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家鄉的風俗作文(11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1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家鄉的風俗作文(11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傳統美食各地都不同,但不管是哪兒,都有吃年糕這一傳統習俗。我的家鄉——金山,也有吃年糕的風俗,不過我們的年糕叫“焋糕”。

在農曆過年前半個月左右的時候,各家各户就開始準備焋糕了。首先,我和奶奶一同拿着家裏的糯米去碾米廠把米碾成米粉,之後把米粉拿回家曬個幾天。接着,就是化糖水、搓粉了。這是很重要的一步,因為糖水的温度和量一定要把握恰當,否則再怎麼搓,粉都不會細膩甜糯的。要確保細膩甜糯,就得反覆揉搓糖水和過的米粉,再用細密的篩子篩出揉搓過的米粉。想知道米粉水分是否合適,就看篩出來的粉是否形成蓬鬆的錐形,如果是蓬鬆的錐形,這粉就搓得有質量了。在大家搓粉時,還要有一個人在灶邊守着鍋,因為鍋內煮着赤豆。等赤豆煮爛後,把水過濾掉,放進淘米籃,然後抓捏赤豆,直到豆沙濾到盆裏。接着用紗巾把盆裏的豆沙擠幹水份,之後將幹豆沙、豬油和白糖一起炒,一大盆的豬油豆沙就做好了。

下一步就是裝模了,家裏用的模子是正方形的“焋糕枕”,模子底部是一塊細密的紗布,紗布上是“焋糕紙”,我們一般做的都是豆沙糕。先裝上一大半米粉,再在每格中間用勺子舀上1—2勺的豆沙,再蓋上一層米粉,把米粉裝到略微高出格子,然後,用尺子壓住模子的邊框輕輕刮平,接着用模具再壓一下,最後用一把洗淨的刀沿着模具壓出的線條把糕分成16塊。

蒸糕的鍋裏要放上土灶頭專用的井字格,這樣模具就不會浸到水裏了。蒸個十來分鐘,充滿家鄉味道的糕就完成了。

香味催促着春節的腳步,春節也正喜氣洋洋地向我們走來,我們忙碌着迎接新一年的到來,期盼着一年比一年高,一年比一年好。

家鄉的風俗作文2

臨近過年,爸爸就在盤算着開車回老家的事。

“早走晚走,反正都是堵,不如晚走點。”經歷過幾次春節堵車的爸爸,終於決定上午8點出發。

果然,車駛上高速沒多久,導航裏那個好聽的女聲就開始提示“前方擁堵”了。爸爸用眼角的餘光瞥了瞥導航,説:“要大堵車嘍!”我也歪過頭看了看導航:“哇!線路變成紅色的了,要開始大堵車了。”車速越來慢,有時甚至會完全停下來。不一會,我們就陷入了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車海中。雖然時間費了點,但這麼多各式各樣的車排一起,還排得那麼整齊,景色也夠壯觀的。

前面的幾輛車怎麼老是一動不動的?我好奇極了,當我們的車慢慢經過這幾輛車時,我才發現,原來是撞車了,還是五輛連撞!路邊站着幾個穿着講究的男人女人,有的在打電話,有的好像在商量着什麼,都是一副焦急的樣子。也難怪,明天就要過年了,可今天怎麼就出了這樣的事呢。

我以為過了這個“五連撞”就不堵了,誰知依然在堵。一路上,竟然目睹了五、六個車子相撞的現場。我不斷地提醒着爸爸開車小心,自己也時刻幫爸爸留意着。我從這件事上得出個結論:‘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呢!‘

安全到達家中,我想起路上撞車的場面就難受。春節本是一個好日子,而他們卻偏偏在這個時候出事。好啦,這些事就不提了,因為我路上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到了家也要有滿懷的好心情。

家鄉的風俗作文3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我要講的是我老家漯河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風俗。

