美麗鄉村、改善我村村民居住環境為目標,通過開展“淨化環境,美化家園”建設活動、農村環境集中整治月活動,推進全鄉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活動的深入開展,逐步達到村容整治、鄉風文明,為全村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打下優良的環境基礎。

二、目標任務

按照“清潔衛生、無害處理、簡便實用、群眾滿意”的要求,深入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進一步建立農村垃圾“戶集中、組收集、村運輸”的收運處置體系,按時間節點完成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和環衛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環境衛生保潔的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四有四無”目標,做到村莊衛生化、道路通暢化、管護常態化。

三、實施步驟

此次環境衛生整治分為宣傳發動、集中整治、鞏固提高、建章立制四個階段進行。在今年年底前結束,集中三個月進行整治。

(一)宣傳發動階段(xx年3月初)。3月初成立環境

衛生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並召開我村環境整治工作會議,對我村的衛生整治活動進行部署。小組成員深入農戶調查摸底,全面把握情況,以組別為基礎部署具體清理整治工作。

(二)集中整治階段(xx年3月至6月)。我村要集中3個月時間,於6月底前完成各項整治工作任務。從各個村民組中選出清理人員,由鄉政府統一發放清理整治薪資,必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轄區內、道路旁、河道內、居民房屋內外無生產、生活垃圾。二是對轄區內的建築物、電線杆上的非法廣告全面清理,堅決清理城鎮牛皮癬;三是整修基礎設施。

(三)鞏固提高階段(xx年7月至8月)。在全面清理垃圾基礎上,初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使村民做到日產日清,不留死角,共同維護身邊環境,提高居住舒適度,打造宜居鄉村。

(四)建章立制階段(xx年9月至12月)。活動結束後,我村要立足村內實際,進一步制定我村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健全環衛設施執行和保潔人員作業機制,構建保持農村環境的長效管理機制,切實鞏固工作成效。

社群治理方案8

村社群作為疫情防控最後一道防線,當前面臨“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形勢依然嚴峻。為了進一步壓緊夯實疫情防控責任體系,築牢織密疫情防線,把工作觸角延伸到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堅決守住村社群防疫底線,按照市縣工作安排,現就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切實加強村社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組織體系建設作出如下安排。

一、健全完善基層組織體系,發揮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

在街道、村社群組織框架下,進一步優化網格設定,劃小網格單元,在確保地域界限清晰、全面無縫銜接、住戶聯絡緊密、便於服務管理的原則,細化村社群轄區內基層治理組織體系,做到層級、人員、責任“三個到位”。

1.健全完善村基層組織體系。在城郊村構建街道包村幹部——村“兩委”成員——村民小組長(黨小組長)——網格員(中心戶長)——村民代表五級基層治理組織體系和疫情防控責任體系。由村“兩委”根據轄區內人口數在各村民小組合理劃分網格單元、中心戶,網格員一般由黨小組長、年富力強的黨員骨幹、熱心公益事業的村民(鄉賢)等擔任。將街道包村幹部、村“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黨小組長)、網格員(中心戶長)、村民代表納入五級組織體系,由村上統一調配,實行層級管理、層層負責制,確保每個層級都有黨員幹部包抓管理,將每個村網格化屬地範圍所轄住戶、人口、企事業單位全部納入五級組織體系管理,做到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資訊。

2.健全完善社群基層組織體系。在社群(城中村),構建社群黨組織領導下的社群(村)“兩委”成員——網格長(網格員)——居民小區黨支部書記(物業、業委會負責人)——樓棟長——單元長(業主代表)五級基層治理組織體系和疫情防控責任體系。樓棟長、單元長一般由居住在小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社群直管黨員、熱心群眾、志願者等擔任。將街道包聯幹部、“雙報到”單位黨員幹部、社群幹部、網格長(網格員)、小區黨支部負責人、樓棟長、單元長、業主代表全部納入五級組織體系,由社群(城中村)統一調配,實行層級管理、層層負責制,確保每個層級都有黨員幹部包抓管理,將每個社群(城中村)所轄住戶、人口、機關企事業單位(家屬院落)及商圈、樓宇、門店等按照網格化屬地管理要求,全部納入五級組織體系管理。堅持社群不漏小區、小區不漏樓棟、樓棟不漏住戶、住戶不漏一人,以房管人、以房查人,嚴格落實登記制、告知制、報備制、管控制“四制”要求,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水平。加強志願者隊伍組建力度,引導居民小區熱衷公益事業,有一技之長的醫生、教師、水電工、“三官一律”主動參與小區治理、服務小區居民,實現管理無盲區、服務全覆蓋。

3.完善社群物業黨建聯建機制。建立完善社群黨組織領導、小區黨支部(黨小組)牽頭、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小區業主、“雙報到”單位、房產管理部門等共治共享、多方協作聯動機制,進一步提升優化社群物業黨建聯建水平。物業服務企業在社群黨組織領導和房產管理部門指導下,積極配合網格長和小區黨支部做好物業管理、疫情防控等工作。針對“三無”小區和老舊小區,全面推行街道、社群幹部包聯、網格員管理、樓棟長參與聯動機制,建立功能型黨組織,通過居民自治、區域聯管、外包託管、社群紅色物業等方式,採取“黨組織+社群幹部+網格員+門衛保安+樓棟長+業主代表”等模式 ,破解管理服務難題。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機制,以黨組織為核心,以居委會、居務監督委員會和業委會為基礎,以物業服務企業和各種經濟社會服務組織為補充,運用居民議事會、理事會,懇談會等形式完善協同聯動的社群治理架構,引領居民群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實現民事民議民決民辦。

二、規範協同聯動執行機制,築牢群防群控嚴密防線

各村社群黨組織要抓實抓好村社群基層治理組織體系建設,重點做好轄區內住戶、人員資訊採集工作,層層建好資訊臺賬,強化日常管理,提升治理能力。

1.摸清資訊臺賬,做實基礎工作。依託村社群基層治理組織體系,結合“進、知、解”活動,迅速開展村社群轄區內住戶、人員基本情況和基礎資訊精準排查摸底,突出“三無”、老舊小區和城中村自建房、出租屋等重點部位,緊盯外來人員、有疫情重點地區旅居史人員和區域流動人口等重點人群,挨家挨戶開展“敲門行動”,以房找人、登記造冊、建立臺賬,動態掌握房屋租住戶變更情況,對轄區內常住人員、人戶分離住戶、流動人口、暫住人口等人群的基本資訊、從業情況、聯絡方式、家庭狀況、出行旅居等心中有數,確保住戶資訊無遺漏、疫情防控無盲區。在核準摸清常住人口底數、外來人群底數,落實好管控責任的同時,同步更新完善全辦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平臺常住人口資訊資料庫,做到臺賬表冊、系統資料與住戶資訊,賬賬相符、賬實相符、高度一致。

2.完善執行機制,加強日常管理。村社群要從組織建設、力量配備、責任細化、資訊報告、協調聯動、確保效能、提升防控能力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基層治理組織體系執行管理制度和工作預案,強化層級管理監督,確保及時掌握每一個層級工作執行情況、第一時間發現並解決突出問題,做到從嚴管控、高效運轉、不留死角。統籌銜接落實好“三級包保”機制和“五包一”防控責任制,確保疫情防控紮實有效。村社群對網格優化調整的同時,科學合理配備網格長(網格員),充分發揮層級組織體系作用,確保資訊準、管控嚴、保障好、服務優。

3.堅持黨建引領,發揮“兩個作用”。要著力加強村五級基層治理組織體系和社群五級基層治理組織體系的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確保基層治理組織體系無縫銜接、執行規範。要充分調動村社群黨組織書記、支部黨員、醫護人員中的黨員、“雙報到”單位黨員、黨員志願者等各方力量,達成共識、形成合力。結合實際成立臨時黨支部,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組建黨員突擊隊,在防疫管控、政策宣傳、服務群眾等過程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守好守牢疫情防控“最後一道防線”。

