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作文 >

留得殘荷聽雨聲作文(4篇)

留得殘荷聽雨聲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留得殘荷聽雨聲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留得殘荷聽雨聲作文(4篇)

留得殘荷聽雨聲作文1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

——李義山

會考失意,連續幾日心煩意亂。媽媽説,趁還年輕,多受點挫折,也好。但我心中的抑鬱始終不能排遣,一天天的消沉下去,媽媽見了也於心不忍,向人打聽着説旅行可以讓人放鬆心情,第二天,就拖着抑鬱的我風風火火的出發了。

目的地,徽州。

沿途一直是淅淅瀝瀝的小雨。車開的不快,但始終很平穩。我把臉貼在玻璃窗上,細數窗上落下的雨匯聚成的水滴。不一會兒,雨過天晴。我看見高速公路兩旁匆匆駛離我眼線的樹木,清新的綠,青翠欲滴。天就這樣黑下去。黃昏時,我看見落日緩緩沉入地平線。我們在鮮明的近乎不可思議的暮色中下車,只留西方天空那璀璨的晚霞,璀璨的像鳳凰展開金色的翅膀。

第二天,依舊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漫步雨中,眼光所到之處盡是黛瓦白牆,有雨水順着瓦片,滴滴答答的落下,打在門前的萬年青上。錯綜複雜的古道被雨水沖刷的乾淨,一種安謐的氣氛籠罩在這座古城裏,連一向大大咧咧慣了的我都不禁斯文起來。就這樣轉來轉去,卻始終轉不出這石巷。我不禁有些煩了。

真真是適逢其會!正當我迷茫彷徨之際,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水塘,精巧別緻。幾片圓圓的荷葉浮在水面上,美中不足的是隻有幾朵枯荷漫不經心的開着,原本飽滿的花瓣竟都喪氣地垂下了腦袋,顏色也不復往日的明媚鮮妍。大地是經受了一夜的風雨罷。

不知不覺間,我已站在池塘邊,一幅荒涼破敗的景象一覽無餘,我不禁感到有些惋惜。正欲轉身離去,耳邊突然響起清脆的一聲"啪嗒".原來是雨滴打在了葉子上。我突然對着清脆悦耳的雨滴產生了興趣,就悄悄立在一旁,像音樂會沒有門票的客人一樣躲在角落偷偷的欣賞。

霧雨蒙澪,池塘裏的荷葉碧綠碧綠的似乎似剛剛完成的水墨丹青。雨打在荷葉上發出"啪嗒"的悦耳的響聲,遁聲入耳,這旁人難以察覺的雨聲,在我聽來卻猶如天籟。雨聲滴滴答答,恍惚中像是少女靈巧的手在撥弄琵琶,泠泠琴絃上流淌着泉水叮咚般的聲音,匯聚成顆顆水珠,湧入葉心凝成一汪清泓,蕩起水面上的陣陣漣漪。這一刻,我靜靜傾聽着大自然的聲音,彷彿整個世界都把我擁入懷裏,多想就這樣遁入沒有時光流動的場所,耳邊只有乾淨、清澈的雨聲······

李義山有詩云:"留得殘荷聽雨聲。"滾滾紅塵中,我願獨坐一位聽雨人,聽細雨滴梧桐,聽驟雨打荷葉,聽珠落玉盤,聽雨疏風驟。用心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讓腳步如斯清影。

留得殘荷聽雨聲作文2

仲夏盛蓮。

人們驚豔於它的美麗,誇讚它的諸多用處。

末秋殘荷。

它瑟瑟於寒風之中,只留枯枝敗葉,人們嫌它沒了用處,要將它移開。

瀟瀟秋雨,有少數人聆聽雨聲,淅瀝地撥弄着殘荷的雨珠竟如此優雅,訴説着年歲的記憶。

你可曾鄙夷不屑過那些視之無用的殘荷?