臘月二十三的習俗一般是祭灶、掃塵、貼窗花等。據説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上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進行獎懲,而在灶王爺的嘴上粘上糖,他就不會説壞話。於是用糖粘上灶王爺的嘴,再把灶王爺的畫像燒掉,美其名曰送灶王爺上天。

在漯河,臘月二十三這天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有乾爹乾媽的小孩子去幹爹乾媽家過小年。為什麼會有乾爹乾媽呢?為什麼要去幹爹乾媽家過小年呢?原來,在老家有這樣一種説法:有的孩子一生下來就體弱多病,三天兩頭去醫院跑,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們就會講,這孩子呀不好養活,一家養不活,得兩家一起養才能行。於是,選個黃道吉日,給孩子找一家適合的人家,磕頭拜乾爹媽。

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孩子早早起牀,穿戴一新,拿着父母給孩子準備好去幹爹乾媽家拜年的禮物,去幹爹乾媽家住一天。拜年的禮物可是有講究的,除了過年的禮品,特別重要的是一隻大公雞,這大公雞是孩子家人在集市上千挑萬選選出來的,據説雞冠越大,顏色越紅,就説明孩子的運氣會越來越好。九點從家出發,到乾爹乾媽家吃中午飯,然後待到下午四五點,這才回家。這就代表了孩子在乾爹乾媽家過了小年回到了自己家,圓了孩子兩家養的説法。有些孩子養上三年就好了,有些孩子要養到十二歲才能行,這以後乾爹乾媽就變成親戚,逢年過節去拜年走動。

這就是我們漯河過小年的特殊風俗,是不是不一樣呀,你們那裏呢?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我有一個可愛的想家,那裏有許多美景,傍晚的晚霞最美的,下的雪最純潔,農民栽的稻子是最燦爛的。這麼美好的故鄉也有它的習慣,也有它的風俗。

特別是春節的時候,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起牀刷牙、洗臉、疊被子把首先做的事情做好!接着再去準備早飯。一般來説春節的早飯和平常一樣,不需要很豐盛。對了,早上,家家户户都要貼對聯,這是我們家鄉習俗之一。吃飯之前還要放鞭炮這也是我們家鄉春節習俗。

中午做的菜要很豐富,幾乎所有人家的菜都有共同的一種菜,那便是魚。因為人們知道“年年有魚”嘛。每年春節都要有魚,所以少於也成為家鄉春節的一種習俗。無論哪一頓飯之前都要放鞭炮。每家都是伴隨着鞭炮聲全家人一起和睦地吃飯。其實純潔的這一天,全世界都應該在這一天辦大喜吧,這應該不算進去的。

晚上,對於每一户家庭來説是最開心而又幸福的時刻,因為在晚上全家人都要吃水餃,而且水餃裏面還包錢,這也是家鄉春節習俗。而且聽家人説,如果,孩子吃到錢便會學習好;如果大人就是正在工作的人吃到錢,就會發財有很多錢;如果老人吃到錢,就會使他們延長年壽。家鄉的春節習俗好有趣呀。吃完飯後還要放煙花,這也是家鄉春節習俗。全家人都仰望天空看那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的煙花,好開心、好幸福、好浪漫。另外,家鄉春節還有一個習俗——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我也要到了好多錢,真高興家鄉有這麼多的春節風俗。

算一算,家鄉有哪些習俗:放鞭炮、吃水餃、貼對聯、放煙花、燒魚、給壓歲錢。哇、這麼多的家鄉春節風俗,好愛我的家鄉,好喜歡在家鄉過春節呀!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各自的鄉俗。在我家過年時,舞龍、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過年前的十幾天,家家户户開始大量置辦年貨,大人們還要買過冬的衣服呢。還要在過年的那天之前進行大掃除。到了真正過年的那天,大家都開始掛燈籠、貼春聯,春聯是為我們迎接新的一年,而燈籠是讓我們這年過得紅紅火火。不僅如此,還要在窗户上貼福,而且要倒着貼,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春節吃飯前要先放鞭炮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吃飯時,小孩的嘴可甜了,他們走過去跟爸爸媽媽説新年快樂,就能得到紅包。吃完飯後,外面開始熱鬧起來,一條條長龍接二連三地從巷子裏跑出來,彩色的龍頭歡勁地扭着,在大馬路上顯得格外引人入勝,路旁的煙花給舞龍的人們打氣,他們舞的更歡了。

