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工作方案 >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合集15篇)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合集15篇)

在我們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有時會突發意外事故,為了避免造成重大損失和危害,通常會被要求事先編制應急預案。那麼大家知道應急預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合集15篇)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1

為建立健全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執行機制,全面提高我鎮防災、減災、避災、救災應急反應能力,進一步明確責任,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結合實際(7月5日至10日我縣有連續降雨過程),制定本預案。

一、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穩定作為災害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居安思危,以防為主,防抗結合。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行政區域實行屬地管理,各村、相關單位要按照分工職責,互相配合,有效整合資源,實現資訊共享,形成應對合力。

(3)強化基礎,提高能力。把應對突發事件與日常各項管理工作相結合,加強基礎工作,增強預防分析,提高防範意識,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解決,將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切實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4)依靠科技,有效應對。依靠科技進步,全面提高災害應急工作現代化水平,做到早分析、早預警,及時響應、科學處置、有效應對。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防災減災工作實行黨政主要領導總負責、親自抓。鎮成立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安監辦),職責如下:

(一)指揮部

總指揮:孫明堂鎮黨委書記

副總指揮:季浩鎮黨委副書記、鎮政府鎮長

成員:

工作職責:指揮全鎮防災、減災、避災工作。

下設辦公室:

主任:楊保備

成員:韓風、孫聖峰、董超、李雪

如人員變動根據分工情況對照執行,不再另行發文。

工作職責:1.定期在村民中開展防災、減災、避災、救災工作宣傳,增強村民的防災意識和減災能力。

2.貫徹執行上級防災、減災、救災的工作方針、政策、指令和措施,並組織實施。

3.及時統計轄區內受災地區災情種類、時間、地點、範圍、傷亡人數、損害程度及重要設施受損情況,困難戶、低保戶、五保戶危房情況、山體滑坡隱患處並及時上報指揮部。

4.根據災害預警和災情,組織安排人員值班;及時彙總、通報災情;申請救災資金,提出救災資金分配建議負責預防和配合事發地突發事件工作的檢查、指導、協調和調解,做到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確保人員配齊、措施到位、密切配合、聯絡暢通、各司其職。

(二)各工作組人員及職責

1.各村防災減災工作組:

組長:各村黨組織書記

成員:全體村幹部

工作職責:負責各村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宣傳;負責各村救災的組織、協調工作;指導群眾進行生產、生活自救保護;第一時間向指揮部報告災情。

2.搶險應急工作組:

組長:胡承青

成員:武裝部全體成員及民兵分隊、派出所全體人員

工作職責:迅速組織幹部群眾進行搶險救災,幫助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搶救群眾及物資,把損失降到最低。

3.救災安置、生活保障組:

組長:王少

成員:黨政辦、民政辦、安監辦全體工作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災民的食宿及救災物資的發放工作。

4.治安保障組:

組長:姜萬勝

成員:綜治辦全體工作人員、派出所全體幹警

工作職責:負責抗災搶險的治安保衛、交通保障,確保搶險通道暢通無阻。

5.衛生救護組:

組長:張輝

成員:衛生院全體工作人員

工作職責:負責供應所需藥物器械,確保受災群眾及時得到醫治,組織衛生防疫,對受災區及時消毒和組織群眾搞好環境衛生。

三、災情資訊管理

(一)災情資訊報告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造成的損失,已採取的救災措施和災區的需求。

1.災害損失情況包括:受災人口、因災死亡人口、因災失蹤人口、因災傷病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受淹村、飲水困難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絕收面積、毀壞耕地面積;倒塌房屋、損壞房屋間數;直接經濟損失、農業直接經濟損失。

2.因災需救濟情況包括:需口糧救濟人口、需救濟糧數量,需衣被救濟人口、需救濟衣被數量;需救濟傷病人口;需恢復住房間數、需恢復住房戶數。

3.已救濟情況包括:投親靠友人口數量、借住房屋人口數量、搭建救災帳篷和簡易棚人口數量;已救濟口糧人口、已安排口糧救濟款數量、已安排救濟糧數量;已救濟衣被人口、已安排衣被救濟款數量、已救濟衣被數量;已救濟傷病人口、己安排治病救濟款、已安排恢復住房款、已恢復住房間數、已恢復住房戶數。

(二)災情資訊報告時間。

1.災情初報。對於突發的自然災害,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應在第一時間掌握災情,事發後1小時內向鎮指揮部報告初步情況,鎮向上級部門報告。

2.災情續報。在重大自然災害災情穩定之前,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每日下午5點前向指揮部報告,特大災情根據需要隨時報告。

3.災情核報。鎮在災情穩定後2個工作日核心實核准災情並向上級部門報告。

(三)災情核定。

1.部門會商核定。鎮協調安監、民政、農業、水利、統計等部門進行綜合分析、會商,核定災情。

2.評估。民政、農業、水利等有關部門組織人員評估小組,通過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專項調查等形式對災情進行評估、核實。

(四)建立災情臺帳。建立因災死亡人口臺帳、倒塌房屋臺帳和需政府救濟人口臺帳。在災情核定後,建立因災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和需政府救濟人口的花名冊,為恢復重建和開展生活救助提供可靠依據。

四、紀律要求

1.進入防災緊急狀態後,防災減災領導小組將通過電話、口授等形式傳達各種命令、指示,命令、指示一經發出,全體工作人員必須立即到崗到位,凡發現不到崗到位者追究責任。

2.在抗災減災應急行動中,要密切配合,服從指揮,確保政令暢通和各項工作落實。

3.本預案一旦啟動,全體工作人員必須保證24小時開機,凡因個人原因造成的損失,將追究個人責任。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責任,如有特殊情況確實不能按時到達的應嚮應急領導小組說明原因,違者將按規定嚴肅處理。

4.一經發生突發事件,應實行24小時值班和資訊報告制度。要在突發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內向防災減災指揮部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件的簡要過程、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採取的措施,同時,做好事件發展的續報工作。因瞞報、漏報、遲報而導致處置工作被動或造成嚴重後果的,要按照有關規定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領導小組在接到報告後,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對報告事項進行核實,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並及時向縣相關部門彙報。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2

1、目標任務

1.1制定目的

建立健全統一、規範、高效、科學的救災應急指揮、保障和預防控制體系,全面提高應對各類自然災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公共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災民基本生活,維護災區社會穩定、和諧,促進經濟社會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

1.2制定依據

本預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自然災害救助條例》、《xx省防汛防颱抗旱條例》、《x縣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等有關自然災害救助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工作原則為依據,與同級其他專項預案相銜接。

1.3適用範圍

在本區域發生的乾旱、洪澇災害,颱風、風雹、低溫冷凍、雪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火災和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及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達到啟動條件的,適用於本預案。

1.4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政府主導,盡職盡責,社會互助,災民自救;

(3)依法規範,整合資源,科學應對,提高效能;

(4)依靠群眾,充分發揮基層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

2、基本情況

本鎮轄x個片區、x個居民區、x個行政村,戶籍人口x萬人、常住人口x萬人,面積x平方公里,耕地面積x公頃。

3、自然災害級別劃分

根據自然災害發生的影響範圍、危害程度、損失情況等因素,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個級別。

3.1特別重大自然災害

一次自然災害過程造成以下後果之一的,為特別重大自然災害。

3.1.1本區域內發生的乾旱、洪澇災害,颱風、風雹、低溫冷凍、雪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火災和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自然災害過程造成下列情況之一的:

(1)受災人口超過全鎮總人口的x%左右;

(2)農作物成災面積超過全鎮當季播種面積的x%左右;

(3)轉移安置人員佔全鎮總人口的x%左右;

(4)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房屋倒塌,在市外省內造成重大影響。

3.1.2對敏感時間等特殊情況,上述標準可酌情降低。

3.2重大自然災害

一次自然災害過程造成以下後果之一的,為重大自然災害。

3.2.1本區域內發生的乾旱、洪澇災害,颱風、風雹、低溫冷凍、雪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火災和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自然災害過程造成下列情況之一的:

(1)受災人口超過全鎮總人口的x%左右;

(2)農作物成災面積超過鎮當季播種面積的x%左右;

(3)轉移安置人口占全鎮總人口的x%左右;

(4)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房屋倒塌,在縣外市內造成一定影響。

3.2.2對敏感時間等特殊情況,上述標準可酌情降低。

3.3較大自然災害

一次自然災害過程造成以下後果之一的,為較大自然災害。

3.3.1本區域內發生的乾旱、洪澇災害,颱風、風雹、低溫冷凍、雪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火災和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自然災害過程造成下列情況之一的:

(1)受災人口超過全鎮總人口的x%左右;

(2)農作物成災面積超過全鎮當季播種面積的x%左右;

(3)轉移安置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x%左右;

(4)造成人員傷亡、房屋倒塌,在鎮外縣內造成影響。

3.3.2對敏感時間等特殊情況,上述標準可酌情降低。

3.4一般自然災害

一次自然災害過程造成以下後果之一的,為一般自然災害。

3.4.1本區域內發生的乾旱、洪澇災害,颱風、風雹、低溫冷凍、雪等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火災和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自然災害過程造成下列情況之一的:

(1)受災人口超過全鎮總人口的x%左右;

(2)農作物成災面積超過全鎮當季播種面積的x%左右;

(3)轉移安置人口占全鎮總人口的x%左右;

(4)人員因災受傷,房屋倒損,在鎮內造成影響。

3.4.2對敏感時間等特殊情況,上述標準可酌情降低。

4、組織指揮體系

自然災害救助工作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本鎮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自然災害應急救助指揮中心(下簡稱“指揮中心”)”為本鎮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綜合協調機構,負責組織、領導、協調開展全鎮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指揮中心總指揮由鎮長擔任,常務副總指揮由委員副鎮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分管副鎮長擔任。指揮中心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自然災害救助相關工作。指揮中心下設辦公室負責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絡,決定設立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機構及其人員組成,組織開展災情評估、資訊報送和災害救助等工作,協調落實相關支援措施。

5、應急準備

5.1避災安置場所準備

本鎮已經縣政府發文確認的避災安置場所x所,總建築面積x多平方米。每年臺汛期之前本鎮將對其開展安全管理專項檢查,確無安全隱患的避災安置場所災時方可啟用。避災安置場所應當有明顯標誌,管理制度上牆,組織健全,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並有基當前隱藏內容免費檢視本生活保障的預案。

5.2醫療衛生場所準備

轄區內證照齊全的x所(含行政村、居民區和社群衛生室)醫療衛生單位是做好受災群眾的醫藥衛生和防疫防病工作的有力保障,災時確保醫務人員和藥品及時到位,並做好災區飲用水的檢查和水源保護工作。

5.3物資準備

每年根據應對自然災害的要求儲備必要物資,一併整合利用應急民政、水利、教育、衛生等部門在基層的救災物資儲備。按照實物儲備和能力儲備相結合的'原則,建立救災物資生產廠家(大型超市)名錄,簽訂救災物資緊急購銷協議,健全應急採購和供貨機制,分級、分類管理儲備救災物資。

5.4救災裝備準備

配備救災專用車輛、普通電話、行動電話、數碼攝像和數碼照相器材、基本辦公裝置等救災必需的裝置和裝備,建立救災裝備統籌呼叫制度。

5.5人力準備

5.5.1加強自然災害各類專業救援隊伍建設、災害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提高自然災害救助能力。培育、發展和引導相關社會組織和志願者隊伍,鼓勵其在救災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5.5.2推行災害資訊員培訓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立健全覆蓋鎮、社群、行政村和居民區的災害資訊員隊伍。