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地

各村社群要充分認識當前疫情防控面臨的嚴峻複雜形勢,扛牢責任、擔當作為,確保上級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

1.壓實工作責任。街道領導班子成員對所包村社群疫情防控工作負總責,指導村社群科學合理排程,統籌做好乾部力量調配、業務培訓指導、網格責任落實、人員資訊採集、閉環管控措施落實等工作;包村社群幹部對所包村社群疫情防控工作負有上傳下達、組織落實、督導指導等職責;村社群黨支部書記要扛牢主體責任,按照黨工委安排部署快速高效抓好常住人口摸底、重點人員篩查、網格劃分設定、網格員樓棟長選配、“三無”小區規範管理等方面工作。

2.凝聚各方合力。街道全體黨員幹部要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一線,積極配合參與核酸檢測、人員流調、資訊統計、物資配送、值守執勤、扶老助弱等工作。村社群要關心關愛一線防疫防控人員,做好人文關懷、服務保障等工作,及時提煉總結特色亮點經驗、積極宣傳培樹身邊典型,著力營造積極向上、爭先創優的良好工作氛圍。

3.強化督導指導。街道辦疫情防控指揮部聯合街道紀工委、督查辦加強對村社群基層治理組織體系建設的督查指導,倒逼責任落實、工作落實。對工作進展緩慢、推動不力、效果不明顯甚至造成工作失誤的,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同時,要注重掌握“雙報到”單位黨員幹部、街道辦黨員幹部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具體表現,做好評議考核、推優評先過程中的結果運用。

社群治理方案9

為進一步創新城市社會治理,提升社群服務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構建黨建統領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我中心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全面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構建“中心黨委——社群黨組織—小區(網格)黨支部”三級社群黨組織管理網路,不斷服務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凝聚群眾,使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城市基層黨建服務“神經末梢”更具溫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二、主要內容和措施

(一)堅持全方位、高標準、多層次,構建區域化大黨建新格局

一是創新黨組織設定方式,構建三級黨建架構

一級為社群服務中心黨委。二級為社群黨總支。由經驗豐富的居委會負責人擔任總支部書記,負責轄區內黨建工作,組織實施居民小區文化、體育、休閒、志願等活動。三級為小區(網格)黨支部。原則上每個小區設立一個黨支部,黨員數量少於五人的小區,就近併入其他小區黨支部,黨支部書記由本小區內熱心黨的事業,熱心居民服務,思想積極上進的同志或優秀的黨員網格員擔任。

二是完善社群治理組織體系,構建網格化治理新模式

一級是城市社群治理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城市社群治理綜合協調各項工作、社群活動策劃與實施、社群黨建統籌與組織。

二級是物業辦、網格辦、各居委會。物業辦主要負責傳達、解釋有關物業管理、房屋專項維修資金的法規和政策;做好全社群的物業管理工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網格辦負責網格員和樓長的日常管理工作。居委會主要負責宣傳政策法規;辦理居住地居民的公共事務,開展公益事業和文體活動;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群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

三級是網格。網格員主要承擔基礎資訊採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社會心理服務、法律法規宣傳、民生服務代辦等任務,履行資訊收集上報、服務管理事項首接初辦職責。

四級是微網格(樓長)。樓長主要承擔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帶頭執行小區業主委員會的決議和決定;配合開展小區的公益事業和文體活動等;隨時瞭解和掌握本樓居民的基本情況,做到上情傳達、下情上報、資訊暢通;配合小區搞好防火防盜治安消防等安全隱患排查;協助居委會和網格員做好鄰里糾紛、矛盾調解化解等工作。

三是構建多方參與的小區共治機制,強化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

由小區黨支部牽頭,建立與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網格員、樓長代表和居民代表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構建多方參與的聯動服務體系。聯席會議原則上每季度召開一次,也可根據需要隨時召開。小區黨支部要進一步加大對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和網格員的監督力度,對未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小區,要按照應建盡建的原則,由小區黨支部牽頭組建。要建立“交叉任職”新機制,讓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成員交叉任職,並吸納黨員網格員、樓長任職,同向發力解決問題,促進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和網格員更好地履職盡責。

(二)注重強素質、當先鋒、做表率,打造富有戰鬥力的社群服務新群體

一是以“雙報到”活動為抓手,推動黨員參與社群治理。開展黨員“雙報到”(單位黨組織到駐地社群黨總支、在職黨員到居住小區黨支部報到)活動。小區(網格)黨支部要組織轄區黨員和所有符合志願服務條件的在本小區居住但組織關係不隸屬於本小區的黨員,根據個人專長定崗定責,定期開展志願服務,形成“小區黨支部吹哨、黨員報道”的管理機制。大力推動以黨員先鋒隊伍為骨幹,帶動小區熱心居民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二是以“黨建帶群建”機制為抓手,推動群團組織參與社群治理。堅持黨建帶團建、黨建帶婦建,黨建群建兩手抓、兩手硬,兩促進、兩相宜,同研究、同部署,完善黨建帶群建制度機制。積極發掘在疫情防控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團員青年、婦女居民,在上級團委、婦聯等部門的指導下成立小區(網格)團支部、婦委會、青工委等組織,鼓勵他們在小區(網格)治理過程中發揮青年力量、巾幗力量。

三是以推行“積分制”為抓手,推動志願者參與社群治理。圍繞守初心、擔使命,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盯宗旨意識強、綜合素質高的小區居民,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塑造成為具有強烈主人翁意識的“大院人”,在各小區組建“上善萊西”志願服務隊伍,設立志願者服務活動日,組織開展政策法規宣傳、環境衛生監督、文化體育活動、矛盾糾紛調處、小區治安巡邏等常態化志願服務活動。探索推行道德積分制,建立由居委會、小區黨支部考評,網格員採集,鄰里推薦等多種形式賦分的道德積分評價體系,每個居委會設立積分超市,通過財政投入、社會募捐等方式籌集“道德資金”,以消費打折、滿減優惠等形式讓志願者的道德積分兌換“變現”,激發志願者的服務熱情,實現好人好報、德者有得。

四是以“幹部一線辦實事”工作機制為抓手,推動機關幹部參與社群治理。實行機關各部門、居委會幹部包聯小區制度,包聯部門和所屬居委會各明確一名負責人,公開24小時服務電話,按照首接負責制的原則傾聽居民訴求,受理解決社群居民所需、所盼的各種問題。進一步加強幹部“嚴真細實快”的作風建設,堅持有解思維解決矛盾、問題和困難,推動機關幹部在下沉一線辦實事過程中錘鍊作風、提高能力、樹立形象,讓“崇尚實幹、注重實績、不誤虛功”蔚然成風。建立督查考核制度,每月形成 “事已解決”工作清單,督查室對各部門包聯辦實事情況進行評估督查,納入部門和個人年終考核,以督查考核壓實工作責任,推動機關幹部深度參與社群治理。

(三)著眼提品質、強服務、增活力,打造富有影響力的城市社群服務品牌

一是打造區域化特色服務品牌。要立足社會發展新形勢、城市管理新要求、居民需求新變化,以“幸福龍水” 服務品牌為統領,按照“一社群一特色一品牌”的思路,突出特色鮮明、區域領先、成效顯著、居民滿意的要求,開展特色服務品牌建設,培育一批充分體現居民服務需求,展現社群服務優勢特色,具有較強的示範、導向和推廣作用的社群服務專案。

二是打造“紅色物業”服務品牌。按照黨建引領、民生導向、共建共治和依法依規的原則,將物業管理納入社群治理體系,推動黨建引領和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切實提升物業管理水平,打造更加熟悉居民情況,服務更加精準,與居民聯絡更加緊密的優質物業企業。

在物業企業建立黨組織。按照應建盡建的原則,實現有3名以上黨員的物業企業全部建立黨組織。不具備單獨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黨員加入小區(網格)黨支部。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線識別物業優秀分子,及時吸收進黨組織,對錶現優秀的物業企業予以政策傾斜,提供發展黨員專項指標。