每當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點真是極為熱鬧,一大筒煙花排山倒海得飛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羣煙花飛快地衝向天空,炸開了一朵朵五顏六色的鮮花,七彩的煙花炫染了整片天空,顯得格外美麗,一條長長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響着,在過年時放鞭炮是為了趕走一隻叫“年”的怪獸,喜歡在過年時去村裏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過年時放鞭炮。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佮,一個不一樣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6

説起我的家鄉,我爸爸的祖籍是四川達州市,我媽媽是地地道道的重慶人。達州我從來沒有去過,也不知道什麼樣?我是重慶出生,重慶長大,重慶就是我的家鄉。

據外公告訴我,重慶及其周邊川渝地區,歷來就有中秋節“打餈粑”的習俗。過去物資不那麼豐富,中秋節有月餅吃,那是很奢侈的事情。普通老百姓,特別是鄉村,都是靠自己動手,打餈粑過中秋節。

每個農家小院,基本上都有一兩個,青石做的“兑窩”。四四方方,上面大,下面約小,中間有一個圓圓的深窩,再配上一個“兑窩棒”,平時可以用來舂米,中秋時節就用來打餈粑。中秋節這一天,子女們都回到老人身邊,把自己種的糯米蒸熟,趁熱放進兑窩裏,開始打餈粑。這可是個力氣活,一般都由幾個青壯年,輪流來完成。一個用勁地舂,一個不停地翻動。糯米舂爛以後,黏勁十足,舂下去容易,提起來卻十分吃力。一直要舂到看不見米粒,非常柔軟才行。幾個回合下來,沒有不脱外套,不頭上冒汗的.。小孩子們在旁邊看熱鬧,偶爾也嬉笑着上來搗鼓幾下,不一會就會敗下陣來。

餈粑打好以後,合上事先炒熟磨好的黃豆粉,加上白砂糖,真是又香,又糯,又甜。也可以做成圓餅狀,象徵團團圓圓。一家人坐在桂花樹下,賞月,吃餈粑,也是其樂融融。

三年級的上學期,我們班到“樂耕農場”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有幸體驗了一把打餈粑的樂趣和辛苦。同學們排着隊,輪流着上,把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也打不了幾下。那是工作人員,事先基本上打好了的,我們就是去體驗一下罷了。

中秋節吃餈粑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只不過,現在不用自己動手去打了。超市裏隨時都有賣的。

老師的話:哈哈哈,那個時候麒恩好小,好可愛哦!被打餈粑的你萌到了,可愛可愛!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我的家鄉來自四川內江市資中縣的一個小鎮,有被稱為“小資中”的美譽。家鄉每年年底就會有做香腸和薰臘肉的風俗。每逢過年佳節,最想念的就是香腸的味道,特別是離開家鄉這幾年。

在我們四川,做香腸的材料都是要精挑細選的,農家養的豬最合宜。半肥半瘦的豬肉做香腸,豬排骨和五花肉可以做燻肉,小腸洗乾淨留着灌香腸用。

説到做香腸,也是一門學問。半肥半瘦的豬肉切小塊小塊的,放入適量鹽,味精,香油,芝麻,花椒粉,辣椒粉,把它們和勻,醃製一個小時。等肉醃好以後把洗乾淨的小腸尾端用線打好一個結,用小圓筒把小腸撐在內壁,豬肉一小塊一小塊的往裏面灌,灌到30釐米就用線打一個結,接着剛才的步驟繼續灌豬肉。直到全部肉灌完,香腸就灌好了。最後灌好的香腸拿到通風有太陽的地方曬,大概曬幾天以後準備煙燻。

