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從業資格證 >人力資源 >

新員工管理制度大全

新員工管理制度大全

導讀:新員工管理制度有哪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新員工管理制度大全,就跟隨本站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新員工管理制度大全

  一、平穩度過“蜜月期”-----試用期管理

1、新員工與企業要經歷從最初的好感,到面對彼此期望的兌現,以及相互的考驗,這是一個微妙的、磨合適應的動盪過程。企業只有想方設法幫助員工平穩度過“蜜月期”,彼此才能走向天長地久。

2、新員工短期內離職所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有形的(人財力投入、培訓等)、無形的(貽誤商機、對團隊情緒的負面影響等)。

3、嚴格甄選,管好源頭

(1)應聘候選人的價值觀體系與企業文化的契合度;

(2)其是否具備企業所需的核心能力特質和經驗積累;

(3)其所處的職業發展階段是否與企業的發展現狀匹配;

(4)其來企業發展的目的是否與企業期待的方向一致;

(5)應聘候選人與企業雙方的資訊要對稱。

4、給力輔導,儘快融入

(1)“傳、幫、帶”的導師制(業務輔導、困難解決、資訊諮詢、溝通渠道等)

(2)企業HR的作用很關鍵(HR是公司給新員工“開門”的人,也是公司亮給新員工的一張“名片”,將直接影響到新員工對公司的判斷和能否融入)。

5、明確考核,指明方向

(1)試用期考核是公司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是新員工前行的“航向燈”,是新員工能力強弱的“試金石”

(2)幫助新員工制定科學且可操作性的考核方案(SMART)

6、直接上司,責任重大

(1)新員工最渴望的就是遇到上司既是“良師”又是“益友”

(2)很多用人部門管理者業務優秀,但帶新人方面,卻差強人意,缺少培訓意識和系統的指導方法

(3)對HR提出更高要求(培訓直線經理如何管理新員工,與直線經理共同設計新員工考核指標與流程,並參與考核、將新員工流失率納入到直線經理與HR的績效考核指標中、HR加強對新員工管理後續的跟進與溝通)

7、做好服務,突顯尊重

(1)人才服務要到位,不以小事而不為

(2)人才服務要貼心

(3)建立新員工服務的管理流程

8、包容彼此,長長久久

(1)人無完人,承認並接納差異化

(2)在不影響組織核心價值觀、團隊業績與協作的前提下。

  二、讓準新員工“顆粒歸倉”應屆畢業生就業簽約管理

1、走進“準新員工”的內心世界

(1)畢業生面臨多種選擇的誘惑與彷徨(對OFFER的比較、衝動選擇等)

(2)受身邊人群的影響(男女朋友、父母、老師及同學等,但他們未必是真正瞭解企業的人,有時會是誤導)

(3)就業選擇的功利性(新生代普遍看重短期收益)

2、企業面臨多重挑戰

(1)眾多企業競爭(同行、潛在競爭對手,因內外知名企業)

(2)媒體資訊影響(畢業生通常在初使階段關注的是企業正面資訊,被錄用後才會更多關注一些負面資訊)

(3)違約的聚集效應

3、保持對學生的持續吸引力

(1)保持溝通、文化遞延(寄送公司宣傳資料、邀請學生與家長參觀公司、保持順暢的溝通渠道)

(2)讓學生提前進入工作角色(用人部門與學生保持溝通、推薦書籍與安排“作業”,提前到公司實習)

(3)增強對相關群體的影響(建立與學生父母的聯絡、主動訪問高校老師、做好“示範生”的工作)。

4、作好違約“防護”工程

(1)提前做好工作規劃(為違約打好招聘富餘量、規劃好辦理違約時間、視需要設定違約金)

(2)防止競爭對手干擾(收集競爭對手的資訊情報、關注違約學生的去向、視需要進行“反擊”)

  三、新員工培訓的六個關鍵動作

1、尊重新員工從高層做起

(1)設計入職指引程式,讓新員工熟悉生活與工作環境、公司文化與歷史、以及崗位所涉及的人和事。

(2)安排上崗前所需的入職培訓課程,讓其掌握崗位工作開展的相關資訊。設計工作參觀與實習,讓新員工試做簡單的崗位。

(3)設計工作現場的OJT,教導程式,保證新員工能夠獨立操作。

(4)安排新員工指導他人開展工作,並參與公司各類工作改善專案。

2、不斷優化新員工入職指導程式(可以大膽地採用多媒體的形式進行培訓,遠比文字描述的更便捷)

3、新員工崗前培訓精細化(除公共的培訓課程外,還要填加專業的課程培訓)

4、崗前實習加深對業務的瞭解(如寫實習報告)

5、崗中導師指導細節標準化(OJT培訓步驟:指定工作導師、導師親自做示範動作三次、學員獨立操作做四次及以上)。

6、切勿忽視跟蹤指導和改善(這是一次知識的總結與經驗的沉澱,同時也是新一輪工作改善的起點,意義重大)

