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出國留學 >留學美國 >

留美博士幫你規劃美國留學解析

留美博士幫你規劃美國留學解析

寒假即將結束,新學期伊始莘莘學子們又開始為理想而奮鬥,對於想去美國留學的學子們來說,更是需要兼顧好校內學習和留學準備工作,也需要分配好平時和週末的時間,而且各個年級的同學們準備工作也不盡相同。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美中出國留學培訓中心教學總監、馬里蘭大學博士生向昆老師。

留美博士幫你規劃美國留學解析

學習時間如何兼顧校內學習與托福考試

對於學習託福和SAT與學校裡的學科課程的矛盾,這應該是大部分學生所面對的問題,首先學生應該要做好心理準備,留學美國一定是一件艱難的事情,絕對不是逃避大學聯考的途徑。然後學生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學習時間以及安排,要合理利用好學校中的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將有限的時間都用在重點需要做的事情上,不要將時間浪費在一些無謂的活動以及學習上,那樣會得不償失的。

語言學習國中階段就要開始準備

對於國中在讀的學生來講,開學過後,需要考慮是選擇去美國讀高中還是讀大學,如果要去美國讀高中的話,就需要安排好考託福,託福JUNIOR以及SSAT的時間了。

高一學生應該要做好規劃,特別重視單詞與語法的提高,這是託福學習以及之後SAT學習的基礎。同時應該重視和加大聽說練習,聽力和口語會是託福備考中較難提高的部分,特別是聽力,會是決定託福成敗的關鍵。高二的學生應該要做好備考衝刺的準備,特別是託福與賽達的時間安排。建議學生能夠在5月和6月參加SAT1和SAT2的考試,切忌不能總是認為還可以在10月、11月、12月還有很多次機會考試。高三的學生由於大部分學生應該已經拿到了錄取通知書或者還在等待更多的學校錄取,所以高三的學生應多參加一些第二外語的學習,然後將一些美國大學的預備課程進行學習,包括微積分等基礎課程。另外,還可以學習一些美國曆史、文化、寫作的人文課程,使自己能夠更好的在9月入讀美國大學的時候能夠融入美國大學的環境,更能如魚得水。

記者從南京市人社局獲悉,去年,南京市共推薦來自重點產業的51位高層次人才申報江蘇省2011年度“企業博士集聚計劃”中的'自主創新類和企業博士後類專案,經過初審、面試及實地考察等環節,最終有26名重點產業的博士被列入省資助計劃,資助金額達到520萬元。

據瞭解,為吸引海內外青年博士向江蘇省企業集聚,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從2010年起,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共同實施“企業博士集聚計劃”,計劃5年內資助引進2000名左右博士到省內園區自主創業、到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對列入計劃的博士給予每人不低於20萬元的資助,並在科技專案、平臺建設、科技金融、人才服務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援。兩年來,全省共資助777名創辦企業或到企業工作、從事博士後專案研發工作的博士,省級下撥資金達11655萬元。

學校名稱:法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所在位置:英國,Houghton學校設定型別:綜合性大學建立時間:1895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8810人院校地址: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Offic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Houghton StreetLondon8313

本文《一桌一椅一世界:留學的“法式”幸運》1月3日,巴黎下著霧濛濛的小雨。我坐在拉丁區的一間咖啡館裡。和絕大多數法國人一樣,並不著急從新年長假中緩過神兒來。法國是個出了名的認為休假是天賦人權的國家:工作永遠是第二位,放假才是第一位。英國人史蒂芬·克拉克在近幾年出版的一系列解讀法國文化的書裡,常調侃法國人有各種美妙的藉口和巧立名目的假日來逃避工作。克拉克的戲謔雖誇張,但會讓所有在法國生活過的人會心一笑。

法蘭西學院正門雕塑

正是在這似乎被整座城市認為是“天經地義”的清閒的日子下,那天下午當我看到著名的法蘭西學院門口行人絡繹不絕,不同年齡段的巴黎市民冒雨趕去聽公開講座,我才異常驚訝。

法蘭西學院是一個以將最前沿的科學、人文研究成果與普通公眾分享的獨特高等研究中心。它有點像各國的國家科學院,科目遍及各個領域,其內每一位教授都有一個精良的輔助研究團隊,其教學、管理等任務極其微小。可以想象,對於任何人,能入選成為法蘭西學院的教授不僅意味著極高的榮譽,而且在其學術拓展上也獲得了硬體和軟體的最完美保證。入選只有一個硬標準:即必須是其領域內最為前沿最有活力的學術人。

但與大多數國家科學院不同的一點是,這裡的每個教授都有義務舉辦面對普通市民的公開講座,且其內容必須新銳。類似的面對大眾的講座大概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國內的《百家講壇》等節目,不過法蘭西學院的深入淺出可遠遠超過了電視娛教節目。這裡的公開講座大部分內容都可被學術界引用,甚至成為學術經典,比如米歇爾·福柯從1971年到1984年的講稿集。再比如1月3日的這個講座,從題目就能看出其學術性:《現代性和反現代性的波德萊爾》。這些公眾講座的目的並非簡單的答疑解惑或傳遞資訊,而是為了引起公眾對學術前沿的興趣,扶植民眾對探索的興趣。正如其宗旨所述:“向其聽眾傳播自由研究這一理念,而不是講授已經獲得的真理”。

在來巴黎之前,我對這個傳奇的法蘭西學院的公開講座有著各種想象,總覺得這裡是巴黎年輕才俊和學術人聚集的地方,如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名聲在外的晚間公開講座一樣,雖然公開,但來者多半還是學生。尤其是曾經登上過法蘭西學院的講壇的,僅社會學,就有馬賽爾·莫斯、皮耶·布迪厄這些名傳遐邇的大師。可以想象,當我看到當節日氣氛尚未消散的雨天,除了年輕人以外,興致勃勃地趕來聽這個關於詩人波德萊爾講座的還有很多四五十歲的中年人,甚至是需要攙扶的耄耋老人時,我不由得對法國人這種求知若渴的傳統生出無盡的欽佩。

法國即便在西方人眼裡,也是出名的難融入的國家。我想每一個在法國留學的中國學生要學有所成都會付出額外的辛苦。從這個角度講,法國大概並非留學的首選之地。但在那個雨天,我忽然覺得能在有如此公眾好學的文化傳統中學習或工作,也未嘗不是一種幸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tw/cglx/meiguo/9w39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