臘肉是用五花肉做的,鹽塗滿五花肉全身就可以了,這個比較簡單。醃製幾天和香腸一起拿去煙燻。煙燻的材料是木料的鋸木粉和松柏枝葉。選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搭一個簡易棚子,爐子上放香腸和臘肉,下面燒火,火上澆木料的鋸木粉,薰得黑黑亮亮的香腸和臘肉是最漂亮的成果。

四川過年的風俗和各地過年都差不多,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準備食材了,主要是因為特色的大菜工序比較繁瑣,比如説香碗,肉包豆腐,梅菜扣肉等等。可能唯一不同的是三十過年是吃中午,大多數地方是吃晚上吧!雖然香腸和臘肉過年的時候吃不了很多,但是在以前,奶奶那個年代,有香腸和臘肉就是過年,家裏來了客人,就切上幾塊臘肉,解解饞。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廣式臘腸,和四川香腸差不多的,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試試自己動手做的香腸,也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每年春節,我們一家人都會回到媽媽的家鄉——客家古邑河源。在河源過年很熱鬧,除了團圓飯,最過癮的就是看“打火龍”了。

“打火龍”是客家鄉村的一個古老而又神祕的鄉俗活動。火龍是由木棍和稻草紮成的,長達10幾米,龍身上插滿了香燭。

每年除夕,大家早早吃完團圓飯,“打火龍”活動就開始了。照例是一輪煙花炮竹,這時,龍身上的香燭已被點燃,八個經驗豐富的壯漢將火龍高高舉起,舞動着行走起來。圍觀人羣激動起來了,發出雷霆般的歡呼聲。我和村裏孩子們在幾條火龍之間來回穿梭着,邊跑邊叫,嗓子都喊啞了。人越來越多,場面越來越熱鬧,火龍走到哪,人們也跟到哪。遠遠望去,火龍身上閃着的燈火綿延幾百米,場面十分壯觀。火龍上下舞動着、跳躍着、歡騰着,龍身越燒越旺,在夜色的映襯之下,顯得格外耀眼。在一條條火龍的舞動之下,客家鄉村的春節也漸入佳境了。

每次看“打火龍”,興奮和熱鬧過後,心裏總是暖暖的。媽媽説“打火龍”的習俗在她小時候就有了。傳説是神龍下凡趕走妖魔鬼怪,驅邪避災,來年就會風調雨順,老百姓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現在,我想起“打火龍”,在心裏默默地盼望着,盼望客家人的火龍能驅除瘟疫,驅走冠狀病毒,讓我們早點開學。

明年過年,我要回河源看一場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打火龍”。

家鄉的風俗作文9

我的老家在湖源那當然我的家鄉就在湖源!

湖源其實我認為沒有什麼風俗,唯一風俗可能就是這個吧,你猜猜是什麼?

我們家每一年過年,過年前一天,元宵,清明等節日會祭祖。那如何祭祖?我們會在吃飯前記祭祖,桌上會買買許多零食水果,晚上要吃的飯,一根煙,一瓶酒,許多椅子與一隻碗。而且有一個人會拿三隻香,等開始祭祖的時候,我們就不能去一摸椅子,你知道為什麼不能去摸嗎?因為我們記住就是為了想念已去世的人們,或者是你去世的親人,這些椅子上面雖然沒有人,但是我們就像椅子上有人一樣,不能去摸,不能去碰。你知道為什麼不能摸,不能碰嗎?你想想你吃飯會有人來無緣無故碰你嗎?有人會來摸你嗎?並沒有,那這椅子上面就是有人的,有人就不能去摸它們?而且在祭祖前要洗好手,必須是要乾淨的手,這一點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而且在祭祖的時候,我的叔叔與爸爸,會給他們倒酒,他們每人一隻碗陸續的倒過來,最後再把酒倒到一一隻碗裏去外地一灑,幹什麼?那香最後怎麼處理呢?我們會把它插在家門口的泥土前,就是祭拜土地公公。

