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清明節國中作文範文7篇

清明節國中作文範文7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國中作文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國中作文範文7篇

清明節國中作文範文1

記得小時侯,

對於清明節的感覺都是模糊。

只知道:

雨紛紛前後,

要盪鞦韆。

家裏騾棚門口的杏樹,

就是我鞦韆的支架。

有時候,

力氣一大,

就是:

花滿天,

瓣滿地,

白一片。

有次,

父親不在家,

母親就安排我去祭墳。

那時,

不知道,

這祭奠,

這鞦韆,

意味着什麼?

竟然可惡的有份欣喜。

自從,

未曾責備過我的大伯,

對我寵愛尤佳的外婆,

見面對我只有誇耀的姨媽,

接二連三的辭別,

我才意識:

清明節,

雨紛紛,

盪鞦韆,

意味着什麼?

包含着什麼?

走過南北的我,

不明的發現,

似乎南方比北方,

更在意神佛鬼,

更在意雨紛紛。

每年有神節鬼節,

雨紛紛,

也是隆重而盛大。

清明節,

我只有把淚化作漫天雨,

去默哀。

清明節,

我只有把孝化作漫間霧,

去坦然。

雨啊!

我把淚化作你,

你一定要淅瀝而漫長!

霧啊!

我把孝化作你,

你一定要無處不在!

可是,

自己依然明白:

我自己什麼也沒有做?

依然不孝!

在這一年一次,

雨紛紛的時節,

卻什麼也沒有做!

唯有的是:

慚愧,自責,懊惱。

也忽然覺得作農民很好,

雖然清苦,

可什麼節也可以過好,

什麼也可以做到。

現在,

唯有在內心祈禱,

以後的雨紛紛,

可以儘自己的義務:

把未做的補救,

把該做的做好!

清明節國中作文範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這一天,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我和媽媽因為思念爸爸、思念家鄉,便一起回到美麗的家鄉——郎溪踏青。

一路上,春意盎然,讓我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老師才教我們的一首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春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鬱鬱葱葱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裏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輝,呈現出一片白色。山間到處鳴響着鳥兒歡快清脆的叫聲。濛濛的細雨如煙似雲,輕輕地飄灑着,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啊!我們欣賞着一路上的美景前進着。

讓我體會到了農村簡樸而富有樂趣的生活,農村是多麼的美好,四月的鄉村,到處呈現着別樣的風景。這次回來,我的心情與以往不同,我緬懷的是爸爸,因為他幾年的卧牀不起,爺爺奶奶看護着他,他純粹是靠藥物支撐着。每次媽媽帶我回家看他,他對我一點反應都沒有。我看到他的眼睛是在看我,可能想講什麼,但沒有交流,我喊他,也沒有迴應。這就是植物人的原因吧!

去年,爸爸走了,媽媽帶着年幼的我在外面受了許多的苦,回家踏青就是掃墓祭奠。我跪在爸爸的墓前,看見光禿禿的墳,想想受了許多苦難的爸爸和艱難生活着的媽媽,我大聲痛哭着。爸爸,我好想您,我好想向別的小朋友一樣,一手牽着爸爸,一手拉着媽媽。爸爸,以後我會每年回來看您的,您的女兒一定會懂事聽話,一定會努力學習的,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清明節國中作文範文3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有着深遠的意義。在我眼裏清明節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講講吧。

清明節是“感恩節”。到了清明節,在外地工作的親朋好友都會不約而同地從五湖四海回到自己的家鄉參與祭掃先人的活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清明節是為了懷念過世的親人,通過掃墓祭祀等活動向先輩表達感激之情的一種方式。沒有祖祖輩輩的辛勤付出,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人們懷着感恩之心祭拜先人。因此,在我的眼裏清明節就是“感恩節”。

清明節也是踏青節。清明節,家家户户都要爬山登高去掃墓,而清明節正是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季節,雖然在前往墓地的路上十分勞累,但也能收穫許多的美景。你看,一路上的樹木都脱下了冬天的棉襖,穿上了春天獻給的綠衣裳。瞧!遍地的野花競相開放,它們是多麼的鮮豔,在春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還散發出淡淡的芳香,引來蝴蝶飛舞,小鳥歌唱。聽!山間小溪傳來“嘩啦啦”的水聲,猶如一首好聽的樂曲,溪中小魚還不時向水面吹泡泡,似乎是在給樂曲打節拍……這一切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美麗畫卷。爬到了山頂,在祭拜親人的同時能領略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真是讓人喜出望外!