“無用之物”往往是有用的。有則寓言説到:一羣搬着木架的`人,有人覺得它太重,就砍掉了一些邊角料,很久後,到了峽谷,每人把木架拿出來穿越深谷,可每天鋸了一些邊角料的人,發現木架長度已達不到峽谷兩端,只能望谷興歎。如果他們不隨意輕蔑那些無用的邊角料,便能使自己的道路通達。對待“無用的東西”的態度如水滴,折射出個人性格和短板,你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鋸掉的短板會使木桶剩多少水。

做常人以為“無用之事”,是以温和但執着的方式面對世事,堅守心性,不顧他人的非議與嘲笑。胡雪巖的胡慶餘堂,施粥濟藥,有人譏諷他只是空博個賢名罷了,有何用處呢?可他卻堅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紅頂商人”富貴揚名後,被人嫉恨,遭人打壓,若非平日積德行善,家人必不能得以保全。胡慶餘堂也因此保留下來,福綿後世。董作賓,一代甲骨文大師,幾乎所有人因飢餓戰亂離開窮鄉僻壤之地,他卻堅持留下來研究“烏龜殼”,這被常人視為“無用”甚或是瘋子的舉動,他卻不亦樂乎,提出“王朝斷代論”,發現“貞人”,所著作品成為甲骨學的豐碑,與王國維、郭沫若齊名。

現代人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標準,就是他所擁有的錢或權,有人説,中國現在之所以無大師,是因為大家都去追逐名利、金錢去了,並不能靜下心來像董作賓一樣做學術研究這些“無用之事”,若哪一天有人開始做這些“無用之事”,中國的大師還會遠嗎?

中學生也是如此,問其讀過什麼名著,瞭解哪些雜談,只會不屑地一笑,“大學聯考又不考,看那些做什麼”,彷彿大學聯考要考才是評斷事物有用的唯一標準。當年一篇《赤兔之死》的作文,才華橫溢的作者就愛看“大學聯考不考”的雜文趣論,玉皇大帝的號、梁山好漢的座次表他均能信手拈來。也許,我們真的該好好靜下心來,去做一些“無用之事”,學會做時代的引領者而不是教條的加工品。

“天生我材必有用”,當我們吃蘋果時,果實就是有用的,核仁早被倒入垃圾桶裏,可在有人看來,它還可以孕育新的果實;當落葉狂舞時,有人覺得它礙於美觀,殊不知埋入泥土,來年又是一番風景;當人堅持自己的信仰前行,有人笑他“無用之人做着無用之事”,堅定那件“無用之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風雨如絲,淅瀝在荷葉上的聲音似夢似幻,勝似冬日以雪烹茶,憑欄看雪之幽意。用心聆聽一片瀟瀟雨打殘荷聲,它沒有夏日裏水蓮花的嬌羞,卻藴含着來年春的吐芽、夏的怒放......

留得殘荷聽雨聲作文3

記得林黛玉説過一句:“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愛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你偏要叫人拔了它們去。”朱門繡户,文人雅士,樓高湖低,殘荷聽雨,的確風流。不過,我想殘荷聽雨之意,未止於風雅。

花凋觀葉,葉殘聽雨,我們接受一次次的缺憾,一次次的不完美,卻能從中發現觸及靈魂的美。這種美,來自殘缺,來自風雨,來自磨難,來自心靈與生命的對撞,他零落成泥卻從塵埃中開出花來,在生命低處兀自美麗,等待人們不經意的發現。好比斷臂女神維納斯,它的斷臂是千萬的謎題,是陰差陽錯的人間傑作。是缺憾,更是美麗。

滾滾長江東逝水,淘盡古今英雄。回溯歷史,看那些時光風沙也抹不去的哀痛與殘缺,歲月洪流也掩蓋不了的驕傲美麗。

錯為君王,以詞人之殤,葬送一脈江山,換得一冊千古絕唱。李煜,血淚之詞成就“詞中之帝”“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昨夜你是否又夢到了玉砌雕欄,夢中的女子是否朱顏依舊?東去之水送走人生長恨,錦繡江山畫盡古今離愁。西樓月如鈎,獨鎖眉頭,春逝夢空,故國不在,情何以堪。但是,正是這種悲痛,這種殘缺“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後世千年,高山仰止。

缺月疏桐,誰在唱“大江東去”?山高月小,誰在赤壁賦詩?風雨兼程,誰在説“一蓑煙雨任平生”?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苦難,成就了蘇軾。“問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是辛酸還是豁達,無人知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烏台詩案”死裏逃生,幾度起用幾度被貶,流離失所半生輾轉,功業未成華髮早生,蘇軾生命中那輪明月,幾多蒙塵,難得團圓。後人扼腕長歎,他卻豁達的説“此事古難全”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氣度。葉嘉瑩説過“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正是人生的殘缺與苦難,成就了蘇軾。