5.5.3本鎮建立的相應應急救援分隊進行應急處置力量不足時,可請求呼叫以縣級為單位組建的應急隊伍和社會力量進行處置。

5.6宣傳、培訓和演練

5.6.1利用xx省防汛防颱日、國家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全國消防日和國際民防日等活動,組織開展全域性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活動,利用各種媒體宣傳災害知識,宣傳災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保險等常識,增強公民防災減災意識。積極推動減災示範社群建設。

5.6.2每年至少組織1次災害管理人員、災害資訊員、應急救助人員和社會志願者的業務培訓。

5.6.3每年至少組織1次預案演練,使所有相關人員熟悉預案,對預案不妥之處,及時進行修正,讓預案更切實、科學、可操作,提高應急準備、指揮和響應能力。

6、資訊管理

6.1預警資訊

氣象部門的氣象災害預警資訊,水利部門的汛情、旱情預警資訊,地震部門的地震趨勢預測資訊,自然資源與規劃部門的地質災害預警資訊,農業農村(海洋漁業)部門的海洋災害預警資訊,應急部門的森林火災和農業部門的生物災害預警資訊等資料及時向救災中心辦公室通報。救災中心辦公室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災情預警預報資訊,結合本地區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社會經濟情況,進行分析評估,及時啟動救災預警響應,向指揮中心和本區域有關部門或單位、社群、行政村、居民區等通報。

6.2災情管理

行政村(片區)和鎮政府應急管理中心按照應急部和國家統計局制定的《鄉(鎮、街道)、行政村(社群)自然災害情況統計規程》,做好災情資訊收集、彙總、分析和上報工作。自然災害災情資訊報送內容包括災害發生時間、結束時間、受災區域、人口受災情況、農作物受災情況、房屋倒損情況、因災直接經濟損失、救災工作開展情況及災區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等。填報程式分為初報、續報和核報。

6.2.1

發生自然災害,行政村(片區)應在災害發生後的1小時內上報鎮政府,鎮政府在接到災情後半小時內彙總上報到縣政府。

6.2.2在自然災害災情穩定之前,需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即:災害發生後,每24小時必須上報一次災情,即使災情沒有變化也必須上報,直至災害過程結束。行政村(片區)每天8時之前將最新災情上報鎮政府,鎮政府在每天8時30分之前彙總上報到縣政府。災情穩定後,行政村(片區)應在1日核心定災情,上報鎮政府,鎮政府在1日內彙總上報到縣政府。

6.2.3對於因災死亡失蹤人口和倒損房屋情況,行政村(社群)要同時填報《因災死亡失蹤人口臺賬》和《因災倒房住房戶臺賬》,並會同自然災害快報上報鎮政府,鎮政府彙總上報到縣政府。

6.2.4對於乾旱災害,行政村(片區)應在旱情初露,群眾生產、生活受到一定影響時,初報給鎮政府,鎮政府彙總後上報到縣政府。在旱情發展過程中,行政村(社群)和鎮政府每10日續報一次,直至災情解除後上報核報。

7、預警響應

7.1啟動條件

相關部門釋出自然災害預警預報資訊,出現可能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影響基本生活,需要提前採取應對措施的情況。

7.2啟動程式

指揮中心辦公室根據災害預警預報資訊,決定啟動救災預警響應。

7.3預警響應措施

預警響應啟動後,指揮中心辦公室立即啟動工作機制,組織協調預警響應工作。視情采取以下一項或多項措施:

(1)及時向指揮中心及其成員單位報告並向社會發布預警響應啟動情況,以傳真、電話、簡訊或駐村幹部口傳等方式向行政村、片區、居民區發出災害預警響應資訊,提出災害救助工作要求。

(2)24小時值班,根據有關部門釋出的災害監測預警資訊分析評估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

(3)啟動涉險人員緊急轉移安置預案,啟用避災安置場所,實施受災人員緊急轉移安置,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4)通知做好救災物資準備工作,啟動避災安置場所基本生活保障預案,啟動與交通運輸等部門應急聯動機制,做好救災物資調運準備,緊急情況下提前調撥。

(5)派出預警響應工作組,實地瞭解災害風險情況,檢查各項救災準備及應對工作情況。

(6)及時向縣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報告預警響應工作情況,落實其有關工作要求。

(7)做好啟動救災應急響應的各項準備工作。

7.4預警響應終止

災害風險解除或演變為災害後,指揮中心辦公室決定預警響應終止。

8、應急響應

按照自然災害救助分級管理、各司其職的原則,自然災害發生後,鎮人民政府和行政村(片區)應當啟動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8.1響應等級及其啟動終止程式

根據危害程度、災情變化等因素,本鎮設定三個自然災害救助響應等級。一般自然災害發生後,啟動Ⅲ級響應,由指揮中心辦公室主任決定進入或終止Ⅲ級響應狀態,並向指揮中心報告,指揮中心常務副總指揮向縣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和縣政府報告,指揮中心辦公室組織協調自然災害救助工作;較大自然災害發生後,啟動Ⅱ級響應,由指揮中心常務副總指揮決定進入或終止Ⅱ級響應狀態,並向指揮中心總指揮報告,指揮中心總指揮向縣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和縣政府報告,指揮中心常務副總指揮組織協調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重大、特別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後,啟動Ⅰ級響應,由指揮中心總指揮決定進入或終止Ⅰ級響應狀態,並向縣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和縣政府報告,指揮中心總指揮組織協調自然災害救助工作。

指揮中心各成員單位根據響應等級的需要,切實履行好本單位的職責。

8.2響應措施

響應等級進入後,組織指揮系統當即啟動工作機制,組織協調自然災害救助工作,視情采取以下多項或全部應急措施:

(1)實行24小時值班並確保其通訊暢通。鎮通訊系統、災情釋出系統、自然災害災情資訊管理系統保證與行政村(片區)24小時暢通,專人值守。

(2)接到自然災害發生資訊後,1小時內向縣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和縣政府報告,之後及時續報災情和救災工作動態資訊等有關情況。

(3)緊急轉移安置受災人員。

(4)向縣政府上報災情資訊,一併向縣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及其有關成員單位傳遞災情資訊。

(5)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受災群眾,開展醫療救治、衛生防病和心理援助等工作;瞭解救災工作情況,核查災情,掌握災區需求,指導開展救災救助工作,報請縣政府或縣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協調交通運輸等部門緊急調運救災物資。

(6)分析評估災區形勢,研究決定災區抗災救災重大事項,落實對災區的救災救助支援措施。

(7)根據災情發展和救災工作需求,報請縣政府下撥自然災害救助資金。

(8)組織召開災情評估會,形成評估報告,上報縣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和縣政府,並通報指揮中心各成員單位。

(9)按照救災資金社會化發放規程,做好申請、稽核、公示和發放災民救助卡等工作。

(10)對外通報災情,呼籲救災援助,組織開展救災捐贈活動。

8.3災情報送方式

行政村(片區)向鎮政府報送災情時,有條件的應以傳真或電子郵件上報;條件不具備的,可採用電話或其他方式報告,電話報告是應做好電話記錄備案。鎮政府向縣政府上報災情時,應當通過國家自然災害災情管理系統上報,特殊情況下,可採用傳真、電子郵件、電話或其他方式上報。

8.4災情報送人員

災害資訊員職業制度全面實施前,原則上鎮政府災情報送人員為鎮政府民政助理員,行政村(片區)災情報送人員為行政村“兩委”成員或片區災害資訊員。災害資訊員職業制度全面實施後,鎮政府和行政村(片區)災情報送人員原則上須取得五級災害資訊員職業資格。

8.5其他情況

關於災情核定等工作,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指揮中心各成員單位,行政村、社群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9、災後救助與恢復重建

9.1過渡性生活救助

9.1.1重大和特別重大發生後,指揮中心辦公室組織評估災區過渡性生活救助(過渡性生活救助指因自然災害房屋倒塌或嚴重損壞無房可住、無生活來源、無自救能力,需政府予以解決災後過渡期間的基本生活困難救助)需求情況。

9.1.2鎮政府做好過渡性救助人員的核定、救助申請、公示和資金髮放等工作。

9.1.3督查災區過渡性生活救助政策和措施的落實,通報災區救助工作情況,過渡性生活救助工作結束後組織人員進行績效評估。

9.2倒損住房恢復重建

因災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堅持“以人為本、政府主導、分級管理、社會互助、災民自救”的救助工作原則,尊重群眾意願,統一規劃,採取自建、援建和幫建相結合的方式,以受災戶自建為主。建房資金通過政府救助、社會互助、鄰里幫工幫料、以工代賑、自行借貸、政策優惠等多種途徑解決。重建規劃和房屋設計要根據鎮總體規劃,科學合理佈局,充分考慮災害因素,達到設防標準。

9.2.1組織核定、評估倒損住房情況,建立因災倒損住房臺賬。

9.2.2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工作方案,申請倒損住房恢復重建專項資金補助。

9.2.3向災區派出督查組,檢查、督導恢復重建工作,定期通報倒損住房恢復重建進度。

9.2.4住房重建工作結束後,開展績效評估,並將評估結果上報縣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和縣政府。

9.3冬春救助

自然災害發生後的當年冬季、次年春季,鎮政府為生活困難的受災人員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9.3.1每年9月下旬開始,行政村(片區)應當著手調查、核實、彙總當年冬季和下年春季本行政區域內災民生活困難需政府救濟情況,填報《受災人員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臺賬》,於9月30日前上報鎮政府。鎮政府核定、彙總資料,於x月x日前上報縣政府。

9.3.2根據《受災人員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臺賬》,結合災情評估情況,申請受災人員冬春生活政府救助專項資金,幫助解決冬春期間受災群眾口糧、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需求。

9.3.3全面實行《災民救助卡》管理制度,受災群眾憑卡領取救濟糧和救助資金。

9.3.4在當年12月至次年5月期間,行政村(片區)應於每月中下旬對本行政區域內受災人員冬春生活已救助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彙總,填寫《受災人員冬春生活政府救助人口臺賬》,於每月15日前上報鎮政府。鎮政府核定、彙總資料,於每月17日前上報縣政府。

10、附則

10.1預案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指揮中心辦公室負責管理。預案實施後,指揮中心辦公室視情況變化做出相應修改、報批。

10.2預案生效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生效。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3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切實履行政府應急管理職能,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及其他各種有效形式,廣泛宣傳和普及應急管理法律、法規、政策和相關防災減災知識,增強公眾的危機防範意識,提高全社會應對突發事件和參與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識和能力,為範鎮和諧安全穩定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二、活動時間

20xx年5月12日—5月18日。

三、活動主題

關注民生,關愛生命。

四、活動目標

防災減災知識進鄉村、進社群、進學校、進企業。

五、宣傳內容

(一)宣傳介紹各類突發事件的種類、特點和危害,普及防災減災的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的應急常識。

(二)宣傳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的重要內容。

(三)宣傳介紹應對突發事件的.有效處置方法、採用的各種應對措施等。

六、活動安排

(一)準備階段(20xx年5月11日前)