三是打造“攜手圓夢”行動服務品牌。充分調動各小區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通過專業優勢發揮特有的作用,充分凝聚力量,建立一對一幫扶包聯弱勢群體工作機制。通過“兩代表一委員”帶頭上門走訪慰問、張貼徵集公告、設立徵集信箱等方式,在小區低收入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及病殘人家庭等弱勢群體中廣泛徵集居民訴求,“兩代表一委員”根據特長和能力,按照一對一、一對多等方式包聯幫扶,開展“圓夢”行動,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四)著力強隊伍、建陣地、重投入,夯實城市社群管理基層基礎

一是配強兩支隊伍。

1、網格員。提升網格員待遇,全職聘用,在做好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安排的日常工作的同時,承擔居委會安排的相關工作。統一兩類人員(原計生協管員、網格員)待遇標準,特別優秀的可再提高待遇,視情參與居委會日常工作。

2、樓長。按照個人自薦、居民推選、網格員推薦、居委會審查、社群服務中心黨委審批、樓棟公示的程式,每50-100戶配備一名樓長的標準,招募一批政治可靠、遵紀守法、熟悉民情、熱心公益、辦事公道、身體健康,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的社群樓長。通過推行“樓長”制,進一步完善社群管理體制,充分調動轄區居民參與社群管理的積極性,推動和諧社群建設,為社群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二是建好兩處場所。

1、小區黨支部辦公場所。要在本小區內建設黨支部活動服務陣地,按照“精簡節約、規模適中、功能完善、科學實用”的原則,採取共用社群用房和物業辦公場所或租用專門場所等方式配好黨支部辦公場所。

2、網格員工作站。每個居委會建設一處網格員工作站,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誌、有制度等要求,配齊相關設施,作為網格員辦公的固定場所和樓長報到的臨時場所,成為服務群眾的最前沿陣地。

三是落實兩項經費保障。

1、落實居委會活動經費。由中心財政為居委會每月撥付一定的辦公經費,用於日常辦公、硬體設施維護和各種活動的開展等。

2、落實小區黨支部運轉經費。通過黨費列支和社會募捐等方式,籌措資金,為小區網格黨支部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實現支部工作正常運轉。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思想認識。各居委會、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黨建引領社群服務創新工作的重要意義,要把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擺在首位,以黨的建設貫穿社群治理、保障社群治理、引領社群治理,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領帶基層治理的戰鬥堡壘。

(二)加大探索實踐,創新推動工作。分管班子成員要統籌規劃、合理實施,指導各居委會和相關部門做好黨組織組建、社群服務群體和品牌打造、站室和隊伍建設等工作,在實踐中大膽探索,發現解決問題,擺脫固有模式和經驗,開拓思維方式,創新工作理念,推動城市社群管理和服務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注重宣傳總結,務求工作實效。要及時總結提煉關於工作中創新的經驗做法,擴大社會影響力,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援我中心城市社群管理和服務的濃厚氛圍,形成良性迴圈,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社群治理方案10

為積極應對全省農村地區可能出現的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強化應急處置準備,依法、科學、規範、有序、有效防控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最大程度減小對農村地區公眾健康和社會經濟的危害,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體防控策略,結合農村地區特點,制定本預;

一、編制依據

本預案根據國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新冠肺聚集性疫情處置指南(修訂版)》(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xx〕75號)、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新冠肺炎疫情社群防控方案》(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xx〕92號等編制。

二、應對措施

1.發現高危人員。村“兩委”(網格員)對返鄉人員資訊登記摸排,發現高危人員(14天內到過有疫情發生地或感染者的密接者、次密接者),立即安排專人陪同前往縣(市、區)定點醫院做核酸檢測,並送至留觀室等候。

2.迅速轉運感染者。鄉(鎮)政府、村“兩委”發現疫情後立即上報縣(市、區)疫情應急指揮部,2小時內轉運感染者。鄉(鎮)政府、村委會積極協助做好轉運服務。

3.實施封閉管控。對於發現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村立

即實施封閉管控,所有村(居)民居家醫學觀察。規範設定進村檢疫點,實行交通管制,實行24小時值守,嚴格落實查證、測溫、驗碼、掃碼、詢問、登記、消毒等措施,實行“只進不出”。封控措施可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擴充套件到鄉(鎮)內其他村。

4.開展流調溯源。鄉(鎮)政府、村“兩委”和村醫積極配合、流調工作,協助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感染來源追蹤、涉疫人員管控等工作,迅速查詢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配合做好對密接者、次密接者的轉運隔離管控及醫學觀察工作。

5.實行分割槽管理。鄉(鎮)政府、村“兩委”按照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劃分,實行分割槽管理。封控區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管控區實行“人不出區、嚴禁聚集”;防範區實行“強化社會面管控,嚴格限制人員聚集”。

6.實施全員核酸篩查。鄉(鎮)政府、村“兩委”組織開展發生疫情的村、疫點、疫區等封閉管控範圍內人員全員核酸檢測,設定樣本採集地點和核酸檢測點,有效配置核酸取樣檢測隊伍,分割槽域、分時段有序開展。必要時組織開展多輪核酸篩查,排除潛在風險。

7.開展環境消殺。鄉(鎮)政府、村“兩委”對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發現點、居住點、公共場所及其他可能受汙染的交通工具和重點場所等涉及的行動軌跡進行全鏈條、徹底消殺。對疫區生活垃圾應當消毒並外運集中處理,對隔離人員產生垃圾集中消毒、封存並由相關部門處理。同時,對城鄉接合部、隔離場所周邊農村地區等易出現疫情傳播的重點公共場所,加大消毒消殺。重點場所消毒前應開展環境取樣和核酸檢測。

8.限制人員聚集。鄉(鎮)政府、村“兩委”立即取消村內自發組織的群眾性聚集性活動,停辦壩壩宴、農貿集市、廟會等公眾活動,關閉超市、農家樂、民宿、麻將館、茶館、棋牌室、村文化活動室等重點場所,嚴防人員聚集。

9.加強督導檢查。鄉(鎮)政府、村“兩委”發揮村幹部、黨員和志願者作用,建立巡邏制度,通過發放告知書、懸掛公示牌、每日上門等方式,督促居民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強化落實單人單間隔離、核酸檢測、體溫檢測等措施,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10.加強生活物資保障。鄉(鎮)政府、村“兩委”做好封控區人員生活物資供應和配送工作。對農村孤寡老人、無人照看殘疾人,及時安排專人照顧日常生活。

11.加強農業生產保障。鄉(鎮)政府、村“兩委”建立農業生產服務先鋒隊,幫助開展莊稼收種、瓜果採收、畜禽餵養等農業生產工作。建立農業生產物資和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保障農業生產正常開展。

12.強化防控宣傳。鄉(鎮)政府、村“兩委”提高應急廣播、村村響宣傳頻次與力度,時刻提醒群眾嚴格遵守各項防控措施,引導群眾養成主動就醫、出現異常及時報告的意識,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

13.強化輿論引導。鄉(鎮)政府、村“兩委”引導村民群眾相信政府、相信科學,堅定疫情防控必勝信心。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不在網上發表不利於疫情防控的不實資訊,有問題合理合法反映。

三、應急預案終止

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組織專家,結合全省實際情況和農村地區疫情形勢,對疫情進行分析研判,動態調整防控策略與措施,並綜合評估適時提出終止應急預案的建議。

四、附則

本預案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新、修訂和補充。

社群治理方案11

為進一步改善和提升全鎮農業生產環境,進一步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和影響,根據《鎮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內容及相關要求,現制定鎮農業環境衛生專項整治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綠色發展理念和鎮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精神要求,以解決農業面源汙染,改善農業生產和人居環境為目標,全力打造乾淨、無汙染的綠色農業生產模式。

