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校園 >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重點總結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重點總結

高中政治中的哲學知識的確是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因此我們學生需要重視這部分的內容,爭取理解好每一個知識點,記牢重要的知識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備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重點總結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

1、人與規律的關係是什麼?

(1)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是客觀的,普遍的,所以人要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

(2)但是,在客觀規律面前,人並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

2、意識的本質是什麼?

(1)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3)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3、意識的作用的表現有哪些?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②意識對於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4、什麼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指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5、為什麼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是我們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要求.

6、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2)既要反對誇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於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7、 什麼是實踐?具有哪三個特點?

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一、實踐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二、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成現實的存在.

特點:

(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

(2)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

(3)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8、 為什麼説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必修四政治知識

1、什麼是聯繫?聯繫的特徵是什麼?

所謂聯繫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特徵:

(1)聯繫具有普遍性

(2)聯繫具客觀性

(3)聯繫具有多樣性

2、聯繫的普遍性是什麼?

聯繫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着這樣或者那樣的聯繫

3、聯繫的客觀性及其要求是什麼?

(1)含義:聯繫的客觀性是指聯繫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要求:一、聯繫的客觀性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繫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二、但是,聯繫是客觀的,並不意味着人對事物的聯繫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的聯繫,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繫,建立新的聯繫.

(3)根據聯繫和實踐的關係,聯繫可以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繫和人為事物的聯繫.

4、聯繫的多樣性及其要求是什麼?

(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繫也多種多樣;

(2)聯繫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總之,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5、什麼是整體和部分?它們之間的辨證關係是什麼?

(1)含義:整體是指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

(2)關係:

(1)區別:整體居於主導地位,整體統帥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於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於整體;

(2)聯繫:整體由部分構成,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6、掌握整體和部分的關係有什麼重要意義?

(1)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

(2)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7、發展的普遍性是什麼?

(1)自然界是發展的.整個自然界經歷了一個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無生命物質到生命物質,從生命物質到人的漫長的前進和上升過程;

(2)人類社會是發展的.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表明,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

(3)人的認識是發展的.認識沒有終點,任何理論都在不斷髮展.人的認識的積累都會經歷一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過程,對事物的認識也都有一個由淺到深的過程.

8、發展的實質是什麼?

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9、判斷新舊事物的標準是什麼?

根本標誌在於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

10、為什麼説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而舊事物違背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最終會走向滅亡;

(2)新事物克服舊事物中消極、腐朽和過時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並增添了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因而具有舊事物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3)在社會歷史領域,新事物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反映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羣眾的支持和擁護;

(4)因此,新事物必然代替舊事物.

11、為什麼説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的發展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

(2)新事物本身存在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

(3)人們對新事物的認可也有一個過程;

(4)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

(5)所以,新事物戰勝舊事物要經歷一個漫長和曲折的過程.

  高中政治基礎知識

一、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⒈我國的民族關係

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的民族關係。

⒉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⑴民族平等。表現:①都是國家的主人;②平等地享有權利;③平等地履行義務。

⑵民族團結。重要性:①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之一,②是社會穩定的前提,③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④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⑶各民族共同繁榮。堅持的原因:①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②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③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⒊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政策或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⑴是什麼:(內容)①前提:是國家統一、領土完整;②民族自治地方: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包括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③自治機關: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④自治權(核心內容):立法自治權、經濟自治權、文化管理自治權、變通執行權和其他自治權。

⑵為什麼:

必然性:①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②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佈特點,各民族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係,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

優越性:①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②有利於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以實現;③有利於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④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二、我國的宗教政策

⒈我國宗教政策的內容

⑴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⑵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⑶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⑷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⒉.怎樣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標籤: 高中政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xiaoyuan/m61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