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賞析本詩的景、情、理,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2、提高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

3、培養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

4、增加古典詩詞積累,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

  教學重點:賞析詩歌的哲理美和情感美。

  教學難點:景、情、理如何過渡與融合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詩人,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孤篇橫絕,竟成大家”,聞一多先生把這首詩譽為“詩中的詩,頂峯中的頂峯”,知道這個人是誰?這首詩又是哪首詩嗎?(初、盛唐之交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今天,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張若虛筆下春江花月夜的美麗景緻吧。

  二、聽配樂朗誦,整體感知。

  三、賞析詩歌:

(一)欣賞詩的景物美:

(1)在文中找出題目中融合的五種意象的句子,美美地讀。

(明確:開頭十句。)

(2)鼓勵學生髮揮聯想和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圖景,並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

(3)教師用優美的語言描述畫面,將學生帶入情境。

(明確:這首詩就是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筆的,由遠及近,由大及小,描繪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春江的潮水湧動,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伴着潮頭冉冉而升,明月與江潮相互輝映,波光粼粼,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閃着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此番景緻給人的感覺是:空靈、清幽、純淨、博大。)

(二)領悟詩的哲理美:

(1)師導:詩人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找出詩句起止,並齊讀。

(2)齊讀第二層中間六句,從“江畔何人初見月——但見長江送流水。”

(3)作者對宇宙人生有着怎樣的思考?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誘導學生重點理解“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明確:在詩人看來,人生是一代一代的無窮無盡,江上的月亮年年看上去總是相像的。於是引起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是永恆的,而生命呢?

就個體而言,何其短暫,但就整個人類而言,則又代代相傳,無窮無盡,與日月共存。所以,張若虛在這裏,面對明月與江水,也想到了人生的短暫,也有所感慨。但和蘇軾“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流露的更多的是人生失意的惆悵)相比,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相比,卻並不頹廢和絕望,而是流露出了熱愛人生的積極豁達情感,哀而不傷。)

(三)鑑賞詩的情感美:

(1)師導:從”白雲一片去悠悠“開始作者由感歎人生多愁進而抒寫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情別緒。學生自由朗誦剩餘的二十句。

(2)學生朗誦。

(3)具體而言,這一部分又可分為三層:先總寫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再分寫思婦懷遠、和遊子思歸的情緒。從“白雲一片去悠悠”到“魚龍潛躍水成文”為第二層,寫思婦懷遠。作者是如何寫思婦的無限悲苦的?

(明確:“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粧鏡台。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還拂來。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天上孤寂的明月彷彿找到了樓上思婦這個“同病相憐”人,它踱上樓台閨閣,徘徊着,不肯離去,也照在了她的梳粧枱。月光照在閨房的門簾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為丈夫搗過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卻又回來。“卷不去”、“拂還來”這兩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描寫,表面上是寫月光,實際上是渲染思婦心中揮遣不去的離愁。鴻雁不停地長飛,仍然飛不出無邊的月光去,水底魚龍泛起陣陣波紋,思婦只好託月華來遙寄相思了。由此我們自然想到一句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從“昨夜閒潭夢落花”到“落月搖情滿江樹”為第三層,寫遊子想家。全體男學生誦讀。

(5)男生誦讀。

(6)最後這幾句詩寫閒潭落花,寫春光欲盡,寫江潭落月,除了表現春天將盡,一天將盡的意思之外,你還讀出什麼隱含的意思?

(明確:人生如此短暫,青春如此美麗,可思婦和遊子就在這思念的煎熬中,青春將逝,真是令人感傷之至。)

(7)引導學生分析“盡”、“復”、“沉沉”、“無限路”“搖”等字詞。

(明確:人有情而江水絕情,江水滔滔向東流啊,春光快被流“盡”了,一個“盡”字真是痛心極了;人有情,而月絕情。月卻又一次西斜,將要墜下去了,一個“復”字,説明天天相思,夜夜想念。斜月何以“沉沉”,那不是遊子的心情折射嗎?。“無限路”表面是寫路,暗指遊子遙遙無歸期。在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幾許遊人能乘月而歸。此時明月西下,遊子思婦的一腔離情伴隨月影灑在江邊的樹上,兩地相思永恆。)

(四)“賞”月誦詩:

1、這首詩歌主要描繪哪些意象?

(明確:春、江、花、月、夜。)

2、最主要的意象是什麼?為什麼?

(明確:月是整首詩的靈魂,春江美景需要月的朗照才可以發現,詩人對宇宙的感歎,也是藉助月引發出來,思婦遊子的思親懷鄉之情,也是受到月的觸動。所以,月在詩歌中就成為最重要的一個意象了。)

3、詩歌中各處的月有什麼不同?怎麼讀法?