記住記好我們小孩可能過去拿零食,可能會把飯菜搬到另一個桌上去吃,因為祭祖的桌子是不一樣的,記住的桌子是方方正正的,而我們的桌子是圓圓的。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春節,伴着冬天的腳步悄悄來臨,和我們歡聚在一起。你看,家家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户户都掛上了喜慶的紅燈籠,店鋪裏也擺滿了紅紅的鞭炮、紅紅的紅包……中國紅,在這一天可謂是歡迎的顏色了,整個世界都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作為中國的傳統佳節,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春節這段日子,人們就像蜜蜂一樣,忙碌起來了:曬臘肉、醃鹹魚、曬臘腸……還要為孩子們準備新衣服,壓歲錢,希望他們來年學習更上一層樓,天天開心。雖然有些累,但每個人都開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裏忘外,做着團圓飯。而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則是點鞭炮,放煙花。聽着一聲聲煙花劃過天空的聲響,打破了平常一樣夜晚的寂靜,無數的煙花在空中綻放,幻化成了各式各樣的花樣,描繪着除夕之夜的美好畫面。夜晚的天空頓時在黑色的幕布上繡上了幾朵美麗的金絲花兒。

“吃飯咯!”“我要吃魚丸”,“我要吃雞腿,還有臘腸”……除夕的桌面上擺上了滿滿一桌好吃的食物:年年有餘、節節高升、團團圓圓……每一份食物都被賦予了美好的祝福。

孩子們吃着,笑着,嘴裏還嚷着:“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在大人們寵溺的笑容裏,歡天喜地的接過紅包,悄悄心裏盤算着又該買點什麼?又該挑些什麼?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煙花盛放、鞭炮響亮,在一家家其樂融融的歡聲笑語中,過年的氣味已瀰漫空中,沁入心田。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黎明的曙光揭開了夜幕,吐出了燦爛的晨光以及金色的太陽。這是一個嶄新的開端。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小鳥歡快的歌唱,花兒伴着小鳥的歌翩翩起舞……大家都沉醉在新年的喜慶氣氛之中。我揉揉惺忪的雙眼,回想起昨天歡騰的除夕。

除夕早上,我們一幫孩子耐不住寂寞,也按捺不住喜悦,挨家挨户地串門,跟小夥伴們在樓下瘋玩,玩着捉迷藏,踢毽子,有時還會看別人貼對聯……直到大人們下樓叫我們回家時,我們才嬉笑着往家跑。

這天沒有作業,可以説一整天都在休息。天剛擦亮,我們就會掛燈籠、放鞭炮。説起放鞭炮,還有個有趣的傳説。鞭炮也叫爆竹,《神異經》裏説:“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掛熚,而山魈驚憚。”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記載,説明當初人們是為了驅嚇危害自己的山魈才發明了爆竹。因為山魈最怕火光和響聲,所以每當除夕,人們便用爆竹將山魈嚇跑。這樣年復一年,雖然人們並不知道所謂的山魈是否真的存在,但放爆竹還是成為了歡慶新春的年俗。

我們家也不例外,一過年就買了各種各樣的鞭炮,終於在大年三十晚上派上了用場。夜的黑幕拉開,將夕陽的霞光吞噬,這便是熱鬧的開始。一時間,大家都走出家門,十分熱鬧。大街小巷中,我們小孩子的爆竹都是柔和的,一晃就會閃出點星星光,兩三根握在手中,像用銀河的繁星織出的綵緞。大人們放的炮是迅猛的,火爆的。將炮捻子點燃,在震天的響聲中,炮飛上天空,在夜空中綻放出一朵朵彩色的花……我們這些小孩子也被吸引了過去。

雖然那絢爛只是曇花一現,卻照進了我們的心裏,以至於每每想起,都回味無窮。

標籤: 風俗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zuowen/lxe6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