1、方案制定。各單位要根據《範鎮“5.12”防災減災宣傳週活動實施方案》,結合實際擬定本單位實施方案。

2、資料準備。鎮政府應急辦負責準備鎮級宣傳資料、宣傳提綱。並根據宣傳週的活動安排製作宣傳展板、編印宣傳資料。

(二)實施階段(20xx年5月12日—18日)

1、集中宣傳日活動

(1)時間及地點。5月12日上午,在範鎮集鎮設點集中宣傳。

(2)參加單位。鎮政府辦、鎮政府應急辦、鎮司法所、鎮派出所、鎮林業站、鎮財政所、鎮文化站、郵政所、供電所、農技站、農機站、敬老院、中國小校等。

(3)宣傳形式。採取懸掛宣傳標語、設立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諮詢等形式。

(4)具體要求。宣傳活動由鎮政府法制辦、鎮政府應急辦、鎮司法局牽頭,應急辦負責標語製作,司法局負責宣傳點的桌椅提供及擺放;各參與單位負責提供宣傳展板、宣傳資料,並派1名分管領導和1名以上工作人員到宣傳點現場宣傳。

2、自主宣傳活動(20xx年5月12日—18日)

(1)部門組織宣傳。宣傳週期間,鎮政府各部門要結合本行業、本部門、本單位實際,認真組織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活動,有條件的單位要在各自辦公場所懸掛宣傳標語橫幅一條。

(2)開展“四進入”宣傳。防災減災知識進鄉村、社群由,防災減災知識進學校活動由鎮教育局負責組織實施;防災減災知識進企業活動由鎮安監辦組織實施。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4

為加強我校緊急情況應急處置的綜合指揮能力,提高緊急情況處置的快速反映和協調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有效保障學校和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結合本校實際,特制訂城沙鎮第一國小抗臺防災風應急預案:

一、本預案的目的和原則:

制定本預案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危機應急反應能力,優化人、財、物等應急資源配置,建立緊急救助體系,提高行動效率,將突發公共事件給人員、財產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低至最小程度。本預案是在預防為主的前提下,按照統一指揮、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協調一致的原則,堅持科學性、嚴密性、程式性的方針,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組織機構和職責分工:

(一)領導小組組成如下: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

(二)職責分工:

1、指揮組(xx)職責:

①根據預案,在事故現場指揮行動,把事故消滅在初始狀態。

②指揮現場人員有序疏散,撤離到安全區域。

③負責現場應急救援任務分配和人員排程。

④把情況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求援事項向上級部門報告。

⑤與消防等應急部門合作,提供建議和資訊。行動協調組(xx及各班班主任)職責:聽從指揮部指揮,負責組織協調任務分配和人員排程,維持現場秩序,負責現場的`警戒和保護。

2、醫療救護小組(由行動協調組擔當)職責:負責救護受傷人員或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絡。

三、學校防颱風事故應急程式:

本應急程式的要點是:防範事故,確保人員安全,減少財產損失。

(一)颱風來臨的整個時段,學校領導小組成員應到位,實行領導小組成員小時輪流在校值班制度,值班人員應當不斷地在校園內巡視,若發現險情,立即向學校領導報告及有關部門報告(社會綜治辦)。

(二)若建築物在臺風中發生傾斜、開裂:現場指揮應立即組織應急人員引導師生撤離現場,疏散至安全區域,同時切斷建築物電源。若有人受傷,醫療救護小組進行現場救治,且及時與當地衛生院並組織就醫。在危險建築物周圍設定警戒線,派專人密切觀察建築物狀況。

(三)若電線杆、樹木或其它高架物傾斜,應立即組織人力進行支撐和加固。

(四)對不牢固的空中懸掛物或屋頂材料要進行及時加固或拆除。

(五)關閉單位所有的玻璃門窗。

(六)在所有存在事故隱患的建築物和高架物周圍設定警戒線,把人員活動限制在安全區域內。

(七)學校應當把人員受傷、財產損失和嚴重事故隱患情況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區教育局)。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5

為預防各類災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進一步建立健全應對突發各類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執行機制,規範應急救災行為,提高緊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緊急救助,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結合我鎮實際情況,特制訂本預案。

一、基本原則

以防為主,防治結合,以人為本,全面部署,鎮政府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管理、統一排程。分級管理,就地負責。堅持以人為本,最大程度的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依靠群眾,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公益性社會團體的作用。

二、適用範圍

結合我鎮實際情況,凡我鎮發生的:

(1)重大洪澇、乾旱、冰雪等氣象災害;

(2)機關、學校、民房、商鋪等人員密集場所發生火災和重大疫情等自然災害及其他突發性公共事件達到啟動條件的,適用於本預案。

三、工作要求

為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要求鎮政府、鎮屬單位、各村委會全體幹部應做到:

(1)要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要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

(2)要落實責任,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自負責。對存在的問題切實做好相關工作;

(3)要嚴明紀律,凡因不聽指揮調配,工作不落實,人員、措施不到位,出現因災害造成群眾傷亡的,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行政責任;觸犯刑律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四、指揮機構和職責任務

鎮政府成立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指揮部,鎮黨委書記任總指揮,鎮長任副總指揮,指揮部成員由黨政辦、國土規劃辦、應急辦、農業站、民政所、派出所、衛生院等機構負責人組成。

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鎮黨政辦,主要職責是協調各職能部門統一救災,負責整個救災工作的災情收集、整理,負責向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彙報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民政辦是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機構,在鎮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組織開展各類災害的救助、救濟工作,指導災區開展災後倒塌民房恢復重建工作;相關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參與鎮自然災害救助工作。

防災減災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和六個工作組。其組成單位和職能為:黨政辦、國土規劃辦、應急辦、農業站、民政所、財政所、派出所、衛生院,辦公室設在應急辦。主要職責:

1、負責向各工作組傳達救災應急指揮部工作指令並監督落實;

2、收集各工作組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嚮應急指揮部報告工作進展情況;

3、負責災情和救災工作資訊釋出及宣傳報道;

4、及時收集、評估災情,向有關部門彙報災情情況和救災工作情況

5、及時協調和處理救災工作中的有關事宜;

6、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綜合協調組

組成單位:鎮黨政辦、鎮應急辦、鎮民政辦、鎮宣傳室

職責:負責與鎮政府領導、鎮各有關部門、災區聯絡工作;傳達落實鎮人民政府有關救災工作命令和政策;把救災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及年度計劃;負責全鎮抗災救災綜合協調工作;協調、監督各部門和自然災害發生地域的應急工作;收集彙總和上報抗災救災的有關情況,負責編輯災情簡報與對外發布工作;負責災區抗災工作的宣傳報道。

災情評估組

組成單位:鎮民政辦、鎮農業站、鎮國土規劃辦。

職責:負責做好災害趨勢的協商與預測;負責組織自然災害評估,確定災害等級。

轉移安置組

組成單位:派出所、鎮民政辦、鎮中心衛生院。

職責:負責災民的緊急搶救、轉移和安置工作;負責災區衛生防疫和治安防範及保障工和;負責赴災區搶險救災部隊調遣和指揮工作。

物資保障組

組成單位:鎮民政辦、鎮財政所、鎮衛生院、鎮應急辦、鎮農業站。

職責:負責救災應急所需的交通、通訊、醫療救護、救援物資的排程、下撥和供應工作;負責救災資金的分配和管理;負責救災捐贈活動的組織和捐贈物的'接收與發放。

災後重建組

組成單位:鎮民政辦、鎮財政所、鎮農業站、鎮應急辦、供電所、鎮國土規劃辦。

職責:負責災區災後重建資金和物資的籌措、使用和管理;負責制定災民倒房重建總體方案;負責災區水利、通訊、交通、教育、電力設施的恢復建設工作;負責組織指導災民開展生產自救和災民生活救濟工作。

審計監察組

組成單位:鎮財政所、鎮紀檢辦

職責:負責對各級、各部門安排的救災資金、物資進行審計、監督,及時糾正、查處違規違規行為。

五、應急準備

(一)物質準備。與本轄區內主要生活用品銷售商建立應急供貨協議,當應急救助物資不足時,向上級申請調撥。

(二)救災裝備。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必需的救災裝置和裝備。

(三)人力準備。完善民政災害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其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建立健全與各單位、各村及社會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培育、發展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隊伍。

(四)宣傳、培訓和演練。開展防災減災活動,利用各種媒體宣傳災害知識,宣傳災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保險的常識,增強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根據自然災害多發地區,每年應根據災害發生特點,適時組織民兵應急分隊演練習,檢驗並提高應急準備、指揮和響應能力。

六、資訊報送

根據自然災害情況統計制度要求,及時收集、彙總災害資訊,各有關單位應主動及時向鎮政府防災減災應急辦公室報送各類災害資訊,由鎮政府減災辦整理彙總後及時向上級部門彙報。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6

為了進一步有效提高自然災害事故應急反應能力和救災工作的整體水平,建立和完善災害救助應急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消除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村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的穩定發展,並根據村實際及災害形式變化,特制訂本預案。

村基本情況:

張李鄉韓店村位於壽縣西南60多公里,北靠淮河,西臨淠河,與六安霍邱縣隔河相望。該村土地以灣區為主,水資源豐富,灌溉條件便利、光照充足,有效積溫高,土壤肥沃,具有發展苗木花卉、光伏發電等特色生態產業的得天獨厚優勢。全村現總戶數1845戶,總人數6570人。轄37個村民組,現有中共黨員99名。

重點隱患地段:五號路存在道路交通安全。

重點防禦的區域為七好國小路口,周崗大橋往韓店村駛入下大壩處。

我村現有村“兩委”幹部9名,村班子戰鬥力強。積極性高,增強了村班子的力量。村幹部分工明確,開展工作紮實有序。本村村務、黨務、財務定期公開。特殊事情隨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收到群眾一致好評。

村設有避難場所一處(韓店村文化廣場),總面積2000平方米,可容納人數1500餘人。

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是災害發生後,對人民群眾和財產受災進行救助的緊急行動方案。本預案適用於洪災、旱災、地震、火災、冰雹、雷擊及暴雪等因造成建築倒塌、淹沒、群眾傷害、道路阻塞等應急救助反應。

一、組織領導

1、成立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指導救災工作。

組長:趙義樂

副組長:聶鬆

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利芹

成員:鳳委劉良雪龍汝梅時光霞鄧海濤時召燕

2、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加強對破壞性自然災害及預防減災工作的分析和研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及各項措施的落實。

3、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自然災害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村工作人員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的防災、抗災知識的普及教育,廣泛開展自然災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訓練、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防災、抗災的意識和基本技能。

4、認真做好各項物資保障工作,嚴格按預案要求積極籌備、落實飲食飲水、防凍防雨、搶險裝置等物資的應急儲備,強化管理,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備戰狀態。

5、破壞性自然災害發生後,採取一切必須的手段,組織各方面的力量全面進行抗災減災工作,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6、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災後秩序,全面保證和促進社會安全穩定。

7、領導小組下設宣傳協調組、預警預報組、隱患排查組、後勤保障組、轉移安置組、衛生醫療組、資訊報告。

①應急指揮組:

負責事故的報警、報告及各方面的聯絡溝通。通知相關部門和人員立即趕赴現場,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受災情況,組織、協調村災害群測群防和突發性災害各項應急處置工作;負責災害災情報告,在災害發生期間執行“零報告制度”;負責向村村民公佈本預案。地點設定在魏崗村辦公室。

②預警預報組:

負責災害資訊預警預報。

③隱患排查組:

負責村災害隱患排查統計工作。

④生活救助組:

檢查撤離路線、安置地點、報警設施、搶險工具、物資落實情況,對搶險急用車輛等交通工具進一步落實。加強與各行動小組的聯絡,迅速將搶險物資及車輛調運到指定地點。地點設定在魏崗村辦公室。

⑤轉移安置組:

負責災情發生時,受災群眾的轉移安置工作。

⑥醫療救護組:負責開展先期醫療救治工作,並向上級醫療機構報告或申請救治支援。地點設定在壽春鎮中心衛生院。

⑦資訊報告組:

負責防災減災工作資訊的上傳下達工作。

二、工作目標

1、加強自然災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自我保護意識。

2、完善自然災害事故的報告網路,做到早預防、早報告、早處置。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採取措施,確保不因自然災害而危及群眾生命安全和財產損失。

三、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要經常宣傳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知識,提高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的安全保護意識。加強日常檢查,發現隱患及早採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努力減少自然事故的損失。

2、依法管理,統一領導。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控制和救治工作依法管理,對於違法行為,依法追究責任。

3、快速反應,運轉高效。建立預警快速反應機制,增加人力、物力、財力儲備,提高應急處理能力。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事故,快速反應,及時高效地做好處置工作。

四、組織管理

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落實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工作,其主要職責如下:

1、嚴格制定、評估、完善我村的《自然災害應急預案》。

2、建立健全自然災害事故預防機制。彙總和收集自然災害事故的情況,並及時上報。

3、宣傳、培訓、演練。根據不同季節和情況,廣泛深入開展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知識宣傳,提高管理人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預防能力和意識。採取多種樣式,如紡織防災減災圖表、書籍等,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提高群眾自救互救的能力。每年組織不少於2-3次演練,使所有人員熟悉預案,知曉避災安置路線、場所及保障須知等。對預案不妥之處,及時進行修改。

4、領導小組要檢查、督促各單位和工作小組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落實情況。

5、經常性地開展安全檢查,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發生。

6、根據自然災害事故的預警。切實做好村民的安全疏散工作。

7、人員準備:明確村災害救助工作領導小組職責,落實村災害資訊員,成立村志願應急救助隊伍、搶險救援隊伍。

五、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和預警

自然災害事故的預防

1、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自然災害事故的領導和管理。將預防自然災害事故的工作納入管理工作,並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整改措施。

2、經常性開展自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3、在自然災害事故發生前做好村民的疏散轉移工作。

4、增加投入,切實加固好易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的基礎設施。

5、村民家中和室外不亂拉亂接線路、不違章使用電器,嚴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6、開展災害自救、惡劣天氣自救逃生知識學習活動。

7、按照規定使用和管理好消防器材,落實消防責任制度。

自然災害事故的預警及資訊釋出方式

村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領導小組根據上級指示及災害具體情況,由村主任宣佈啟動預案,並通過手機、資訊、通告、電話等多種形式通知村民,緊急情況下以警報聲預警。村各救災小分隊各施其責,迅速開展工作。

六、自然災害事故的報告

1、在暴雨、地震等自然災害期間,主動和相關部門聯絡。

2、嚴格執行重大自然災害事故報告制度。對發生的事故做到按程式逐級上報,並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報告主管部門或上級部門,確保通訊暢通。

3、及時上報災情,寫清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量,以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和已採取的措施和災區的需求),不隱瞞、緩報、謊報,或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災害損失情況包括以下指標:受災人口、因災死亡人口、因災失蹤人口、因災傷病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飲水困難人口;倒塌房屋、損壞房屋。

4、災情報告程式。農戶-村民組長-網格員-村委會四方互動、轉移安置、災情總的情況向上級報告。

5、要求。

(1)災情初報。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應在第一時間瞭解掌握災情,及時向街道辦事處報告初步情況,最遲不得晚於災害發生後1時。

(2)災情續報。在重大災害災情穩定之前,村均須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

(3)災情核報。在災情穩定後,應在2個工作日核心定災情,向上級部門報告。

5、建立自然災害事故舉報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有責任和權利向主管部門或上級政府部門舉報有關不履行自然災害事故應急處理規定和職責的`情況。

七、自然災害事故的應急反應

根據自然災害事故的發生情況,結合我村實際,安置場所按可容納人員數量儲藏一定數量的救災物資,教育受災群眾本人攜帶一些乾糧、飲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在災害發生後一小時內將保障物資送到避災安置場所。啟動相應的自然災害事故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和處置。保證組織落實、人力落實、應急器材落實,以最快的、最高效的辦法處置事件,確保人民群眾的安全。

1、發緊急撤離、集中訊號。如收到時間、手段的限制,應採取一些使用起來方便快捷,傳播起來範圍較廣、容易識別的訊號,如敲鑼、擴音喇叭報警等,落實專人專責負責發訊號。

2、災害發生後,村處於臨災第一線,應快速做出判斷,及時組織涉險群眾轉移。相關責任人立即停止一切活動,組織所有在場的災害資訊員、村志願者、搶險救援隊伍等力量參加救援和疏導。

3、要按照平時演練逃生的路線有組織、迅速地疏散場所的所有人員,地震、火災等其他災害發生時,如安全通道被破壞而無法安全撤離時,要穩定人員情緒,並引導人員轉移到相應安全區等待救援。村工作人員按照防災減災“明白卡”所明確的具體幫扶物件,協助脆弱人員轉移安置。

4、緊急撤離時,應停止一切活動,不得貪戀財物、迅速離開現場,聽從組長指揮,互相照顧,組織人員迅速撤離現場。

5、發出應急訊號後,應開啟所有撤離出入口,立即確保應急通道暢通。

6、在接到報警時,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領導小組要立即到一線進行指揮,並迅速作出反應,指揮各小組迅速到指定位置。

7、除不可抗力的地震等自然災害外,人為引發的災害應保護好現場,協助公安、消防部門進行事故現場分析,查明原因。

8、協助相關部門作好善後處理工作,儘快恢復災後正常工作和秩序。

八、災後救助與恢復重建

1、調查瞭解災情,填報《因災倒房花名冊》及其它;如有因災死亡、傷病人員,填報《因災死亡人員花名冊》。

2、災情穩定後,對因災害造成的民房、水利、道路等公益公共設施的毀壞,組織有關人員現場勘察,制定災民建房及水利等公共設施的建設方案,並積極向上級爭取扶持資金,幫助恢復重建。

3、及時發放救災款物。民主評議後,公示需救助的人員名單及金額等,發放後再進行一次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7

為了有效預防在火災、地震、建築物倒塌等突發事件時,能有條不紊地疏散師生遠離事發現場,使事故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確保學校的安全與穩定,我校特制定本應急疏散演練預案。

一、實施物件和範圍

國小全體師生。

二、演練時間

(一)預定演練:每年5月10、11月9日

(二)非預定演練: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

三、組織機構與職責

1、應急疏散演練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職責:佈置本校開展演練工作。

2、應急疏散演練領導小組下設三個具體工作組,其成員和職責

(1)演練現場指揮組

組長:

成員:

基本職責:根據應急疏散演練領導小組佈置的工作,制定各國小本校演練的時間、疏散順序、疏散路線,組織開展演練;掌握本校演練情況,及時小結報告;對演練中出現的緊急情況進行果斷處置並上報。

(2)演練緊急疏散組

組長:

成員:(所在班教室)

基本職責:在演練現場指揮組指揮下,依據預案措施及疏散路線、順序,有秩序地快速地疏散師生,疏散完畢後有秩序撤離。

(3)演練後勤保障組

組長:

成員:

基本職責:購置演練時必需的器材等物質。

四、緊急疏散演練程式及要求

(一)、準備階段

1、做好演練過程所需的物質準備。

2、對學生進行安全防範知識的宣傳教育。

3、演練要求及演練中應急注意的問題。

⑴演練應事先告知學生,本週有演練,但不具體公佈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課間操或者學生休息時,學校突然以高音喇叭喊:全校緊急疏散!或按約定的訊號:如緊急集合鈴聲等;

⑵學校規劃好每個班級的疏散路線,並事先告知每位學生與教師。(如有兩個班疏散時合用一個樓梯的,每班必須排成單行。每個班級疏散到操場上的位置也要固定,每次各班級都要按要求站在自己的地方,不要出錯。)

⑶跑出教室的順序要提出統一要求。前面幾行從前門撤離,後面幾行從後門撤離,每列走哪條通道,要事先教育好每位學生。

⑷越底層的教室裡的師生跑的速度更要注意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越往上樓層的`學生要注意跑得慢些,避免在樓道中造成人流積壓。

⑸老師的'站位要嚴格要求。(疏散演練時,正在上課的教師要注意學生從教室跑出來的組織工作,沒在課堂上的教師則要站在樓梯或樓道的拐角處,組織學生有序撤離。)

⑹老師上完課不能馬上離開教室,以備在緊急疏散演練時能組織好學生快速撤離。

(二)、實施階段:

現場指導人員必須親臨現場,記時,並觀察疏散的秩序,密切注意演練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杜絕意外事故的發生,作適當的指導。

(三)、總結階段:

疏散後現場指揮小組要及時對演練過程中表現出色的予以表揚;同時講評各班級中存在的問題。

五、鞏固提高

讓學生說說在這次防災減災演練中的收穫,以及對這次活動的建議,三年級以上學生寫一寫演練體會。

消防演練與地震演練應注意細節

(1)消防演練時還應注意跑的姿勢

①加強低頭跑;

②用衣物或手帕捂住鼻嘴的練習。

(2)地震疏散演練時,注意地震剛發生時的躲避演練。教師事先要教會學生如何躲避的常識:

①靠牆的學生要迅速躲到牆根或牆角;

②教室中間的學生應及時躲到桌椅底下,並用手護住頭部;

③如果是在建築物外,應跑到空曠地帶;

④在家裡等其它場所,應先就近躲進衛生間等房間面積小的地方。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8

一、防震減災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下設辦公室和工作組,即抗震救災辦公室、治安保衛組、醫療救護防疫組、生活物資供應組、搶險救災組、人口疏散組、恢復建設組。

1、抗震救災辦公室:

主任:村支部書記

成員:村主任、村委委員

職責:

⑴迅速瞭解、收集和彙總震情、災情,及時向鎮指揮部報告。

⑵及時傳達貫徹各項命令,並督促檢查各項命令的落實情況。

⑶組織現場強餘震監視和震情會商,負責震害損失調查和快速評估瞭解彙總現場救災進展情況。

⑷負責對外的聯絡和接待工作。

⑸負責處理辦公室日常工作。

2、抗震救災治安保衛組:

組長:村治保主任

成員:各生產隊隊長

職責:

⑴及時組織與加強領導機關和生命線工程的安全保衛工作。

⑵當地震發生後,加強災區的治安管理工作,實施緊急防範措施。

⑶預防和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秩序,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⑷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災、水災、易燃易爆、有毒氣體等次生災害的發生和擴大蔓延。

3、抗震救災醫療救護防疫組:

組長:村衛生室主任

成員:衛生院防疫員

職責:

⑴在地震應急期間,應儲備一定數量的藥品及醫療救護器械等,組織好醫療救護隊待命。

⑵地震發生後,利用各種醫療設施建設臨時醫療點搶救傷員。

⑶做好衛生防疫及傷亡人員的搶救、處理及疏散工作。

⑷及時檢查、監測災區的飲用水源、食品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控制傳染病的爆發流行。

