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家鄉的節作文[合集3篇]

家鄉的節作文[合集3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節作文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節作文[合集3篇]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到了,想知道我家鄉過清明節的別具一格嗎?

我的家鄉在一個偏遠的山村——浙西大峽谷源頭國石村,位於浙江與安徽的交界處。每逢清明節,家家户户都要做清明果,家鄉的清明果很有特色哦,大多地方的清明果是用艾草做的`,圓形的、豆沙餡的為多。而我家鄉的清明果是用生長在高山上的牛蒡做的,餡多為醃菜筍肉,做成餃子形的,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還很有嚼勁,我最喜歡吃家鄉的清明果了。

吃完清明果,一家人就帶着齋供、紙錢、老酒和炮仗去祖墳上掃墓祭祀了。

來到老祖宗墳前,我和小弟弟停止了嬉鬧,大家心情變得沉重了不少。為了表示對先輩的思念和尊敬,大人們先把齋供和酒杯擺好在祖墳前,在酒杯裏盛滿酒,一切準備就緒,祭祀就開始了。先點燃紙錢,接着燃放炮仗,然後鏟一畚箕土壘在墳頭上,最後一家人一起祭拜,深深緬懷我們的祖先,還把滿杯的酒倒在了墳前。我心裏想:“老祖宗,我來看您了,敬您一杯酒。”這樣清明掃墓就結束了。

同學們,這是我家鄉的清明節,用酒食、清明果緬懷已逝的親人,祭祀逝去卻永存的情意。

你們家鄉的風俗是不是跟我家鄉一樣?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照家鄉的老規矩,清明在四月四日,就開始了。“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一年裏播種的季節。在這天,我們家在陽台上播植種子。種子裏有葵花籽、白菜籽、馬鈴薯塊、黃瓜籽、紅綠豆子等組成的。這不是陽台,而是小型的菜園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做清明糰子。把豆沙、花生粒、芝麻等用摻了馬蘭頭面團包裹起來,為清明上墳用。前一天將其煮熟,清明節時,中飯就吃這些。

準備過清明,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家中祭祖。準備好雞肉、豬肉等好吃的,其中還要有一條大活鯽魚,鰓上貼一張紅紙。當然,香和蠟燭也是必不可少的。恐怕第二、第三件事才是上文提到的裹糰子和種菜。

孩子們喜歡,大人們也忙亂。我們必須在幾天之內上完四處墳:父親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母親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我的太公太婆。

先是去祭拜父親的爺爺奶奶,在湖山,也就是現在湘湖二期。走一條山間小徑,路的盡頭就是一些墳,最前面的是我們所要拜祭的太公太婆墳。大人們擺弄供品,合掌行禮,恭恭敬敬。孩子們的樂趣不在於拜,而在於釆“狼藉”。這是一種野菜,屬於蕨類。不過我的樂趣不在於吃,而在於釆。這種菜,墳頭旁總是有很多,而墳頭上則更多。於是我常常爬到墳頭上去釆,弄得渾身是泥,也因此捱過罵,但我的興致一直絲毫未減。到時候,總是採到一大袋,而且根根漂亮。有時看到人家墳上的多,難免嫉妒,也爬上去釆。當然,通常總是被大人拽下來罵,但心裏卻有一種滿足感。等到了飯桌上,吃的最少的總是我,因為我覺得有些苦,所以一直弄不懂大人為什麼那麼愛吃。

去祭拜外婆家那兒的墳也好,因為附近有一個大池塘。當然,裏面沒有魚,但有很多很多的小蝌蚪。上墳時,墳旁有很多竹子,外婆、外公就將其砍掉,我總會拿走一根。抓蝌蚪時,我們就用棒將其趕到一塊兒,用臉盆一撈,嘿,正着!最後總是抓到了一瓶子的蝌蚪,回去分給朋友們。

我們家鄉過清明就是這樣:大人在一邊專心上墳祭拜,小孩子祭禮之後就去玩。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可大家知道嗎?端午節並不是各個民族都過的節日,只有在漢族、壯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等民族地區才有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叫端五、端陽、重五節。正當麥子成熟登場、曠野飄來陣陣新麥香的時候,我們也就迎來了民間的端午節。

在我的家鄉,最主要的風俗是插艾葉和包粽子。到了五月初五這天,家家户户的窗户和大門的門楣上便插上艾條和菖蒲,用它們的香味來避邪,保佑天天平安。小孩子戴上用彩色絲線縫製成各種形狀的香囊,以求吉祥。包粽子、吃粽子更是必不可少的習俗。可為什麼要在端午節這天吃粽子呢?這還和楚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傳説,五月初五是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汩羅江的日子,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悼念屈原。而漁夫們則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後發展成粽子。

今年的端午節和往年的不一樣了,我學會了自已包粽子。在我們家,包粽子高手算得上是外婆了,只見她拿起事先泡好的粽葉,把粽葉捲成圓錐狀,把糯米放進去,中間再放上肉、紅豆、蜜棗、花生等餡料,一會兒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有三角形的、菱形的`……。看着外婆熟練的手法,我也學着她的樣子拿出兩片粽葉,先捲成圓錐形再在角筒上放入一點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上面再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外婆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包好了以後,放進鍋裏煮,清香四溢。我一邊吃着自己親手包的香噴噴的粽子,一邊暗暗地想:這個端午節讓我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這是我過得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一次端午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zuowen/oq3m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