(明確:月初升迷離美妙(高亢)——月中天詩人的遐思冥想(平緩)——月西斜樓上思婦的愁情(低迴)——月落遊子想家的哀怨(哀傷)。)

4、自由讀這首詩,讀出這種美來。

  四、課堂小結:

詩人把遊子思婦的離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襯托離別之苦;又以江月與人生對比,顯示人生的短暫,而在短暫的人生裏,那離愁就越發顯得濃郁。這首詩固然帶着些許傷感和淒涼,但總的看來並不低落頹廢,它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青春年華的珍惜,以及對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當開闊的。

  五、作業:

1、蒐集與“月”相關的詩句。

2、背誦全詩。

附詩的大意:

月亮出來了,從潮水中央,在江潮湧向海潮的地方。隨着千萬裏春潮盪漾,千萬裏春江漲滿月光。江水彎過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灑着月色如霜,灘上白沙消失在霜裏。江水碧澄澄,長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圓月一輪。江畔什幺人最初見到江上月江月又從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沒有窮盡,江月一年年始終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麼人,只見長江送走東流水。一片白雲飛去不回頭,留給青楓浦一片離愁。誰家的遊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兒在哪座明月樓頭惹人的月影在樓上徘徊,該照見她那梳粧的鏡台;透進窗簾,卷也卷不去,瀉滿搗衣砧,撣了還來。苦苦眺望,卻聽不着你的聲息,願化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傳你的音訊,魚躍江心,空皺出滿江的波紋。昨夜夢中,花落進悠悠江水,春要歸去了,你卻還不回家。花已經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霧,碣石,瀟湘,望不盡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幾個人能踏着月色歸來落月搖盪着——愁人的情思滿江的樹。

  《春江花月夜》教學反思

《春江花月夜》是高中語文第三冊讀本上的一篇詩歌,其作者是張若虛,他的一生只寫了兩首詩,此詩恰恰成就了他在詩歌史上的千秋美名。後人曾評此詩為“孤篇蓋全唐”。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我的教學設計以文本為載體,從文本出發,通過聽、讀、品、寫,把朗讀、美品、探究融為一體,讓學生真正領悟課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從而最終學會鑑賞詩歌。

反思這堂課,有得也有失,感受頗深。

  成功之處:

巧妙新穎的導入語。人們都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好的導入語對學生的影響也非同一般。本課我將導入語設成一副畫面,讓學生回顧有關月的詩句。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帶動了學生對月的意象的思考,從而為本課月的象徵意義做熱身。

寫作環節的設計。在學生兩次閲讀後,對內容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此時讓他們選取感興趣的有關月的詩句進行擴展訓練,無疑為了讓他們通過想像描繪出作者在詩中創設的優美意境,進一步把握詩人複雜的內心情感。且此環節也為了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喚起了他們積極思考探討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不足之處:

詩歌讀的過少。詩歌教學以讀為主,以讀促進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儘管我將教學環節設計為朗讀教學,可是在實施過程中,我未能採取多種朗讀方法引導學生去品味詩歌,因為讀的較少,學生思考的就過少過淺,師生生生互評的也就少了。

課堂環節未能達到“有序與無序”的完美結合,未能引導好學生吃透文章難點。本文的難點意在理解本詩的景情理如何交融的,儘管學生在課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回答,但課後我問及此詩為何能“蓋全唐”,學生依舊説不清楚。現在想想,我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將此詩中月的不同象徵意義和其他詩進行比較,從而難點解決。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賞析本詩的景、情、理,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2、提高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

3、培養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景、情、理是如何有機地融合的。

  【導入】

自古以來,月是個永恆的主題,伴隨着人類的腳步,關注着蒼生的冷暖,千百年來一直成為文人墨客筆下所吟詠的對象,在此之中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寄託了他們的悲歡離合,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國文化中象徵意義十分豐富。她是美麗的象徵,創造了許多優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她寄託了戀人間的相思,表達了人們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懷念。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徵,引發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那高懸於天際的月亮,也引發了人們的哲理思考,因而成為永恆的象徵。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的詩句。在人才輩出、羣星璀璨的唐代詩壇,就有這樣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這位詩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張若虛,這首詩便是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迷戀、為之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張若虛筆下那輪明月的光華吧。

  一、知識鏈接

1、作者介紹:張若虛(約660-720)唐代詩人,江蘇揚州人。張若虛所生活的時代,正值唐朝鼎盛時期,同時也是唐詩發展進入空前輝煌時期的前奏。張若虛從小致力於詩文學習,以擅長詩歌而聞名於世,與當時的賀知章、張旭、包融,並有“吳中四士”之稱。赴長安求官時,他曾以“文辭透逸”一度轟動過京城,不知為什麼,張若虛的仕途卻不佳,從現存的資料來看,僅做過一任兗州兵曹地方小吏。張若虛的作品,今僅存詩兩首,其一便是上面這首膾炙人口、並使他名垂後世的《春江花月夜》。另一首為五言律詩《代答閨夢還》,兩首均收入《全唐詩》。