二、基本原則

一是政府引導,大力宣傳。通過宣傳層面、政策層面和技術層面的引導,加大對農業環境衛生的整治和宣傳。讓廣大種養戶自覺形成農業綠色發展、潔淨髮展的理念。

二是多措並舉,嚴格防控。完善各類制度、強化監督管理,注重專案示範引領,從源頭上減少和防控農業生產垃圾的產生。

三、行動目標

(一)日光溫室蔬菜秸稈和尾菜得到有效處理。通過對日光溫室蔬菜秸稈和尾菜的有效處理,減少在日光溫室周邊堆放廢棄蔬菜秸稈和尾菜的情況,提升全鎮日光溫室生產形象,提高全鎮設施蔬菜整體競爭力。

(二)設施養殖動物糞便得到妥善處理。切實改變村莊周邊及個別巷道內動物糞便亂堆、亂排,嚴重影響人居環境和農業生產的問題。

(三)地膜汙染得到有效控制。有效解決廢舊地膜直接翻入土地、焚燒處理等方式對土壤和環境造成的汙染。

(四)玉米秸稈青黃貯得到大力推廣。解決玉米秸稈飼餵牲畜利用率不高,在村莊周圍和巷道內亂堆亂放造成的火災隱患等安全問題。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設施農業生產臺賬。建立全鎮日光溫室蔬菜種植品種、定植時間、拉秧時間為主要內容的動態生產管理臺賬,全面掌握各村日光溫室種植茬口,為督促統一集中處理打下基礎;全面建立對人居環境和地理環境有影響的沒有建設化糞設施的養殖場和養殖戶臺賬,掌握好各村養殖戶養殖動態,存在的具體問題,對存在環境汙染問題的`養殖戶督促進行整改。

(二)加大設施農業生產產生廢棄物處理力度。在日光溫室集中拉秧的時間一方面動員群眾通過飼餵牲畜,發酵堆肥還田等方式加大對尾菜的處理利用力度,另一方面引導群眾通過生物質能利用、沼氣能利用、集中堆放統一處理等方式逐步提高蔬菜廢棄秸稈的利用率;動物糞便主要通過修建化糞池的方式進行處理、病死畜禽通過焚燒深埋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在全鎮規劃好設施養殖可建區和禁建區,建立避免造成農業環境汙染的長效機制。積極協調區畜牧獸醫局、區環保局對規模養殖戶進行畜禽糞便汙染處理專題培訓,在培訓後規模養殖戶積極做好糞汙處理,對不配合處理的養殖戶,協調區環保局依法查處。

(三)提高地膜利用及回收率。一是推廣一次覆膜使用兩年的“一膜兩用”免耕技術,提高地膜使用率。二是全面推廣使用方便回收的高標準地膜,方便撿拾。三是配合工商、安監加大監管力度,對農資地膜經營單位開展檢查,禁止銷售厚度小於0.01mm的地膜。四是提高全鎮地膜回收率,積極發動有意向的個人或合作社申報區級相關專案建立廢舊地膜回收點,各村成立一個廢舊地膜回收點,由專人負責回收和撿拾,動員回收點參與開展“交舊領新”、“以舊換新”等活動,並由回收點負責對轄區內農民未撿拾乾淨的地膜進行清理回收。

(四)提高玉米秸稈青黃貯。推廣(引進)使用玉米秸稈青黃貯加工機械,向廣大養殖戶宣傳青貯技術,提高養殖戶對青貯飼料利用價值的認識,動員牛羊養殖大戶積極建設青貯池進行青貯,小規模的養殖戶利用袋貯的方法進行加工貯存飼餵。

五、組織實施

(一)建立臺帳階段(xx年10月底前)。摸清全鎮日光溫室集中拉秧時間,摸清全鎮未建設化糞池和幹糞堆積場的養殖暖棚,尤其是靠近村莊影響人居環境的和直接排汙的養殖戶情況,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礎。

(二)集中整治階段(xx年11月至xx年6月)。全面對日光溫室秸稈、尾菜、無化糞池的養殖棚、玉米秸稈、廢舊地膜進行整治。

(三)總結提高階段(xx年7月至8月)。在前一階段工作的基礎上分析總結,對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改進,探索形成開展此項工作的長效機制。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機構。成立由分管領導為組長,所有農口乾部為成員的農業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工作小組,根據涉農站所的業務分工切實做好此項工作。

(二)落實工作責任。各涉農站所根據自己的業務要求,承擔相應範圍內的農業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由農技站和農監站牽頭做好日光溫室蔬菜秸稈、尾菜處理、廢舊地膜利用的技術指導;由畜牧站和農機站牽頭做好設施養殖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玉米秸稈青黃貯的技術指導;農口其他站所根據工作和集中整治時期的需要做好此項工作。

(三)充分發動群眾。農業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工作在發動群眾方面,嚴格按《鎮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七個帶頭”的內容進行,即,村組幹部、軍屬家庭、低保家庭、幹部家庭、黨員家庭、代表家庭、婦女要帶頭做好農業生產中環境衛生的保潔整治。

(四)積極申請專案扶持。積極爭取區上尾菜處理利用、廢舊地膜回收利用、農機補貼、生豬調出大項獎勵、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貼等相關專案和補貼,為開展好全鎮農業環境衛生整治提供保障。

為規範農村公共服務執行維護機制試點工作,探索有效執行模式,實現村莊環境乾淨優美、文娛活動豐富多樣、鄉風鄉情文明和諧整體目標,根據《市農村公共服務執行維護機制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鎮農村公共服務執行維護機制建設實施方案》,結合我鎮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任務

1、村級工作任務:每村確定一個垃圾集並點,每個集並點配備一個鉤臂箱(特大村可考慮適當增加),每戶自備一個圾桶,每80-100戶選聘一名保潔服務人員和垃圾清運服務人員,負責村莊日常清掃保潔及垃圾清運,運送至村集並點,做到“六淨”、“六無”,即:進村道路淨、集市街巷淨、溝塘堰邊淨、公共場所淨、房前屋後淨、村周環境淨、無生活垃圾、無建築垃圾、無拋灑雜物、無亂堆亂放、無亂搭亂建、無亂栽亂種。

2、鎮級工作任務:鎮建設一座統一規範的垃圾壓縮中轉站,配備專業鉤臂車和鉤臂箱,將各村集並點垃圾收至鎮中轉站,進行壓縮處理,由市運至九真填埋場填埋。

二、工作要求

(一)服務人員要求

1、在衛生保潔員責任區範圍內,服務人員負責清掃道路、人行道、河塘邊、公共廁所和其它公共活動區域等的環境衛生,確保無雜物、無碎石碎磚和其它生活垃圾,並將每家每戶垃圾收集轉運到村垃圾集並點鉤臂箱,服務人員保證一天兩次(早6:00---8:00,晚17:00---19:00)對上述地域進行清掃。

2、服務人員負責對本責任區內各家各戶落實門前“三清”責任制進行督促和檢查。

3、當鉤臂箱垃圾裝至箱體80%左右,及時聯絡轉運司機進行清運,並同時清掃鉤臂箱周圍散落的垃圾。

(二)環境保潔服務內容

1、清掃。對責任區內公共道路、公共場所進行清掃,做到無垃圾紙屑、積水、青苔。

2、撿拾垃圾。及時清除公共道路、溝渠、堰塘、綠化帶等責任區內的白色垃圾、漂浮物。

3、運送。清掃的垃圾運送到指定的垃圾集並點。

4、清潔公共設施。保證清運板車及責任區內各種指示牌、宣傳欄、鉤臂箱外觀乾淨整潔。

(三)垃圾清運服務內容

1、將責任區內所有居民戶垃圾每天上午收集並清運到村級垃圾集並點。

2、將村莊前後、溝渠、堰塘的積存垃圾逐步清運至村垃圾集並點。

3、確保垃圾不外溢,對清運設施檢修保潔,需更換零件及時提出申請。

4、責任區內公共廁所及時進行清理。

三、組織領導

為加強組織領導,我鎮成立了領導小組。

四、推進步驟

20xx年8月-9月為前期準備階段,

一是進行宣傳發動,採取下發宣傳資料,上門宣傳等方式提高群眾對服務專案實施的知曉率。

二是選聘村級服務人員,並與之簽訂正式服務合同。三是配合市級建好中轉站,各村選建好垃圾集並點。10月進入正式執行階段,全鎮24個村1個社群統一進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保證服務專案正常化、常態化運轉。20xx年元月為檢查考核結賬階段。

