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者齋 >

範文 >文學 >

端午美文

端午美文

導語:臨近端午,又到了粽香瀰漫的時節。走在大街小巷,濃郁的粽香挑逗着我的嗅覺和味蕾,總能把我的思緒帶回故鄉,帶回被歲月荒蕪的兒時記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端午美文,希望大家喜歡。

端午美文

  端午美文1

老巷間悦耳的穿行叫賣,衚衕街坊中迴盪的笑語,伴隨聲聲吆喝的老味道,伴隨少年兒時的老味道。

盛夏,蟬在樹枝上高亢的唱着熱夏幽柔旋律,牽牛花繁盛開着的花朵在招蜂引蝶。在清晨的薄霧中,偶爾聽見不遠的河邊傳來陣陣銅鑼聲響和醇厚有力的男人划船時的吼叫聲,我知道,這是端午前夕人們在練習划龍舟比賽,為的是力爭拿好名次和儘量給觀眾帶來精彩瞬間。

伴隨端午即將來臨的還有一件讓我為之等待與興奮的事,那就是賣冰棍的老大爺會竄村吆喝了。中午時分最令人難熬了,小孩們最期盼的是那個清脆的有點像上課時分的鈴鐺聲響起,再等等,就聽見低沉的吆喝聲了,對,他來了。小孩們大都光着腳一溜煙便衝出門外,整個過程沒有兩分鐘,生怕冰棍被搶賣完了。挑着兩個木製的箱子的老大爺此時總是笑呵呵地説不要急,笑容在佈滿皺紋的蒼老臉上綻放。小孩們把冰棍含在嘴裏時,有的眯着眼睛,有的眼神迷離,無不享受着冰爽的一霎間,冰棍吃完後也不願離去,緊跟着老大爺兜着村子叫賣。此刻回想起那一幕,嘴裏感到冰涼,心裏卻莫名的温暖,或許它早已是童年記憶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垂暮之年回憶起亦如此。

端午前一天,大人們就為第二天的到來而忙碌了,出門去買包粽子的葉子或去山裏採摘,再用温水浸泡數小時,接下來就可把原先準備好的香米或糯米和肉片、雞蛋或香腸等內瓢放在葉子裏,包成三角形的粽子。包完粽子就去把剝完皮的椰子的頂部切開,放椰子汁出來後,就把和好的糖精麪粉裝進椰殼,一般不會裝滿,因為椰殼的頂部會蓋不住裏面的煮熟後的面。這是我們地方話所説的“椰舟”,意為祈求幸福。一切就緒後就把它們放在大鍋中,煮四個小時左右。一般都是先煮“椰舟”再煮粽子。這一天我們孩子是最按耐不住的,因為到處飄香的粽子味刺激着我們靈敏的鼻子。有時會趁家人不注意而偷偷跑進廚房,把粽子揣在懷中,飛奔出去。

端午後的第二天放學後我們一羣孩子路過必經的山坡時,有誰提議,誰敢去捅下路邊海棠樹上的馬蜂窩,他就是我們的王我們的老大,此想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贊成。孩子們早就把出門前家長叮囑的話語拋在腦後,放學就回家別在路上逗留太久,更別玩些危險的遊戲等。而此刻孩子們被那句話激勵着,熱血沸騰衝昏了頭腦,殊不知捅馬蜂窩的後果會比他們想象中的嚴重得多。有三個孩子説幹就幹,開始尋找夠長的乾枯樹枝或長棍,各自找到了認為能夠幫自己成名的木條。其他膽小的孩子遠遠躲開,拭目以待着,三人來到蜂窩下方,當場氣氛頓時緊張了,三人互望着,其實是有點怕,看看誰先動手。畢竟還是有人手快了,只聽見“嗡嗡”作響,一羣馬蜂便傾巢而出,嚇得三人丟掉木條狂奔,最後一人笑了,兩人表情痛苦,原因是被幾隻馬蜂蜇了,回家大人知道後免不了捱罵,被蜂蜇者還及時送往當地診所打針,其中一人便是我。

端午節給許多人的感受不一樣,畢竟是我國傳統大節日,自有它的傳統意義所在,傳統總讓我們追憶親緣,享受親朋好友在身邊的那份靜謐幸福快樂。從期待,到期盼,再到享受此刻,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過程總是讓人依戀與留戀。有人喜歡分享過程,而有人卻埋沒過程。

  端午美文2

臨近端午,又到了粽香瀰漫的時節。走在大街小巷,濃郁的粽香挑逗着我的嗅覺和味蕾,總能把我的思緒帶回故鄉,帶回被歲月荒蕪的兒時記憶。

故鄉多竹子,幾乎家家户户的屋後或院子旁都是竹林。春天的竹林裏,我和一羣小夥伴光着腳丫,揹着小揹簍專門撿拾楠竹或斑竹的筍殼,拿回家晾在陽台上。端午節的前一天,除了洗洗筍殼打打下手,各家竄門看大人包粽子便成了唯一的樂趣。

最常見的粽子就是用筍殼包的三角粽,楠竹的筍殼大而多毛,一升米只能做幾個粽子。斑竹的筍殼淺黃中泛着褐色的斑點,展開時如箬葉般大小,包出的粽子小巧玲瓏,自然是討人喜愛,也是母親的最愛。鄰居張阿姨家包粽子更是簡單明瞭,直接把泡好的.白糯米塞進細長的竹筒,用筷子築緊,再用荷葉把竹筒一端用細線纏起來,吃的時候把竹筒劈開粽子切成小段就可以了。還有一種外婆喜歡但較為複雜的做法,是需要竹筒和葦葉搭當才能包出的葦葉粽,也是細細長長的,解開葦葉,白米已經變成翡翠的顏色,泛着葦葉的清香,頓時讓人垂涎三尺。