  四、新員工試用期考核全攻略

---why為何要進行試用期考核

(1)確保新員工符合崗位要求,促使員工發展企業人力資源規劃戰略相一致,引導新員工儘快融入公司的企業文化。

(2)提供員工是否去留的依據,避免產生勞動糾紛。

(3)通過試用期考核,讓新員工清楚自身的不足之處,明確轉正之後的工作目標及努力方向。

(4)幫助企業審視自身工作的不足與不到位之處,在審視中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如考察招聘效果、培訓體系的完善等)。

----what考核指標和標準怎麼定

(1)工作能力(2)工作態度(3)工作結果

----who考核相關責任人是誰

(1)指導人(2)部門負責人(3)人資部相關責任人

----when試用期限如何確定

(1)操作類、流動性大的.崗位,可約定1-2個月試用(2)一般管理類,可約定3個月試用期(3)高階經理類,短則1個月時間,長則1年左右的試用期

----how如何實施具體考核

對新員工常見的考核方式有:實際操作測試、筆試、培訓工作總結報告、論文答謝、工作日誌、360度考核等

  五、投資於人的風險防範---新員工試用期的風險管理

1、選人用人是一種“風險投資”

2、轉變心態,重在“適應”而非摒棄簡單的人力資源管理,以“投資”的眼光看試用期管理,不應急功近利。試用期最主要的功能不是“試用”,而是讓其“試應”,因為員工能否勝任崗位,應在人事試用之前的面試環節就已經作也了判斷

3、雙管齊下,嚴控人才投資風險(由“粗方式”向“精細化”模式轉變,尤其是招聘環節,要藉助科學的人才測評工具等)

4、做好錄用後的試用期管理(如入職培訓、試用工作指導與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等)

新員工管理制度篇2:試用期員工轉正考核制度

第一條 考核目的

為了更好規範公司人力資源管理,保障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增強員工歸屬感特制定此制度,對新入職試用期滿員工進行轉正考核,以推動公司人力資源管理不斷改進,為公司輸送優秀員工。

第二條 考核原則

(一)堅持量化與定性指標相結合的方式來衡量其試用期工作績效,不可憑主觀感覺或印象等方式評定,以免造成不公平;

(二)對無法實施量化績效考核之崗位,以 360 度績效考核為原型,注重其績效的全面考評,從其所在部門、內協部門、上下級以及關聯同事間收集考評意見,以最大程度還原績效考核真實性、準確性;

(三)堅持做到以事實為依據,避免主觀臆斷和個人感情色彩;

(四)堅持交流和溝通,及時把考核結果反饋給員工,開誠佈公地進行績效面談溝通,肯定成績,指出需要努力改進的薄弱環節,提出應努力和改進的方向。

第三條 考核範圍

新入職試用期滿的員工。

第四條 考核種類

試用期滿員工轉正考核採取試用期滿一次性考核方式。包涵:主管領導評分、書面考核、實際操作考核等多種方法.

第五條 考核內容

(一)人品考核:人品考核是本司員工聘用的最重要的考核內容,需要任職者具有責任心強,謙虛誠信,尊重領導,服從管理的優秀品質。

(二)崗位職責履行以及領導交辦任務完成情況:

考核內容為試用期內員工日常工作行為是否達到崗位職責要求,以及領導交辦工作完成情況;

(三)工作態度:

考核內容為試用期內員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協助性、對待工作的責任心等態度情況。

(四)工作能力、鑽研學習能力:

考核內容為試用期內員工對本職工作掌握熟練程度,工作協調能力,與他人溝通能力等,是否具備主動鑽研學習能力,及領悟力和決策力。

(五)遵章守紀:

考核內容為試用期內員工對公司各項規章制度遵守情況,日常工作報告、計劃、工作日記是否及時全面、細緻認真填報。日常紀律、考勤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遵守情況。

第六條 考核細則

(一)新入職試用期滿員工轉正考核得分由(1)人品考核(2)崗位職責履行以及領導交辦任務完成情況;(3)工作態度;(4)工作能力 ;(5)遵章守紀 五部分考核結果組成,各項工作考核得分加權平均即為試用期滿員工考核得分(考核評分標準詳見《員工轉正考核表》 )。

(二)考核結果在80分以上(含80分)者,具備轉正資格,副總經理稽核批准後可以轉正,考核結果在60—79分者,可酌情考慮延續適用或者調崗,考核結果低於 60 分(不含60 分)的個人,公司予以解僱處理。

(三)考核者需在兩個工作日內完成對被考核者的考核,考核結束後人事部將《員工轉正考核表》提交副總經理審批後存檔備案。

第七條 考核面談

(一)員工轉正考核結果由人事部向被考核物件告知考核結果;

(二)由人事部和被考核物件所在部門的負責人協同與被考核者進行轉正後工作目標和工作要求的溝通。

第八條

本考核制度未盡事宜,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範性檔案。本制度如與國家日後頒佈的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範性檔案或修改後的公司章程相沖突,按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範性檔案及公司章程的規定執行,並及時修訂本制度報董事長稽核通過。

第九條 本制度由人事部負責解釋和修訂。

第十條 本制度經公司董事長稽核批准後實施。

標籤: 管理制度 員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cyzgz/renli/ekpn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