五、考核結帳

鎮委、鎮政府組織對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執行維護服務專案進行考核結賬。根據保潔效果、垃圾清除量以及垃圾清運服務專案中的工作時間、效果,通過每月定期檢查評分,每季度按群眾代表、村“兩委”幹部、鎮專班人員按照4:3:3比例計算服務人員最終分值,按分值兌現服務報酬。

社群治理方案12

一、指導思想

緊盯追趕超越目標,踐行“五個紮實”要求,緊緊圍繞“五新”戰略任務,堅持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關鍵、政府治理為主導、居民需求為導向、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治理重心下移,著力解決服務城鄉居民“最後一公里”問題,努力把城鄉社群建設成為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

二、總體目標

到20xx年,基本形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和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群治理體系,城鄉社群治理體制更加完善,城鄉社群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城鄉社群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重點在以下四個方面取得成效:一是在組織領導方面,進一步建立健全市、縣區、鎮(辦)社群治理工作機制,城鎮社群“兩委一站”(社群黨支部、居民委員會和社群服務站)組織框架更加成熟,鎮(辦)、社群權責邊界更加清晰,執行機制更加順暢。二是在治理機制方面,進一步完善以社群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社群志願者為補充的“四社聯動”的治理機制,社群民主協商、社群減負和社群管理考核等制度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三是在服務設施建設方面,堅持以社群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社群服務站(中心)建設,實現城鎮社群全覆蓋,農村社群達到50%,省、市、縣區三級社群公共服務綜合資訊平臺互聯互通,推動城鎮社群資訊化向更高階段發展,打亂50個智慧社群,推進資訊平臺建設向農村社群延伸,覆蓋率達到30%。四是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每個城鎮社群專職工作人員達到5—9人,大力發展社群社會組織,每個城鎮社群不少於10個,農村社群不少於5個,推動社群志願服務常態化,社群註冊志願者人數佔社群居民比例達到13%。再過5到10年,城鄉社群治理體制更加成熟定型,城鄉社群治理能力更為精準全面,為夯實黨的執政根基、鞏固基層政權提供強有力支撐,為全省、全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三、社群治理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推行多元參與。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城鄉社群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落實基層政府在社群治理中的職責,發揮社會自治組織在社群治理中的骨幹作用和社會力量的協調作用,激發各方活力,形成社群治理合力。

(二)堅持以人為本,秉承服務優先。以為民服務為宗旨,把服務居民、造福居民作為城鄉社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居民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積極迴應不同層次居民多樣化、個體化服務需求,不斷豐富社群服務內容和供給方式,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三)堅持統籌發展,城鄉同步推進。適應城鄉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統籌解決社群治理的各類問題,優化社群結構,補齊治理短板,完善服務功能,改善公共服務條件,確保城鄉社群治理持續、健康、有序的發展。

(四)堅持依法治理,實行多措並舉。推動社群治理主體依法履職、依法協作、依法自律,依靠協商機制和市場手段協調利益關係,運用道德輿論、文化氛圍、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引導、規範和約束居民行為,推進社群綜合治理。

(五)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工作實效。立足各地實際,探索適合本縣區發展的城鄉社群治理模式。緊密聯絡實際,區分不同情況,加強分類指導,分層分步推進,逐步解決長期以來影響和制約社群建設的突出問題,努力提高社群治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社群治理架構

(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主線,持續加強和改進鎮(辦)、社群黨組織對社群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城鄉社群全面貫徹落實。推動鎮(辦)黨(工)委引導基層黨組織強化政治功能,聚焦主業主責,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基層黨組織建設上來,轉移到做好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工作上來,轉移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公共環境上來。擴大城市新興領域黨建工作覆蓋,推進商務樓宇、各類園區、商圈市場、網路媒體等的黨建覆蓋。深入拓展區域化黨建,統籌整合駐區機關、部隊、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各方資源,推進互聯互通、互動互融。加強社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推動社群黨組織領導支援、協調指導各類群眾組織、自治組織、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發揮優勢,依法開展面向基層的公共服務、市場服務和社會服務。健全社群黨組織領導村(居)民委員會開展工作的相關制度,依法組織居民開展自治,加強對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的工作指導。加強社群黨風廉政建設,按照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要求,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社群延伸,切實防止和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責任單位:市紀檢委、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

(二)有效發揮基層政府主導作用。堅持以市、縣區為單位,加強對村(居)民委員會建設的指導和規範,將城鄉社群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落實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加強與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的有效銜接。按照人口規模適度、管理服務方便、資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對齊全、空間佈局合理的要求,主動進行社群設定和調整,實現每個社群建成一個社群服務站,每個鎮(辦)建成一個社群(便民)服務中心。建立基層政府面向社群的資源統籌機制,推動人財物和權責利對稱下沉到社群,增強城鄉社群統籌使用各類資源的自主權。在社群公共政策決策和執行過程中,探索建立基層政府組織社群居民有序參與聽證和開展民主協商的制度。全面推行清單式管理服務,明確鎮(辦)指導、支援和幫助社群工作的內容、範圍、程式和形式,明確村(居)民委員會和社群服務站分別承擔的事項清單以及協助基層政府或其派出機關工作事項清單。引導駐區單位積極參與社群服務、環境治理、綜合整治等活動,督促其開放文化、教育、體育等活動設施。(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編辦、市國土資源局、市規劃局、市住建局、市政府法制辦)

(三)注重發揮村(居)民委員會自治作用。進一步加強村(居)民委員會法治化、規範化建設,完善細化社群民主選舉制度,通過依法選舉穩步提高城鎮社群居民委員會成員中本社群居民比例,探索社群流動人口在居住地參加選舉的新途徑,切實保障外出務工農民民主選舉權利,及時選配居民小組長和樓院門棟長。完善社群“兩委”聯席會議、居民代表會議和居民會議制度,健全議事規則,增強協商能力,規範決策程式。動員駐區單位履行社會責任,引導居民群眾依法有序參與社群公共事務、財務和公益事業。除國家另有規定外,所有以社群居民為物件的公共服務、志願服務、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原則上都在社群綜合服務設施中提供。(責任單位:市人大常委會、市民政局、市政府法制辦)

五、健全推進機制

(一)完善社群協商機制。按照協商於民、協商為民要求,支援和幫助居民養成協商意識、掌握協商方法、提高協商能力,推動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數人意願又保護少數人合法權益的社群協商機制。結合本地實際,重點將關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公益事業等重大決策事項、實際困難問題和矛盾糾紛作為協商主要內容,以縣區為單位,研究制定社群協商指導性目錄。根據社群協商內容,實行一事一議,選擇吸納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老黨員老幹部以及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各類社會組織和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等參與協商,充分體現協商主體的代表性、廣泛性和專業性。創新社群協商形式,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實施之中,健全協商成果採納、落實和反饋制度,提高協商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責任單位:市人大常委會、市民政局)

(二)健全社群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完善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與聯絡社群制度,健全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充分發揮社群網格員作用,切實履行社情民意收集、重大事件報告等職責,及時發現掌握社群各種矛盾糾紛和苗頭隱患,協助職能部門解決問題。加強居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進一步規範公開主體、內容、許可權和程式,選優配強居務監督委員會,全面實行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督。健全社群調解組織網路,組織引導人民調解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社會工作者等人才隊伍,在物業糾紛、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家庭鄰里糾紛調解和信訪矛盾化解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完善心理疏導機制,依託專業社會組織,加強對社群各類特殊群體的人文關懷、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務。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法律進社群活動,建設平安社群,堅決打擊發生在人民群眾身邊、直接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全面提高社群治安綜合治理水平。(責任單位:市紀委、市委組織部、市綜治辦、市委政法委、市人大常委會、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政協、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