我想堂哥應該是比任何人都喜歡過節的人了。按老家的風俗,過節的前一天,凡是訂了婚的男孩,都要去把自己未來的媳婦接來過節,節後又帶了節氣的禮品,連同未來的媳婦給送回去。這個時候的堂哥往往是精神抖擻的,腰板挺得筆直,他在前面氣宇軒昂的走着,我未來的堂嫂就跟在他的後面,離了幾尺的距離,羞答答的低着頭淺笑。

端午節的早上,父親早早的解開幾隻粽子,放在二個瓷碗裏,灑上白糖,把瓷碗擺在桌子上方,每隻碗放上二雙筷子,然後畢恭畢敬的請道:“老祖宗們,請回來吃粽子過節了。”這個時候的我,往往會情不自禁的望過去,想看一看究竟有沒有人來吃,可是等了好久,還是沒有見到老祖宗。敬完老祖宗,才是一家人享用粽子的時候。然後母親會燒幾大鍋的艾草水給全家人泡澡用,並在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一邊抹,一邊唸叨:“塗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時光荏苒,歲月悠悠,離開故鄉已經22年了,端午年年有,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卻時時憶,只是在這樣的時節,變得更加濃烈了。

  端午美文3

抹去塵封的往事,老家過端午節的情景歷歷在目。那時候,我年紀還小,清寒的歲月因為端午節顯得豐富熱鬧,而端午節則因我的童趣變得格外親切,格外深刻動人。

在老家,房子一間連着一間,破舊的古屋歷經了久遠的時光,滄桑而厚重。老家的人蝸居在一起,雖然擁擠簡陋,卻分外和諧,彼此客客氣氣。十幾户人家即使有時有一些小吵小鬧,但是,大部分時候卻很是和藹可親。人與人見面時,臉上掛着親近的笑容,熟悉的表情,話家長裏短,問寒噓暖。

小時候,端午節隨清風吹送,風度翩翩地來了。林家的老屋頓時沸騰起來。每一户人家都會買一些肉,更重要的是,大人們一起包粽子。家裏居然能煎、炸、燉、炒,一個個廚房裏的香味傳來,令人垂涎欲滴,神清氣爽,沁人心脾。

傳統的節日裏,粽子卻很樸素,料子就簡單純一色一樣的糯米。心靈手巧的老家的親人們,一邊有説有笑,一邊手裏忙個不停,藝術般的手,爐火純青地包着粽子。寬大的竹葉,經過細心地清洗,折成特別的形狀,包着平時難得一見的糯米。棕樹的細長的葉子做牢固的“線”,捆綁着弄好的稜角分明的棕葉,恰當到極點。粽子,經過較長時間的水煮,一個個分外迷人。吃在嘴裏,香在心頭,妙在竹葉包裝裏的獨特的形狀。

我迫不及待地剪開粗線,剝開竹葉,張開大嘴,用鋒利的牙齒,吃着有嚼勁的粽子,內心自然非常喜歡。那種特別的滋味在小時候猛烈地刺激着我的舌尖。於是,每一年的端午節,吃粽子成為一種渴望,一種等待,一種難得的記憶。

我思想裏最深刻的是和妹妹一起,在母親的帶領下,先去摘採必備的艾草。端午節前,艾草在屋後,在田野岸邊,在山坡上,長得生機勃勃,鬱鬱葱葱。青青的外貌,翠綠如抹。柔柔的葉子,氣味濃濃,香味悠長。我們摘採完,興致勃勃地捧回家裏。

母親笑意融融,把插艾草的事讓我們去做。我們拿着一些有特殊氣味的艾草,去完成我們的光榮任務。艾草摘下來時,一棵棵精神抖擻,面目清秀。我取到一小捆艾草,特意聞一下那久違了一年的氣味。純真的妹妹靠近用力聞一次,捏捏鼻子,搖搖頭,不喜歡艾草的氣味。我連説帶笑,説艾草會給我們帶來好運,能抗菌驅邪。這是親愛的母親告訴我的。妹妹睜着大大的眼睛,點點可愛的頭,十分相信我的言語。

我拿下一株,態度極是認真,小心翼翼地插在門框的小孔裏。每一個門都掛上了艾草,顯得格外耀眼。艾草親和力彷彿極強,在我們的努力下,連豬圈,鴨圈等都插上了艾草,那會保佑豬鴨等牲畜興旺,健康成長。我樂滋滋地,享受插艾草帶來的樂趣。

那個時候,我還會端着一盆略帶紅色的“雲紅”水。我先取一個乾淨的臉盆,放上潔淨的水,打開一小包紅色的粉末狀的藥粉。那就是我們閩南語説的“雲紅”。在臉盆裏撒上一小包“雲紅”,水裏形成了一些微小的顆粒“雲紅”,懸浮在水裏的這裏那裏,上下左右,前前後後。

母親有時還讓我們喝幾口,説是藥水清清,對人有益。我毫不猶豫地喝了一大口。然後,熱情高漲,用小手一次次潑出“雲紅”藥水,灑在每一個房間裏,還有天井裏,牀底下,土灶口,煤灶上等等,一一灑上。我們甚至走進豬圈,不顧臭味熏天,灑脱地揮灑“雲紅”藥水,把熟睡的豬嚇得站立起來,哼哼地叫着,心虛地走着。

端午節,那種風味,那種節日的氣氛,博得滔滔不絕的親切感。那樣子,足以寫下吟詠不絕的詩句,寫在我記憶的紙上,也能成為一段段思念綿長的故事。端午節,因為母親笑吟吟的面貌,讓我倍加想念。愛上端午節,更是思念愛意無邊的母親。

標籤: 美文 端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zhezhai.com/zh-mo/fw/wenxue/pmx5lo.html