2、背景提示

《春江花月夜》一向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詩人以清新自然的筆調、反覆詠歎的手法,細膩地描繪了春江月夜的綺麗景色,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廖廓靜謐的迷人境界。《春江花月夜》本是樂府舊題,《舊唐書——音樂志》記載:“《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併為陳後主所作。”《樂府詩集》中收錄的一些《春江花月夜》,多為五言四句,且內容平平。張若虛此篇雖説也沒完全擺脱遊子、思婦的傳統主題,但全詩氣象恢宏、意境深沉,與那些同名作品有天壤之別。特別是其詩情與哲理自然融合的筆法、清麗新穎的語言風格,與初唐流行的浮豔詩風截然不同,以至於李白、杜甫等一些大詩人,都從中吸取過藝術營養。後人還將《春江花月夜》中運用迴環、往復、連珠、對偶等修辭手法,以及音韻調配這些藝術特色,總結為“《春江花月夜》之格”。聞一多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

3、寫月亮的詩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詩經陳風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斷腸”(李商隱《月夕》)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二、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解釋下列加點詞含義:

灩灩霰窮已但見扁舟清風浦上不勝愁不知乘月幾人歸逐月華搖情可憐樓上月徘徊水成文。

2、熟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 )依題目摹寫。的幽美景色,側重描繪皓月當空、光照整個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第二部分:( )由月之“照”人,從描寫景色轉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係。

第三部分:( )由觀照人生,進而抒寫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和對幸福的憧憬。具體而言,這一部分又分為兩層:從“白雲一片去悠悠”到“魚龍潛躍水成文”為一層,寫( );從“昨夜閒潭夢落花”到最後為一層,寫( )。

  三、合作探究

1、欣賞詩的景物美

這首詩就是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筆的,在前八句詩中,詩人寫到了哪些意象?請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副畫面。

2、領悟詩的哲理美

讀“江天一色無纖塵,……但見長江送流水”,本段引發怎樣的人生哲理問題?

3、體會詩的情感美。

讀“白雲一片去悠悠……落月搖情滿江樹”,賞析思婦懷遠片段。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2)理解融情於景、虛實相生的藝術特點。

(3)培養學生帶着情感欣賞詩歌,有情地朗讀詩歌的習慣。

  教學重點及難點:

培養學生結合詩歌意境,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歌內容,品味詩歌的情感,進而欣賞詩歌的藝術特色。

  教學準備:

(1)製作課件,多媒體的使用。

(2)以第一人稱改寫思婦懷遠的'片段“白雲一片去悠悠……魚龍潛躍水成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這樣一首詩,它是一曲思鄉的歌,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有這樣一首詩,它是那壺醉人的酒,浸濕了多少斷腸人的眼;有這樣一首詩,穿越創世清光寥遠的長河,流淌在行客孤獨的心田。《春江花月夜》就是這樣一首詩,今天我們一起來傾聽來自初唐的這曲千古絕唱。

二、賞析全詩:

(一)、整體感受:

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朗誦,以此讓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聽讀:請大家聆聽此詩的朗誦,聆聽時注意他朗誦的語速的緩慢急促、語調的激越平緩低沉、停頓與重音。

自讀: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全詩,希望能夠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齊讀:朗讀時請注意聲音的緩急輕重,詩人抒發了一股怎樣的情思?

明確:鄉愁

朗讀點評(略)

  整體概説:

《春江花月夜》從春天、長江、花林、明月、夜晚五方面切入,其中以“明月”為詩情的紐帶,由此引出種種意象,互相穿織在一起,吟詠詩人拂拭不去的鄉愁。

(二)、分片段欣賞:

A、景緻:

全詩融情、景、理於一體,下面請大家找出描繪月景的詩句。

明確:前八句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讀:(1)請大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這八句詩,儘量讀出詩句的意境來。注意語速快慢、語調的輕重。簡評(略)

描述:請大家展開豐富的想象,將這八句詩用自己優美的語句描繪下來。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緻?