(三)深化“四社聯動”工作機制。健全政府、社會、市場聯動互補機制,推動社群服務資源、專案和隊伍共建共享。充分發揮社群樞紐作用,依託社群綜合服務設施建立社會組織和社工工作室,通過開展專案推介、公益創投等活動,搭建“四社聯動”工作對接平臺。制定完善孵化培育、人才引進和資金支援等扶持政策,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積極培育發展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等社群社會組織,鼓勵符合條件的各類社會組織承接政府公共服務專案,有效對接群眾需求。加大社群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開發力度,重點向社會福利救助、婚姻家庭服務、人口計生健康等民生領域傾斜,擴大專業社會工作覆蓋範圍和服務領域,健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倡導並組織開展各類形式志願服務活動,完善社群志願者註冊登記、服務記錄、獎勵激勵制度,促進社群志願服務常態化。(責任單位: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

(四)創新社群管理考核機制。按照權責利相統一原則,制定縣區職能部門、鎮(辦)在社群治理方面的權責清單;依法釐清鎮(辦)和村(居)民委員會之間的權責邊界,明確村(居)民委員會承擔的社群工作事項清單以及協助政府的社群工作事項清單。推動社群管理執行體制改革,縣區級社群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民政局)對社群建設和社群管理服務負有規劃、指導和協調職責,鎮(辦)派1—2名正式工作人員擔任社群服務站站長或副站長職務,負責對社群服務站工作的管理,承擔社群日常工作的指導、支援、協調和幫助。以推動社群減負增效為目的,進一步健全社群考核評價機制,由縣區政府統一對社群工作進行考核評比,各職能部門不再單獨組織考核評比活動;探索通過群眾測評、交叉考評和第三方評估等形式建立健全鎮(辦)與社群雙向考評模式,增加居民群眾滿意度在社群考核評價中的比重,完善考核結果與社群工作人員績效掛鉤機制,明確考核結果使用範圍及獎懲辦法,充分發揮考核導向引領作用。市級要建立健全社群管理考核辦法,縣區要及時出臺實施細則。(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六、突出治理重點

(一)加快社群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按照每百戶居民擁有不低於30平方米標準,以新建、改造、購買、專案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推進城鄉社群綜合服務設施標準化建設,其中居民活動用房面積不低於社群服務站總建築面積50%,室外活動場所一般不低於1000平方米。建立各級住建(規劃、建設)部門和民政部門會商聯動機制,由住建部門監督房地產開發建設單位按照標準為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區無償提供社群辦公服務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社群綜合服務設施不能滿足需求、達不到標準的,由縣區負責改造提升;進一步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農村社群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的政策資金傾斜力度,推動移民安置點社群功能提升;國有企業移交社群必須按照規定無償劃轉社群綜合服務設施。落實《城市社群服務站建設標準》,實現社群標識、機構門牌、服務視窗和宣傳公示欄目“四統一”,規範完善社群功能佈局,合理劃分公共空間,提倡一室多用和錯時使用。嚴格落實優惠政策,社群綜合服務設施供暖、水電、燃氣等費用按照當地居民使用價格標準收取。(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建局、市物價局)

(二)擴大社群公共服務供給。市、縣區各相關部門要編制城鄉社群基本公共服務指導目錄,全面提供與城鄉居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專案,推行首問負責、一窗受理、全程代辦、服務承諾等制度,促進城鄉社群服務專案和標準相銜接,逐步實現均等化。完善便民利民服務網路,鼓勵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多途徑參與社群服務業,大力發展家庭、健康和養老等服務性機構,支援社群商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鼓勵醫療衛生機構、供銷合作社、郵政、金融、電信、燃氣及連鎖經營超市、早餐店、菜市場等在社群設立服務站點,方便群眾生活。支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著力增加農村社群公共服務供給,完善農村特殊困難群體關愛服務制度,積極開展以生產互助、養老互助等為主要形式的農村社群互助活動,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致富能人、種植養殖大戶等作用,帶領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老齡辦、市農業局、人民銀行漢中支行、市商務局、市供銷社、市扶貧辦)

(三)推動政府購買社群服務。完善政府購買社群服務制度,市、縣區要制定政府購買社群服務實施辦法、事項目錄或負面清單等配套政策,明確購買內容、購買形式、服務標準、資金保障、監管機制和績效評價等內容。建立由購買主體、服務物件和第三方組成的綜合性評價制度,對購買服務質量、資金使用效率、社會綜合效能等進行考核評價。原則上能由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積極引導社群組織和社會力量承接;能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重點為社群各類特殊群體提供康復照顧、矯正融入、法律援助、就業幫助和心理疏導等服務。(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

(四)推進社群減負增效。聚焦社群行政事務多、檢查評比多、會議臺賬多、不合理證明多等問題,切實減輕社群負擔,提升服務水平。凡由基層政府及其派出機構履行的法定職責,不得要求村(居)民委員會承擔,不得將村(居)民委員會作為行政執法、拆遷拆違、城市管理、招商引資等事項的責任主體。全面清理規範社群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取消對社群工作“一票否決”事項。社群統一懸掛社群黨組織、社群居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社群服務站牌子及“中國社群”標識,對其他各部門在社群設立的工作機構或加掛的牌子進行整合或取消。壓縮基層黨委和政府要求社群參加的各類會議和活動,精簡整合社群工作臺賬報表,20xx年前建立電子臺賬。嚴格社群印章管理使用,對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要求社群提供的證明,方可由社群提供。(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五)強化社群資訊化支撐。依託“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相關重點工程,逐步實現省、市、縣區、鎮(辦)和社群(村)五級服務資訊系統互聯互通、共享共用,通過一號通用、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體執行、一站解決的“一門式”政務服務改革,著力推動公共政務服務、商業服務、互助服務、公益志願服務等向社群延伸,依託資訊平臺開闢社情民意徵集反映渠道,為社群居民搭建網路協商平臺。開展智慧社群試點,加快一體化社群資訊服務站、社群資訊亭、社群資訊服務自助終端、手持式資訊終端等公益性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及時整合共享、釋出傳送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資訊資源,實現服務專案、資源和資訊的多平臺互動和多終端同步。實施“雪亮工程”,加快推進城鄉社群公共安全視訊監控建設聯網應用。結合資訊進村入戶和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積極發展農產品銷售等農民致富服務專案,為農民提供農資配送、快遞購物等服務,方便農村居民生產生活。(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委網信辦、市民政局)

(六)提升社群居民參與度。大力宣傳社群服務宗旨和內容,充分發揮社群黨員、居民小組長、樓院門棟長等骨幹力量在調動資源、組織活動、凝聚力量方面的作用,有效對接居民需求,帶動更多社群居民有序參與社群公共事務,增強對社群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積極開展民主選舉,通過多種方式提升社群選舉知曉率和參選率。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行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定期開展社群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應急救護技能培訓和逃生避險演練,加強群眾性消防宣傳和消防治理,探索建立社群微型消防站或志願消防隊,提高居民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和處置能力。廣泛發動居民和駐社群機關企事業單位參與改善社群生產生活環境,做好城市社群綠化美化淨化、垃圾分類處理、噪聲汙染治理等工作,解決農村社群垃圾收集、汙水排放、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秸稈焚燒以及散埋亂葬等問題。加強社群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使其平等享有社群公共服務,積極參與社群建設。探索將居民群眾參與社群治理、維護公共利益情況納入社會信用體系。(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衛計局、市環保局、市愛衛辦、市安監局、人民銀行漢中支行)

(七)強化社群文化引領能力。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鼓勵社群研究制定順應時代要求、符合社群實際、契合法治精神、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居民公約和村規民約,並自覺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開展文明家庭建立活動。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建立健全社群道德評議制度,激勵人們向上向善、敬老愛親。教育引導社群居民形成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圍,促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不斷加強民族團結,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群環境,建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群。完善社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社群健身設施全覆蓋。因地制宜設定村史館、家風館等特色文化展示設施,充分發揮社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體育場所等陣地作用,積極開展以居民為主角的社群文化體育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統戰部、市民政局、市民宗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建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體育局)