4、抗震救災物資供應組:

組長:村主任

成員:村委委員

職責:

(1)在地震應急期間,做好應急資金、物資、食品的`儲備工作。

(2)地震發生後,迅速組織群眾,按照村上的統一部署,調動糧食、食品與物資,保證災區生活必須品的供應。

(3)做好應急救濟款的發放工作。

(4)積極組織災區的轉移、安置與恢復重建工作。

5、抗震救災搶險救災組:

組長:村民兵連長

成員:民兵排長

職責:

⑴在臨震應急期間,應組織搶險救災隊伍積極開展救災技術訓練,掌握搶險救災技術。

⑵破壞性地震發生後,應迅速組織群眾,搶救被壓埋人員,並協助有關部門進行工程搶險。

⑶嚴密監視災區火災、易燃、易爆、有毒氣體等次生災害的發生,出現異常情況時,應迅速組織搶救隊、搶救人員和物資,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災害的擴大蔓延。

6、抗震救災人口疏散組:

組長:村婦女主任

成員:村婦女小組長

職責:

⑴在臨震應急期間,應組織群眾進行有秩序的疏散,特別要注意做好婦女、兒童及老、弱、病、殘人員的疏散安置工作。

⑵地震發生後,迅速設定避難場所和救災物資供應點。

⑶配合搞好災民的轉移和安置工作,穩定社會秩序。

7、恢復建設組:

組長:村委副主任

成員:村委委員

職責:

⑴迅速組織人員深入災區,普查房屋等建築物的損毀情況。

⑵提出重建計劃,並報村委會。

⑶積極爭取外援和籌措資金。

二、一般破壞性地震的應急反應

一般破壞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員傷亡10人以內,直接經濟損失在1億元以下的地震。

向鎮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災情。各村委在半小時內向鎮彙報災情。

三、中等級嚴重破壞性地震應急反應

造成人員死亡20人以內,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5億元以下的地震為中等破壞性地震;造成人員死亡20人以上,直接經濟損失5億元以上的地震,或者發生大於6.5級地震的為嚴重破壞性地震。

中等或嚴重破壞性地震發生後,各工作組成員迅速到位,按照村抗震救災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和職責開展救災工作。

迅速向鎮政府及鎮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災情。

四、臨震應急反應

㈠村防震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緊急會議,研究佈置應急準備工作。 ㈡各工作組立即行動起來,確保通訊暢通,集結搶險救災隊伍,隨時準備工作。

㈢積極儲備救災資金、物資和食品。

㈣保證供電、通訊的暢通。

㈤加強全村保衛工作,預防和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穩定。

五、其他地震事件的處置

㈠有感地震應急

有感地震是指人可感覺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員傷亡及顯著財產損失的地震。有感地震發生後,應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按應急預案程式開展地震應急工作,並將緊急情況及時報鎮抗震救災指揮部。

㈡平息地震謠言

當出現地震謠言並對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造成影響時,應派出工作人員調查謠言起因,做好宣傳工作,平息地震謠言。

六、其他事項

本預案由村委按照有關規定製定、釋出,報鎮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備案。

為了適應地震災害事件,應急對策的不斷完善和地震應急機構的調整,需及時對預案進行修訂,期間因人事變動職責由新人員自動接替。

本預案自制定之日起施行。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9

為了堅持預防為主、依靠科技進步,發揮政府的減災職能,提高全民族的防震減災意識,增強綜合防震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進一步保護全鄉人民的安全和健康,同時為震後恢復生產和生活秩序創造有利條件,特制定本預案。

一、總體要求和工作原則

(一)總體要求

落實全國全區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全國防災減災日“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宣傳主題,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工作方針,有針對性地開展地震應急準備工作,切實提高廣大幹部群眾應對地震災害處置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損失。

(二)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堅持“主動、穩妥、科學、有效”的工作原則,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於民,堅持主動宣傳、積極引導,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為抗震應急工作的首要職責,堅持地震監測、防禦、應急準備與救援相結合,常抓不懈,做好防震應急的各項工作。

2.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在鄉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全鄉地震應急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專業處置、分部門負責,鄉、村二級管理。

3.多方協同,社會參與。依靠和發揮廣大群眾,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多方力量共同協作的地震災害事件社會動員機制。

二、應急機構的組成及其職責

為了做好全鄉地震災害事件和其他地震事件的應對工作,成立高莊鄉地震應急工作指揮部:

總 指 揮:

副總指揮:

成員:

地震應急工作指揮部負責對全鄉地震應急工作實施統一指揮,開展抗震應急搶險救援等各項工作。指揮部下設“一室七組”,即抗震救災辦公室、宣傳報道組、安全保衛組、醫療救護防疫及人口疏散組、搶險救災及生活物資供應組、社會保障及恢復建設組、後勤保障組、督查工作組。

(一)抗震救災辦公室

辦公室設在綜合辦公室,主任由組織委員張娜同志擔任,成員由鄉綜合辦公室、民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組成。

主要工作職責:

1.研究制定本鄉應對地震事件的政策措施和指導意見;

2.負責組織指揮和處置一般地震災害事件的先期處置和善後工作;

3.協調各組之間的關係,指導各村開展地震事件的應對工作;

4.負責對外的聯絡和接待工作;

5.負責處理辦公室日常工作;

6.完成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宣傳報道組

宣傳報道

主要職責:

1.按照規定進行應急宣傳,及時向公眾釋出震情、災情等有關資訊;

2.破壞性地震發生後,加大宣傳力度,動員全鄉力量,積極參與抗震救災工作;

3.宣傳抗震救災工作中典型事蹟與模範人物,穩定人心,穩定社會秩序,促進救災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

(三)安全保衛組

安全保衛組辦公室設在綜治中心,組長由武裝部長吳曉亮同志擔任,副組長由綜治中心副主任劉軍同志擔任,成員由綜合執法辦公室、綜治中心全體工作人員組成,並負責聯絡黃渠橋派出所。

主要職責:

1.負責組織地震應急的社會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證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2.當地震發生後,加強災區的治安管理工作,實施緊急防範措施,全力維護災區的社會穩定工作;

3.負責組織對要害部門、金融單位等重要目標的警戒;

4.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火害、水災、易燃易爆、有毒氣體等次生災害的發生和擴大蔓延;

5.協助民政部門組織群眾撤離和轉移;

6.必要時負責組織動員和徵用其他部門及社會的交通設施裝備,保證地震應急搶險救災物資運輸和災民、傷員的疏散轉移。

(四)醫療救護防疫及人口疏散組

醫療救護防疫及人口疏散組辦公室設在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組長由武裝部長吳曉亮同志擔任,副組長由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站長擔任,成員由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衛生院工作人員、各村黨支部書記,並負責聯絡高莊鄉衛生院。

主要職責:

1.負責迅速組織醫療衛生救援隊伍進入地震災區現場,對傷員進行緊急救治;

2.在監震應急期間,應儲備一定數量的藥品及醫療救護器械等,組織好醫療救護隊待命;

3.地震發生後,應立即奔赴災區,利用各種醫療設施或建設臨時醫療點搶救傷員;

4.做好衛生防疫及傷亡人員的搶救、處理及疏散工作;

5.負責及時檢查、監測災區的食品、飲用水源、醫用放射源的安全情況,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控制傳染病的爆發流行;

6.負責地震傷亡醫療救治資訊報告,負責組織本系統的地震次生、衍生災害的預防與處置工作;

7.在臨震應急期間,應組織群眾進行有秩序的疏散,特別要注意做好婦女、兒童及老、弱、病、殘人員的疏散安置工作;

8.地震發生後,迅速設定避難場所和救災物資供應點。

(五)搶險救災及生活物資供應組

搶險救災及生活物資供應組辦公室設在財經服務中心、民生服務中心,組長由人大主席王生林擔任,副組長由黨委副書記徵自武、財經服務中心副所長徐學林、民生服務中心副主任王金孝擔任,成員由財經服務中心、民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組成。

主要職責:

1.在臨震應急期間,應組織搶險救災隊伍積極開展救災技術訓練,掌握搶險救災技術。同時,做好應急資金、物資、食品的儲備工作;

2.破壞性地震發生後,應迅速組織隊伍奔赴災區,搶救被壓埋人員,並協助有關部門進行工程搶險;

3.地震發生後,迅速組織隊伍,按照全鄉的'統一部署,調動糧食、食品與物資,保證災區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4.嚴密監視災區火災、易燃、易爆、有毒氣體等次生災害的發生,出現異常情況時,應迅速組織搶救隊搶救人員和物資,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災害的擴大蔓延;

5.做好應急救濟款的發放工作;

6、積極組織災區的轉移、安置與恢復重建工作。

(六)後勤保障組

後勤保障組辦公室設在綜合辦公室,組長由組織委員張娜擔任,副組長由綜合辦公室主任馬志財擔任,成員由綜合辦公室、民生服務中心、財經服務中心、供電所工作人員組成,並負責聯絡高莊鄉農電所。

主要職責:

1.在臨震應急期間,做好運輸車輛的.準備工作及救災儲備物資、裝置的運輸工作;

2.在臨震應急期間應加強對主要通訊線路的檢修及通訊物資的準備工作;

3.破壞性地震發生後,應儘快組織人員搶修被損毀的線路及設施,保證救災通訊暢通無阻;

4.在臨震應急期間,要組織力量對主要變支線路進行檢修、加固;

5.地震發生後,供電所迅速組織搶修隊伍,儘快恢復被損壞的線路及設施,確保災區正常供電。

(七)社會保障及恢復建設組

社會保障及恢復建設組辦公室設在財經服務中心,組長由政府鄉長聞立鋒同志擔任,副組長由政府鄉長助理尚亮擔任,成員由財經服務中心、經濟發展辦公室工作人員組成,並負責聯絡平羅縣農商行高莊支行。

主要職責:

1.破壞性地震發生後,應立即組織隊伍奔赴災區對退休工人、低保、困難人員開展社會救助工作;

2.迅速組織人員深入災區,普查房屋等建築物的損毀情況;

3.提出重建計劃,並上報鄉黨委、政府;

4.積極爭取外援和籌措資金。

(八)督查工作組

督查工作組辦公室設在綜合辦公室,組長由武裝部長吳曉亮同志擔任,副組長由王學敏擔任,成員由鄉紀檢、司法所、綜合中心作人員組成。

主要職責:

1.在臨震應急期間,對各組開展的地震應急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2.破壞性地震發生後,督查各工作組履行責任情況、開展救助落實情況;

3.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後,對因處置工作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追究相關領導責任。

三、應急通訊保障

(一)由鄉後勤保障組負責,在地震應急時,按照許可權和職責分工,優先保障抗震救災指揮部及其辦公室、地震現場指揮部之間的通訊聯絡,同時保障與上級政府之間的通訊聯絡。

(二)建設並完善通訊網路,儲存指揮部成員單位和應急救災相關單位的通訊錄並定期更新,協調電信部門做好災時啟用應急通訊系統的準備。

(三)地震發生後,電信公司儘快恢復受到破壞的通訊設施,保證抗震救災通訊暢通。自有通訊系統的駐鄉單位儘快恢復本部門受到破壞的通訊設施,協助保障抗震救災通訊暢通。

(四)鄉政府值班(24小時)增加震情資訊內容,與區地震應急處置中心保持正常的電話、手機、網路的通訊聯絡,地震時如發生通訊、網路中斷,採用人工傳遞方法,保證對外通訊聯絡暢通。同時,架設臨時專用線路,儘快恢復民用通訊,優先搶修、恢復通訊。鄉各相關單位和村委會,在接到震情時,自動開啟應急對講機、手機,保持鄉政策範圍內的通訊聯絡正常進行。