展示:師生皆可。

如:煙波浩淼的江面上潮水奔騰,彷彿與大海連成了一體,雄偉壯闊。一輪明月伴隨着滔滔江水一同生長,綿延的江水波光粼粼,水天一色,哪處的春江不在月光的朗照之下!江水蜿蜒曲折地繞過芳草遍佈的原野。月色傾瀉在花樹上,像撒了一層潔白的雪。夜空中飄飛的微霜在月光的清輝中也似乎迷失了蹤跡,江邊小塊陸地上的白沙也看不清楚了。

詩人由遠及近、從上到下,描繪了一幅浩淼壯闊、明麗清幽的春江花月夜圖。

集體朗誦:在剛才我們描述的基礎上,一起有感情地朗誦這八句詩。

教學設想:學生從有感情的朗讀到用優美的語句描述詩句,讓自身融入詩歌內容來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B、情理:

問:詩人面對如此良辰美景,發出了怎樣的人生感歎?請朗讀相關詩句。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讀:請大家自由朗讀,感受詩人內心湧動着怎樣的情懷?

學生回答:

如:(1)、“皎皎空中孤月輪”,詩人借這輪孤月抒發內心孤獨寂寞的思鄉之情。

(2)、從“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感受到詩人因人生的短暫與宇宙的無窮而深感惆悵。

(回答從這兩方面入手,意思相同即可。)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回憶古人相關主題的語句,如“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身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等。

小結:人生短暫與宇宙無窮,歷來是文人感歎的主題。詩人卻從短暫的人生中,看到了人類存在的綿延悠長。“代代無窮已”的人生與“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詩人從中得到了欣慰。詩人雖對人生短暫而感傷,但並不頹廢而絕望,這源於他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C、思婦懷遠片段:

生命之河就像這流水一樣經久不息。流水無情,江月有恨。由此引出下篇思婦懷遠的情結。請大家齊聲朗讀下面六聯,注意語速、語調的變化。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粧鏡台。玉户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樓上剪不斷,理還亂的相思,我們同學化用自己一雙雙巧手描摹出了這位女子的心事。下面請大家一起來欣賞。

投影展示學生的想象片段:

如:白雲隨着風悠然飄去,離我遠去。青楓浦的楓葉紅了又綠,春去了又回。我的愁還是愁,思依然思。你卻是不歸,今夜又是誰家飄蕩江湖的遊子,又是哪位對月寄託着思念。樓上的明月正照着梳粧枱,照出一片相思冰涼,一片寸斷肝腸。只恨月太明,捲起玉簾,卷不去它半分清輝。照在砧上,拂去了水也拂不去它的一寸光華。相思無限化作淚,涼如水,更勝清輝。只願隨着月光,照耀着你。卻只能仰望鴻雁,俯視魚龍,卻依舊比不上月光,只是泛起微微水紋,化作點點相思,相思點點。

(選擇其中一兩篇既可。)

點評:同學們將思婦的內心世界描寫得非常形象細膩,其中一卷、一拂這兩個小動作的描寫可謂細緻入微。同學們,除此之外,詩人還運用了哪些表達手法來描寫思婦的愁苦?先請大家來了解一下詩歌的表達手法。(投影展示)

  投影展示:

詩歌的表達技巧

一、表達方式:

記敍、描寫(動作描寫等)、議論、抒情。

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託物言志

二、表現手法:虛實結合(聯想和想象)、點面結合、襯托(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烘托、渲染。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對比、對仗、反問、設問、反覆、互文等。

要求:下面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兩句分析詩人採用了怎樣的表達手法來書寫思婦的愁苦?請你書寫在書的空白地方。

學生髮言:略

如以下角度,意思相近就可。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運用“白雲”、“青楓浦”這幾個詩歌中常用來表示離愁的意象來渲染離愁別緒,達到了融情於景的效果。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中的“扁舟子”、“相思”詩人直接流露了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可憐樓上月徘徊”的“徘徊”一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月光似乎也對這位思婦心生愛憐,在樓上徘徊,不忍離去,來陪伴她,為她疏愁解悶。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此時同在一輪明月之下,卻人隔天涯。只希望多情的月輝能帶去我對你的思念。“願”直接抒發了思婦的愁苦與期待。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本想叫魚雁傳遞音訊,可如今鴻雁長飛卻飛不出光的影子,魚龍潛躍,只激起點點波瀾。詩人借景抒情,思婦內心的愁苦無以言語。

D、遊子思鄉

從別後,憶相逢,柔腸一寸愁千縷,幾回魂夢與君同。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詩人以思婦懷遠的方式虛寫遊人的鄉愁,達到了虛實相生的效果。下篇水到渠成地生髮了遊子的思歸之情。

請大家自由朗誦。

三、總結全詩:

朗讀:集體朗讀(注意朗讀時語速的緩慢急促、語調的激越平緩低沉、停頓與重音)

由朗讀較好的學生來朗讀,其它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全詩總結: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着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着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台、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一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唐詩鑑賞詞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xezz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