(八)改進社群物業服務管理。加強社群黨組織、社群居民委員會對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的指導和監督,建立健全社群黨組織、社群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及社群社會組織的議事協調製度。將物業服務管理納入社群綜合管理和公共服務範疇,探索在社群居民委員會下設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探索引導社群居民委員會成員、業主委員會成員通過法定程式雙向兼職,督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履行職責。無物業管理的老舊院落和小區,指導居民自主選擇自管、託管、共管等物業管理服務方式。有條件的地方應規範農村社群物業管理,研究制定物業管理費管理辦法。探索在農村社群選聘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社群物業服務。(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住建局)

七、方法步驟

此項工作由市、縣區社群建設指導委員會牽頭,各相關職能部門結合工作職責制定具體推進措施,社群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民政局)負責社群治理安排部署、工作協調、經驗收集等工作。

(一)制定方案。20xx年年底前,各縣區根據市委市政府《實施方案》,建立社群治理協商聯席會議制度,結合工作實際,形成本縣區加強和完善城鄉社群治理工作的具體方案和工作措施。年底前每個鎮(辦)選擇1—2個社群治理示範點,形成全面推進工作基礎。

(二)組織實施。20xx年,按照《實施方案》確定的社群治理的重點任務,釐清工作職責,完善體制機制,層層分解目標任務和工作指標,狠抓工作創新和落實。社群治理成效覆蓋100%的城鎮社群和55%以上的農村社群。漢臺區和西鄉縣智慧社群實現建設全覆蓋,其他縣區智慧社群覆蓋所有城鎮社群。

(三)督導檢查。20xx年10月至20xx年6月,市、縣區適時組織督查組,對推進城鄉社群治理工作情況進行檢查,研究解決存在問題,並通及時通報工作推進情況。

(四)鞏固總結。20xx年6月至12月,各縣區總結城鄉社群治理的經驗和做法。市委、市政府力推1—2個受全國表彰的社群治理先進縣區,4—5個受全省表彰的社群治理先進縣區。

八、組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黨委、政府要把城鄉社群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決定城鄉社群治理工作重大事項制度,依託社群治理議事協商工作機制,抓好統籌指導、組織協調、資源整合和督促檢查等日常工作。要把城鄉社群治理工作列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指標體系,市、縣區黨委書記要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職責,鎮(辦)黨(工)委書記要認真履行直接責任人職責。相關部門要發揮各自優勢,強化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主動參與社群治理。(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考核辦)

(二)強化資金保障。加大財政保障力度,統籌使用各級各部門投入城鄉社群符合條件的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不斷拓寬社群治理資金籌措渠道,通過政府預算安排、提高彩票公益金投入比例、費隨事轉、社會資本投入、慈善捐贈等方式,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資金保障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城鄉社群治理領域。(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財政局)

(三)加強隊伍建設。將社群工作人員隊伍建設納入全市人才發展規劃,各縣區要結合實際制定專項規劃,修訂完善城鎮社群專職工作人員管理辦法並繼續做好招聘工作。選優配強社群黨組織書記,注重把優秀社群黨組織書記選拔到鎮(辦)領導崗位,鼓勵社群黨組織成員、社群專職工作人員、社群社會組織負責人等通過依法選舉擔任村(居)民委員會主任或成員,加大從社群黨組織書記、社群居委會主任和社群專職工作人員中招錄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力度。完善社群工作人員教育培訓體系,鼓勵和支援社群工作人員參加各種職業資格培訓和學歷教育考試,不斷提高其依法辦事、執行政策和服務居民能力。(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四)營造良好環境。加快建立城鄉社群治理標準體系,研究制定城鄉社群組織、社群服務、社群資訊化建設等方面基礎通用標準、管理服務標準和設施裝置配置標準。及時總結推廣城鄉社群治理先進經驗,積極開展城市和諧社群建設、農村幸福社群建設、城鄉標準化社群建設示範建立活動,大力表彰獎勵先進社群組織和優秀社群工作人員。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網路新媒體作用,廣泛宣傳城鄉社群治理創新做法和突出成效,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援、參與城鄉社群治理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質監局等相關部門)

各縣區和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的要求和職責分工,制定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

社群治理方案13

根據“宜民政〔20xx〕136號”《關於印發《基層治理示範街道(鄉鎮)建設實施方案》和《基層治理示範社群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的檔案精神,現就我街道鐘鼓樓社群基層治理示範社群建設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關於加強城市基層治理的系列決策部署,進一步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社群治理機制,強化社群黨組織對轄區內自治組織的有效領導,開展“三社”聯動,構建共融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推動社群環境更加優美、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實現自治、法治、德治有效結合,結合合江門街道工作實際,在鐘鼓樓社群打造社群服務專案化社群品牌。著力推動建立專案化運作聯動機制,針對社群居民需求,整合實施一批社群服務專案,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打包予以實施。同時,為社會組織和專業社工參與專案實施提供平臺。

二、專案分工及工作計劃

(一)專案分工

專案由分管領導和科室負責人具體指導,社群主任具體落實。在鐘鼓樓社群開展基層治理示範社群建設試點,打造“社群服務專案化”社群。要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和社群資源,能提供開展服務所需的基礎設施,依託社群現有辦公和服務場所,配備相應的功能活動室,結合專案主要內容、工作隊伍、受益物件及預期社會效益等合理編列預算資金。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問題為導向,針對“一老一小”服務需求和難題,依託三館(康養館、益智館、貼心館),引進社會治理多元力量,採取服務“專案化”運作方式,推進社群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扶老攜幼、幸福鐘鼓樓”的“社群服務專案化”特色。

(二)工作計劃

引進社會治理多元力量,市場化運作,以“資源換服務”的形式,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實現服務支撐可持續發展。一是引進市場化“中醫診療服務”專案。主動對接宜賓市第二中醫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與醫院和中心合作,引進優質中醫資源,為居民提供電針、拔罐、刮痧、推拿、牽引等多種特色專案,把中醫專家請到社群來坐班,為居民開展中醫診療服務。讓轄區居民特別是轄區老人就近就能享受到優質中醫診療服務。二是引進市場化“貼心託管服務”專案。主要把青少年作為服務物件,以“公益化+市場化”的方式,主動對接教育機構,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實行低償託管教育管理服務,長年開設美術、作業輔導、作文提升、文化課輔導提升、各類樂器培訓、跆拳道、拉丁舞等培訓課程,還在寒暑假開展愛心託管服務,解決轄區雙職工子女託管難問題。三是引進市場化“居家養老服務”專案。社群註冊成立社群居民服務公司,整合轄區更多居家服務資源,開闢更多更廣服務內容,不僅促進社群居民需求得到真正滿足,也壯大社群經濟為社群造血補鈣,持續科學的為民服好務。四是引入公益化“文化養老服務”專案。社群積極挖掘社群文化資源,引入市老年詩書畫研究會、市關心下一代老年志願者協會、市離退休幹部橋牌協會、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等涉老組織,組建獨具特色的社群文體隊伍,帶動社群老年人開展“進社群、亮身份、聚能量、獻餘熱”主題活動,引導更多老同志、老黨員在社群文化建設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增添正能量。

三、時間進度安排

1、推薦申報階段:(20xx年5月底前) 結合平時工作掌握情況,嚴格把關、優中選優,推薦鐘鼓樓社群為市級基層治理示範社群。

2、組織實施階段:(20xx年10月底前)圍繞基層治理示範社群重點內容開展示範建設,推動社群治理工作不斷完善,社群治理水平持續提升。20xx年8月底前成立社群公司註冊登記,並掛牌運營; 20xx年9月初對接市區服務機構,確定服務專案,完成市場化運作專案的對接,確定合作方式及服務專案,與市場化運作專案相關機構簽訂合作協議並開展相關服務專案; 20xx年10月:完成社群便民服務中心提檔升級,並投入使用;挖掘社群文化資源,組建獨具特色的社群文體隊伍;合理劃分網格,完成智慧網格管理系統建立。