四、搶險救援人員的組織和資金物資的準備

(一)搶險救援人員的組織

1.人員搶救隊伍:志願者隊伍、民兵應急分隊、工程搶險隊伍、行業專業搶險隊伍。

2.次生災害特種救援隊伍:縣公安消防支隊、行業特種救援隊伍。

3.醫療救護隊伍:高莊衛生院、縣紅十字會、縣緊急救援中心、縣人民醫院。

4.地震現場應急隊伍: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協助縣、市、區地震局、國家地震局應急隊伍開展工作。

5.建築物安全鑑定隊伍: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協助縣地震局、住建局派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必要時,請示上級支援。

(二)資金物資的準備

1.物資準備

(1)及時接收、安排、撥發搶險救災的補助資金和災區救濟補助資金,保障抗震救災所需各項物資和資金的管理;

(2)協助縣有關部門及時調運糧食、食品(飲水)等相關物資,保證糧食、食品等物資供應;保證災區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儘快恢復商業經銷活動。

同時,請求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糧食局負責調運糧食,保障糧食供應。請求縣商務局組織實施災區生活必需品的市場供應。請求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協調所需藥品、醫療器械的緊急呼叫。請求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協調相關部門進行食品監督;對藥品、醫療器械的生產、流通、使用進行監督和管理。請求縣氣象局組織開展災區氣象監測,加強預報指導,為搶險救災工作提供專題天氣預報和氣象服務。

2.經費準備

財政所負責應急資金的排程,民政所負責應急救濟款的發放,負責接受外界提供的緊急救助款物。

五、應急救助裝備的裝備

(一)負責準備、接收搶險所需資金;

(二)負責準備千斤頂、起重機械等救援器械;

(三)負責準備撬棍、鑽、鋸、鎬、杴及手電筒等救援照明器材;

(四)負責準備、接收救災帳篷、食品、衣被等物資;

(五)負責準備地震應急救助運輸車輛;

(六)負責準備用於撲滅火災的消防器材。

六、災害評估準備

(一)破壞性地震。當地震應急救援工作完成後,指揮部須對救援工作進行全面評估,經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批准後,方可結束應急救援行動,並由指揮部辦公室立即通知已被動員或調派的所有救援力量。

(二)臨震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須對應急工作進行全面評估,報告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有關領導後,由指揮部辦公室宣佈應急結束,並及時通知有關方面。

(三)有感地震和地震謠傳事件。由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市抗震救災指揮部及市地震辦公室,得到批准後及時通知有關方面。

(四)震後總結。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後,指揮部辦公室需將應急處置的總結及時上報縣指揮部辦公室和地震辦,並將有關資料備案。

七、應急行動方案

地震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視災情,按照應急響應措施,履行地震應急職責。

(一)保障措施

1.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組織指揮和處置一般地震災害事件的先期處置的協調工作。

2.鄉宣傳工作組按照地震宣傳及新聞報道的規定,統一宣傳口徑,組織召開有關會議,及時向公眾釋出震情、災情等有關資訊。準備把握輿論導向,有針對性地做好宣傳報道工作。積極穩妥地開展防震抗震、地震應急及自救、互救等知識的宣傳教育,消除恐震心理,穩定群眾情緒。

3.鄉綜治中心、派出所協調配合,加強地震災區治安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預防和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交通道路秩序,進行必要的交通管制,協助有關部門疏散救助群眾,保證抗震救災工作順利進行,做好各類重要地區、重要單位的警衛工作。

4.民生服務中心、財經服務中心負責組織保障災區糧食等生活必需品,保障災區搶險救災物資的供應。

5.後勤保障組負責全鄉地震應急處置中車輛的保障工作,以及工作人員所需物品的保障。

6.恢復建設組在鄉黨委、統一領導下,對地震災害損失進行調查評估,並對重建能力、可利用資源等做出評估,研究制定災後恢復計劃,並組織迅速實施。

(二)處置原則

1.一般破壞性地震應急反應。各村、各單位在半小時內向辦公室彙報災情,之後每隔一小時向辦公室彙報災情,辦公室每隔一小時向鄉地震處置指揮部報告情況,同時向區地震應急指揮部彙報災情。

2.中等級嚴重破壞性地震應急反應。中等破壞性地震中等或嚴重破壞性地震發生後,各工作組成員迅速到位,按照鄉抗震救災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和職責開展救災工作,迅速向區政府及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報告災情。

3.臨震應急反應。鄉防震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應急準備工作。各工作組立即行動起來,確保通訊暢通,集結搶險救災隊伍,隨時準備工作。積極儲備救災資金、物資和食品。加強全鄉的保衛工作,預防和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穩定。

(三)其他地震事件的處置

1.有感地震應急。有感地震是指人民感覺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員傷亡及顯著財產損失的地震。有感地震發生後,應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按應急預案程式開展地震應急工作,並將緊急情況及時報縣抗震救災指揮部。

2.平息地震謠言。當出現地震謠言並對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造成影響時,應派出工作人員調查謠言起因,做好宣傳工作,平息地震謠言。

八、其他事項

(一)預案管理與更新。為了適應地震災害事件,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以及在應急處置過程和各類應急演練中發現的問題,應急對策的不斷完善和地震應急機構的調整,適時對本預案進行修訂,原則上每三年修訂一次。本預案由鄉政府按照有關規定製定、釋出,報縣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備案。

(二)預案實施時間。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10

為做好我鄉防災減災避災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按照“救災先救人”的原則,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在縣委、縣政府領導下,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迅速建立起快速有效的防範機制,從思想上、組織上、措施上做好充分裝置,及時通報災情資訊,做到早發現,早防範,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穩定作為災害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居安思危,常備不懈,以防為主,防抗結合。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鄉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行政區域實行屬地管理,各村委會要按照分工職責,互相配合,有效整合資源,實現資訊共享,形成應對合力。

3、強化基礎,提高能力。把應對突發事件與日常各項管理工作相結合,加強基礎工作,增強預防分析,提高防範意識,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解決,將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切實提高防災避災能力。

4、依靠科技,有效應對。依靠科技進步,全面提高災害應急工作現代化水平,做到早分析,早預警,及時響應,科學處置,有效應對。

三、適用範圍

凡在我鄉轄區發生的氣象災害(水災、冰雹、暴雨、雷電、大雪)、地質災害、生物災害等重大自然災害和因安全事故產生的火災及其他突發公共事件。

四、應急機構及職責

抗洪搶險、防禦地質災害工作實行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鄉上成立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黨政辦)和7個組,指揮部機構設定及各組工作職責如下:

(一)指揮部

總指揮:(襄南鄉黨委書記)

副總指揮:(襄南鄉政府鄉長)

(襄南鄉人大主席)

成員:(襄南鄉黨委副書記)

(紀檢書記)、(副鄉長)

(副鄉長)、(綜治辦主任)

(武裝部長)、(司法所長)

(民政站長)、(黨委委員)

(黨委委員)、(派出所所長)

(國土所所長)、(供電所所長)

(衛生院副院長)、(學區校長)

工作職責:指揮、組織全鄉防災、減災、避災工作。指揮部下設辦公室,兼任辦公室主任。

工作職責:貫徹執行上級三防工作的方針、政策、指令和措施,組織日夜值班,隨時掌握和分析氣象、雨情、水情、

險情、災情的'發生和變化情況,聯絡、協調、監督、檢查各組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及時向總指揮或副總指揮及上級三防部門上報險情、災情。

(二)各組組成人員及工作職責。

1、重點地段防禦洪災、地質災害組

組長:

成員:

2、地質災害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工作職責:負責填寫工作責任書和到戶避險明白卡,發至各重點戶,對轄區內的危房、傍山建房、易受浸房進行24小時巡邏值班。一旦發現險情,及時向鄉指揮部辦公室報告,並組織群眾撤離。

3、抗洪搶險組

組長:副組長:司程健徐進軍

成員:

工作職責:發現險情時,及時向鄉指揮部辦公室報告,並快速將險情通知群眾,組織幹部群眾進行搶險救災,幫助群眾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搶救受災群眾及物資,儘量把損失降到最低。

4、救災安置組

副組長:

成員:

工作職責:負責災民的食住、疫情控制和救災物資的發放工作。

5、治安保障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工作職責:負責抗洪搶險的治安保衛、交通保障,確保搶險通道的暢通無阻。

6、衛生救護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工作職責:負責在全鄉設立若干個抗洪搶險醫療救護點,加強前方醫療救護與後方醫院急救中心的聯絡,供應所需醫療藥物器械,確保災民有病能及時得到醫治,組織衛生防疫,對水源水質的檢驗和飲用水消毒,對受災區及時消毒和組織群眾搞好環境衛生。

7、電力搶修組

組長:

副組長:

工作職責:保障轄區內防災、抗洪、救災的用電以及鄉指揮部辦公室用電,對易發生觸電傷及人員地區及時停電,災後保障恢復供電。

五、防洪、防地質災害實施方案

(一)防洪、防地質災害搶險方案

防洪、防地質災害工作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

1、汛期(每年4月15日――10月15日),指揮部辦公室必須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指揮部辦公室電話暢通。

2、指揮部成員及各組應按分工職責,密切注意和主動了解各種情況,及時做好抗洪、抗地質災害搶險的準備,一旦發生險情,應及時向鄉指揮部辦公室報告。

3、當預計暴雨易引發山體滑坡情況下,全體人員進入防洪、防地質災害搶險緊急狀態,指揮部及各組按責職分工,組織防洪、防地質災害搶險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一切工作要服從救災搶險。

(1)以救災搶險為中心,全民動員投入救災搶險工作。

(2)派出所、鄉公路所等部門立即行動,做好抗洪搶險、交通、治安保障工作,確保搶險隊伍按時到達。

(3)指揮部辦公室要準備車輛,集中待命,派出所要維持好交通安全秩序。

(4)救災安置組必須遵循“保障供給,手續清楚”的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11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安全工作,防患於未然,在突發事件來臨時,能快速、及時、妥善疏散學校教學區域師生,切實有效降低學校安全事故帶來的危害,依照上級有關要求及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緊急疏散領導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xxx、

成員:全體教師

二、緊急疏散的決定

緊急疏散是在火災、地震、極端天氣等突發事件來臨時,為了避險,迅速將人員由危險場所撤往安全地域的行動。實施緊急疏散難度較大,其行動自身也極具危險性,特別是對國小生而言。因此,不到緊要關頭不可實施,而必須實施時則應當機立斷。緊急疏散的決定由校長做出。

三、緊急疏散的訊號及釋出

緊急疏散的訊號有廣播和哨聲兩種:在廣播系統可以使用時,採用廣播訊號;在電源或廣播系統損壞或不便使用時,可採取哨音訊號。哨音訊號為連續的兩短一長聲。訊號的釋出由決定緊急疏散的校長實施,也可隨機指定人員實施。緊急疏散訊號從開始,應連續不斷,直至全部人員撤出危險場所方可停止。