清明節還是美食節。大家在清明節期間可以嚐到各種特色美食,在我們家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五色糯米飯了,它由紅、黃、白、紫、黑五種顏色的米飯組成。五色糯米飯不僅好吃也非常好看,它煮熟後還被別出心裁地擺出許多有趣的造型,寓意着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多姿多彩。除了五色糯米飯還有許多美味的小吃哦,比如炸紅薯、炸小魚、油團、紅糖糕……真是數不勝數,不愧是我們小吃貨的天堂啊!

這就是我眼中的清明節,大家覺得有趣嗎?

清明節國中作文範文4

四月五日,清明節。我和媽媽、外婆、還有舅舅一家前往郊外給外公掃墓。大家表情凝重,空氣中充斥着些些許許的哀傷,這是我們對逝去外公的`懷念。

沿着彎彎曲曲的小路朝山上走去,山上林木葱鬱,不時聞到陣陣花兒之香,心中哀愁便也少了幾分了。走了大概十幾分鍾,我們很快便到了外公的墳前。一年時間墳頭竟雜草叢生,地上堆積了厚厚一層落葉。大家齊心協力清去墓旁雜草,再往墳上添上新土,之後外婆擺上了雞、魚、肉、糯米飯等供品,還有三杯白酒。立香燃起,插滿墳頭,縷縷青煙隨風飄散,帶着濃濃的懷念之情。大家拿着香朝墳前祭拜,嘴裏唸唸有詞。我也不例外,點燃了三根香,向墳前拜了三拜,希望九泉之下的外公保佑我平平安安,健康快樂,將來考上好的大學。同時也希望在另一個世界的外公亦能快樂生活。

紙錢飛舞,燒起紙做的傢俱、衣服,這也是拜祭必定要做的事情。張張黃色的紙錢燃起,火光沖天,哀愁一掃而空,這也許是對清明節最好的詮釋吧。人已逝去,重要的是活着的人要好好樂觀面對生活,才是為人之道。紙錢漸漸燒完了,也預示着清明掃墓即將結束。然後鞭炮也噼裏啪啦地放了起來,聲音是那麼響亮,讓人不禁捂起了耳朵,猶如闊別以往的一曲悠揚的進行曲,迎來了新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詩人白居易的詩: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星生是離別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歸人去。

清明節國中作文範文5

每逢清明時節,人們用祭品來祭奠自己過世的親人和朋友。我也和我的好朋友李坤鵬約好了,清明節一起去陵園為無名烈士掃墓。

清明節這天,我早早地就起牀了,和李坤鵬匯合後,拿出了各自的零花錢,來到山下的商店買了些祭品。我們放眼望去,山上的陵園裏有許許多多的人正在掃墓:有些人在擺放貢品;有些人在焚燒祭品;還有一些人在燃放鞭炮……我和李坤鵬正準備上山,可這時一陣微風吹來,我卻沒有聞到春天芬芳般的氣息,而是有點嗆人的味道。這時,我仰頭一看山上青煙縈繞,原來是它在作怪搞得鬼。我便對李坤鵬説:“我們去把祭品退掉,換幾棵松樹種在烈士墓旁吧?這樣即環保又方便。”李坤鵬説:“的確,我也有這種想法,如果焚燒祭品和燃放鞭炮,不但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我們換完松樹,走在山上,處處都是烏煙瘴氣,把我們嗆得直咳嗽。來到無名烈士的墓前,我和李坤鵬先把這位烈士的墓培了培土、把墓碑擦了擦塵、又在烈士的墓旁種上了松樹……