3、總結評估階段。(20xx年4月底前)認真總結評估,接受相關部門組織的評估驗收。圍繞社群治理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與難點,進行適時研究、調整、規範,落實常態化的治理舉措、工作責任和保障措施,推動社群治理法治化、規範化、常態化。

四、資金預算安排

1、社群陣地親民化改造:10萬元;

2、社群基礎設施改造:30萬元;

3、服務專案購買:20萬元

合計:陸拾萬元整。

五、預期效果

社群通過城鄉社群建設示範社群建立工作,將不斷完善社群宜居宜業服務功能。推進社群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優化實施服務專案,解決轄區群眾托幼難、就學難、就醫難、就業難、養老難等急難愁盼問題。

社群治理方案14

一、目的意義

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符合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具有較好的環境效益、安全效益和經濟效益。油氣回收治理也是實施藍天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節能減排的有力抓手,也是保障安全生產的需要,對改善空氣質量、維護群眾健康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工作目標

按照安全有序、穩步實施、系統推進的原則,從20xx年6月1日起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工作,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縣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任務,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加油站同步實施油氣回收治理,治理後要達到《加油站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的排放標準要求。

三、工作部署

(一)調查摸底

縣商務局認真摸清我縣加油站數量、規模和是否安裝油氣回收設施等基礎資訊,建立管理臺賬。

(二)時間安排

1、社會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分兩批,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批(10個):9月底前完成油氣回收治理任務。

名單:

第二批(9個):12月底前完成油氣回收治理任務。

名單:

2、中石油、中石化片區自行合理安排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於規定的時間節點前完成所屬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任務。

(三)組織驗收

完成油氣回收治理的加油站,應向商務局提出驗收申請。縣商務局會同縣環保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依據相關技術要求,及時組織驗收工作。對驗收合格的加油站,准予恢復營業;對驗收不合格的加油站,責令限期整改。

四、工作要求

1、各加油站根據油氣回收治理工作安排表,在實施油氣回收系統改造前7日內,將改造方案以書面形式報至商務局備案。

2、加油站在實施油氣回收系統改造中,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施工,落實好防爆和防火工作,確保安全施工環境。

3、油氣回收治理裝置或設施須通過具備相應資質的相關認證機構的認證。油氣回收治理的設計和施工單位必須具備相應資質,並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程式組織實施。

4、加裝油氣回收裝置(系統)不得影響稅務、計量、消防、車輛安全等效能。涉及稅務、計量、消防(包括安全距離)、建設、規劃、安全運輸、安全生產等問題的,按國家現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5、中石化、中石油片區應合理安排本片區加油站開展油氣回收系統改造工作,應在保障地區油品有序供應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實施,按時保質完成,避免因改造工程安排不當而對社會正常用油造成影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認真開展好此次工作,成立縣商務局油氣回收治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商務局。

(二)積極營造氛圍

要充分發揮媒體作用,開展宣傳教育工作,讓廣大油品經營單位和群眾充分了解治理的意義,定期公佈油氣回收治理工作進展情況。

(三)強化監督檢查

縣商務局同步開展油氣回收治理的監督法工作,對已完成油氣回收治理的加油站,採取定期檢查和現場抽查的方式,加強油氣回收治理裝置的執行監管。20xx年12月31日前未完成治理工作,責令限期停業整改;整改後仍不達標的,不予年檢。

社群治理方案15

為貫徹落實《關於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揚發〔20xx〕24號)、《關於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揚發〔20xx〕25號)檔案精神,推進民政領域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不斷優化基層社群治理體系,持續加大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推進力度,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二、重點任務

(一)夯實社群治理功底,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1、完善社群治理架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推廣建立城市社群治理委員會,構建以社群黨組織為領導核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為基礎,村(居)民為主體,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社群治理架構。繼續推進“政社互動”,進一步釐清鄉鎮(街道)和村(居)民委員會的權責邊界,修訂社群允許蓋章目錄清單,執行准入制度,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2、強化社群民主自治功能。深入開展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實踐。依法組織開展新一屆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確保到20xx年村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達70%。制定城鄉社群協商規範化指引,指導城鄉社群協商向標準化、制度化推進。積極開展引導社群開展“微”自治活動,以社群網格為基礎,將自治向小組、樓棟、院落、街坊等治理末梢延伸,引導居民在網格內開展協商議事活動。

3、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健全社群服務體系。持續推行“全科社群工作者”服務模式,今年底實現城市社群全覆蓋,讓社群工作者有更多精力和時間進網格開展管理服務工作。推進社群、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完善社群組織發現居民需求、統籌設計服務專案、支援社會組織承接、引導專業社會工作團隊參與的工作體系。培育一批城市“三社聯動”示範社群,逐步擴大農村社群試點範圍。

4、加強社群工作者隊伍建設。完善社群工作者隊伍職業體系建設,推動各地建立城鄉社群工作者崗位等級序列,繼續執行工資自然增長機制。暢通職業發展通道,吸引優秀人才到社群一線幹事創業。實施“社群書記(主任)十百千培育計劃”,全面開展社群工作者教育培訓工作,到20xx年,培訓1000名以上社群工作者,培育100個以上優秀社群負責人,重點培育10名以上全省有影響、全市起示範的名優社群主任並納入組織部高層次人才計劃,著力打造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綜合素質優良的專業化、職業化社群工作者隊伍。

(二)培育壯大社會組織,加大政府購買服務

1、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指導有條件的地方探索設立孵化培育資金,建設孵化基地,為初創的社群社會組織提供公益創投、補貼獎勵、活動場地、費用減免等支援。到20xx年50%的街道(鄉鎮)和20%的社群要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

2、培育發展社群社會組織。通過簡化手續,積極發展生活服務類、公益慈善類和居民互助類社群社會組織,特別是社會工作機構,重點培育為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失業人員等特定群體提供專業服務的社群社會組織,支援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開展社群照顧、精神慰藉等服務。

3、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建立多元化、制度化的資金保障機制,協調財政局出臺相關指導意見,指導推動政府購買服務工作,引導政府資金、社會資金等向社群社會組織和服務專案傾斜。指導各縣(市、區)鄉鎮(街道)編制年度購買服務計劃,制定並公佈鄉鎮(街道)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

(三)完善社會工作政策,強化專業力量支撐

1、不斷完善社會工作相關政策。加強調查研究、政策擬定力度,建立健全支援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的長效機制,與相關部門探索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應關係、職稱崗位開發、隊伍建設、社會工作服務規範等制度,持續推進社會工作專業體系化、制度化、專業化程序。

2、加大社工機構經費支援力度。協調有關部門逐步擴大財政資金對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的支援規模和範圍。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對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支援力度,扶持壯大社會治理急需、具有發展潛力的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支援、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支援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穩定化、制度化的經費保障機制。

3、強化社工機構發展與引導。引導社工機構根據自身工作特長,聚焦明晰自身工作範圍、服務物件、服務專長,加大綜合性、專業性社工機構發展支援力度。根據社工機構運營中的具體需求,開展專項能力提升培訓專案。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對優秀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及有關專業人才進行多種形式的表彰獎勵。

三、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市民政局市域治理民政領域專項工作小組,辦公室、基層政權和社群建設處、社會組織管理局、慈善與社會工作處等處室共同參與,基層政權和社群建設處負責統籌協調整體工作,其他業務處室按既定工作任務穩步推進。

2、狠抓調研創新。各相關業務處室,結合長期工作計劃,在市域治理工作中要進行體制機制探索,加大基層調研走訪力度,參考借鑑周邊省市和基層優秀做法,推進民政領域市域治理體系創新創優。

3、加大宣傳報道。對照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市民政局要對在市域治理工作中產生的具有探索引領性的工作事項、突出個人事蹟、典型工作模式進行大力宣傳,並及時和上級部門溝通推薦。

標籤: 社群 治理 方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fangan/rgrvg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