四、疏散通道劃分

(一)上課期間疏散通道劃分

1.上課期間緊急疏散通道以教室所在位置劃分。各班級聽到訊號後立即組織學生從規定通道出來在規定安全集結區域集合。

2.疏散路線:各教室→走道→中心馬路→操場。

各路口疏散協調員由各教室授課老師擔任;

(二)課間和自由活動期間疏散通道劃分

課間和自由活動期間緊急疏散通道以學生個體所在位置劃分。發生突發事件後即在運動場按班級做操位置集合。

五、疏散組織工作

1.領導小組成員:必須在第一時間趕到教學區域,組織疏散工作。校長負責教學樓學生的疏散安頓工作。體育教師負責操場學生的安頓工作。

2.上課教師:正在上課的教師聽到緊急疏散訊號後,應立即停止教學活動,給學生講清疏散通道及集結地點,開啟教室前後門,組織學生分兩路縱隊有序迅速離開教室。同時要及時趕到樓梯口和樓梯轉彎處,組織疏散學生。要求學生雙手護頭,下樓梯時不彎腰撿東西或繫鞋帶。遇到學生摔倒,教師要迅速將學生扶起來。在學生全部撤離後,隨同並組織上課班級的學生撤往安全集結區域(操場)。

3.班主任:緊急疏散訊號釋出時,班主任在教室,應立即組織疏散本班學生;不在教室的班主任,聽到訊號後,應立即前往自己所在班級與任課教師共同組織學生疏散轉移;在其他班級上課的`班主任,首先應擔負起任課教師的職責任務,待該班班主任到達、情況交待清楚、在確無特殊情況需要共同處理時,可以前往自己所在班級。

4.其他教職工:遇突發事件需緊急疏散時,不當班的教師迅速趕到所在班級位置,協助有秩序疏散學生,指揮學生不亂跑、不猛拐、不推撞、不打鬧、不大聲喧譁,防止意外傷害事故發生;除此之外的教職員工,一律到操場協助有需要的班級安頓學生。

六、安全集結區域

學生撤出應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或部位,儘量靠遠離建築物一側的道路,迅速向規定區域集結。我校安全集結區域為靠旗杆的操場。

到達安全集結區域後,各班應迅速集中整隊,清查本班人數和損傷情況,及時報告校長或值日領導,並採取相應措施關照學生,發現疏散時有受傷師生予以救護。

  2021年3月1日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12

為進一步發揮社群服務功能,推進城市應急管理特別是防災減災工作,實現社群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態化,進一步增強廣大市民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防災減災技能,減少各種社會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和危害,根據上級部署要求,結合我社群實際,現就加強社群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方案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國家綜合減災規劃》,對照《全國“減災示範社群”建立標準》,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社群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

二、工作目標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社群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機制更加完善。著力形成社群幹部分片包乾、工作責任具體到人的組織體系,制定完善從內容、方式、力量、時間、責任到檢查考核相配套的制度規範。

——社群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保障更加有力。明確社群主要負責人為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落實不少於3個人的專兼職骨幹,轄區每個社會單位配備1名專兼職工作人員,形成“社群牽頭、專班主抓、單位共管、居民參與”的宣傳教育工作網。

——社群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氛圍更加濃厚。每個社群至少彙編一本常見災害事故及處置的便民手冊,轄區各單位、居民小區、主要街區、休閒廣場等設定宣傳標語、專欄和櫥窗,社群辦公地點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制度上牆、簿冊規範。

——社群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實效更加突出。社群專題宣傳教育活動每年不少於4次,轄區社會單位覆蓋率達到100%,轄區居民覆蓋率達到90%以上,力爭各類災害事故起數和經濟損失“零增長”。

三、工作內容

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國家有關防災減災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常見自然災害如旱災、火災、洪澇、地震、雷擊、地質滑坡的特點和規律;常見自然災害的處置技巧和方法;災害事故的處置經驗。

四、工作方法

(一)突出重點物件開展宣傳教育

以轄區機關幹部、企業職工、學校師生和小區居民為重點,組織宣教力量開展經常性的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的“四進活動”,有針對性地推進社群防災減災宣傳教育,不斷擴大社會覆蓋面,增加社會影響力,增強宣傳教育實效。

(二)突出重點區域開展宣傳教育

以轄區商場、車站、碼頭、廣場、繁華街區和物業小區等為重點,築牢社群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完善輔助設施,推動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突出重點方式開展宣傳教育

一是在每年的國家減災日、安全生產月、重大節慶期間,開展社群防災減災集中宣傳教育活動,面對面地向廣大市民宣傳防災減災常識,傳授應對常見災害事故的技能和本領。

二是以社群民警、治安協勤、企業保安和志願者為骨幹,舉辦各種形式的社群防災減災培訓班,打造一支處置突發災害事故的應急隊伍,培養一批義務宣傳教育力量,不斷強化社群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

三是依託廣播、電視、網路等新聞媒介加強宣傳教育,在重點區域開設專欄、櫥窗、懸掛標語,多渠道、多方式地拓展宣傳陣地。

(四)突出重點內容開展宣傳教育

一是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專題講座。邀請自然災害應急專家、科枝人員進行防災減災應急專題講座。

二是組織開展學校主題教育活動。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特點,通過主題班會、應急演練、專家講座、觀看展覽和專題片等方式,講授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深入推進防災減災知識、自救互救知識進學校、進課堂。

三是組織開展春夏季疾病預防宣傳教育活動。加大春夏季疾病預防宣傳力度,特別是要做好當前蔓延全球的甲型流感防控工作的宣傳,通過在醫院、學校、鐵路等人員密集場所張貼預防甲型流感等傳染病宣傳材料,向公眾發放預防甲型流感及春夏季傳染病一般性知識宣傳材料,提高群眾預防疾病的能力。

四是組織開展救災應急演練,針對監測預警、搶險救援、轉移安置、應急救助,醫療防疫等重點環節,廣泛開展桌面推演,實踐演習、技能練兵等演練活動。

五、工作要求

(一)充分認識做好“防災減災日”宣傳週工作的重要意義

我縣是全省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災害形勢愈加嚴峻。開展防災減災教育活動,對於提高社會各界風險防範意識,加強綜合減災能力建設,提高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保障人員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二)切實加強防災減災日宣傳教育活動的組織領導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責任制。結合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深入查詢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和防災減災薄弱環節,制定落實整改方案,完善相關制度措施,推動防災減災工作深入開展。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13

為建立社群自然災害緊急救助機制,提高社群防災、減災應急反應能力,提升社群應對災害水平,進一步明確責任,完善社群綜合減災有效措施,保障社群居民的財產安全,維護社群和諧穩定,特結合社群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保護社群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各工作小組密切配合,各司其職。依靠居民群眾、社會組織共同參與防災減災。

二、適用範圍

凡在我社群轄區範圍內發生的水旱災害,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地震等地質災害,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以及其它突發公共事件達到啟動條件的`,適用於本預案。本預案指導XX社群轄區自然災害的應對工作,並與XX街道應急預案對接。

三、組織機構

為落實“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工作方針,實行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社群成立綜合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協調小組,協調開展災害應急響應、緊急救援、災民安置及災後恢復重建等工作。

領導小組組織情況及工作職責如下:

(1)傳達、貫徹上級部門關於防災減災工作的指示,並組織實施;

(2)召開會商會議,對社群風險源進行會商和評估,研究提出對策;

(3)配合上級工作組開展工作,與社群有關部門保持聯絡;

(4)承辦社群緊急救援、災民轉移安置等有關方面的協調事宜;

(5)負責社群綜合防災減災工作領導協調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各項任務。

災情收集組:由社群災害資訊員、負責收集災情情況,及時將災情向組長彙報。

治安交通小組:由社群民警和治安員組成,主要職責是實施安全警戒,維持現場秩序;治安員配合交通管理部門疏導周邊交通,開闢應急通道,保障應急處置人員、車輛和物資裝備應急通行需要。

醫療救護小組:由社群衛生部門有關人員組成,主要職責是開展傷員救護和衛生防疫等工作。

安全疏散組:由社群居委會成員及應急志願者隊伍組成,居委會主任為疏散責任人,負責引導疏散、轉移受災居民及受災戶安置過渡工作。按照社群疏散路徑將受災居民轉移到社群應急避難場所或安全地。

綜合保障小組:由社群居(村)委會、轄區企事業單位和物業公司(或管理企業)的有關人員組成,主要職責是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負責為現場指揮部提供場地、辦公裝置和後勤服務保障;協助疏散人員,安置受災群眾,引導居民開展自救互救。

資訊報道組:由社群居委會成員、組成,負責組織防災減災工作宣傳報道;按規定及時向街道辦事處傳送災情有關資訊;對轄區居民進行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教育。

四、災害隱患

(一)災害風險隱患清單

x社群災害風險隱患清單――自然災害

x社群災害風險隱患清單――事故災難

x社群災害風險隱患清單――公共衛生事件

x社群災害風險隱患清單――社會治安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14

為確保我校在發生破壞性地震時,各項應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國務院《發生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應急機構的組成

1、領導小組。我校防震減災工作在市教育局及市防震減災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組織實施。

組長:校長

副組長:副校長

成員:全體老師

2、主要職責

(1)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工作職責,加強對破壞性地震及防震減災工作研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各項措施的落實。

(2)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進行地震災害知識的宣傳教育,組織、指導全校防震抗震知識的普及教育,廣泛開展地震災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訓練,不斷提高廣大師生防震抗震的意識和基本技能。

(3)認真搞好各項物資保障,嚴格按預案要求積極籌備,落實飲食飲水、防凍防雨、教材教具、搶險裝置等物資,強化管理,使之始終保持良好戰備狀態。

(4)破壞性地震發生後,採取一切必要手段,組織各方面力量全面進行抗震減災工作,把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5)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恢復教育教學秩序,全面保證和促進工作局面穩定。

二、臨震應急行動

1、接到上級地震、臨震預(警)報後,領導小組立即進入臨戰狀態,依法釋出有關訊息和警報,全面組織各項抗震工作。

2、組織有關人員對所屬建築進行全面檢查,封堵、關閉危險場所,停止各項大型活動。

3、加強對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學品的管理,加強對大型鍋爐、供電輸電、機房機庫等重要裝置、場所的防護,保證防震減災順利進行。

4、加強廣大師生宣傳教育,做好師生、學生家長思想穩定工作。

5、加強各類值班值勤,保持通訊暢通,及時掌握情況,全力維護正常教學、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預案落實各項物資準備。

三、震後應急行動

1、無論是否有預報、警報,在本區範圍或鄰近地區發生破壞性地震後,領導小組成員立即開展工作,在上級統一組織指揮下,迅速組織學校搶險救災。

(1)迅速發出緊急警報,組織仍滯留在各種建築物內的所有人員撤離。

上課時間:

A、各班學生在上課(值班或值日)教師的`組織下立即有序撤出教室到操場空曠地帶避震;

B、所有校內其他人員立即撤到操場空曠地帶。

就餐時間:

A、在餐廳就餐的學生在值日教師及後勤人員的組織下有序撤離到操場空曠地帶;

B、所有校內其他人員立即撤到操場空曠地帶。

(2)迅速關閉、切斷輸電、燃氣、供水系統(應急照明系統除外)和各種明火,防止震後滋生其它災害。

(3)迅速開展以搶救人員為主要內容的現場救護工作,及時將受傷人員轉移並送至附近救護站搶救。

(4)加強對重要裝置、重要物品和歷史文物的救護和保護,加強校園值班值勤和巡邏,防止各類犯罪活動。

3、積極做好廣大師生的思想宣傳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穩定人心,迅速恢復正常秩序,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4、迅速瞭解和掌握本校受災情況,及時彙總上報局辦公室及鎮黨委政府。