掃完墓,在回家的路上我想:現在的電腦不是萬能的嗎?説不定還有網上陵園呢!回到家後,我打開電腦,在電腦裏搜了一下“網上陵園”。果不其然,還真搜到了。只要花點小錢和時間註冊一下,就可以為自己過世的親人和朋友,辦一個網上墳墓。也可以像現實一樣祭奠自己過世的親人。這裏的祭品不但應有盡有,而且還不用花錢呢!在這裏祭奠不但環保,還節省時間。我想:日後大家能夠到“網上陵園”去祭奠,即環保,又安全,還方便。

隨着時代的變遷,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來“網上陵園”。

清明節國中作文範文6

昨天是清明節的第二天,也是一個掃塵的日子,我、弟弟、爸爸和媽媽一起去了鄉下奶奶家,準備一起去登山掃塵。

“清明時節雨紛紛。”不錯,昨天天上是下着小雨,我們也無話可説,也只有踩着泥膩的山間土地一步一步的奮力的向上攀登。

終於到了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的合墓前,我們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肅然起敬,直立在他們的合墓前面。爸爸遞給我一根已經燃燒起來的香,香在不時的向外冒着煙,那香味是那麼的濃重,讓我一聞到這樣子的香味,馬上顯示出一副沮喪,而又難過的樣子。我們所有的人的手裏都拿着香,一起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爺爺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們對他們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轉身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的合墓前。花籃裏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籃上還有幾根白色的帶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籃上。在幾片綠葉的襯托下,更加顯得莊重,而又肅穆了。

我們拜完了之後,就開始給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爺爺燒在陰間的鈔票,爸爸知道他們很會玩麻將,就多燒了一些給他們,有一億的,有兩億的,有一百萬的大鈔票,還跟他們説:“人人都有不要搶。”我一聽還好玩,他們有這麼多錢一年也花不完,還用搶什麼呢?

太公、太婆和小爺爺你們“走”的那麼的早,我都沒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們老人家,你們就離開了我的身邊,在那,陪伴你們的只有孤獨和寂寞,不……不……不……還有那“無情”的春、夏、秋、冬和綠樹繁茂的山林。要是你們還在我一定會好好孝敬你們的

在走的時候,我們又再次向他們拜了一拜,才依依不捨地離去。

清明節國中作文範文7

春秋時期,晉國國君聽信讒言,要殺掉公子重耳,重耳聽説後,連忙帶着隨從逃跑了。

他們跑了幾天幾夜,實在跑不動了。因為當時走的匆忙,忘了帶乾糧,現在一個個餓得不行了。隨從介子推見主人沒吃的,餓得連路都走不動了,就走到一旁,從自己的身上割下了一塊肉,做成了湯,給重耳端了去。重耳一看,有吃的了,就大口地把湯喝了。喝完後,重耳問道:“你真行,從哪兒弄來的肉啊?”介子推説:“這兒哪兒有什麼肉啊,這肉是從我向上割下來的呀。”重耳一聽,當時就流下了熱淚。

十九年後,重耳在大家的幫助下,當上了晉國國君——晉文公。為了感謝當時的隨從,晉文公便重賞了他們,可晉文公卻偏偏忘了犒賞介子推。有人讓介子推去找晉文公,可介子推不肯,他不願爭名奪利,於是就帶着自己的老母住進了深山。

晉文公知道後,感到十分後悔,也很內疚。於是他帶着隨從,上山去找介子推。找了好幾天都沒有找到。這時有人獻計説:“只要放火燒山,一逼,介子推不就出來了嗎?”晉文公覺得有理,就讓人放火燒山。介子推知道這是晉文公逼他,可他不願意做官,就是不出山,後來就和母親一起被火燒死了。

晉文公上山看到介子推母子被燒死了,心裏很難過。這時晉文公發現,在他們母子被燒死的那棵枯萎的柳樹下,有一封血書,上面寫着:“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晉文公深有感慨。為懷念介子推,他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再去拜祭介子推的時候,發現那棵柳樹復活了。他就把此樹賜為“清明樹”,並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以後,人們把寒食節和清明節合二為一,一直流傳至今。

這就是清明節的來歷。

標籤: 範文 清明節 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zuowen/ojn3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