人生幾多風雨,歲月幾多憂愁。史鐵生在他年華正好時失去雙腿,後來又患嚴重尿毒症病痛折磨,卻引發了最深刻的生命探討。他語言平靜,卻燭照人心。“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看他留下來的這些文字,關於生與死﹑殘缺與人生﹑苦難與信仰……如聽雨打殘荷,平靜而寂寞。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殘荷聽雨,是悲中之喜,是殘缺之美,是浮華塵世中的一壺淡泊,是多舛命運中的一份豁達。殘荷聽雨,聽的是古痴今狂,是人生悲歡,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無奈,更是“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歡喜。殘荷聽雨之人,必有一份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的自在。

人生一夢,白雲蒼狗,是是非非,起起落落,又有幾人看清。待歷經千帆,風霜百年之後,所有的悲歡離合都成過往雲煙,所有的是非成敗都轉頭成空,聽江湖夜雨打殘荷,幾分心緒,幾人説。

留得殘荷聽雨聲作文4

快考試了,難得有一個週末的空隙,可是,一摞摞厚重的考前訓練題若繩索一樣將我牽連到夜的深處。午夜過後,也許是太疲倦的緣故,我伏案眯了一會兒,恍恍惚惚進入睡眠狀態。媽媽一直陪着我,進入九年級後就是這樣。她輕輕將我弄醒,輕聲告訴我,下雨呢!媽媽知道我喜歡聽雨。我迷迷糊糊回答説:這是入秋以來的第一場雨呢,讓它下吧。一會兒我又進入了夢鄉。

早晨,我拉開窗簾,站在陽台上遠眺,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着。遠處的農田已被蕭瑟的秋風拂去了往日的青翠,呈現出一派蕭瑟的景象,稻田裏收割過的稻茬被農民用火燒成黑黝黝的一片。像中國畫中潑墨的部分,大片的棉田也失去了往日皓齒粲然和鬱鬱葱葱的生機,殘枝敗葉在瑟瑟的秋風中搖曳着,抖動着。更遠處是一排農家的房舍,在如煙的雨霧中顯得迷濛而邈遠。

雨滴愈來愈大,也愈來愈響,我將視線移到樓下不遠處的一池荷塘。大片的荷葉已由青綠蜕為暗紫,經過風霜的洗禮,圓盤似的葉片撕裂成條狀,豆大的雨滴打在葉片上,發出一聲聲脆響。這是一種絕妙的天籟之音。我猛然憶起歷代文人墨客們對荷的禮讚。我想,在這深秋時節是絕對看不到楊萬里眼中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葱蘢與嬌豔的。姜夔的“一一風荷舉”依稀尚能呈現一些影像,但是已經不是夏日的荷塘風景。東坡先生的“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應該是這深秋時節的極好寫照。當然荷盡菊殘也許是這個時令的標籤。眼下我已經無暇顧及彭澤先生的癖好了,因為眼前除了朦朧的雨霧就是枯黃一片的荷塘,看不到丁點兒菊色。瑟瑟的秋風和着粗大的冷雨不時地敲擊着殘荷,眼前是另外一番風景。難怪唐朝詩人李商隱無奈地吟詠出“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慨歎。微風拂,雨點兒小,湖面傳來窸窸窣窣的細微的聲音,像春蠶咀嚼桑葉,又像萬物萌動拔節生長。風起時,滿池殘荷相互切擦,擠擠挨挨,彷彿千軍萬馬馳騁疆場,喋血廝殺,又像漫山遍嶺的野火爆裂枯材的焦灼之音……

看到眼前一派頹景,反而使我產生對“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的一種嚮往。腦海裏又呈現出我的家鄉——江南水鄉一幅幅絕妙的圖景:家鄉的六月,湖光山色,景緻秀美,滿池碧荷,亭亭淨植,少女的歌聲盪漾在湖中:

小船呀輕飄

楊柳呀風裏顛搖

荷葉呀翠蓋

荷花呀人樣妖嬈

……

蓮舟上歌聲盪漾,人面荷花相映紅。這該是怎樣一幅使人心曠神怡的圖畫啊。

如今,我一個焦頭爛額疲於應考的學子,在繁華的縣城求學,遠離家鄉的荷塘,遠離家鄉的山水,每每在夜深人靜之時,腦子裏總會閃現出我的家鄉——水鄉澤國的荷塘,和那穿梭其間,抬頭放歌低頭弄蓮的一羣清純少女。

標籤: 殘荷 雨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zuowen/ko4g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