四、其它要求

1、進入防震緊急狀態後,全體小組成員及工作專班人員必須保證通訊暢通。及時落實上級有關指示和命令。

2、在抗震減災應急行動中,要密切配合,服從指揮,確保政令暢通和各項工作落實。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15

1總則

1.1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應對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和執行機制,規範自然災害應急救助活動,提高應急救助能力,保障迅速、高效、有序實施應急救助,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確保受災人員基本生活,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自然災害救助條例》

《自然災害情況統計制度》《特別重大自然災害損失統計調查制度》《成都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成都市新都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

1.3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新都區大豐街道行政區域內發生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工作。

發生其他型別突發事件,根據需要可參照本預案開展應急救助工作。

2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街道成立自然災害救助領導小組,由街道黨工委書記許玉川、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敖浩翔任組長,各分管領導任副組織,各辦所(中心)、職能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職責:負責行政區劃範圍內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重大決策和重要規劃提供政策諮詢和建議,為自然災害的災情評估、應急救助和災後救助提出諮詢意見。負責領導、組織行政區域範圍內的自然災害救助工作;

總指揮:許玉川、敖浩翔

職責:負責全街道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的組織、指揮、協調。

2.1綜合協調組

組長:劉科、黃晶

成員:黨群辦全體工作人員、社群治理辦公室

職責: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綜合協調組,負責與區政府相關部門、產業功能區溝通聯絡,對外發布相關資訊。組織開展災情會商評估、災害應急處置、災害應急救助工作,協調落實相關支援措施。

2.2物資供應組

組長:韓世強、黃晶、郭實

成員:綜合辦公室、營商環境辦公室、公園城市建設辦公室

職責:負責行政區劃範圍內應急救援物資的組織、採購運輸工作,以及由區級部門下撥的應急物資的管理,出入庫登記等事項。

2.3物資發放組

組長:李興明、張軍先、劉洪

成員:綜合執法協調辦公室、社群服務科、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辦公室。

職責:負責自然災害救助物資的定點發放和物資準備。

2.4秩序維護組

組長:劉科、謝邦躍、易檢偉

成員:南派出所、北派出所

職責:負責集中安置點、物資發放點秩序維護。

3災害救助準備

按照區減災辦釋出的自然災害預警預報資訊,結合可能受影響地區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經濟社會狀況,對可能出現的災情進行預評估,當可能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影響基本生活、需要提前採取應對措施時,視情況採取以下一項或多項救助準備措施:

3.1及時向可能受影響的社群通報災害預警資訊,提出災害應急處置、災害救助準備工作要求。

3.2加強應急值守,密切關注跟蹤區減災辦釋出的災害風險變化和發展趨勢,對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動態評估,及時調整相關措施。

3.3通知三個工作組進入備戰狀態啟動應急聯動機制,做好救災物資調運準備。

3.4及時向區委、區政府報告預警及災害救助準備工作情況,並向區減災委成員單位通報。

3.5向社會發布預警資訊。

4資訊報告和釋出

綜合協調組根據自然災害救助領導小組研判的災情評估,按照《自然災害情況統計制度》《特別重大自然災害損失統計制度》《四川省重大自然災害主要損失評估管理辦法(試行)》等要求,做好災情資訊收集、彙總、分析、上報工作。

4.1災情資訊報告

4.1.1災情初報。對於突發性自然災害,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各社群應在第一時間瞭解掌握災情,並在15分鐘內口頭報送,45分鐘內紙質報送街道領導小組。街道領導小組在1小時內向區減災辦(應急指揮中心)報告初步災情和救災情況。

4.1.2災情續報。災情穩定前,各組、各社群執行災情24小時零報告制度,將災情報領導小組;災情發生重大變化時,應立即向領導小組,並由領導小組統一報告區減災辦。

4.1.3災情核報。災情穩定後,各組、各社群應在2日內稽核、彙總災情資料並向領導小組報告。領導小組審議後再向區減災辦報告。

4.2對於乾旱災害,各社群、各辦所(中心)應在旱情初露、群眾生產和生活受到一定影響時進行初報;在旱情發展過程中,每10日續報一次,直至災情解除;災情解除後及時核報。

4.3資訊釋出

4.3.1災情資訊釋出堅持實事求是、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原則。

4.3.2凡屬較大以上災情,由區委宣傳部收集災情基本資訊報市委宣傳部統籌資訊釋出。涉及新都區區域性地區的災情,由區委宣傳部統籌資訊釋出。

4.3.3資訊釋出的內容主要包括:受災的'基本情況、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措施及成效、下一步工作安排等。

4.3.4資訊釋出可採用新聞釋出會、媒體吹風會、授權新聞單位釋出、新聞通稿、答記者問、組織專訪和集中採訪等形式。主要通過重點新聞網站或政府的網站、政務微博、政務微信、政務客戶端等載體及時對外發布資訊。

5應急響應

5.1根據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區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分為一級(I)、二級(Ⅱ)、三級(Ⅲ)、四級(Ⅳ),一級為(I)為最高級別。

5.1.1I級響應

啟動條件

一次災害過程造成某一社群、某一產業功能區,或多個社群、多個產業功能區區域內,發生自然災害,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啟動I級響應:

(1)因災死亡、失蹤10人以上(含本數,下同);

(2)緊急轉移安置人數10000人以上;

(3)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3000間(或1000戶)以上;

5.1.2Ⅱ級響應

啟動條件

一次災害過程造成某一社群、某一產業功能區,或多個社群、多個產業功能區區域內,發生特別重大自然災害,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啟動Ⅱ級響應:

(1)因災死亡或失蹤5人以上10人以下;

(2)緊急轉移安置人數5000人以上10000人以下;

(3)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1000間(或300戶)以上3000間(或1000戶)以下。

5.1.3Ⅲ級響應

啟動條件

一次災害過程造成某一社群、某一產業功能區,或多個社群、多個產業功能區區域內,發生自然災害,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啟動Ⅲ級響應:

(1)因災死亡、失蹤3人以上、5人以下;

(2)緊急轉移安置人數3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3)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300間(或100戶)以上、1000間(或300戶)以下;

5.1.4Ⅳ級響應

啟動條件

一次災害過程造成某一社群、某一產業功能區,或多個社群、多個產業功能區區域內,發生自然災害,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啟動Ⅳ級響應:

(1)因災死亡、失蹤3人以下;

(2)緊急轉移安置人數3000人以下;

(3)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300間(或100戶)以下;

5.2啟動程式

災害發生後,領導小組經分析評估,認定災情達到啟動條件,並報送區減災委決定由防災委評估後決定進入相應級別響應狀態。

5.3響應措施

由領導小組組織協調自然災害救助工作。

5.3.1綜合協調組視情況組織有關部門召開會商會,分析災區形勢,研究落實對災區的救災支援措施。指導做好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等工作,並保持上下資訊暢通,隨時向上級部門報告救災相關情況。

5.3.2物資供應組迅速組織應急救助物資,集結待命。

5.3.3物資發放組派出工作組趕赴受災區域慰問受災群眾,核查災情,確定物資發放供應點,協助指導開展救災工作。

5.3.4災情穩定後,立即對受災情況進行評估、核定自然災害損失情況。

5.4響應終止

救災應急工作結束後,並向區減災辦提出建議,經啟動響應領導同意,決定終止I、Ⅱ、Ⅲ、Ⅳ級響應。

5.5災後救助

5.5.1過渡期救助

自然災害發生後,綜合組組織有關部門、專家組及受災社群或產業功能區評估災區過渡期生活救助需求情況。

物資供應組經核定報領導小組稽核同意後及時撥付過渡期生活救助資金,並做好過渡期救助人員核定、資金髮放等工作。

物資發放組督促受災區域過渡生活救助政策和措施的落實,定期通報災區救助工作情況,過渡期生活救助工作結束後進行績效評估。

5.5.2持續性救助

經領導小組應急期救助和過渡期救助後,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仍存在較大困難的,按照"先行救助"有關政策規定提請區民政局,直接實施臨時救助,幫助其儘快度過難關;對符合低保條件的,要按照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對因災導致的特困人員,要及時來落實救助供養政策,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6保障措施

6.1資金保障

領導小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和省、市、區資金分擔管理辦法等規定,向區財政提請安排救災資金預算,加大救災資金投入力度。

6.2物資保障

認真落實《成都市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規劃(20xx-20xx)》,建立健全救災物資採購和儲備制度,確定本級自然災害救助物資採購和儲備計劃,儲備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必要的物資。建立健全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各社群建立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點。

嚴格執行四川省(區域性)地方標準《救災物資儲備管理規範》(DB510100/T183-20xx)、《社群(村)自然災害基本生活救助服務規範》(DB510100/T185-20xx)要求,做好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災群眾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及時有效救助。

6.3通訊和資訊保障

6.3.1加強災情資訊管理系統建設,以公用通訊網為基礎,建立覆蓋區、街道、社群三級救災通訊網路,保障資訊暢通,確保各社群及時準確掌握自然災害資訊。

6.3.2加強區、街道、社群三級綜合減災救災應急指揮體系建設,確保及時準確掌握重大自然災害資訊。

6.4裝備和設施保障

6.4.1街道應按區減災辦統一要求奧球配備救災管理工作必需的救災裝置和裝備。

6.4.2依託街道綜治中心建立健全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技術支撐系統,併為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通訊等裝置。

6.4.3利用公園、廣場、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統籌規劃設立應急避難場所,並設定明顯、標準化標識。自然災害多發、易發社群可規劃建設專用應急避難場所。

6.5人力資源保障

加強自然災害各類專業救助隊伍建設、災害管理人員和基層災害資訊員隊伍建設,提高自然災害救助的能力。支援、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社工機構、志願者隊伍等社會力量,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在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中有序發揮積極作用。

6.6社會動員保障

6.6.1大力宣傳國家、省、市、區救災捐贈管理相關政策,並嚴格執行。

6.6.2規範救災捐贈的組織發動、款物接收、統計、分配、使用、公示反饋等各個環節的工作。

6.6.3充分發揮居民委員會、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在災害救助中的積極作用。

6.7宣傳、培訓和演練

6.7.1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宣傳活動,利用各種媒體宣傳災害知識,宣傳災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常識,組織好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主題宣傳活動,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

6.7.2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培訓,災害管理人員和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的培訓;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培訓,重點培訓《自然災害救助條例》《自然災害統計制度》和各級預案。

6.7.3依據《社群(村)綜合減災公共資訊標識建設規範》(DB510100/T143-20xx)、《社群(村)綜合減災服務規範》(DB510100/T184-20xx)和《社群(村)自然災害基本生活救助服務規範》(DB510100/T185-20xx)等標準,組織應急演練,提高自然災害救災救助應急準備、指揮和響應能力。

7附則

7.1術語解釋

本預案所稱自然災害主要包括乾旱、洪澇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和生物蟲害等。

7.2預案管理

7.2.1本預案由街道應急辦負責解釋與組織實施。各社群、安委會成員單位按照本預案的規定製定相應應急預案,並履行各自職責。

7.2.2本預案根據實際需要和情勢變化適時修訂。

7.2.3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fw/fangan/p5k9w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